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经典底本,高清彩色印刷;穿线装订,拆阅方便实用。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系列特点则是对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黄庭坚强调学书应自得,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之句。其书近取周越、苏轼,远绍晋唐诸家。又『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而悟笔法,笔势跌宕,极尽变态,却又能化险为夷,复归平正。黄庭坚于书重韵,好援禅论书,标举『学养』『胸襟』,云:『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万卷书气象,始无俗态。不然,一楷书吏耳。』黄庭坚行草兼擅,犹好作狂草。其行书得力于《瘗鹤铭》,雄强宽博,古拙生辣,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跋东坡书寒食诗》等;狂草则上承张旭、怀素,别出心裁,自成一家。其草书如屋漏折钗,奔蛇走虺,姿态万变,超轶绝尘。姜夔《续书谱》评其草书曰:『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也。』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大法眼文益禅师语》,纸本,凡92行,纵33cm,横729.5cm。此帖深得怀素草书笔意,圆转超然,纵横开阖,取势欹侧,左右开张,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极尽雄放奇肆之能事。此卷较之同一时期的《李白忆旧游诗》更见天真烂漫之意趣。在《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后,黄庭坚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点画遒劲有力,气势开张。此帖流传有序: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先后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为孙承泽所藏,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皇宫,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官著作佐郎、集贤校理、秘书丞等职,后贬涪州等处,因号涪翁,又乐灊皖山谷寺林泉之胜,自号山谷道人。黄庭坚为官耿直不阿,淡泊名利,好禅,诗、文、书皆冠绝一代,与苏轼并称『苏黄』。苏轼曾以『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为评,对其文章德行均甚为推重。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供人临摹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深入解读黄庭坚书风的学术影像资料。它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将一位书法巨匠的杰作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和呈现。无论是对于专业院校的书法研究者,还是对于追求精进技艺的普通学习者而言,这本放大本都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价值。它成功地架起了我们与古代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高峰,通过清晰、放大的细节,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察微末而见宏观”的出版理念。我强烈推荐所有喜爱宋人书风的朋友收藏和研习此书。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书法爱好者,我深知“善本”对于传承的重要性。这本书在“原色”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出色,真正做到了对原作色彩的忠实还原。黄庭坚的墨色变化丰富,时而浓重如漆,时而枯涩如柴,这正是他书法的魅力所在。普通印刷品往往会将这些微妙的色彩差异抹平,变成单调的黑色。然而,这本放大本成功地保留了宋代拓本特有的那种时间沉淀下来的苍茫感和笔墨的立体感。这不仅提高了临习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中教会我们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线条艺术,更是时间、材料和书写者心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种对历史质感的尊重,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放大本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素养。它没有采用那种将整篇作品堆砌在一起的低效排版,而是很有层次地将单字、局部细节和整幅作品进行穿插对比展示。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学习者,我们在临摹时,既可以参照整体的气势,又可以针对性地放大研究单个字的结构处理和笔画的精妙之处。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大大缩短了初学者从“看不懂”到“能领悟”的过渡时间。而且,每一页的留白处理得当,既不会显得过于拥挤,又能保证足够的阅读空间,让人在长时间的研习中保持心境的平和,专注于手中的墨迹,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华夏万卷 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宋 黄庭坚诸上座帖》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厚实的封面,触感温润,带着一种典雅的古朴气息,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收藏级用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碑帖进行复制,而是通过精细的印刷工艺,力求还原原作的笔墨神韵。尤其是那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线条的起承转合,在放大后的版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个长期沉浸在书法学习中的人来说,这种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古人运笔时的微妙之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字形结构上。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帖本在众多书法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案头常备的良品。
评分深入研究这本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放大本,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近乎“面对面”的临习体验。以往看普通影印本,总觉得隔着一层模糊的屏幕,很多气韵难以捕捉。但这本书则不同,它的放大效果非常精准,让我得以细致入微地观察黄庭坚那些标志性的“长枪大戟”式的笔法是如何形成的。特别是那些连带处的飞白和牵丝,在放大后,其枯湿浓淡的过渡层次感被充分凸显出来。这对于理解黄庭坚那种欹侧多变、气势磅礴的书风至关重要。我甚至能想象出他当时挥毫时的那种酣畅淋漓,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疾驰留下的沙沙声。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层次,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模仿,而是开始探究其内在的结构逻辑和情感表达。
评分好,字迹清晰……
评分灯下不反光的法帖,值得购买。
评分现在正在学草书,一下买了两本
评分好
评分一次性买了很多,凑齐了一套书,做活动,比较便宜。质量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当时包装不是很好,导致有折痕,美中不足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