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相關研究人員 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由中國科協組織,全國學會進行編寫,凝聚瞭33個全國學會、1200多位專傢學者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綜閤分析瞭2014—2044年度本學科的發展情況,梳理、總結瞭本學科的主要進展,分析瞭學科發展總體趨勢,對學科未來的發展提齣瞭理性思考;第二部分為各分支學科的發展報告,介紹瞭各學科近年來的研究進展、國內外發展水平比較、各學科的發展方嚮與對策建議等;第三部分為學科發展報告主要內容的英文介紹;第四部分為與本學科進展有關的主要科技成果資料。
內容簡介
隨著體育科技的飛速發展和體育科學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體育科技工作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人民體質、提高競技運動水平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育科學研究也廣泛應用於體育運動的各個領域,我國廣大體育科技工作者緊密圍繞我國的體育事業,以解決我國體育改革與發展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戰略問題、睏擾我國體育發展的難點問題和運動實踐中的關鍵問題為著力點,堅持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積極深入研究前瞻性、係統性問題,提升瞭破解難題、攻剋難關的能力,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瞭科技支撐。
作者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CAST),是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由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和地方科協組成,組織係統橫嚮跨越絕大部分自然科學學科和大部分産業部門,是一個具有較大覆蓋麵的網絡型組織體係。1958年38月,經黨中央批準,全國科聯和全國科普閤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 韓啓德
前言 /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綜 閤 報 告
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 / 3
一、引言 / 3
二、體育學科近年的最新研究進展 / 4
三、體育學科國內外研究進展比較 / 28
四、本學科發展趨勢及展望 / 37
參考文獻 / 45
專 題 報 告
運動訓練學學科發展 / 61
運動醫學學科發展 / 80
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發展 / 99
運動心理學學科發展 / 112
體質研究學科發展 / 133
體育信息學科發展 / 150
體育工程學科發展 / 162
體育統計學科發展 / 182
體育計算機應用學科發展 / 195
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學科發展 / 209
目錄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 229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 in China(2014-2015) / 229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 236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raining / 236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Medicine / 237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 Biomechanics in China / 238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 in China / 239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que Research / 240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 Information / 241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 Engineering / 242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 Statistics / 244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port Computer Application / 245
Report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46
大事記 / 248
附錄 / 252
索引 / 256
前言/序言
總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科技創新作齣瞭一係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發展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把科技創新在國傢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國傢“十三五”規劃都對科技創新進行瞭戰略部署,提齣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動戰略前沿領域創新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要在科技創新中贏得先機,明確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方嚮、優化科技資源、培育具有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支點和突破口十分重要。從2035年開始,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發揮自身優勢,聚集全國高質資源和優秀人纔隊伍,持續開展學科發展研究,通過對相關學科在發展態勢、學術影響、代錶性成果、國際閤作、人纔隊伍建設等方麵的最新進展的梳理和分析,以及與國外相關學科的比較,總結學科研究熱點與重要進展,提齣各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策略,引導學科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完善學科布局,促進學科交叉融閤和均衡發展。至2013年,共有104個全國學會開展瞭188次學科發展研究,組織編寫係列學科發展報告186捲,先後有1。8萬名專傢學者參與瞭學科發展研討,有7000餘位專傢執筆撰寫學科發展報告。學科發展研究逐步得到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得到國傢有關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為國傢超前規劃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搶占科技發展製高點提供瞭重要參考。
2014年,中國科協組織33個全國學會分彆就其相關學科或領域的發展狀況進行係統研究,編寫瞭33捲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以及1捲學科發展報告綜閤捲。從本次齣版的學科發展報告可以看齣,近幾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方麵取得瞭突齣性的科研成果,國傢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隊伍不斷優化和成長,學科的國際閤作與交流成果喜人,學科結構正在逐步改變,學科優勢和特色顯著,實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本次學科發展報告也顯示齣我國學科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缺乏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公眾理解科學程度不夠,圍繞科學成果和技術創新的一些爭議給學科建設帶來負麵影響;科研成果轉化存在體製機製障礙,創新資源配置碎片化和效率不高;學科製度的設計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科多樣性發展的需求;等等。需要從人纔、經費、製度、平颱、機製等多方麵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推動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序的持續發展。
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是我國科技團體的中堅力量,學科類彆齊全,學術資源豐富,匯聚瞭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高層次科技人纔。近年來,中國科協通過組織全國學會開展學科發展研究,逐步形成瞭相對穩定的研究、編撰和服務管理團隊,具有開展學科發展研究的組織和人纔優勢。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凝聚瞭33個全國學會1200多位專傢學者的研究成果。衷心感謝各有關學會的大力支持,感謝各學科專傢的積極參與,感謝付齣辛勤勞動的全體人員!同時希望中國科協及所屬全國學會緊緊圍繞科技創新要求和國傢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學科研究,持之以恒地齣版學科發展報告,建立開展學科發展研究的支撐體係,成為我國學科發展研究的重要力量,做到齣成果、齣思想、齣人纔,為我國科技創新夯實基礎。
《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圖書簡介 一、 引言:洞察時代脈搏,引領學科前沿 在飛速發展的體育事業浪潮中,科學研究作為其核心驅動力,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每一個時代的體育變革,都離不開前沿科學的支撐與引領。2014-2015年,是全球體育科學界孕育新思想、突破新瓶頸、邁嚮新高度的關鍵時期。本報告,以《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為名,正是對這一時期體育科學領域發展脈絡的係統梳理、深度剖析與前瞻性展望。本書旨在為學術界、體育産業界、政策製定者以及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一份詳實、權威、具有參考價值的學科發展現狀報告,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下,把握未來。 二、 報告核心內容概覽:多維度審視,全景式展現 本書並非一篇單一主題的論文,而是集結瞭眾多體育科學領域的專傢學者,從各自擅長的角度,對2014-2015年期間學科發展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報告的內容覆蓋瞭體育科學的多個核心分支,力求呈現齣一個立體、多元、動態的學科發展圖景。 1. 理論創新與基礎研究的深度拓展: 運動生理學新進展: 報告深入探討瞭運動負荷的生理調控機製、運動能力與基因錶達的關係、運動與慢性疾病預防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等前沿研究。特彆關注瞭運動訓練對人體神經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心血管係統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影響,以及在不同年齡、性彆、運動項目下的差異性研究。例如,對於運動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神經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運動乾預改善老年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有詳盡的闡述。 運動生物力學的前沿探索: 在運動生物力學方麵,報告詳細分析瞭人體運動學和動力學在運動損傷預防、運動技術優化、康復訓練設計等方麵的應用。通過高科技的運動捕捉技術和仿真模擬,揭示瞭不同運動動作的受力情況、能量消耗以及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誘因。例如,對跑步、跳躍、投擲等典型運動項目進行瞭細緻的生物力學解析,為提高運動錶現和降低運動損傷提供瞭科學依據。 運動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交融: 報告關注瞭運動動機、競技狀態、心理調適、團隊協作等運動心理學研究的熱點。深入剖析瞭體育群體中的社會心理現象,以及運動對個體心理健康、人格塑造的積極作用。在行為科學方麵,報告探討瞭影響大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乾預措施,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運動員的心理韌性、壓力管理以及教練員的心理引導策略,也進行瞭深入的分析。 運動化學與生物化學的交叉應用: 報告闡述瞭運動過程中能量代謝、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運動性疲勞的生化機製等研究進展。特彆關注瞭運動營養學的最新發現,包括特定營養素的補充對運動錶現和身體恢復的影響,以及運動與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的生物化學聯係。對運動飲料、功能性食品在體育領域的應用前景也進行瞭探討。 2. 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在實踐中的突破: 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的優化: 報告著重分析瞭2014-2015年期間,針對不同項目、不同水平運動員的科學訓練方法、周期性訓練計劃的製定與調整、以及新興的訓練技術(如高原訓練、交叉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等)的應用效果。對基於大數據和運動監測技術,實現個性化、智能化訓練的探索進行瞭報道。 運動康復與傷病防治的新思路: 報告詳細介紹瞭運動損傷的診斷、治療與預防的最新進展。涵蓋瞭物理療法、運動療法、康復器械的應用,以及術後康復、慢性病運動乾預等內容。對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機製、炎癥反應、愈閤過程等進行瞭深入的科學闡釋,並強調瞭預防性訓練和早期乾預的重要性。 體育科技與裝備的革新: 報告關注瞭運動裝備的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設計,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發與應用。例如,對高性能運動服裝、運動鞋、防護裝備等在提升運動錶現、保護運動員安全方麵的科技貢獻進行瞭展示。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智能化管理與運用也進行瞭探討。 體育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融閤: 報告分析瞭大數據在體育領域的應用,包括運動員錶現數據的采集與分析、運動訓練與比賽的科學評估、運動損傷風險預測等。對體育信息係統、運動模擬仿真技術在提升訓練效率、優化比賽策略等方麵的作用進行瞭展望。 3. 學科交叉與前沿領域的拓展: 體育與健康科學的緊密聯係: 報告強調瞭體育科學在促進全民健康、預防與控製慢性疾病方麵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討瞭運動處方、健康監測、體育在心理健康、社會融入等方麵的積極影響。 體育與教育學的協同發展: 報告關注瞭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包括學校體育課程的科學化設計、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體育在青少年全麵發展中的育人功能。 體育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報告探討瞭體育在社會文化、經濟發展、國際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體育産業的科學管理與發展趨勢。 三、 報告的價值與意義:連接過去,啓迪未來 《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不僅是一份對過去兩年學術成就的總結,更是一份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刻洞察。 為學術研究提供指南: 本報告係統梳理瞭學科前沿,指齣瞭研究的空白與潛在方嚮,為廣大學者提供瞭寶貴的學術參考,有助於規避重復研究,集中優勢資源,解決關鍵科學問題。 為實踐應用提供依據: 報告中的研究成果,將直接指導體育訓練、運動康復、傷病防治、體育科技等領域的實踐工作,幫助從業者提升專業水平,實現科學決策。 為政策製定提供參考: 報告中對學科發展趨勢的分析,將有助於政府部門、體育組織製定更科學、更前瞻性的體育發展政策,推動體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大眾科普提供知識: 報告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將復雜的體育科學知識以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有助於提升公眾對體育科學的認識,引導科學健身,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四、 結語:邁嚮卓越,共創輝煌 2014-2015年,是體育科學發展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時期。《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2014-2015)》正是這一時期學術繁榮的生動寫照。本書凝聚瞭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是他們對探索人類運動潛能、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不懈追求的結晶。我們相信,通過對本報告的深入閱讀與研究,能夠更好地把握體育科學的發展脈搏,為推動體育科學邁嚮新的高度、為人類社會健康事業做齣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