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游

中国古塔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漾文澜 著
图书标签:
  • 古塔
  • 中国古建筑
  • 历史
  • 文化
  • 旅游
  • 摄影
  • 建筑
  • 古迹
  • 中国文化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1951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71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2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容*,我把这本书送给你,同时要告诉你*一个人生道理——砖石铺在地上仍是砖石,若用砖石筑起圣塔,则可屹立于天地间千百年不倒,这是砖石呈现出的理想状态。   在书的扉页后面,我们读到这样一句话,看似本书的作者写的赠言,细细读来充满了人生哲理,蕴含了一个满满的期望,虽不知道其中故事,但仍能感受到古迹与人生、书与人的某种相通、相融……

内容简介

  中国古塔游一书是以绘画的表现形式,从旅游价值、文物价值、美学价值等角度精心为读者筛选了中国现存的108座古塔,书中有完整的古塔旅游攻略,详细的古塔地址,以及生动的文字介绍,介绍了这些古塔的历史、价值及优美的传说。同时配有一百多张精美插画,使得本书集收藏、阅读价值于一身。

作者简介

  漾文澜工作室,是国内做手绘地图、原创插画的手绘工作室,坚持原创 坚持手绘是他们的工作原则,画风清新、擅长各类画风。目前已经组建成文创公司。

目录

1 北京妙应寺白塔
2 北京北海白塔
3 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4 北京天宁寺塔
5 北京市朝阳区清净化城塔
6 北京大真觉寺塔
7北京房山云居寺塔
8 北京昌平银山塔林
9 北京通州燃灯塔
10 河北承德永佑寺塔
11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12 河北景县景州塔
13 河北临城普利寺舍利塔
14 河北承德琉璃万寿塔
15河北涞源兴文塔
16 河北南宫市普彤寺塔
17 河北蔚县南安寺塔
18河北正定县开元寺须弥塔
19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塔
20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
21 河北正定临济寺澄灵塔
22 河北涿州双塔
23山西汾阳文峰塔
24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25 山西浑源圆觉寺塔
26 山西平遥慈相寺麓台塔
27山西芮城圣寿寺舍利塔
28 山西省代县阿育王塔
29 山西太原舍利生生塔
30山西省新绛县城龙兴寺塔
31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
32山西五台山大白塔
33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34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
35山西阳城海会寺双塔
36 山西阳城琉璃塔
37 山西应县木塔
38 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
39 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舍利塔
40内蒙古宁城大明塔
41 辽宁开原崇寿寺塔
42辽宁朝阳北塔
43辽宁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塔
44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
45 辽宁锦州广济寺塔
46 辽宁大连复州永丰塔
47吉林农安古塔
48 山东济南历城区九塔寺九顶塔
49 山东济南历城四门塔
50山东临清舍利塔
51 江苏淮安文通塔
52 江苏常熟崇教兴福寺塔
53 江苏镇江昭关石塔
54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55 江苏苏州虎丘塔
56 江苏苏州罗汉院双塔
57江苏扬州文峰塔
58 安徽泾县水西双塔(大观塔和小方塔)
59 安徽蒙城万佛古塔
60浙江湖州飞英塔
61浙江杭州六和塔
62浙江天台国清寺塔
63江西赣州慈云舍利塔
64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
65 福建福州崇妙保圣坚牢塔
66河南安阳文峰塔
67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68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69 河南浚县福胜寺塔
70 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
71 河南沁阳天宁寺三圣塔
72河南武陟妙乐寺塔
73河南三门峡陕县宝轮寺塔
74 河南开封铁塔
75河南嵩山少林寺塔林
76 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
77湖北省黄梅县四祖寺毗卢塔
78湖北武汉宝通寺洪山宝塔
79 湖北襄阳多宝佛塔
80 湖北钟祥文峰塔
81 广东广州六榕寺花塔
82 广东广州越秀区怀圣寺光塔
83广西桂平东塔
84陕西高陵塔
85陕西泾阳崇文塔
86陕西蒲城崇寿寺塔
87 陕西榆林凌霄塔
88陕西周至八云寺塔
89陕西西安大雁塔
90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塔
91陕西西安小雁塔
92陕西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
93 宁夏贺兰县拜寺口双塔
94 宁夏灵武镇河塔
95 宁夏银川海宝寺塔
96 甘肃夏河拉扑楞寺塔
97 甘肃武威白塔寺塔
98 甘肃武威罗什塔
99 青海西宁塔尔寺塔
100 四川巴中白塔
101 四川德阳龙护塔
102四川高兴寺石塔
103四川乐山凌云寺塔(灵宝塔)
104四川邛崃回澜文风塔
105 四川省彭州市龙兴寺塔
106 云南大理三塔
107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108 海南省澄迈县美榔双塔

前言/序言

  塔,源于古印度,据说是佛陀涅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塔,梵文音译“窣堵波”;巴利文音译“塔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翻译家们根据梵文和巴利文译音创造了“塔”字,以给这种新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命名,“塔”遂成为汉语系佛教佛塔的专用名称。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五彩斑斓、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佛教信徒将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纷纷建佛塔供养舍利子。佛塔不仅成为释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顶礼膜拜的对象。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环绕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功德和福报。  印度现存古老的佛塔,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时代。而中国第一座佛塔的建立,早出现于史籍(《佛祖统纪?卷三十五》)的佛塔是洛阳白马寺塔,建造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  中国的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亭阁式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覆钵式塔、多宝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直到今天的钢筋混凝土材料。  14世纪以后,中国的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塔由珍藏佛祖舍利、珍藏佛经佛教宝物到高僧和尚舍利,再到镇邪镇风镇水、期盼着出人头地的补风水开文运,直到近现代的航标、观景、城市标志,中国的塔经历了一条特色的发展历程,创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塔”文化。
中国古塔游:穿越时空的巍峨之语 在绵延的中华大地上,古塔以其独特的身姿,矗立了千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积淀。它们并非仅仅是冰冷的砖石结构,而是被注入了灵魂的叙事者,用沉默的语言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我的《中国古塔游》并非一次简单的观光,而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文化溯源,一次与古人智慧的对话,一次对时间长河的虔诚叩问。 提起中国的古塔,脑海中或许会闪现出高耸入云、飞檐斗拱的壮丽景象,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每一座古塔,都凝聚着建造者的心血与匠心,蕴含着宗教信仰的虔诚,反映着当时的建筑技艺与审美情趣,甚至还悄悄地记录着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我的旅程,正是要沿着这些古老的砖石足迹,去探寻它们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去感受它们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登高望远:古塔的地域风貌与时代印记 中国的古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它们如同棋子般散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地域气息。从北方的雄浑大气到南方的灵秀婉约,从平原的挺拔巍峨到山间的隐逸禅意,古塔的分布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地理与文化变迁图。 在北方,我曾站在辽宁的应县木塔前,那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号称“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单是想象其建造时所需要的精湛木工技艺和宏大工程,就足以令人惊叹。它巍然屹立,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诉说着辽代建筑的辉煌。而在山东,我漫步于千佛塔前,石质的塔身雕刻着精美的佛像,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它们沉默地守护着一方水土,低语着佛教在齐鲁大地的兴盛。 南方的古塔则呈现出另一番韵味。杭州的雷峰塔,虽然历经沧桑,但其重生的姿态更显坚韧,它承载着白娘子的传说,也象征着江南水乡的柔情与浪漫。苏州的古塔,如双塔、罗汉塔,则更显精巧别致,与园林景致相映成趣,仿佛是水墨画中点睛的一笔。在福建,土楼式的古塔,融合了闽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显得格外朴实而坚固,它们是防御工事,也是家园的守护者。 从时代的印记来看,古塔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汉代的楼阁式建筑,虽已不多见,却奠定了中国塔式建筑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印度佛塔的样式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出现了早期密檐塔的雏形。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塔发展的高峰,喇嘛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等各种形制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举世闻名的杰作,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它们是佛教经典的传播中心,也是盛唐气象的象征。元明清时期,古塔的形制更加多样化,建筑材料也更加丰富,砖石塔、木塔、金属塔都得到了发展。 我的旅程,就是要串联起这些地域与时代的碎片,在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古塔之间穿梭,感受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烙印,体会它们如何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呼吸。 匠心独运:古塔的建筑之美与技术传奇 每一座古塔,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它们的外观设计、内部结构、材料选择,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巧思与高超的建筑技艺。 以楼阁式塔为例,其多层结构,每一层都设计精巧,不仅增加了塔的高度,也提供了观赏和储藏的功能。檐角飞翘,斗拱层叠,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这些建筑往往需要极高的数学和力学知识,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和长久的屹立。例如,应县木塔,这座千年木塔,历经多次地震和战火,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其巧妙的结构设计,如同一个巨大的榫卯艺术品,展现了古代木工技术的巅峰。 密檐塔的特点是塔檐密集,层层叠叠,仿佛是无数层衣服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感。这种塔的重心较低,稳定性好,非常适合建造高塔。砖石的使用,则需要精准的砌筑技巧,确保塔的坚固和美观。 还有一些独特的塔,如覆钵式塔,其造型如同倒扣的钵盂,显得庄重而宁静,这是佛教密宗的典型塔形。而石塔,往往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工艺精湛,如四川的石塔,每一尊都像是艺术品。 在我的旅程中,我不仅仅是仰望这些古塔,更试图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建造的。我会关注塔身的砖石细节,观察榫卯结构的巧妙,甚至会去了解那些已经消失的塔身壁画和塑像,它们曾是古塔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故事和世俗生活场景。我还会去寻访那些保存下来的古塔建造的史料和传说,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匠心传承。 禅意悠远:古塔的宗教情怀与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塔,绝大多数都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们是佛教寺庙的标志性建筑,是僧侣修行和供奉佛祖的场所,也是信徒朝拜和祈福的圣地。但古塔的宗教情怀,并非仅仅体现在其功能上,更渗透在它的意境和象征意义之中。 许多古塔都坐落在清幽的寺院之中,与山水相依,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氛围。站在塔下,仰望其高耸的身姿,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涤荡心灵的尘埃。登上塔顶,俯瞰四周的风景,更是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开阔与豁达。 古塔的层数、造型、装饰,往往都蕴含着佛教的象征意义。例如,九层塔通常象征着九重天,代表着对佛国境界的向往。塔顶的相轮,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塔内供奉的佛像、舍利子,更是直接体现了对佛祖的敬仰和对解脱的追求。 但古塔的文化内涵,也并非局限于宗教。它们也是古代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许多古塔的建造,都伴随着祈福、禳灾等仪式,寄托着人们对平安、丰收、子孙繁衍的美好愿望。 在我的旅程中,我将不仅仅关注古塔的建筑本身,更会深入探究它们所承载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俗风情。我会尝试去理解,为什么古人会选择建造如此高大、如此精美的塔,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也会去感受,在这些古塔前,人们是如何祈祷、如何冥想,如何将信仰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只是一次旅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传承 《中国古塔游》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走马观花的观光。它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温,一次对文化的感悟,一次对民族精神的体味。在古塔的沉默注视下,我看到了古代中国的智慧、信仰与审美,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 每一次站在古塔前,我都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王朝,都在古塔的见证下,化作了历史的尘埃。然而,古塔依然挺立,它们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 我的旅程,也是一次对自我心灵的探索。在与古塔的对话中,我学会了沉静,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更加珍视当下。我希望通过我的记录,能够将这份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这些古老的建筑,去感受它们独特的美,去理解它们深厚的文化,去体会它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启迪。 《中国古塔游》,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文化盛宴。它将带你走进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让你在巍峨的古塔之间,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而富有启发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跟随作者的文字,去探访那些历经沧桑的古塔,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作者的语言平和而富有力量,他让我去感受古塔的孤独与坚韧,去体会它们默默矗立在天地间的沧桑。他引导我思考,在时间的洪流中,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如何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信仰和记忆。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陷入沉思。这本书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它不是一本追求刺激或猎奇的书,而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引发深刻反思的佳作。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建筑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深入挖掘古塔文化内涵的书籍,而《中国古塔游》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史料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引用的文献和考证都非常严谨,但又避免了学术论文的枯燥。他能够将厚重的历史知识,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描写,呈现给读者。我惊叹于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古塔的风格差异的精准把握,以及他对每一座塔背后所代表的宗教、政治、社会背景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也让我认识到古塔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珍贵梳理。

评分

这本《中国古塔游》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洗礼。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古塔,更是在描绘一种意境,一种古老的东方韵味。他能够捕捉到不同古塔在不同光影下的独特气质,比如晨曦中的庄严,夕阳下的静谧,或是雨后的朦胧。我尤其欣赏他对自然与建筑融合的描绘,仿佛每一座古塔都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作。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塔身的低语,闻到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感受到历史的回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文明。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介绍。然而,它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在叙述上非常有条理,并且善于穿插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有趣轶事。他没有枯燥地罗列数据和年代,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讲述了每一座塔与周围环境、与当地居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座偏远山区的古塔,作者不仅描述了它的建筑特色,还详细讲述了当地村民如何世代守护这座塔,以及它在村民心中神圣的地位。这种将建筑与人文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和生命力。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旅行指南,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人爱不释手!从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描绘古塔的场景就像在我眼前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那些古老建筑的沧桑感、精巧的结构、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都被作者娓娓道来,仿佛我穿越了时空,亲身站在塔前,感受着岁月的沉淀。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比如塔身上的雕刻,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又比如塔下的苔藓,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秘密。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以及古人对于美学的追求。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想与我的朋友们分享这本书,让他们也一起踏上这场美妙的古塔之旅。

评分

到挺快的

评分

好书,但是我记着在书店看有书签啊

评分

到挺快的

评分

到挺快的

评分

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阅读

评分

正品图书,手绘的,小清新

评分

正品图书,手绘的,小清新

评分

10个字0000山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