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联商:职场沟通必修课

报联商:职场沟通必修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古贺传浔 著
图书标签:
  • 职场沟通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商务沟通
  • 职场技能
  • 高效沟通
  • 情商
  • 说服力
  • 演讲技巧
  • 职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20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08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2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基层员工、各级管理者、培训师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向上级请示、汇报,和他人联络、商谈,但实践起来却未必能够做得好,做得到位。"报联商”这一通用于日本企业内部的沟通方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本书精选了150个各种情况下的请示汇报场景,进行深入浅出的技巧剖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重点明晰,让读者快乐阅读;配有大量实际演练,还提供了丰富的工具,让读者一看就会,拿来就用。本书作为实战指导书、案头常备书,既适合职场人士自学,也适合作为企业内训教材使用。

内容简介

在工作中,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曾经被上级、同事、客户问过:“那件事情,怎么样啦?”

一想到要和上级沟通,心里就发怵;

向上级汇报时不得要领,不知道该汇报什么、如何汇报才好;

自己想说的总说不清楚,不知该怎样表述;

遇到困难了,左右为难:该去向上级请示、向他人咨询,还是自己尝试解决?

……

在信息时代,员工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比以往更为突出,而日常工作中绝大部分的沟通都是跟自己的上级、同事和客户之间进行的“汇报、联络、商谈”活动。例如,都该汇报什么?该跟谁去汇报?遇到困难了找谁去讨教?什么时候去才合适?怎么汇报上级才不会厌烦?一次汇报好几件事时顺序如何安排?重点如何突出?怎么做才能让客户满意?哪类事选择什么地方谈效果会更好?等等,其中都有技巧。

如果你是正在职场上拼搏的年轻人,本书会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少走弯路,迅速进步;如果你是管理者,本书会为你提供一种参考工具,提高团队中的沟通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和财富,增加客户满意度。

作者简介

古贺传浔,日籍华人,资深企业内训讲师。 1986年赴日,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并获国际经济学硕士学位。 历任日本大型企业国际事业部中国室室长、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中国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 长年实践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创建和拓展业务,从具体做项目、构建销售网络到买地建厂,直至亲任初代总经理。 有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工作与考察经历,熟悉不同商务文化的差异。 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深入研究推广日企文化中的上下级沟通的技巧“报联商”,并颇有建树。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我们真的会汇报、联络、商谈吗 1
什么是报联商 3
我们身边尴尬的现状 4
直接的沟通,不畅 4
间接的沟通,更不畅 5
说不到点子上 5
只知道汇报结果 6
为什么要实行报联商 6
团队内的信息沟通必须依靠报联商 6
可以用报联商更好地创造自己的人生 7
实施报联商所需要的前提 8
牢固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8
站在对方的立场,替他人着想 8
运用6W3H的方法沟通 9
报联商要注意讲究T.P.O. 10
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 10
运用G-P-D-C-A工作法 10
第2章 学会接受指示 12
正确地接受指示很重要,这是把工作做好的根本 12
学会接受指示 14
被召唤时要应答,尽快过去 14
上级讲话时做记录,中途不要打断 15
全部弄清后复述,确认指示的内容 18
复述之后再询问,补充不清楚的地方 19
最重要的是意图,全面摸清上级脑子里的蓝图 22
接受指示时当场询问清楚很重要 25
巧妙地拒绝接受指示 27
不得不拒绝接受上级的命令时 27
违法、违背社会公德的命令不能接受 28
第3章 学习“汇报”的技巧――打开晋升的大门 30
What:什么是汇报 30
汇报的定义 31
Why:为什么要汇报 31
领导交办的工作做完了(哪怕再小的事)要及时汇报 31
汇报是一种义务 32
及时地对其他人“告知”,就是工作 33
What:汇报什么 34
汇报计划和想法 34
中间汇报 38
汇报变化 44
做了错事时汇报事实,以便及时补救 47
不自作主张、擅自取舍 50
Who:向谁汇报 52
When:什么时候需要汇报 55
开始时报计划,让上级知情 55
进展中报状态,让上级放心 56
得到信息报需求,找上级寻帮助 57
出了问题报情况,让上级有准备 58
需变更时报应对,获得上级认可 59
结束任务报结果,衔接后续工作 60
想获得上级的信任?那就做个“透明人”吧 62
Where:汇报的重点在哪里 63
被询问时的汇报――先说结果(或现状) 63
自己主动去汇报时――说清事由后,还是先说结果 65
应对上级的关心点,而不仅仅是回答 67
上级问到过程时也要汇报,让上级知道细节 69
Which:用什么方式汇报 71
最佳的沟通方式是面谈 71
运用T.P.O.进行汇报 73
How to:怎么汇报 78
注意寻找合适的汇报时机 78
了解你的沟通对象 80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81
做好准备再去汇报 84
用说话的条理性彻底传递信息 85
带着对策去汇报 87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89
How Much:汇报到什么程度 91
与上级的需求和目的吻合 91
采用多种手段,汇报到位 92
汇报结果后,要设法获得下一步的指示 93
当你拿不准该不该去汇报时该怎么办 94
用适合对方的模式去沟通,才能收到成效 94
大胆地去“探雷”,摸清沟通对象的模式 95
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96
需要你摸清的对象,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 96
善于总结,随时回顾,在摸索中成长,不断提高 97
本章小结 97
汇报技巧复习 97
汇报的确认事项 98
第4章 学习“联络”的技巧――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100
What is:什么是联络 100
联络就是及时的信息共享 100
联络是横向的工作 101
联络的定义 101
传达类联络 102
共享类联络 103
安民类联络 106
预见类联络 108
礼节类联络 109
Why:为什么要联络 111
用联络进行团队运作 111
用联络推进工作进展 113
用联络避免经济损失 114
用联络密切联系客户 115
用联络树立公司形象 117
用联络给客户留下好感 118
用联络改善人际关系 119
Who:跟谁联络 121
传达(被动式联络)――全员 122
共享(主动式联络)――相关者 123
如何判断谁是需要联络的人 125
When:什么时候需要联络 128
定时联络――信息共享 128
随时联络――让对方知情 130
有变化时联络――通知对方应变 130
一切正常时联络――让对方放心 131
你觉得有必要时联络――储存好感度 132
Where:联络的重点在哪里 134
迅速、及时地联络 134
准确无误地联络 136
不遗漏人员地联络 137
不遗漏内容地联络 139
不扭曲内容地联络 140
Which:用什么方式联络 142
团队内的联络 142
出门在外的联络 144
公司内的联络 145
对外部的联络 146
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段 147
How to:怎么联络 150
注意对方的状态,开始联络时不要唐突 150
加大联络的密度 151
联络的表述要准确,不要造成对方的误解 152
尽量避免使用指代词 156
沟通应该对等 157
How Much:联络到什么程度 161
联络要到位 161
联络一定要确认 164
本章小结 168
联络技巧复习 168
联络的确认事项 168
第5章 学习“商谈”的技巧――发挥集体的力量 170
What:什么是商谈 170
商谈的定义 171
为什么要商谈 173
团队力量破难题 173
解决问题增效益 174
改善工作提建议 175
What:商谈什么 178
用商谈把握工作方向 178
用商谈破解工作难题 179
用商谈防止错误发生 180
用商谈提高工作效率 181
Who:跟谁商谈 182
选准商谈的对象很重要 182
找上级去商谈――请示 183
找师傅、老员工去商谈――参谋 185
注意打造自己的商谈人才库 186
When:什么时候需要商谈 187
掌握不准意图时,马上确认 187
工作遇到难题时,大胆求助 189
自己犯了错误时,勇敢坦白 191
自己无法判断时,上交信息 192
发觉情况不妙时,拉人参与 194
Where:商谈的重点在哪里 195
不要说谎,说实话 195
不要犹豫,别纠结 196
Which:用什么方式商谈 198
当面请教效果最佳 198
How to:怎么商谈 200
尽早去请示,解决问题 200
找时间切入 200
找人之前自己先努力 202
做好准备再去 203
说明自己的困惑,拿出自己的意见 205
倾听对方的意见 206
保持谦虚的态度 208
商谈别忘了善后 210
本章小结 211
上级的困惑 211
商谈技巧复习 211
商谈的确认事项 212
第6章 报联商实战――学以致用 213
总复习 213
实战演习 214
报告案例(正、误) 214
联络案例(正、误) 223
商谈案例(正、误) 228
技能确认单 234
汇报技能确认单 234
联络技能确认单 235
商谈技能确认单 236
附录A 各种沟通手段及其优缺点的比较 238
附录B 致人事干部的一封信 241
附录C 报联商行为检查表(中、日、英文对照) 243
附录D 报联商基础技能理解度检测考卷 245
后记 249

前言/序言

前言


日本企业管理的高效率是世界闻名的。这得益于他们通用一种企业内部的沟通模式“报联商”。

笔者在20多年前进入日本企业工作时,对这种诞生于日本并早已在其各个领域普及的沟通方式“报联商”(请示、汇报的技巧)竟一无所知。对这种企业文化,笔者从开始的不知到渐渐知之;从对异文化的不理解到理解;从心理抗拒行为排斥到接受;从在执行中尝到甜头到自觉执行;从不会运用到运用娴熟;从纯日本模式到把它改造成适合中国国情。

而这个过程也恰恰就是自己的升迁之路!回顾这个过程,尤其在理解了“报联商”的真髓,掌握了它的技巧并全面贯彻实行之后的几年里,自己的升迁速度明显加快。这也佐证了运用“报联商”这种沟通方式,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创造效益和财富,也的确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

近年来,笔者就此课题已应邀到众多的企业去给中国员工做过讲解,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原以为这种诞生于日本的企业沟通文化只会受到在华日企的欢迎,不料,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不论是日企还是民企,甚至国企的老总、学员们听后都反映这是一种通用的技能,这些知识和沟通技巧运用在任何团队里都非常合适,非常实用。因此,有很多朋友建议我把它整理成书,好让更多的人能分享这种实战型的商业文化。

如今全球一体化风潮强劲,文化早已打破国界,任何民族的文化只要是优秀的,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我将“报联商”的知识和技巧,系统、全面地奉献给中国的广大读者。期待本书能为企业管理提供一种参考工具,为提高团队内的沟通效率略尽绵薄之力;也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启发,避免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弯路。

在本书中,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托,深入浅出地详细介绍了“报联商”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技巧。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尽量从实战角度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涵盖职场中频繁发生的各种情况下的请示汇报场景,将其作为剖析案例,做出深入的分析和解说,不仅指出其错误的应对错在了哪儿,为什么是错的,而且一一给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这对于年轻人来讲比较实用,应该能起到引路的作用。读者可将本书作为实战工具备于案头:工作中遇到情况时可以临场现查,寻找对策。

总之,本书既献给现在正在职场上拼搏的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迅速进步,掌握自己的人生钥匙,去打开自己拓展之路上的一扇扇门,改变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企业管理者,希望领导者能利用这种技巧在自己的团队里开展信息沟通,提高效益,减少浪费,形成企业文化风气,并影响后来者;督促员工执行,并培养和发现候补干部。

本书中的练习题、考卷答案,以及更多报联商知识的相关资料,可登录http://www.baolianshang.net查找,或关注作者微信号He189398132获取。


自测:是否需要学习“报联商”这门技能?

请你检测一下,自己有没有下面的现象发生?如有,请在左侧方框里画“√”。


?曾经被上级、同事、客户问过:“那件事情,怎么样啦?”

?工作中被上级训斥过:“你怎么不早说!”

?向上级汇报时不得要领,总是七颠八倒地说车轱辘话。

?在人前说话心里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该说什么好。

?自己想说的总说不清楚,不知该怎样表述才好。

?人多时还是保持沉默好,躲着点吧。

?和朋友交谈没有问题,一旦谈及工作,面对上级就不行了。

?跟客户说话时怕说错了,怕担责任,总不敢说。

?见到陌生人不知怎么开口,不知第一句话怎么破冰。

?在和别人沟通时,会说出“偶尔”,“凑巧”,“正好刚才”等托词。

?越想简洁地表述越混乱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很懊恼。

?和同事、朋友们聚会时,无法融入谈话的气氛中,自己感到孤独。

?怕接电话:自己的电话怕说不清;别人的电话怕接了后转达不清。

?经常被人家说“你真没眼力劲儿”。

?自我介绍时底气不足,不知该说什么好,挺为难的。

?虽没有恶意,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说话就伤了人。

?在别人来问自己某件事时,脱口而出的是“我正想跟你说……”

?被别人评价过“说话显得没有自信”。


答案:如果有5项以上画“√”,那就需要学习本书中的报联商技能了。



《报联商:职场沟通必修课》 为什么理解“报联商”比任何沟通技巧都重要? 在信息爆炸、协作日益频繁的现代职场,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沟通。然而,有多少次,我们发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信息传达不到位,合作陷入僵局,甚至因为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表面上看,是话术不够巧妙,技巧不够娴熟,但深层次的原因往往在于,我们忽略了沟通的底层逻辑,而“报联商”恰恰揭示了这一核心。 “报联商”并非一套复杂的沟通模型,也不是一套空洞的理论。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职场思维方式,一种对信息流通本质的深刻洞察。简单来说,“报联商”要求我们在职场沟通中,始终围绕“报告”、“联络”、“商谈”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这不仅仅是三个行动的标签,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思维链条。 “报告”:信息的起点,责任的基石 “报告”是“报联商”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它不仅仅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度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对信息负责任的态度。一个合格的“报告”意味着: 客观真实: 报告的内容必须基于事实,不夸大,不隐瞒。数字、数据、事实是报告的生命线。如果报告中充斥着主观臆断和未经核实的传闻,那么它将失去任何价值,甚至可能误导决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及时准确: 信息的时效性在职场中至关重要。一项潜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报告,可能就会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危机。同样,一项重要的进展,如果延误报告,可能会错失最佳的行动时机。准确性则体现在报告的每一个细节,即使是小数点、一个字,都可能影响整个局面的判断。 条理清晰: 信息的结构化是报告的关键。一个混乱的报告,即使内容再丰富,也难以让人快速抓住重点。报告需要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逻辑、层层递进的论述。对于问题,要明确指出问题的性质、原因、影响;对于进展,要说明已完成的部分、遇到的困难、下一步的计划。使用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报告的清晰度和易懂性。 重点突出: 并非所有信息都同等重要。报告者需要具备提炼信息、抓住重点的能力。是需要上级的决策?还是需要资源的协调?亦或是仅仅提供一个情况更新?明确报告的目的,才能让接收者高效地理解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考虑接收者: 优秀的报告者会站在接收者的角度思考。上级可能关注的是整体的风险和收益,同事可能更关心对他们工作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接收者,调整报告的侧重点和语言风格,能够事半功倍。 “报告”的本质,是对自己工作状态的诚实反馈,也是对团队和组织的责任担当。一个能够做到出色“报告”的个体,往往能够建立起信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并为团队的整体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联络”:信息的桥梁,协作的纽带 “联络”是“报联商”中的第二个环节,它强调的是信息的流动和共享。在现代职场,没有人是孤岛,信息的孤立只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和协作的阻碍。 主动及时: “联络”并非等待别人来问,而是主动地去传递那些可能影响他人、影响项目进展的信息。当你的工作发生变动,当你的决策需要他人配合,当你知道某个信息可能对其他团队有利时,都要及时进行“联络”。 范围明确: 谁需要知道这个信息?这个信息会影响到谁?“联络”需要有明确的对象和范围。并非所有信息都需要广播,过度的信息噪音反而会降低沟通效率。精准的“联络”,能够确保信息在最需要的人群中流动,避免不必要的打扰。 形式多样: “联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会议,甚至一个简短的口头告知。选择最适合当前情境和信息特点的联络方式,能够确保信息被有效地接收和理解。例如,紧急事项可能需要电话,需要详细阐述的事项可以采用邮件,需要讨论和决策的事项则需要会议。 反馈确认: 仅仅发送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信息被接收并理解。适当地寻求反馈,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了信息,是否理解了信息的内容,这是“联络”环节的重要补充。 信息共享的文化: 优秀的团队会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信息共享文化。在这种文化下,“联络”被视为一种价值创造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团队成员乐于分享信息,也乐于接受信息,从而形成高效的协同效应。 “联络”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构建信任、促进理解、实现协同的关键。它让信息在团队中自由流动,打破信息壁垒,让每个人都能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工作。 “商谈”:信息的升华,决策的催化剂 “商谈”是“报联商”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升华。当信息被“报告”和“联络”后,往往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协商和决策,这就进入了“商谈”的范畴。 目标导向: 任何“商谈”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是为了达成一项协议?还是为了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清晰的目标能够让“商谈”更有方向性,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充分准备: “商谈”并非临时起意。在进入“商谈”之前,需要对议题、相关方、潜在的利益和立场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注点,能够让你在“商谈”中占据主动,并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积极倾听: “商谈”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观点。理解对方的立场、顾虑和需求,是找到解决方案的基础。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倾听,理解言外之意,捕捉对方的真实意图。 有效沟通: 在“商谈”中,需要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事实和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论点,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同时,要学会提问,引导对方表达,澄清疑虑。 寻求共赢: 职场中的“商谈”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零和博弈。优秀的“商谈”者会努力寻找能够满足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即“共赢”。这需要创造性思维,找到新的可能性,调整利益分配,从而达成可持续的合作。 决策与执行: “商谈”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决策,并推动执行。一旦达成一致,要明确决策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并形成书面记录,以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商谈”是解决复杂问题、推动项目进展、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它需要智慧、耐心和技巧,但归根结底,它是基于对信息充分的“报告”和“联络”之上的。 “报联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需要强调的是,“报联商”并非孤立的三个词语,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 “报告”为“联络”和“商谈”提供基础: 没有准确、及时的“报告”,后续的“联络”和“商谈”将基于错误的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联络”为“商谈”铺平道路: 在“商谈”之前充分的“联络”,能够让相关方提前了解情况,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使“商谈”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商谈”是“报联”的升华和验证: 通过“商谈”得出的结论,也需要被“报告”和“联络”出去,形成一个循环,不断优化和完善。 为什么“报联商”是职场必修课?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掌握精湛的沟通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报联商”这一底层逻辑,这些技巧很可能沦为空谈。 提升个人价值: 能够准确“报告”工作状态,及时“联络”关键信息,并在“商谈”中为组织贡献智慧的员工,必然能获得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促进团队协作: 一个团队如果能够熟练运用“报联商”,信息的流通将更加顺畅,误解和冲突将大大减少,团队的整体效率和凝聚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规避职场风险: 许多职场危机,往往源于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掌握“报联商”,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风险,保障个人和团队的顺利发展。 助力职业发展: 无论你是基层员工还是高层管理者,“报联商”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上级意图,更有效地与同事合作,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从而为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联商:职场沟通必修课》并非一本教授你如何“说漂亮话”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做好事”、如何“让事情被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的书。它将带你深入理解职场信息流动的本质,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让你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沟通不再是障碍,而是通往成功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意思,淡淡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的交流场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传达的“连接”与“协商”的主题。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很适合放在案头,时不时翻阅一下,提醒自己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效且友好的沟通。书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有种温润的触感,阅读起来很舒服,不会有廉价感。 我之前一直觉得职场沟通就是把话说清楚,谁知道里面门道这么多。这本书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光是目录和前几章,就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它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拆解了很多具体的场景,比如如何向上汇报,如何跟同事协作,甚至是如何处理棘手的客户关系。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一些做法其实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职场沟通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但是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堆砌理论,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职场沟通的精髓。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倾听”的解读,原来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声音,更是要去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甚至是情绪。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带着你一步步梳理清楚自己在沟通中的症结所在。我之前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者被误解,所以有时候反而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不是为了避免冲突,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共赢。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准确地理解别人的需求。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反馈”的那一部分。以前我总以为反馈就是提建议,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高质量的反馈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和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而且反馈的方式也非常讲究技巧。它不仅教我们如何给出建设性的反馈,还指导我们如何接收和处理别人的反馈,这对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都至关重要。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职场沟通指南,更像是一本帮助我们提升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风格很有商务感,硬壳封面,字体设计也比较大气,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它的排版非常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欠缺,尤其是在职场上,不知道如何和各种类型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本书就像一个“秘密武器”,它提供了非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面对各种社交场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谈判”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又不失礼貌和尊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职场沟通不仅仅是把事情“说清楚”,更是要让对方“听进去”并且“接受”。它非常注重沟通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过程”。我之前常常会为了把一件事情解释清楚而喋喋不休,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简洁明了的表达反而更具力量。 我之前在工作中,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沟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执。这本书在“商”这个部分,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管理和引导情绪,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沟通者,首先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去影响他人。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速成”的秘籍,而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实践的。它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帮助你去理解职场沟通的底层逻辑,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我感觉它会成为我职场生涯中一本长久陪伴的书。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开始觉得它只是又一本教人“说话艺术”的书,但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它的视角远不止于此。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套路”别人的书,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建立真实的连接,以及如何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我之前常常会因为一些小误会而和同事之间产生隔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这些误会都源于沟通的“盲点”。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捕捉那些隐藏在话语背后的需求和动机。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特别善于观察和倾听的朋友聊天,他会不动声色地指出你平时忽略的细节,然后提供一些看似简单却极其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之前在团队会议上,总是习惯性地保持沉默,生怕自己的发言不够完美。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参与比完美的发言更重要,而且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用一句话抓住重点,如何用提问来引导讨论。这让我开始更自信地在会议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一直以为职场沟通就是单纯的语言交流,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非语言沟通,比如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甚至是沉默,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这些细微之处对沟通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周围人的非语言信号,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与人交流时,这些信号是否传递了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阐述。它不仅仅是让你去“感同身受”,而是教你如何真正地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并在沟通中体现出这种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冲突,是因为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去倾听和理解对方。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运用同理心。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目标导向”的沟通理念。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说,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以及你的沟通最终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我之前常常会陷入一些无效的讨论,导致时间和精力都白白浪费。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在沟通一开始就明确目标,并且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围绕目标展开,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评分

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住了,“报联商”,这三个字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说话术”的书,而是更深层次的职场关系构建。我之前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局面,感觉自己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或者项目推进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阻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问题出现的根源。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息报送”的部分。以前我总是觉得,只要事情做好了,领导自然就会知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主动、及时、准确地汇报工作是多么重要。它教我如何根据不同的汇报对象,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以及如何提炼关键信息,让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情况。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工作效率的“加速器”。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实用性”。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职场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沟通场景,并且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应对策略。我之前在和不同部门的同事协作时,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导致项目延误。这本书里关于“联络”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如何建立有效的跨部门沟通机制。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职场中比较“佛系”,不太会主动去争取什么,也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职场沟通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并且需要去刻意培养的。它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坚定的方式,鼓励我去尝试,去实践,去建立更积极的职场关系。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每个章节都像一个独立的模块,但我能感受到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从“报”到“联”,再到“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职场沟通体系。我之前常常觉得自己在“商”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之前的“报”和“联”做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商”的结果。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为工作中一些棘手的沟通问题感到困扰,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沟通的“死胡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内容扎实的书。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对“连接”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传达”信息,更是强调如何去“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需求。我之前总觉得职场沟通就是一场“信息传递”的竞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沟通中“人”的重要性。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倾听”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听”,更是告诉你“如何听”,以及“听懂了之后该做什么”。我之前常常会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在脑子里构思自己的回应,结果很多时候都错过了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且在倾听之后,给予恰当的回应。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智慧。它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抽象的沟通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我之前一直觉得沟通是一种天赋,但这本书让我相信,沟通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的能力。 这本书让我对“协商”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协商就是一种“你输我赢”的博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双赢”的可能性。它教会我如何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能够顾及到对方的感受,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对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日本人的书很实用

评分

日本企业在人事和服务方面的确做得很仔细和有系统。

评分

日本人的书比较有逻辑性,可以一看

评分

不错,这是一本挺不错的书

评分

书很不错,物流也很给力,包装比较一般,建议能改进。

评分

书里很多技巧还是很实用的

评分

挺好

评分

送货速度快,好评

评分

送货速度快,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