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

唐诗与宋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莫砺锋 著,洪银兴 编
图书标签:
  • 唐诗
  • 宋词
  • 古典诗歌
  • 中国文学
  • 诗词鉴赏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文学经典
  • 诗歌
  • 宋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386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092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字数:2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该书入选了“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内容简介

  《唐诗与宋词》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进行重点介绍。李白向称“涛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旅诗人,他的词作洋溢着爱国精神和英风豪气。此外,《唐诗与宋词》还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作者简介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

目录

引言
一、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
二、诗意洋溢的人生态度
三、抒情与超越: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本质
四、唐诗与宋词:最有阅读价值的中华经典

第一章 唐诗概述
一、唐诗的艺术渊源
二、唐诗的社会背景
三、唐诗的发展历程
四、唐诗的影响

第二章 李白
一、诗国天空中的耀眼彗星
二、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
三、平交王侯的人格尊严
四、冲决羁绊的自由意志

第三章 杜甫
一、动荡时代中的苦难人生
二、胸怀天下的人生信念
三、仁爱精神的诗语表述
四、诗史与诗圣

第四章 唐代的其他诗人
一、王维与孟浩然
二、高适与岑参
三、韩愈
四、自居易
五、李商隐
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第五章 宋词概述
一、词体的特点和起源
二、宋词的社会背景
三、宋词的发展历程
四、宋词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第六章 苏轼
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二、面折廷争与万家忧乐
三、热爱人生与奋发有为
四、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七章 辛弃疾
一、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二、雄才大略与事必躬亲
三、侠骨豪情与铁板铜琶
四、跳动心灵在山水田园中的安顿

第八章 宋代的其他词人
一、欧阳修与晏几道
二、柳永
三、秦观
四、周邦彦
五、李清照
六、张元干与张孝祥
七、姜夔
八、吴文英的“莺啼序”

前言/序言


诗意千年:从盛唐的壮丽到宋词的婉约 本书并非对唐诗与宋词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与艺术赏析之旅,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中华古典诗词之美,理解其孕育的社会背景、流淌的情感脉络以及留存至今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剥离那些陈陈相因的解读,探寻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生命力与时代印记。 第一章:盛唐气象——磅礴的时代,豪迈的诗篇 本章将聚焦唐朝,特别是其最为辉煌的盛唐时期。我们将首先审视那个时代的宏大叙事:疆域的辽阔、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与自信。这种空前的盛世景象,直接催生了唐诗奔放、昂扬、雄浑的独特气质。 诗坛巨擘的群像塑造: 我们将细致剖析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等代表性诗人的创作风格与人生轨迹。 李白: “诗仙”的狂放不羁,不受羁绊的浪漫主义情怀,对自由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山水、月光、友谊的独特感知,如何在诗歌中化为瑰丽的想象与超脱的意境。我们将探讨其《静夜思》中蕴含的普遍思乡之情,而非仅仅停留于字面解读;分析《望庐山瀑布》如何将自然的雄伟与个人的壮志融为一体;解读《将进酒》如何以酒为媒介,抒发对人生失意的旷达与对生命热情的呐喊。 杜甫: “诗圣”的沉郁顿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其诗歌中所承载的时代忧患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我们将深入其“三吏”、“三别”等作品,体会其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理解其“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残酷对比。分析《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何寥寥数语勾勒出战乱后的荒凉与悲凉。 王维: “诗佛”的山水田园诗,将禅宗的静谧与淡泊融入山水画卷,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们将探究其如何捕捉山林间的光影变化、鸟鸣虫叫,将自然之美升华为一种精神体验。解读《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何能引发如此深沉的宁静感。 边塞诗的激昂: 高适、岑参等诗人笔下的边塞风光,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将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唐朝军人的英勇无畏,以及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丽,理解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诗歌形式的演变与创新: 本章还将审视唐诗在格律、意象、表现手法上的发展。从初唐的初步成熟,到盛唐的百花齐放,再到晚唐的衰落,诗歌的形式如何与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唐诗的辉煌。我们将探讨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律诗的严谨与变化,以及古体诗的自由与奔放,如何为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提供了舞台。 唐诗的时代印记: 我们将超越纯粹的文学鉴赏,深入挖掘唐诗所折射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宗教信仰、民间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例如,科举制度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以及士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如何转化为诗歌的素材。 第二章:宋词的流韵——时代转向,情感的细腻描摹 本章将视线转向宋朝,重点分析宋词的独特魅力及其与唐诗在精神气质上的差异。我们将探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催生了宋词婉约、细腻、抒情的特点。 词体艺术的精雕细琢: 我们将详细阐述词作为一种新诗体的产生与发展。从花间词的香艳缠绵,到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再到婉约派的细腻入微,词的声律、章法、意境是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词坛巨匠的悲欢离合: 苏轼: “东坡居士”的豁达与旷放,其词作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的豪迈,又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哲思。我们将分析其如何在政治失意中保持乐观,将人生阅历转化为深刻的艺术思考。 李清照: “易安居士”的温婉与凄美,其词作如泣如诉,将个人情感的细腻体验发挥到极致。我们将探讨其如何将闺阁情趣、离愁别绪、家国之殇融于一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何精准地捕捉了内心的极致痛苦。 辛弃疾: “稼轩居士”的悲壮与愤慨,其词作充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气概,却又饱含“壮志未酬,奈何岁寒”的无奈。我们将分析其如何在抗金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挣扎,用激昂的文字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他代表人物: 柳永的都市风情,周邦彦的工整典雅,秦观的缠绵悱恻,我们将逐一展现不同词人的艺术风格,理解宋词题材的广泛性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宋词的时代烙印: 宋朝在军事上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压力,经济上却高度发达,市民文化繁荣。这种内敛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使得宋词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世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们将分析宋词如何成为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载体,以及士大夫阶层如何在词中寄托其政治抱负与个人情怀。 意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与唐诗的宏大意象相比,宋词更善于运用细微的意象来烘托复杂的情感。例如,落花、残月、秋风、孤雁等,如何在词人的笔下被赋予深沉的象征意义,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我们将分析这些意象如何与词人的情感形成精妙的呼应,构成一幅幅动人的情感图景。 第三章:诗词之间的对话——传承与演变 本章将着眼于唐诗与宋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我们并非将它们视为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放在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 精神气质的嬗变: 从唐诗的“大我”情怀到宋词的“小我”关注,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时代发展和审美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我们将探讨唐诗的雄浑、奔放、开阔,如何与宋词的细腻、婉约、含蓄形成对照,并分析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文化角色。 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宋词在继承唐诗的创作手法上,又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特色。例如,词的句式变化更加自由,更适合表现跌宕起伏的情感;意象的选择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具生活气息。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诗词作品对比,揭示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唐诗与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元曲、明清小说,乃至近现代诗歌,都能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其源头和影子。我们将简要梳理这种影响,让读者看到古典诗词生命力的持久。 跨越时空的共鸣: 尽管时代变迁,但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类共通情感——爱、恨、愁、乐、思念、离别、壮志、遗憾——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帮助读者发掘这些情感的普遍性,在阅读经典中获得人生的启示与心灵的慰藉。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更具深度、更富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它不满足于对诗词的表面讲解,而是力求带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时代的呼吸,理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通过细致的分析、生动的解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唐诗的雄浑壮丽与宋词的婉约柔情,从而在千年诗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动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唐诗与宋词》,我并没有立刻被书中精美的插画或者典雅的排版所吸引,而是被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所包裹。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诗词鉴赏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些鲜活的生命。书中的篇章,似乎并不急于向我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怀,悄然植入我的心底。我惊叹于那些诗句背后隐藏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跨越千年依然不曾褪色的情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篇,不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带着理解和共鸣去品味。那些关于离愁别绪的描写,在不同的情境下,竟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些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诗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人的家国情怀。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不如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一次与古人心灵的碰撞。它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看到了文化传承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视眼前的一切。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诗词创作背后那种极致的匠心精神。我仔细研究了书中关于遣词造句、意境营造的分析,仿佛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在字斟句酌中,创造出那些千古传颂的名篇。它让我明白,写出一首好诗,并非是灵感突现,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精心的打磨。书中的一些例子,让我对某些诗句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某首描写春景的诗,我曾觉得平淡无奇,但在书中,我却读出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这种对细节的挖掘和解读,让我看到了作者的深厚功底,也让我对诗词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它不仅仅是介绍诗词,更是引领我进入了一个理解诗词创作的“秘密花园”。我开始尝试着去模仿,去感受,去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这本书,在我心中播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让我渴望去创作,去表达。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每当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仿佛就能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去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我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揣摩那些看似简单的字句,试图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万千意象。书中的一些解读,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看到了诗词的另一面。例如,某首描绘月光的诗,我原以为只是简单的抒情,但在书中,我却读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种由表及里的深度分析,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唐诗宋词,更是让我认识了人生的况味,认识了情感的丰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愿意去思考,去感悟。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文学有些“挑剔”的读者,总觉得市面上许多关于诗词的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但《唐诗与宋词》,却恰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对诗词的深度解读,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感到难以理解。书中的叙述方式,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向我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诗人风格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为何唐诗与宋词,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我看到了时代变迁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也看到了不同人生经历赋予诗词不同的色彩。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唐宋两代文人的风骨,也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它让我感受到,原来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也让我开始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遇到一位知己。而《唐诗与宋词》,无疑是我近段时间遇到的最令人惊喜的“知己”之一。它以一种极为细腻和诗意的方式,为我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文化画卷。书中的选篇,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佳作,但无论哪一篇,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诗人生活背景的介绍,这些背景故事,让原本抽象的诗句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有时,读到一首悲伤的诗,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落魄时的孤寂;读到一首豪迈的诗,我又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激昂的斗志。书中的语言,也同样令人着迷。它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它让我感受到,原来文学,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可以如此打动人心。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

评分

为什么莫砺锋的书都是北大出版呢,南京大呢,奇怪!

评分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好。

评分

《唐诗与宋词》对于唐宋诗词的深入挖掘是很值得回味的

评分

很满意!!!

评分

评分

书籍装帧印刷都很有档次,非常满意。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