◎一本風靡世界的勵誌巨作!一切改變,從關係開始!
◎世界500強企業團購率前列!
◎奧巴馬、李開復、馮侖、張德芬感動推薦!
《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勵誌巨作!因發起“不抱怨”運動而享譽全球的威爾?鮑溫,也是美國偉大的心靈導師。終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著關係的路綫。是你 ——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年齡、種族、教養,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瞭你的關係走嚮何方。關係現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的難題,《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係中,實現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
美國深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因發起“不抱怨”運動和《不抱怨的世界》書係而風靡全球。如今,全球已有106國、1000多萬人參加瞭這項“不抱怨”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能量。
?你決定著不抱怨關係的路綫,關係的存在是為瞭讓我們成長!
——美國總統 奧巴馬
?關係需要成長,需要嚮前發展。你隻有無畏地跨過去,纔能抵達光明。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
?把壞事當喜事辦,人生就隻有快樂,沒有抱怨。
——商業領袖、青年導師 馮侖
?一本讓你變得喜樂、平和的書,轉化你對生命的覺知。
——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作傢 張德芬
?不抱怨是這個世界有力量的法則。
——美國前國務卿 希拉裏
?你擁有無盡的潛能,不抱怨纔能迎來成功。
——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 布蘭剋費恩
CONTENTS
【目錄】
◆前 言◆
為什麼“關係決定命運” /001
?人是關係中最大的難題/001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關係的共同特點/004
?所有財富,都能從關係中獲得/007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關係/008
你決定著“關係”的走嚮 /001
?改變關係的途徑/002
?人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006
Part1
Part2
?一切改變,由你開始/010
?正嚮評價,打造愉快關係/014
?你的評價隻對自己有效/016
?分辨和評價的差異/019
?改善關係的秘密/021
當不同世界碰撞時 /027
?嚮自己的內心提問/028
?彆把“不同”視為“不一緻”/034
?永遠不要為現實爭辯/037
?開心或憤怒,精彩二選一/044
?釋放你心中的仇恨/047
?寬恕就是給予/051
?製定標準,纔能避免分歧/056
?成功溝通“三步法”/058
?關係中的“吸引力法則”/060
如何讓自我得到滿足 /066
?區分陳述和抱怨/067
Part3
Part4
Part5
?您可能不知道……/071
?詢問的驚人力量/073
?你付齣多少,就會收獲多少/075
?幫助彆人,你的心靈纔會富足/078
?以包容之心,迴饋這個世界/080
我們為何會抱怨 /087
?抱怨的動機/088
?Get Attention:尋找關注/090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責任/096
?Inspire Envy:引人艷羨/103
?Power:操縱力/106
?Excuse Poor Performance:為欠佳的錶現找藉口/110
釋放和“處理”抱怨 /117
?“處理”憤怒纔能驅走負能量/118
?Venting 釋放/125
?Processing 處理/129
?找到佳的方法,趕走抱怨/130
?Complaint Free 不抱怨/130
?About me 我的事/131
?Neutral 不偏不倚/137
與自己和解 /145
?“關係”存在的目的/146
?人的痛苦多半是自找的/151
Part6
Part7
?療愈與自己的關係/153
?你如何描述自己/155
?切勿混淆癖好與缺點/157
?忘掉傷痛,重新上路/162
?采取寬恕的態度,秉持良善的意嚮/164
?如何做到不抱怨/168
用愛療愈抱怨 /173
?抱怨的東西會迴到我們身上/174
?人們為何經常以怨還怨/176
?彆總把抱怨當作人身攻擊/178
?一切可怕之事都需要愛/182
◆結 語◆
你擁有無盡的潛能 /187
?關係是人生的一部分/187
?你掌握著關係的主動權/188
?在關係中學會成長/190
?改變自己是唯一的途徑/192
?愛永遠與關係同在/193
?堅持不抱怨,需要勇氣/198
你決定著“關係”的走嚮
?改變關係的途徑
?人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
?一切改變,由你開始
?正嚮評價,打造愉快關係
?你的評價隻對自己有效
?分辨和評價的差異
?改善關係的秘密
個人觀點總有一定的局限性。
——維特根斯坦
改變關係的途徑
Relationship(關係)一詞來源於relate,而relate則來自拉丁語relatus,意思是“重述、再現”。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我們同他人的關係,都建立在自己對彆人的描述和再現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在內心如何嚮自己描述對方,給其下瞭什麼定義,對彼此間的關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從小我就有個夢想,要成為一名DJ。大學一年級時,我在傢鄉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的一傢電颱找瞭份工作。我十分熱愛它。經過幾年的努力,我被提拔為颱裏的製作指導。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一些知名DJ播放的商業廣告做閤成音效。
就在這個時候,我認識瞭DJ菲爾。他比我大二十多歲,有著一副深沉又極富磁性的嗓音。在上司安排我做製作指導之前,一直都是他在擔任這一職務。菲爾的嗓音真叫人難以置信,聽他的節目就像欣賞一場管弦樂演奏——性感,卻又如此鏗鏘有力。他對製作廣告也很拿手,似乎有什麼秘訣,總能為那些廣告挑選最閤適的音樂。但無論如何,屬於菲爾的調幅廣播時代已經結束瞭。那時我們颱裏開始使用調頻設備,而菲爾卻不懂這門新技術。他的廣告在調幅廣播裏聽起來很好,可是到瞭聲音更豐富、音域更廣的調頻廣播裏,就變得乾癟無力。
一開始,我還在為能夠給兒時的偶像製作節目而興奮,可是沒過多久,我和菲爾的閤作就開始齣現瞭問題。他總是告訴我,甚至是告訴任何能夠聽他抱怨的人,說我的作品粗製濫造,不閤乎要求。他不喜歡我挑的音樂,不喜歡我製作的拷貝,不喜歡這,不喜歡那,看上去我做什麼他都不喜歡。
時間一長,我對這位偶像的欣賞就徹底變成瞭憤恨。一開始,菲爾批評我時,我還能低下頭,小聲說句“對不起”,可到瞭後來,我就奮起反抗瞭。我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並且指齣他的不足。很快,我們的爭吵就升級成瞭一場互相批評、侮辱的“競賽”。我們的製作室四周都是玻璃牆,並且隔音效果超級好,這樣一來,每次我們吵架都成瞭無聲的“現場直播”。其他員工都能看到我們站在那裏,臉紅脖子粗,而那些極盡侮辱的言語隻有我倆能聽到,現在想想真是滑稽啊。
一天,我們又開始瞭一場“競賽”。就在我們爭論不休時,菲爾瞥瞭一眼牆上的鍾,說:“我沒時間跟你在這兒廢話!現在,我要去和朋友共享午餐!”他氣呼呼地大步走齣製作室。我的目光卻沒有離開他,透過玻璃牆,我看到他去瞭樓下的大廳,一個和他年紀相仿、但我從沒見過的男人正在那兒等候。那人看見菲爾,臉上立刻洋溢齣熱情的微笑,快步走過去給瞭他一個
擁抱。
當我看著他們一起走齣電颱大門時,我有些愣瞭,呆呆地坐在那裏。我簡直大吃一驚:“菲爾居然會有朋友?他那麼古怪,怎麼可能有朋友!”這麼說可能有點奇怪、刻薄,或許還有些自大,可是我真的從來沒想過他會有朋友。什麼人會喜歡他啊?
晚上我躺在床上還思考著這件事。為什麼彆人見到菲爾就眉開眼笑,而我卻隻會發怒呢?嗯,菲爾是個古怪的傢夥!就是這樣,不用再想瞭。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如果菲爾真是個古怪的人,那為什麼在彆人眼裏他魅力十足呢?”
很顯然,菲爾跟其他人的關係和跟我之間的關係完全不一樣。這是因為,菲爾在心裏對我的“再現和描述”是“與眾不同”的。對於其他人,菲爾會在心裏再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而他的朋友們也會在心裏描述他積極的一麵。可我卻正好相反,經過這麼多次爭吵,每當我一想起他,頭腦裏就有個持續、消極、指責的聲音在嚮我大喊:“菲爾是個討厭的老頑固,是個徹頭徹尾的古怪傢夥!”我就是這樣嚮自己描述他,結果在我眼裏,菲爾就真的成瞭這樣的人。
我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我該如何去改變彆人?”我同菲爾的這段經曆給瞭我答案。很多年之後,我見到瞭諾姆?海德爾(Norm Heyder)先生,我很崇拜他,因為他好像天生就知道如何去改變彆人,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本領。就算在激烈爭吵的情況下,他依然能冷靜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而且,當彆人強調自己的想法時,他也能平心靜氣地仔細傾聽。雖然諾姆和其他人不是總能達成一緻,甚至都沒有共同的立場,但到最後他們卻能成為朋友。有些人怒氣衝衝地來找他,離開時卻已經心平氣和、滿意而歸。就算遇到十分頑固、甚至有些刻薄的人,他也能發現那些人理智而善解人意的一麵,並把這種信息傳遞給對方。我曾經問過諾姆,為什麼他能做到這些。他卻告訴我:“要想改變一個人,首先,你就要改變自己對他的看法——這是改變彆人的唯一途徑。”
關係或溝通,不僅僅是指兩個人之間錶麵上的簡單互動,它更為復雜和深奧。溝通為我們提供瞭描述他人的最初“素材”。而他人也會感覺到我們對他的看法,進而根據我們的看法做齣相應的反饋,這些都是在潛意識裏一瞬間完成的。我們一直都在重復著這種行為。
首先,想想你十分欣賞的一個人,這個人什麼地方吸引你?當你看見他或者想起他時,心裏會如何描述這個人呢?一些美好的詞匯,比如,真誠、樂於奉獻、善良、謙虛、樂觀、無私、快樂、博愛等,是否會在你腦海裏齣現呢?
接下來,再去想一個讓你十分厭煩、聽到他的名字就恨得牙癢癢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人:前配偶、老闆、鄰居、政治領袖、某個名人,或者是同事,反正是你不喜歡的人就行。然後問你自己:“我是如何嚮自己描述這個人的呢?”要坦誠一些,不管答案是什麼,都不要刻意地去檢查或評價它們,讓這些想法自由地從頭腦中迸發齣來。這時你再問自己,討厭他們什麼呢?是他們很粗魯,還是壞心眼、自私、武斷、冷漠、不道德、自以為是、愚蠢、癡呆或者懶惰?
現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會不會你最珍惜、最喜歡的那個人,卻是其他某個人心裏最討厭的呢?而你心裏的那個討厭鬼卻是彆人最珍惜的好朋友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為何會齣現這種狀況呢?
人無所謂好壞,思想使然
最近,我參加瞭一個為期數天的大型研討會。在我發言時,有一位女士一會兒嚮我提問,一會兒又針對我的演講指手畫腳。要知道,我隻有六分鍾的時間,這樣一來,根本不能把準備的東西都展示齣來。而且,每次被她打斷後,我都想不起剛纔自己講到哪裏瞭。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不管誰來發言,這位女士都是這樣,隨意打斷彆人。而這些發言者也都跟我一樣,被弄得心煩意亂、精神沮喪。我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這樣描述她瞭:沒禮貌、自私而且令人氣憤。
研討會結束後,我來到機場,並在機場的外賣店買瞭些食物,準備在上飛機前把晚餐解決掉。可是那時所有的桌子上都有人,我有點傻眼。一位女士看見我站在那裏,就邀請我到她身旁的一個空位上坐下。我當時沒認齣她是誰,但她告訴我,作為她最好朋友的嘉賓,她也參加瞭這次研討會。她用瞭好長時間來描述她那位好朋友是多麼慷慨、善解人意、關心他人……她給我講瞭很多那人的感人故事,告訴我她朋友做的工作是多麼無私和
博愛。
啊!你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我這位晚餐夥伴所說的最好的朋友,居然就是那個老是打斷我發言、讓我覺得她很沒禮貌、自私又讓人氣憤的女士!聽瞭她朋友的一番話,我真的對這位女士有瞭新的認識。我開始重新在腦海裏構建她的形象,漸漸地,我對她的抵觸情緒也不那麼嚴重瞭。其實,如果當時我(或者彆的演講者)能悄悄地告訴她自身的感受,並讓她在隨後的問答時間再提問或發錶評論,問題可能早就解決瞭。
你經常會嚮自己描述不同的人。明白這一點,就能幫你把很多復雜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關係分解開來。
想想某個你很討厭的人,問問自己:這個人會不會有愛他、欣賞他,甚至是珍惜他的朋友和傢人呢?如果你是個誠實的人,那答案肯定是“有”;再問問你自己:那這個人的媽媽/爸爸/愛人/姐妹/兄弟會怎麼形容他呢?在你的頭腦裏勾畫一位這個人最大的支持者,再設想一下對方會怎麼跟自己描述你很討厭的這個人。
哦!這真的很睏難。我們的頭腦和思維一點也不願意往那兒去想,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人直接抹去。他們是“壞人”,我們是“好人”,這麼分類方能讓我們感覺舒服一點。
但是為瞭擁有一種“不抱怨的關係”,我們就必須明白,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最終取決於自己心裏給對方的評價。不過你不必非要從描述對方開始,你隻要記得將那些復雜的關係拆解開來,並且經常審視自己對關係對象的看法就可以瞭。
在《哈姆雷特》一書中,莎士比亞寫道:“世上本無所謂好與壞,思想使然。”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實彆人怎麼樣,都是你一廂情願的看法。一個人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隻是我們的思想讓他們變成瞭好人或壞人。
所以,我意識到菲爾就是菲爾,也無所謂好與壞。我和他朋友所認識的菲爾是同一個人的不同“版本”罷瞭。
帶著這種新的認識,我敲開瞭菲爾辦公室的門。他從打印機上抬起頭,輕衊地看著我。我先開瞭口:“菲爾,你像我這麼大時就開始乾電颱這一行瞭,是吧?”
“這還用問……”他不耐煩地說,“我做這行的時候你還沒齣生呢。”
“哼!他在諷刺我沒經驗!”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但轉念一想,那個“好人”菲爾是不會說這種不友善的話的,我是來見“好人”菲爾的。我深吸瞭一口氣,問道:“那你剛開始做這行時是什麼樣的呢?”
菲爾疑惑地看著我,想搞清楚我是不是來找碴兒的。
沒等菲爾邀請,我就自己坐到他對麵的椅子上瞭,並且努力給瞭他一個微笑。嗯,好像他也對我微笑瞭呀!慢慢地,他開始跟我分享那些“逝去的好時光”,給我講瞭那麼一兩件過去的趣事。
一開始還有點像冰川在融化,速度緩慢,可是沒過多久,我就迎來“春天”瞭。話題一旦打開,還真有些停不下來。菲爾接著給我講瞭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他告訴我,他工作過的第一傢電颱連錄音帶都沒有,隻能用一捲一捲的錄音綫。如果想要對哪部分錄音做修改,就得用香煙把綫熔化,把不滿意的部分弄掉,然後趁熱再把綫接起來。“我想這也是我一直戒不掉煙的原因吧。”他一邊說著一邊擺瞭擺手,那隻手裏似乎總夾著一根點燃的雲斯頓(Winston),“知道瞭吧?香煙和電颱是密不可分的!”
四個半小時——我在菲爾的辦公室裏待瞭整整四個半小時!他給我講瞭很多著名DJ的幕後故事,他們可都是我兒時的偶像啊!我並沒有假裝很感興趣的樣子,那根本沒必要,我是真的被那些故事給鈎住瞭;我也並非為瞭讓菲爾高興,而是發自內心地為那些故事所吸引。我發現和菲爾之間多瞭一座“橋梁”,那就是電颱——我們都深愛著的事業。將近晚上十點,我和他纔想起看看時間,原來我們竟然聊瞭這麼久!第二天還有工作要做,得去準備一下瞭。
在我們的對話裏,我不僅修補瞭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還讓自己心中的偶像免遭毀損。
從那以後,一切都發生瞭變化。我纔發現,每次菲爾給我提建議,都不是在懷疑我的能力。有時他的語氣會有些說教的意味,但我的態度卻不一樣瞭。我會有些同情他,知道他隻是沉浸在過去的時光中,一時無法自拔。結果,我發現我不需要再為自己辯護,證明自己的實力,取而代之的,我會詢問他的意見和看法,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傾聽。我改變瞭對他的看法,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的關係也改善瞭。
你想改變彆人嗎?你做得到的。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們能不能改變彆人,而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做一些積極的溝通。健康、愉快的關係不是利用各種手段去操縱彆人,這種靠耍心機、玩手段得來的東西是不會長久的。
想要建立一種“不抱怨的關係”,不在於你學習如何去做這樣的事,而在於學習如何去成為這樣的人。
想要改變彆人,你先得改變你自己心裏對他的看法,一切轉變都要從這裏開始。
【前言】
為什麼“關係決定命運”
他人即地獄。
——薩特
人是關係中最大的難題
他人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但也可能成為我們最大的挑戰。你可以給自己做個問捲調查,拿齣一張紙,把你正麵臨的問題和挑戰都寫下來,隻要是讓你産生負麵情緒、擔憂、睏擾的事都可以寫在這張紙上。
然後,問自己:“裏麵有多少問題是和彆人有關的呢?”這時你會發現,你所麵臨的睏擾,多半與他人有關。不論是要和你的愛人有更深層次的交流;還是要說服某個同事,讓他認同你的看法;或是讓你的孩子收拾他們的房間;或是讓商店導購瞭解你的需要……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都能通過與彆人建立成功的、有價值的關係得以解決。即使是那些大規模、全球性的問題也不
例外。
我們同他人的各種關係,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質,也能帶來無盡的壓力;既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也能帶來痛苦;既能帶來安逸、和諧,也能帶來矛盾、衝突;既能帶來喜樂、平和,也能帶來不安、掙紮。
或許你覺得自己是關係中的受害者,無力去改善它們;或許你覺得自己正被睏在消極、不快的關係當中,無法解脫。但事實並非如此,你既非受害者,也沒有被睏,你完全可以改變你與傢人、朋友、同事,甚至是萍水相逢之人的關係,並從中享受到極大的樂趣。
你學習這些新技巧的過程,就會有很多人為你所吸引,他們會覺得你熱情、無私、樂於助人、討人歡喜等,在彆人眼裏,你具備很多高貴的品質。同樣,你也能在現有關係中,將對方身上的這些美好品質引導齣來。不要再去抱怨彆人如何對待你瞭,這樣你就會創造齣很多正嚮的經曆,給自己帶來神奇的
轉化。
你從本書中學到的理念和方法,都來自我在一次教會上的演講。我是密蘇裏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我嚮會眾們講解一些觀點,告訴他們如何纔能成功,並藉助一個紫手環,把它作為一種工具,以幫助人們根治“抱怨”這一頑疾。
我們用思維創造瞭生活,而語言又反映瞭我們的思維和想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積極、樂觀,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時,人們覺得自己已經努力朝好的方麵想瞭,可實際上,大多數人依舊悲觀、沮喪,他們不斷地抱怨就充分證明瞭這一點。這種消極思考的傾嚮,最終導緻瞭各種令人不快的關係。
多産的推理小說傢阿加莎?剋裏斯蒂曾如此寫道:“人們從不知道自己有何不尋常的東西或習慣。”正如她所說,很多事情,尤其是人們習慣性抱怨之事,從未被引起足夠重視。據我從那些接受瞭“不抱怨挑戰”的人們瞭解的信息看,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30次,但他們毫無察覺。而我們的“不抱怨”紫手環,正是幫人們設置瞭一個陷阱,以“逮住”自己的抱怨。
方法很簡單:先把紫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當(不是“如果”)你發覺自己在大聲抱怨時,就把手環換手。這樣,每次抱怨,手環都會被你從一隻手移到另一隻手上。在此過程中,你就能覺知自己的消極情緒。堅持數個月,你的抱怨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連續21天不抱怨。科學傢認為,將一種新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需要21天的時間。所以當你實現瞭這一目標,就會重獲新生,這種“不抱怨”的行為會成為一種持久的習慣。
一開始,我隻給我的會眾們分發瞭250隻手環,可是隨著“不抱怨”理念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它發展成一場全球性的運動。我們已嚮全世界105個國傢寄齣瞭幾百萬隻手環。數以百萬計的個人、傢庭、教堂、學校、監獄、診所、醫院、戒毒中心以及很多企業都加入瞭這場運動,並且取得瞭可喜的成果。
“不抱怨運動”是一場蓬勃發展的、非盈利性的活動,旨在為個人和組織機構提供資源,幫助人們擺脫抱怨,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曾登上《奧普拉脫口秀》的舞颱、美國各大主流電視、網絡以及世界各地的重量級媒體。國內、國際幾百傢報刊都報道瞭我們的故事。許多齣版社在他們發行的圖書中附上紫手環,將其贈送給讀者。這一做法,不僅幫助我們更廣泛地傳播瞭“不抱怨”的理念,分發瞭更多的手環,也讓他們圖書的銷量大增。
很多公司同我們接洽,想用他們的産品幫我們分發紫手環。也有很多公司無償提供他們的場地,用來舉行“不抱怨運動”。很多人給我寫信或發郵件,嚮我提齣各種各樣的問題,為瞭迴答這些問題,我撰寫瞭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現在它已成為世界級的暢銷書,在全球齣版和發行。
每天我都會從榖歌收到很多提示,告訴我又有人開設瞭博客,講述自己在接受“不抱怨”挑戰後的各種經曆。我受邀到很多會議和活動中,為各類集團發錶主題演講,從聯邦機構、世界20強企業,到學校、教堂、醫院以及各類民間組織。雖然這一切齣乎我的意料,但取得的成績讓我十分感動和榮幸。
最讓我感到滿足的是,看到有那麼多人都敢接受這個挑戰(這真是個很大的挑戰),堅持連續21天不抱怨。我們的網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上有一個鏈接,參與者通過它就能讓我們知道,他們已經成功完成21天不抱怨的挑戰。我們收到世界各地的消息,證明很多人已經將“不抱怨”變成瞭一種習慣。
抱怨是所有不愉快關係的共同特點
有一天,我乘坐飛機去給幾百名企業領導者做一個有關“不抱怨團體”建設的演講。飛機還沒起飛,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我的“不抱怨”計劃。就在那一刻,我好似靈光閃現,突然想明白瞭一件事:幾乎所有的抱怨都建立在關係之上。
抱怨大部分都是針對其他人的——一個和你有某種關係的人。這種關係可以很正式,例如,婚姻關係和工作關係;它也可以不太正式,例如,和你隔壁房客之間的關係;它可以很短暫,比如,與萍水相逢之人的關係;也可以延續數十年,比如,我們同傢人的血脈關係。
因為我是個牧師,所以經常會有人嚮我尋求建議。而每次他們所麵臨的幾乎都是關係的問題。在這些谘詢、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抱怨和自己有關係的人,不但能引發各種矛盾,還會使已有的問題進一步惡化。隨著對這一主題更深入地探索,我發現人們就抱怨對關係的負麵影響已經做瞭很多調查和研究瞭。
早在1938年,心理學傢路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就在他的研究中得齣這樣的結論:幸福的夫妻和不幸的夫妻最大的區彆就在於,不幸的夫妻更多地將伴侶形容為愛爭辯的、尖刻的、愛嘮叨的,也就是說,不幸的夫妻更愛抱怨。而抱怨是各種不愉快關係的共同特點。
你或許會想:“有些關係真的很讓人苦惱,所以為什麼不抱怨呢?”這樣可以讓我們把不良情緒都釋放齣來,不用再把憤怒都憋在心裏,這不是很好嗎?可事實正相反,抱怨並不能帶給我們安寜和解脫。在本書裏,我們會詳細地討論關於“釋放”的
故事。
或許,為瞭不讓自己在某種關係中苦苦掙紮,我們可以放棄它們——讓自己一個人自力更生、孑然一身不也很好嗎?起碼不用再忍受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瞭。
很遺憾,我們沒有這個選項。我們需要同他人建立關係,關係不是件可有可無的東西,它是一種“必需品”。
我們不但想要和他人建立關係,更渴望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如果兒童在性格形成時期缺乏關愛,就會造成他們的生長遲滯(Failure to thrive,簡稱FTT)。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體就很難以正常、健康的方式生長發育。據馬裏蘭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的研究顯示,情感缺失是引發這種生長遲滯現象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種關係缺失影響身體狀況的現象,在各個年齡段都會齣現。調查錶明,老人要比年輕人更常去看醫生,身體的衰老是原因之一,但一個更重要原因是:可以同他人交流並得到照顧和關注。這些老人同時代的親人、朋友大部分已故,他們的生活就成瞭全無人際關聯的情感荒原。而醫生和理療師,為老年人提供瞭他們一直非常渴求的關係刺激。
人類經常會研究黑猩猩,試圖通過對這些進化近親的研究,更深入地瞭解人類的本性。在類人猿的世界裏,關係的必要性更為明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研究發現,黑猩猩之間也需要進行社會性互動,並且建立關係。科學傢們總結說:“雖然野生的黑猩猩會在一天的某個時段獨處,但它們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長時間與其他同類分離,對它們來說是一種摺磨。”
關係是一種需要,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曆,享受其中單純的樂趣。除此之外,關係還能帶給我們很多東西。
不久前,沃爾特裏德陸軍醫院(Walter Reed Army Hospital)的醫生們研究發現,在參加瞭戰爭,但並未受傷的士兵中,大約有17%的人患上瞭創後心理壓力綜閤徵(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可令人驚奇的是,在那些參加瞭戰爭,並受瞭重傷(失去一隻手臂或一條腿,嚴重燒傷、癱瘓等)的士兵中,隻有4%的人患上瞭此病。
這些數據讓醫生們感覺很意外,因為他們本以為那些經曆瞭戰爭的殘酷,並遭受重傷的士兵患病的概率要大得多,為何竟然比根本沒受傷的士兵低十幾個百分點呢?
研究者最終發現,原因都在於“治療”的差異。不過我們指的不是心理療法,而是物理治療,特彆是沃爾特裏德陸軍醫院物理治療的安排,在這一過程中起瞭決定性的作用。受傷士兵會聚在一個很大的房間裏,努力地同傷痛做鬥爭,希望自己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們在接受日常治療時發現,很多人的傷勢比他們的還要嚴重。那種想要恢復健康的願望,會使病人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他們相互鼓勵,為彼此加油打氣,並會為彆人的一個小小進步而興奮不已。這種在身體恢復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關係,會幫助他們治愈精神上的創傷。
所有財富,都能從關係中獲得
關係也是我們獲取物質性資源的一種渠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夢想。你可以花上幾分鍾,去想一想你企盼的那些東西,問問自己:“如果有機會讓我實現願望,我會先實現哪一個呢?”
現在,請思考一下,其實你想要的東西不是需要他人輔佐,而是掌握在彆人手裏。或許你想要一個關心你、支持你的人和你共度一生,而這就是一種關係;或許你想要輛新車、一間大房子,或者其他什麼奢侈品,你就要為他人服務賺到足夠的金錢去買這些東西,這也是一種關係。與他人的關係可以讓我們擁有自己一直在追尋、渴望的東西,而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纔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在《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一書中,作者托馬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告訴我們,他曾采訪瞭數韆名白手起傢的百萬富翁。當問起這些人,什麼纔是積纍財富最重要的技能時,94%的富翁都會把與他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看得極為重要。事實上,他們覺得,從創造財富而言,能夠與他人融洽相處比擁有過人的智慧更重要。你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將會産生各種關係,這些關係本身要比金錢更有價值。
你有能力改善一切關係
抱怨會扭麯、削弱,有時甚至會破壞那些對我們的幸福和安寜至關重要的關係。當我們開始抱怨時,就會忽略對方曾吸引我們的品格,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缺點上麵。
我妻子桂兒曾就職於一傢公司,她辦公室的女員工們每月都要舉行聚會,用她們的話說,是在實施一種“群體療法”。所謂的“群體療法”,就是在附近找傢墨西哥餐館,喝上幾杯瑪格麗特,然後藉著酒勁,大聲地抱怨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主題隻有一個——男人都是狗。不用說,這些女人都沒能和某個男人維持快樂、持久的關係。
現在,你可能會想,她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抱怨,是因為和男人間的關係有些不盡如人意。她們隻注意到瞭關係中的消極麵,女人相互間的“同情”,隻會將問題誇大。在花瞭一晚上去抱怨生活中的“狗男人”之後,這些女人迴到傢裏,禁不住就會把那個正坐在La-Z-Boy(一個沙發品牌)沙發上的男人看作一條“老黃狗”。她們的預期,都建立在頭腦中的偏見上,認為男人就是狗,而這些女人的丈夫或男朋友,也會感覺到她們的不滿,真的會像她們預期的那樣(有時比預期的更糟糕)對待她們。
我曾認識過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師,他跟我說:“要是不用與人打交道,牧師還是個很棒的職業。”和彆人打交道,可能會是一種充滿瞭痛苦和悲傷的鬥爭,但也可以不是這樣。法國傑齣的哲學傢、劇作傢薩特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那就是——他人即地獄。這句話雖有些悲觀,但薩特卻因此為大傢所熟知。他在晚年時,曾做過如此解釋:“大傢都以為,我想用這句話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有害的,如地獄一般,人們都在鈎心鬥角。其實,我想傳遞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觀念,如果你同他人的關係遭到歪麯和損害,那麼他人就會變成,也隻能變成生活在地獄裏的人。”
你能夠糾正所有扭麯的關係,將其置於一個更穩固的基礎之上,你有這個能力。隻要你能接受新的觀念,並願意用這些觀念去創造新的經曆,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本書裏每一章結尾的地方,都會有一部分以“不抱怨行動”為題的文字,我會設置一些練習,以助你更深入地思考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如果你能花上幾分鍾,把答案認真地寫下並踐行,肯定會大有所獲。
如果你已準備好,要把那些地獄般的關係變成和諧的關係,把互相侮辱的關係變成一種“不抱怨的關係”,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
一如既往的支持京東!
評分寶貝很不錯,值得購買,下次繼續光顧。
評分謝謝你們的陪伴,愛看書
評分這本書早就放到購物車裏,趁活動買瞭
評分書已經收到瞭,是正版,挺不錯的書,很滿意!
評分看瞭之後在評
評分書有點皺瞭
評分書的質量還可以 內容還沒看
評分京東書不錯,送貨快,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