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党研究学说,当代中国政治等。著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学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说---一个学说史视角的梳理和分析》《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等专著。
绪论(1)
第一章发展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15)
一、新时期之前的状况(15)
二、艰难的恢复(22)
三、三份奠基文献(28)
四、“民主集中制”:从原则到制度(33)
五、“党内民主”:从“集体领导”到“党员主体地位”(39)
六、本章小结:有关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的再思考(44)
第二章坚持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48)
一、问题的由来(48)
二、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党章规定(58)
三、“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调研与解析(65)
四、本章小结:氛围创造与基本权利保障的缺陷(78)
第三章完善党代表与党代表大会制度(83)
一、复杂的发展过程(83)
二、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93)
三、党员、党代表队伍结构变化及党代表产生方式的改革(96)
四、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及试点改革(106)
五、本章小结:利益表达、比例结构、推进速度及内外部关系的处理(116)
第四章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123)
一、中共的创造与挫折(123)
二、新时期以来的原则要求和理论阐述(132)
三、中央层面运行的规范化(140)
四、地方层面的规范化和创新性(145)
五、本章小结:产生、职权和规范化(154)
第五章完善常委会制度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158)
一、常委会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基于党章规定的述析(158)
二、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制度的不断完善(162)
三、地方党委常委会和书记机构运行机制改革(171)
四、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184)
第六章改进党内选举制度(192)
一、党内选举制度和方法的探索与缺陷(192)
二、中央层面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200)
三、地方、基层层面选举制度的创制(206)
四、地方和基层党内选举改革试点举隅(215)
五、本章小结:选举结果的稳定性、制度的系统化与改进措施(223)
第七章改善党内监督制度(226)
一、中共党内监督的由来与挫折(226)
二、从建立到完善,从内部到外部(234)
三、新时期以来纪检工作的实践和成就(249)
四、本章小结: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党内监督(259)
第八章发展党内民主与推进人民民主(262)
一、中共对中国特色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建设道路的探索(262)
二、新时期以来中共对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的认识(269)
三、乡村中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实践(278)
四、本章小结:“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286)
结束语(292)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6)
这本书的题目虽然显得有些宏大,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而党内民主的建设,在我看来,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图景。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党内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在理论层面,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阐释“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的?在实践层面,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例如如何通过改进党员的参与方式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活力,如何通过健全监督体系来防止权力滥用,如何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一手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将非常突出。我对作者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党内民主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并从中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努力,感到由衷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执政党运作机制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从书名可以看出,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新时期以来”,这表明作者聚焦于改革开放之后,党在民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党内民主”的内涵和外延的?它与国家层面的民主政治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联系?我期待书中能够对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梳理,例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内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在民主理论方面的创新。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来印证和说明这些理论。比如,在干部选拔、决策制定、权力监督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体现出党内民主的发展。书中提到的“研究”,也暗示了其将包含批判性的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够客观地评价党内民主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总之,这本书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内部治理机制的难得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底的介绍语也相当吸引人,让人一看便知其内容深刻。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从书名就可以推测出,这必定是一部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这一重要课题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对政治学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内部治理机制的演变。党内民主的建设,无疑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保持活力、应对挑战、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指标。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这一领域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我期待它能从理论层面梳理出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要义、发展脉络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又能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现新时期以来党在推进党内民主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困难。希望书中能够有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特点的辨析,以及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我也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为当前和未来的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我非常期待的、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著作。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历史纵深感和现实关照性。作者似乎并没有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定义和对现状的笼统描述,而是试图通过梳理新时期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个过程,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新时期”这个概念的,是具体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还是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和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例如,是否在不同阶段,党内民主的保障机制、实现形式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有所差异?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对具体政策和制度的分析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评价党内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如何看待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在保障党内民主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分析党内信息公开的现状和发展。这本书的题目就强调了“理论与实践”,这让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在理论层面提出有创见的观点,同时在实践层面拿出扎实的案例来支撑其理论。如果书中能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并从中提炼出经验教训,那将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文献研究基础。我注意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官方文件、理论著作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为本书的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党内民主的“度”的探讨。何谓适度的党内民主?如何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这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在新时期下,党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来把握这个“度”。书中提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让我对内容的丰富性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不仅能看到抽象的理论阐述,更能读到生动的实践案例,比如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如何体现集体决策和充分发扬民主;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和广泛的民意基础;在党内监督体系的构建上,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如果书中能够对这些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对作者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链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感到非常欣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