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

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John M.Hughes 著,李薇濛 譯
圖書標籤:
  • 電子工程
  • 元器件
  • 電路分析
  • 模擬電路
  • 數字電路
  • 嵌入式係統
  • 電力電子
  • 信號處理
  • 測試測量
  • 工程師必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215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277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為瞭能夠製作齣一些有趣的電子器件,或創造性地改進已有器件,需要瞭解多少電子學知識呢?如果沒有電子學基礎,但是想自己動手製作電子設備,如何入手呢?


本書正是為有以上需求的讀者準備的,介紹瞭電子元器件、技術和工具的方方麵麵,而這些知識通常需要多年經驗積纍纔能得到。即使是使用過電子産品或具有電子學理論背景的讀者,也能在本書中受益匪淺。


通過本書,你將學到:


閱讀並理解電子元器件的數據錶;


電子學中常用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確定微控製器接口管腳上連接的元件數量;


選擇閤適的電源、開關、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


挑選和裝配各種類型的連接器;


不同型號的串行端口和網絡接口的工作原理;


使用開源工具繪製電路圖和PCB布局;


測試和封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電子學方麵的實際操作指南,這些知識大多需要多年的工作實踐纔能從中總結齣來。本書的每章將就特定的主題進行討論,以便讀者理清脈絡,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如何閱讀電子元件的數據錶,如何決定微控製器的接口管腳上能連接多少個元件,如何裝配各種型號的連接器,如何降低信號接口電路上的噪聲和乾擾,如何決定模擬-數字轉換器的分辨率,不同型號的串口和網絡接口是怎樣工作的,以及怎樣使用開源工具進行電路圖繪製和PCB布局,等等。

作者簡介

John M. Hughes


嵌入式係統工程師,在電子學、嵌入式係統及軟件、航天係統和科學應用開發等領域擁有30餘年的從業經驗。曾負責為鳳凰號火星探測器開發錶麵成像軟件。他所在的一個小組還開發瞭新型閤成外差激光乾涉儀,用於校正韋伯太空望遠鏡鏡片的位置控製。




李薇濛


2015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攻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英語翻譯碩士。曾參與北航《衛星導航信號接收處理技術實驗教程》的編寫和無綫電導航設備手冊的翻譯工作。完成《地基區域完好性監視係統監測數據分析處理》等論文。擁有全國翻譯專業資格二級筆譯證書。


精彩書評

“信息多,內容新……是目前市場上數一數二的通識電子學參考書。”


——讀者評論


目錄

第1章 運動的電子  1

1.1 原子和電子  1

1.2 電荷和電流  2

1.3 基本電路中的電流  3

1.4 歐姆定律  5

1.5 功率  6

1.6 電阻  6

1.7 示例:製造分壓器  7

1.8 總結  8

第2章 緊固件和黏閤劑  9

2.1 螺釘和螺栓  9

2.1.1 螺釘和螺栓的尺寸  10

2.1.2 螺絲刀的類型  11

2.1.3 螺釘螺栓頭型  12

2.1.4 選擇螺釘和螺栓  13

2.1.5 墊圈  14

2.1.6 自攻絲螺釘  15

2.2 鉚釘  16

2.3 黏閤劑和黏閤  16

2.3.1 膠、環氧樹脂和溶劑  17

2.3.2 木材和紙材的黏閤  17

2.3.3 塑料的黏閤  18

2.3.4 金屬的黏閤  18

2.3.5 特殊用途的黏閤劑  19

2.4 總結  19

第3章 工具  20

3.1 螺絲刀  20

3.2 鉗子  21

3.3 剪綫鉗  21

3.4 剝綫鉗  22

3.5 壓接工具  22

3.6 套筒扳手和六角扳手  23

3.7 夾子  24

3.8 虎頭鉗  25

3.9 鏇轉工具  26

3.10 磨床  27

3.11 電鑽  27

3.12 鑽頭  28

3.13 絲錐和闆牙  29

3.14 小手鋸  29

3.15 小型電鋸  29

3.16 專業金屬加工工具  30

3.17 鑷子  31

3.18 焊接工具  31

3.19 放大鏡和顯微鏡  32

3.20 工作區  33

3.21 總結  34

第4章 工具使用方法  35

4.1 緊固件的使用  35

4.1.1 螺絲刀的類型和尺寸  35

4.1.2 自攻絲螺釘  37

4.1.3 六角凹頭緊固件和六角扳手  37

4.1.4 六角頭緊固件和套筒扳手  39

4.1.5 可調扳手  40

4.1.6 扳手  41

4.1.7 鉚釘  42

4.1.8 處理頑固的緊固件  44

4.2 焊接和拆焊  45

4.2.1 焊料的種類  45

4.2.2 焊接技術  46

4.2.3 導綫和通孔元件的拆焊  50

4.2.4 錶麵組裝焊接  51

4.2.5 錶麵組裝拆焊  53

4.3 切割  53

4.3.1 棒料和條料  53

4.3.2 片料  55

4.4 鑽孔  56

4.4.1 挑選鑽頭尺寸  56

4.4.2 鑽進速度  58

4.4.3 薄片料鑽孔  58

4.4.4 潤滑劑  59

4.4.5 衝壓孔和導孔  60

4.4.6 使用階梯鑽頭  60

4.4.7 鑽孔時的常見問題  60

4.4.8 絲錐和闆牙  61

4.5 改造切割  65

4.5.1 珠寶手鋸  65

4.5.2 鏇轉工具  65

4.6 總結  67

第5章 電源  68

5.1 電池  68

5.1.1 電池的封裝  68

5.1.2 原電池  69

5.1.3 蓄電池  71

5.1.4 小型紐扣電池  72

5.1.5 電池儲存注意事項  73

5.1.6 電池的使用  74

5.1.7 電池電路  75

5.1.8 電池的選擇  76

5.2 供電技術  77

5.2.1 壁插式直流電源  78

5.2.2 工作颱直流電源  79

5.2.3 模塊化和內嵌式直流電源  79

5.3 光電電源  80

5.4 保險絲和斷路器  81

5.4.1 保險絲  82

5.4.2 斷路器  83

5.5 總結  83

第6章 開關  85

6.1 單開關,多電路  85

6.2 開關的類型  86

6.2.1 撥動開關  87

6.2.2 搖杆開關  87

6.2.3 滑動開關  88

6.2.4 鏇轉開關  88

6.2.5 按鈕開關  89

6.2.6 快動開關  89

6.3 滑動開關和鏇轉開關電路  89

6.4 開關選擇標準  90

6.5 開關使用警告  91

6.6 總結  91

第7章 連接器和接綫  92

7.1 導綫和電纜  92

7.1.1 導綫尺寸  93

7.1.2 絕緣  94

7.1.3 雙絞綫  95

7.1.4 屏蔽  96

7.1.5 多芯電纜  97

7.1.6 剝除導綫絕緣層  98

7.2 連接器  99

7.2.1 連接器終端  99

7.2.2 連接器類型  101

7.3 裝配連接器  106

7.3.1 焊接終端  106

7.3.2 擠壓終端  106

7.3.3 連接器後殼  107

7.3.4 IDC連接器  108

7.3.5 以太網連接器  108

7.4 總結  109

第8章 無源元件  110

8.1 容差  110

8.2 電壓、功率和溫度  111

8.3 封裝  111

8.4 電阻  112

8.4.1 物理形態  112

8.4.2 固定電阻器  113

8.4.3 可變電阻  116

8.4.4 專用電阻器  119

8.4.5 電阻標識  121

8.5 電容  122

8.5.1 電容值  122

8.5.2 電容的類型  122

8.5.3 可變電容器  124

8.5.4 錶麵組裝電容器  124

8.6 扼流圈、綫圈和變壓器  125

8.6.1 扼流圈  125

8.6.2 綫圈  125

8.6.3 可變電感  125

8.6.4 變壓器  126

8.6.5 封裝  126

8.7 總結  126

第9章 有源元件  127

9.1 如何閱讀數據錶  127

9.1.1 數據錶結構  128

9.1.2 數據錶綜述  128

9.1.3 收集數據錶  130

9.2 靜電放電  130

9.3 封裝概述  131

9.3.1 通孔元件  131

9.3.2 錶麵組裝部件  132

9.3.3 使用不同的封裝類型  132

9.4 二極管和整流器  132

9.4.1 小信號二極管  133

9.4.2 整流器  134

9.4.3 發光二極管  135

9.4.4 齊納二極管  136

9.4.5 特殊二極管  136

9.4.6 二極管/整流器軸嚮引腳封裝  136

9.4.7 二極管/整流器錶麵組裝封裝  137

9.4.8 LED封裝類型  138

9.5 晶體管  138

9.5.1 小信號晶體管  139

9.5.2 功率晶體管  139

9.5.3 場效應晶體管  140

9.5.4 傳統的晶體管封裝類型  140

9.5.5 錶麵組裝晶體管封裝類型  141

9.6 SCR和TRIAC元件  142

9.6.1 矽控整流器  142

9.6.2 交流三極管  142

9.7 散熱片  142

9.8 集成電路  143

9.8.1 傳統集成電路封裝類型  144

9.8.2 錶麵組裝集成電路封裝類型  145

9.8.3 大電流大電壓調節電路  146

9.9 總結  147

第10章 繼電器  148

10.1 繼電器背景介紹  148

10.1.1 電樞繼電器  148

10.1.2 簧片繼電器  149

10.1.3 接觸器  149

10.2 繼電器封裝  150

10.2.1 PCB繼電器  150

10.2.2 連接片式繼電器  150

10.2.3 插頭式繼電器  151

10.3 選擇繼電器  151

10.4 繼電器可靠性問題  152

10.4.1 觸頭電弧放電  152

10.4.2 綫圈過熱  153

10.4.3 繼電器觸頭彈跳  153

10.5 繼電器的應用  153

10.5.1 用低壓邏輯電路控製繼電器  154

10.5.2 信號交換  155

10.5.3 功率切換  155

10.5.4 繼電器邏輯電路  155

10.6 總結  157

第11章 邏輯電路  158

11.1 邏輯電路基礎  158

11.2 邏輯集成電路的起源  160

11.3 邏輯元件族  161

11.4 邏輯模塊:4000和7400集成電路  161

11.4.1 縮小TTL和CMOS之間的差距  162

11.4.2 4000係列CMOS邏輯器件  162

11.4.3 7400係列TTL邏輯器件  163

11.4.4 CMOS和TTL的應用  164

11.5 可編程邏輯器件  164

11.6 微處理器和微控製器  166

11.6.1 微控製器編程  166

11.6.2 微控製器的類型  167

11.6.3 選擇微控製器  168

11.7 使用邏輯元件工作  168

11.7.1 探查和測量  168

11.7.2 提示和注意事項  169

11.7.3 靜電放電控製  169

11.8 總結  170

第12章 離散控製接口  171

12.1 離散接口  171

12.1.1 離散接口應用  172

12.1.2 製造離散接口  173

12.2 離散輸入  174

12.2.1 使用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  175

12.2.2 使用有源輸入緩衝器  175

12.2.3 使用繼電器輸入  176

12.2.4 光隔離器  176

12.3 離散輸齣  178

12.3.1 電流吸收器和電流源  178

12.3.2 緩衝離散輸齣  178

12.3.3 簡單單晶體管緩衝器  179

12.4 邏輯電平轉換  180

12.4.1 BSS138場效應管  180

12.4.2 TXB0108   180

12.4.3 NTB0101   181

12.5 元件  181

12.6 總結  182

第13章 模擬接口  183

13.1 與模擬世界連接  183

13.1.1 從模擬到數字,再從數字到模擬  183

13.1.2 模數轉換器  187

13.1.3 數模轉換器  187

13.2 模擬信號的産生  188

13.3 總結  189

第14章 數據通信接口  190

14.1 數字通信基本概念  191

14.1.1 串行和並行  191

14.1.2 同步和異步  192

14.2 SPI和I2C  193

14.2.1 SPI  193

14.2.2 I2C   196

14.2.3 關於SPI和I2C外圍設備的簡單調查  198

14.3 RS-232  200

14.3.1 RS-232信號  202

14.3.2 DTE和DCE  203

14.3.3 信號交換  204

14.3.4 RS-232元件  205

14.4 RS-485  205

14.4.1 RS-485信號  205

14.4.2 總綫驅動器和接收器  206

14.4.3 RS-485多點配置  206

14.4.4 RS-485元件  207

14.5 RS-232和RS-485  207

14.6 USB  208

14.6.1 USB術語  208

14.6.2 USB連接  209

14.6.3 USB類彆  210

14.6.4 USB數據傳輸速率  210

14.6.5 USB集綫器  211

14.6.6 設備配置  211

14.6.7 USB端點和管道  212

14.6.8 設備控製  212

14.6.9 USB接口元件  213

14.6.10 USB的實現  213

14.7 以太網網絡通信  214

14.7.1 以太網基礎  214

14.7.2 以太網集成電路、模塊和USB轉換器  217

14.8 無綫通信  218

14.8.1 帶寬和調製  218

14.8.2 ISM無綫電頻帶  219

14.8.3 2.45 GHz短程通信  220

14.8.4 802.11  220

14.8.5 藍牙®   221

14.8.6 低功耗藍牙  223

14.8.7 ZigBee  224

14.9 其他數據通信方法  225

14.10 總結  225

第15章 印製電路闆  227

15.1 PCB的曆史  227

15.2 PCB基礎知識  228

15.2.1 焊盤、過孔和走綫  228

15.2.2 錶麵組裝元件  228

15.2.3 製造  229

15.3 PCB布局  229

15.3.1 尺寸確定  230

15.3.2 部件安排  230

15.3.3 放置元件  231

15.3.4 在焊接麵上設置走綫  232

15.3.5 在元件麵上設置走綫  232

15.3.6 製作絲印層  233

15.3.7 生成光繪文件  234

15.4 製造PCB   234

15.5 PCB指南  235

15.5.1 布局網格  235

15.5.2 網格間距  235

15.5.3 定位基準  235

15.5.4 信號走綫寬度  235

15.5.5 供電走綫寬度  236

15.5.6 走綫間隔  236

15.5.7 過孔尺寸  236

15.5.8 過孔間隔  236

15.5.9 焊盤尺寸  236

15.5.10 尖銳邊角  237

15.5.11 絲印層  237

15.6 總結  237

第16章 封裝  238

16.1 封裝的重要性  238

16.2 封裝的類型  238

16.2.1 塑料  238

16.2.2 金屬  239

16.3 庫存器件外殼  239

16.3.1 塑料外殼  239

16.3.2 鑄造鋁外殼  241

16.3.3 擠壓鋁材外殼  241

16.3.4 金屬片外殼  242

16.4 製造或迴收外殼  243

16.4.1 搭建塑料和木製外殼  243

16.4.2 非常規式外殼  244

16.4.3 重新利用已有的外殼  245

16.5 為電子器件設計封裝  246

16.5.1 設備尺寸和重量  246

16.5.2 環境因素  247

16.5.3 熱量因素  248

16.6 來源  248

16.7 總結  249

第17章 測試設備  250

17.1 基本測試設備  250

17.1.1 數字萬用錶  250

17.1.2 使用數字萬用錶  251

17.1.3 示波器  252

17.1.4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253

17.1.5 使用示波器  255

17.2 先進測試設備  256

17.2.1 脈衝和信號發生器  256

17.2.2 邏輯分析器  257

17.3 購買二手和剩餘的儀器  258

17.4 總結  259

附錄A 電子學基礎和交流電路  261

附錄B 電路圖  300

附錄C 參考書目  312

附錄D 資源  315

附錄E 元件列錶  321

詞匯錶  329


前言/序言


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 深度解析:從原子到集成電路的奧秘 本書並非一本淺嘗輒止的入門指南,而是一部為渴望深入理解電子世界本質的工程師量身打造的深度探索之旅。我們拒絕浮光掠影式的羅列,緻力於為您揭示電子元器件背後更為宏觀的原理,以及驅動現代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脈絡。從構成物質最基本單元的原子世界,到錯綜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我們將帶您一同穿越物理學的深邃,理解電子信號的舞蹈,最終洞悉那些塑造我們數字生活的關鍵技術。 第一部分:物質的基石——原子、能帶與材料的秘密 電子工程的一切都始於物質。在這一部分,我們將迴歸最基本的科學原理,深入探究原子的結構,特彆是電子的運動規律。我們會詳細介紹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電子的能級,以及能帶理論如何區分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根本差異。理解瞭能帶結構,您將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何某些材料能夠導電,而另一些卻不能,這對於選擇和設計電子元器件至關重要。 原子的量子世界: 您將瞭解到電子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諤方程在描述原子中電子行為中的作用,以及原子軌道和電子雲的概念。我們將著重分析電子的排布對材料導電性的影響。 能帶理論的解析: 這一部分將詳盡闡述價帶、導帶和禁帶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能量差如何決定瞭材料的導電能力。我們會探討不同溫度、壓力甚至摻雜對能帶結構的影響。 半導體材料的精細剖析: 矽、鍺等半導體材料為何如此重要?本書將深入分析它們的晶體結構,以及通過摻雜(n型和p型)如何精確地控製其導電性能。您將理解為什麼說半導體是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石。 絕緣體與導體的辨析: 為什麼金屬能夠高效導電,而陶瓷卻能隔離電流?我們將從能帶理論的角度,清晰地解釋這其中的物理機製,以及這些材料在電子器件中的不同應用場景。 其他關鍵材料: 除瞭傳統的半導體材料,我們還將觸及一些新興的、具有潛力的電子材料,例如有機半導體、二維材料(如石墨烯)等,分析它們的特性和潛在應用。 第二部分:微觀的律動——載流子、PN結與場效應 理解瞭物質的宏觀屬性,我們便能開始關注電子元器件的核心——載流子。本部分將深入解析電子和空穴作為電荷載流子的行為,它們如何在電場和磁場中運動,以及它們在 PN 結中的相互作用如何催生瞭二極管和晶體管等基本電子元件。 載流子的本質與動力學: 詳細介紹電子和空穴的産生機製(熱激發、光激發等),它們的遷移率、擴散係數等關鍵參數,以及在電場作用下的漂移運動和濃度梯度引起的擴散運動。 PN 結的形成與特性: 深度解析 P 型和 N 型半導體結閤形成的 PN 結,包括內建電場、耗盡層、擴散電流和漂移電流的形成。您將透徹理解 PN 結的正嚮導通、反嚮截止以及擊穿機製。 二極管的萬象: 從最基本的 PN 結二極管,到整流二極管、穩壓二極管(齊納管)、發光二極管(LED)、光電二極管等,我們將一一剖析它們的結構、工作原理、伏安特性麯綫以及典型應用。 晶體管的開關與放大: 詳細闡述雙極結型晶體管(BJT)和場效應晶體管(FET)的結構、工作原理、電學特性麯綫(輸齣特性、轉移特性)。您將理解它們如何實現電流的放大和開關功能,這是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核心。 MOSFET 的精髓: 重點分析 MOSFET 的結構,包括其柵極、源極、漏極和襯底。我們將深入探討其四種工作模式(截止、綫性、飽和、亞閾值),以及閾值電壓、跨導等關鍵參數。理解 MOSFET 是理解現代集成電路設計不可或缺的一步。 場效應與電流控製: 強調場效應在 FET 中的作用,即通過柵極電壓控製溝道中的載流子濃度,進而控製漏極電流。這將幫助您建立對“電壓控製電流”這一核心概念的深刻認識。 第三部分:集成的智慧——電路的構建與信息傳遞 當基本元器件的原理被徹底掌握後,我們便能進入更宏觀的層麵——如何將這些元器件巧妙地組閤起來,構建齣能夠執行特定功能的電路,並最終實現信息的傳遞和處理。本部分將聚焦於電路的分析與設計,以及信息在電路中的錶現形式。 電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從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齣發,係統性地介紹歐姆定律、戴維寜定理、諾頓定理等電路分析的基石。我們將通過豐富的實例,幫助您熟練掌握電路的分析方法。 阻抗與相量分析: 深入探討電阻、電容、電感在交流電路中的特性,引入阻抗和導納的概念。您將學習如何使用相量法來簡化交流電路的分析,理解相位關係在信號傳輸中的重要性。 模擬電路的基礎: 放大器電路: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放大器(共射、共集、共基、共漏等)的電路結構、工作點設置、增益、輸入輸齣阻抗、頻率響應等。 濾波電路: 剖析低通、高通、帶通、帶阻濾波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它們在信號處理中的作用,並介紹有源濾波器和無源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振蕩器與反饋: 深入理解正反饋和負反饋在電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反饋構建振蕩器産生特定頻率的信號。 數字電路的邏輯: 邏輯門與布爾代數: 從最基本的與門、或門、非門齣發,引入布爾代數,學習如何用邏輯錶達式描述數字電路的行為。 組閤邏輯電路: 分析編碼器、譯碼器、多路復用器、全加器等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與應用。 時序邏輯電路: 講解觸發器(SR、JK、D、T)、寄存器、計數器等時序邏輯電路的工作原理,理解它們在存儲和處理序列信息中的作用。 信號的本質與變換: 信號的分類: 區分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連續信號與離散信號。 傅裏葉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 深入理解傅裏葉變換如何將時域信號分解為不同頻率的正弦分量,拉普拉斯變換如何處理瞬態響應。這些變換是信號分析的強大工具。 采樣定理: 解釋數字信號處理中的關鍵概念——奈奎斯特采樣定理,理解模擬信號如何被離散化而不丟失信息。 第四部分:互聯的脈搏——集成電路的演進與前沿 在掌握瞭基本元器件和電路原理後,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帶領您進入現代電子工程的心髒——集成電路(IC)。我們將追溯集成電路的起源與發展,深入瞭解其內部結構與設計流程,並展望未來的技術趨勢。 集成電路的誕生與發展: 從分立元件到單片集成電路,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我們將迴顧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關鍵裏程碑。 製造工藝的奧秘: 簡述半導體芯片的製造流程,包括光刻、刻蝕、薄膜沉積、摻雜等關鍵工藝步驟,讓您瞭解微小元器件是如何被“雕刻”齣來的。 數字集成電路設計: 介紹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流程,包括邏輯設計、電路設計、物理設計等,以及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在其中的作用。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探討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中的挑戰,如噪聲、失真、功耗等,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電路設計來剋服這些問題。 傳感器與執行器: 介紹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溫度、壓力、光、位移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執行器(電機、繼電器、LED顯示等)如何將電信號轉化為物理動作。 通信原理與技術: 簡要介紹通信係統的基本模型,包括調製解調、編碼解碼、信道傳輸等,以及射頻電路、微波電路等在無綫通信中的應用。 嵌入式係統與微控製器: 探討嵌入式係統的構成,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齣接口等,以及微控製器在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中的核心作用。 未來展望: 探討集成電路領域的未來趨勢,如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柔性電子、生物電子等前沿技術,激發您對未來電子工程的無限想象。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更深邃、更係統、更具洞察力的視角來審視電子工程。我們相信,通過深入理解這些基本原理和技術,您將能夠更自信地應對復雜的工程挑戰,進行創新性的設計,並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子工程師。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拿到《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的時候,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入門書籍,沒想到它在一些核心技術上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預期。特彆是關於數字信號處理那一章節,簡直是把我鎮住瞭。它並沒有簡單地介紹ADC和DAC,而是深入講解瞭采樣定理、量化噪聲、濾波器設計(包括FIR和IIR濾波器)以及傅裏葉變換在信號分析中的應用。書中的插圖清晰地展示瞭各種數字濾波器的時域和頻域響應,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它們的工作機製。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FFT(快速傅裏葉變換)的講解,作者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這個在很多人看來非常抽象的算法,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和僞代碼,變得易於理解。我還學到瞭如何識彆和去除信號中的混疊失真,這對於處理高速數字信號至關重要。雖然我不是專門從事DSP領域,但這本書讓我對數字信號的本質以及處理方法有瞭全新的認識,這種跨領域的知識拓展,對於我目前的射頻係統設計也大有裨益,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信號在數字和模擬域之間的轉換和處理。

評分

坦白說,我一直以來對微控製器(MCU)和嵌入式係統都感到有些畏懼,總覺得它們是高度集成化且難以深入理解的“黑盒子”。然而,《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並沒有迴避MCU內部的復雜結構,而是循序漸進地介紹瞭CPU架構、存儲器類型、中斷機製、定時器/計數器以及各種外設接口(如UART, SPI, I2C)的工作原理。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ARM Cortex-M內核的講解,即使是對一個初學者來說也顯得相對友善,清晰地闡述瞭其指令集、流水綫和低功耗特性。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比如如何使用MCU控製LED閃爍、讀取按鍵輸入、與傳感器進行通信,甚至是一個簡單的PWM控製電機轉速的例子。這些實例操作性非常強,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很快就在開發闆上實現瞭第一個嵌入式程序。這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遞,更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它讓我體會到瞭從硬件到軟件的完整開發流程,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嵌入式開發的信心和興趣。

評分

讀完《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前沿技術的結閤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對基礎元器件和經典電路的講解,而是大膽地引入瞭許多當前非常熱門的技術話題,比如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應用,以及一些新興的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如GaN(氮化鎵)在功率電子領域的優勢,還有MEMS(微機電係統)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物聯網中的作用。書中對FPGA的介紹,詳細解釋瞭其硬件描述語言(Verilog/VHDL)的基本語法和邏輯綜閤的流程,還給齣瞭一個簡單的數字邏輯電路在FPGA上實現的示例,這讓我對這種高度靈活的數字設計平颱有瞭初步的認識。此外,關於GaN器件在開關電源中的應用,作者詳細對比瞭Si(矽)和GaN在耐壓、開關速度和損耗方麵的差異,分析瞭GaN器件的優勢以及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挑戰,這對於我從事新能源汽車的電源管理係統設計非常有啓發。這本書就像一個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電子工程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評分

這本《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的封麵設計相當簡潔大氣,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為主調,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給人一種專業而厚重的感覺。我是在一個深夜,咖啡的香氣彌漫在書房裏,偶然翻開這本書的。起初,我隻是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所吸引,但當我逐頁細讀,便被書中內容深深地震撼瞭。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從最基礎的電子元器件講起,比如電阻、電容、電感,但不是那種枯燥的定義堆砌,而是結閤瞭它們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場景,生動地解釋瞭它們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晶體管的部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半導體的PN結和電流的放大作用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茅塞頓開。而且,書中穿插的許多曆史故事和工程師的軼事,為原本嚴謹的技術講解增添瞭一抹人文色彩,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電子世界的大門,讓我對那些隱藏在精密儀器背後的奧秘有瞭初步的認識,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學習體驗,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下去。

評分

我必須說,這《電子工程師必讀:元器件與技術》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瞭一個棘手的模擬電路設計問題,查瞭很多資料都覺得零散,而且很多內容對我來說過於理論化,缺乏實踐指導。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閱,結果就像是找到瞭救星。書中關於放大器設計的那幾章,分析得絲絲入扣,從基本的共射、共集、共基放大電路的原理,到如何根據具體需求選擇閤適的偏置方式,再到噪聲分析和穩定性問題,都有詳盡的闡述。更關鍵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提供瞭大量的實用技巧和注意事項,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耦閤電容以減小信號損耗,如何在PCB布局上考慮寄生參數的影響,甚至是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方法來判斷元件的性能。我立刻將書中介紹的幾種優化方法應用到我的設計中,效果立竿見影!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點迷津。感謝作者能夠將如此復雜的知識體係梳理得如此清晰易懂,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實質性的進步,這對我來說價值連城。

評分

書很不錯,內容豐富,就是價格略貴,快遞員服務非常好,必須給個贊!

評分

很不錯的電子工程師讀物

評分

圖書不錯,值得購買,信賴京東自營。

評分

非常實用,對我這種初級電子愛好者來講。

評分

京東商城的積分有什麼用?積分可以兌換京券,京券可以當錢使,來買京東商城裏麵的東西。

評分

斯是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圖書不錯,值得購買,信賴京東自營。

評分

很好的書,物美價廉,活動價很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