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古今,暢遊廟堂江湖;剖析人性,再觀盛衰之道。帝王將相,前車之鑒;此書如鏡,映人功過。興對亡,盛對衰,古往對今來。荒淫對勤政,酷法對仁懷。定六閤,平四海,隋歿對唐開。明鏡太宗喜,弄獐明皇愛。安史之亂社稷憂,黃巢起義江山壞。盛衰循環如春鞦之交替,興亡輪轉似日月之瓜代。
這盛衰的道理看似淺顯,人們卻不斷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紂王自焚,繼承堯舜禹湯的優良傳統建立盛世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烽煙四起,各路諸侯擁兵自重,戰事不斷,民不聊生;嬴政滅六國,天下一統,卻被一個小小的亭長奪瞭江山;楊堅的齣現完成南北統一,中華帝國再次進入盛世,但他死後十幾年間,傢底兒就被兒子敗得精光;老李傢從老楊傢手中接過傳國玉璽,締造瞭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即使是這樣的盛世仍然逃不齣盛極而衰的命運……
成敗誰人定?盛衰豈無憑?吹散厚厚的塵埃,展開講述盛衰興亡的曆史長捲,讓我們迴到一韆五百年前,盡量擦掉成功者撰寫曆史時對自己的粉飾和對失敗者的抹黑,還原真實的風流人物,細細體會其中的盛衰之道。古月,當代頗具代錶性的新曆史作傢,耗時五年,終於完成瞭五捲本“唐盛唐衰”係列,全書百萬餘字,堪稱巨著,完整再現瞭三百年大唐帝國氣勢磅礴的恢宏傳奇。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摺點,繁華開始漸漸消退,各種衰敗紛至遝來,肅宗、代宗、德宗也都不夠英明神武,無法挽救頹勢,接下來的皇帝中僅有兩個還算不錯,其他的要麼平庸、要麼昏庸,社會中的各種問題越來越嚴重,唐朝也進入全麵的衰敗期。
衰敗的曆史並不精彩,也不好看,但有句話說的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細細觀察、琢磨、分析、總結衰敗的過程及原因,纔能讓我們吸取經驗和教訓,晚唐時期,皇族和百姓都很悲慘,在之後的幾位皇帝中,絕大多數都是太監擁立的,這些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受太監的操控,要尊嚴沒尊嚴,要地位沒地位,朝廷昏亂,社會動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黃巢起義之後,吃人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可以說晚唐的曆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讓我們共同品讀《唐盛唐衰》第五部——《晚唐血淚》,讓這些血淚成為我們寶貴的財富,以史為鑒,不重蹈覆轍,這也正是一個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因素。
《晚唐血淚》大事年錶
公元805年,順宗李誦即位,與同年退位
公元805年,憲宗李純即位
公元812年,魏博歸順朝廷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
公元819年,淄青歸順朝廷
公元820年,李純駕崩
公元820年,穆宗李恒即位
公元821年,幽州兵嘩變,藩鎮割據勢頭再起
公元824年,李恒駕崩
公元824年,敬宗李湛即位
公元826年,李湛被殺
公元826年,文宗李昂即位
公元829年,南詔叛亂
公元835年,發生“甘露之變”,宦官專權愈演愈烈
公元840年,李昂駕崩
公元840年,武宗李瀍(後改名為李炎)即位
公元845年,李炎大肆打擊佛教,後世稱為“唐武宗滅佛”
公元846年,李炎駕崩
公元846年,宣宗李忱即位
公元859年,李忱駕崩
公元859年,懿宗李漼即位
公元859年,裘甫起義,揭開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公元873年,李漼駕崩
公元873年,僖宗李儼即位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義
公元875年,黃巢起義
公元880年,黃巢攻占洛陽、長安
公元880年,黃巢稱帝
公元884年,黃巢兵敗被殺
公元888年,李儼駕崩
公元888年,昭宗李敏(後改名為李曄)即位
公元900年,李曄被囚禁
公元904年,李曄被蔣玄暉等殺害
公元907年,硃全忠改名為硃晃,去掉唐朝年號,定國號為大梁
書評三:閱讀體驗的起伏跌宕,如同親曆 這本書的節奏感掌控得極好,讀起來跌宕起伏,讓人欲罷不能。開頭部分或許鋪陳較多,但一旦進入高潮部分,那種緊張感會瞬間抓住你。我常常在深夜裏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好幾個章節,就是因為作者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一個懸念,或者揭示一個驚人的轉摺。這種敘事上的張力,使得枯燥的曆史事件也變得扣人心弦。特彆是一些關鍵的政治博弈和軍事衝突的描寫,簡直可以媲美頂級的曆史小說。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編年史,更像是一齣精心編排的悲劇大戲,讓你在欣賞其宏大場麵的同時,也被其中人物的命運深深牽動。讀完之後,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久久不能平息。
評分書評一:曆史的厚重與個人的悲歌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近乎沉浸式的體驗,仿佛我真的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令人贊嘆,他不僅僅是在復述曆史事件,更是在挖掘那些被時間掩埋的細微情感和復雜人性。尤其是對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命運的刻畫,細膩得讓人心疼。比如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小人物,他們的絕望、掙紮與不甘,都通過作者的筆觸變得鮮活起來。我讀到一些段落時,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空氣中彌漫的壓抑和絕望的氣息。這絕不是一本乾巴巴的曆史教科書,它更像是一部充滿血與淚的史詩。通過對特定曆史時期的深度挖掘,作者成功地勾勒齣瞭一幅宏大而又充滿悲劇色彩的畫捲。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的手法,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溫度、有生命的真實存在。
評分書評二:筆觸的犀利與思想的深刻 我必須承認,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因為它探討的問題非常深刻,絕不是浮光掠影的錶麵文章。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刁鑽,他敢於直麵那些曆史記載中常常被美化或忽略的陰暗麵。閱讀過程中,我經常停下來思考,那種強烈的衝擊感讓我對既有的曆史認知産生瞭動搖。它迫使我重新審視“盛”與“衰”之間的微妙轉換點,以及權力結構是如何一步步走嚮崩潰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個敘事版本,更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的批判性視角。每一個論斷背後似乎都有著嚴謹的考據支撐,但行文卻又充滿瞭文學性的張力。這種學術深度與閱讀快感的結閤,實屬難得。
評分書評五:文字的凝練與情感的剋製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極其凝練而富有力量的,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每一個句子似乎都經過瞭韆錘百煉。作者在處理沉重主題時,展現齣一種令人敬佩的情感剋製。他很少用煽情的語言去直接引導讀者的情緒,而是通過客觀的陳述和對事實的細緻還原,讓曆史本身的殘酷性去說話。這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呐喊都更具穿透力。它要求讀者自己去填補情感的空白,去感受字裏行間蘊含的無盡悲愴。這種高水準的文字駕馭能力,使得這本書在眾多曆史著作中顯得尤為突齣,它將冰冷的曆史數據,轉化成瞭富有哲理和美感的文字結晶。
評分書評四:對細節的執著與時代的氛圍捕捉 我非常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關於衣食住行、禮儀風俗的描述,都顯示齣作者下瞭深厚的功夫。正是這些細微之處,纔構建起瞭那個時代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文化氛圍。通過這些鮮活的細節,我能清晰地“聞到”那個時期的氣味,感受到那種繁華褪盡後的蕭瑟。它不像有些曆史書那樣,隻談論帝王將相的宏觀決策,而是真正深入到社會的肌理之中,去描繪社會結構是如何從內部開始腐朽的。這種對“真實感”的追求,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之一。它讓你明白,一個時代的衰亡,往往是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纍積的。
評分同事推薦的,現在在看十裏桃花,然後纔來看這個。
評分唐盛唐衰,貞觀之治是唐朝曆史中重要的一個階段,瞭解唐朝曆史從這套書開始!
評分一直在京東購物,確實很便宜
評分這本書感覺還不錯吧,但是有些錯彆字。。
評分是正版,印刷質量好,字跡清晰,閨女喜歡!!
評分還行吧,書的內容還沒看啦
評分特價的時候買的,用來打發時間就好
評分包裝好,送貨快,值得一讀
評分還不錯哦!在6.18時買的!優惠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