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政黨研究學說,當代中國政治等。著有《中國近代資産階級政黨學說研究》《中國共産黨的政黨學說---一個學說史視角的梳理和分析》《江澤民執政黨建設思想研究》
《中國共産黨與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等專著。
緒論(1)
第一章發展黨內民主與堅持民主集中製(15)
一、新時期之前的狀況(15)
二、艱難的恢復(22)
三、三份奠基文獻(28)
四、“民主集中製”:從原則到製度(33)
五、“黨內民主”:從“集體領導”到“黨員主體地位”(39)
六、本章小結:有關民主集中製和黨內民主的再思考(44)
第二章堅持和尊重黨員主體地位(48)
一、問題的由來(48)
二、黨員權利與義務的黨章規定(58)
三、“黨員主體地位”的內涵、調研與解析(65)
四、本章小結:氛圍創造與基本權利保障的缺陷(78)
第三章完善黨代錶與黨代錶大會製度(83)
一、復雜的發展過程(83)
二、嚮規範化、正規化方嚮發展(93)
三、黨員、黨代錶隊伍結構變化及黨代錶産生方式的改革(96)
四、黨代錶大會常任製及試點改革(106)
五、本章小結:利益錶達、比例結構、推進速度及內外部關係的處理(116)
第四章充分發揮全委會的作用(123)
一、中共的創造與挫摺(123)
二、新時期以來的原則要求和理論闡述(132)
三、中央層麵運行的規範化(140)
四、地方層麵的規範化和創新性(145)
五、本章小結:産生、職權和規範化(154)
第五章完善常委會製度與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158)
一、常委會製度的由來與發展:基於黨章規定的述析(158)
二、政治局、常委會、書記處製度的不斷完善(162)
三、地方黨委常委會和書記機構運行機製改革(171)
四、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184)
第六章改進黨內選舉製度(192)
一、黨內選舉製度和方法的探索與缺陷(192)
二、中央層麵選舉製度的改革與完善(200)
三、地方、基層層麵選舉製度的創製(206)
四、地方和基層黨內選舉改革試點舉隅(215)
五、本章小結:選舉結果的穩定性、製度的係統化與改進措施(223)
第七章改善黨內監督製度(226)
一、中共黨內監督的由來與挫摺(226)
二、從建立到完善,從內部到外部(234)
三、新時期以來紀檢工作的實踐和成就(249)
四、本章小結:中共十八大之後的黨內監督(259)
第八章發展黨內民主與推進人民民主(262)
一、中共對中國特色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建設道路的探索(262)
二、新時期以來中共對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關係的認識(269)
三、鄉村中的“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實踐(278)
四、本章小結:“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286)
結束語(292)
參考文獻(298)
後記(306)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對中國政治體製和執政黨運作機製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從書名可以看齣,其研究的重點在於“新時期以來”,這錶明作者聚焦於改革開放之後,黨在民主建設方麵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界定“黨內民主”的內涵和外延的?它與國傢層麵的民主政治發展之間是否存在緊密的聯係?我期待書中能夠對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的梳理,例如馬剋思主義的民主思想在中國共産黨內的傳承與發展,以及中國共産黨自身在民主理論方麵的創新。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實踐案例,來印證和說明這些理論。比如,在乾部選拔、決策製定、權力監督等方麵的具體實踐,以及這些實踐如何體現齣黨內民主的發展。書中提到的“研究”,也暗示瞭其將包含批判性的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夠客觀地評價黨內民主建設的成就和不足,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提齣建設性的意見。總之,這本書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國共産黨內部治理機製的難得機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封底的介紹語也相當吸引人,讓人一看便知其內容深刻。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僅從書名就可以推測齣,這必定是一部對於理解中國共産黨在新時期如何發展和完善黨內民主這一重要課題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對政治學和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曆程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其內部治理機製的演變。黨內民主的建設,無疑是衡量一個政黨能否保持活力、應對挑戰、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指標。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對這一領域係統性研究的空白,我期待它能從理論層麵梳理齣黨內民主建設的核心要義、發展脈絡以及麵臨的挑戰,同時又能結閤具體的實踐案例,展現新時期以來黨在推進黨內民主方麵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睏難。希望書中能夠有對不同時期、不同領導人時期黨內民主建設特點的辨析,以及對當前黨內民主建設的成效進行客觀的評估。我也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啓示,為當前和未來的黨內民主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我非常期待的、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學術著作。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文獻研究基礎。我注意到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官方文件、理論著作以及學者的研究成果,這為本書的論述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黨內民主的“度”的探討。何謂適度的黨內民主?如何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同時,充分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這無疑是一個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剖析不同曆史時期關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實踐,以及在新時期下,黨如何通過製度創新和機製改革來把握這個“度”。書中提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也讓我對內容的豐富性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不僅能看到抽象的理論闡述,更能讀到生動的實踐案例,比如在重大決策過程中,如何體現集體決策和充分發揚民主;在乾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如何確保公平公正和廣泛的民意基礎;在黨內監督體係的構建上,又有哪些創新舉措。如果書中能夠對這些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那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我對作者能夠清晰地梳理齣黨內民主建設的邏輯鏈條,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感到非常欣喜。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雖然顯得有些宏大,但字裏行間透齣的卻是作者對中國共産黨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我一直關注中國的政治發展,而黨內民主的建設,在我看來,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新時期黨內民主建設的整體圖景。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黨內民主與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係?在理論層麵,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闡釋“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一重要論斷的?在實踐層麵,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具體的製度設計和實踐探索,例如如何通過改進黨員的參與方式來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活力,如何通過健全監督體係來防止權力濫用,如何通過加強思想理論武裝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如果書中能夠結閤大量的曆史文獻和一手資料,對這些問題進行細緻的研究,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將非常突齣。我對作者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分析,幫助讀者理解黨內民主建設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重要性,並從中看到中國共産黨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努力,感到由衷的期待。
評分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曆史縱深感和現實關照性。作者似乎並沒有停留在對概念的簡單定義和對現狀的籠統描述,而是試圖通過梳理新時期以來黨內民主建設的整個過程,來揭示其內在的邏輯和發展規律。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界定“新時期”這個概念的,是具體從某個時間節點開始,還是涵蓋瞭改革開放以來的整個曆史階段?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黨內民主建設的重點和側重點又有哪些不同?例如,是否在不同階段,黨內民主的保障機製、實現形式以及麵臨的挑戰都有所差異?我對書中可能齣現的對具體政策和製度的分析非常感興趣,比如如何評價黨內法規的製定和執行,如何看待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製度在保障黨內民主方麵的作用,以及如何分析黨內信息公開的現狀和發展。這本書的題目就強調瞭“理論與實踐”,這讓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在理論層麵提齣有創見的觀點,同時在實踐層麵拿齣紮實的案例來支撐其理論。如果書中能夠對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或決策過程中的民主實踐進行深入剖析,並從中提煉齣經驗教訓,那將極具啓發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