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源先生寫過一本攝影暢銷書,名字叫《攝影,是你想多瞭》。這本書是源先生全職攝影的起點,凝結瞭他多年攝影學習的所有技術與心得。因為非科班齣身,自學成纔的經曆給瞭廣大攝影初學者更多藉鑒,也讓這本書收獲瞭讀者們的諸多贊美。
時隔三年,源先生有瞭新的成長。對攝影的初心未改,對攝影的熱情未改,而對於技術的掌握、對攝影的理解,則愈發深入。於是,對原書做瞭大幅更新,便有瞭這本新書。
說起來,這是一本既老又新的書。“老”的是,你在書中會讀到熟悉的源先生,他堅守本初,未曾更改;“新”的是,那個熟悉的他,正展示給你這三年來,煥然一新的麵貌。
無論你與源先生相識已久,抑或隻是初識,如果你喜歡他的照片,建議你也讀讀他的文字。這裏,纔是他的全部。
——永樂君(電子工業齣版社策劃編輯,Getty Images 簽約攝影師
這是一本區彆於傳統攝影教材的攝影書,野路子攝影師分享瞭自己多年野路子玩攝影的想法和經驗。作者通過環境人像和旅行攝影兩大方麵的野路子實踐拍攝,在書中嚮更多的攝友分享瞭很多新穎的攝影心得和野路子玩法。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也許可以找到玩好攝影的“捷徑”;對於攝影師來說,也可以在拍攝想法上多一些可以藉鑒的新思路。此外,書中還分享瞭這位野路子攝影師關於相機、鏡頭、拍攝模式、好照片的心得,以及如何讓攝影保鮮,如何讓攝影豐富生活,還包括手機攝影等方麵的內容。
郭立源,網名源形畢露,新浪攝影名博,個人博客點擊次數超過1000萬,具有較高的人氣。
2007年接觸攝影以來,擔任《影像視覺》月賽評委、獲得《攝影旅遊》雜誌2011年度全球旅遊攝影大賽優秀奬、與奧林巴斯、索尼、佳能、萬科等品牌閤作,攝影作品曾參展第三屆挪威文化節。作品常發錶於《中國攝影報》《哢啪》《今日人像》《攝影世界》《北京青年報》《旅行攝影》《國傢人文地理》《北京漫步》《玩傢惠》《旅行傢》等各類報刊。
讀者評論
當初留意作者的博客是因為在圖片之外謙遜的文字。沒有高深的攝影理論,隻是作者娓娓道來分享的一些拍攝小想法,或受用或似曾相識,挺真誠。
當你掌握瞭攝影基本技巧的時候,下一步就是培養自己對畫麵,對構圖,對色彩的掌握,這本書提齣觀點,然後用大量實例圖去展示,非常好,在提升階段,能給人很好的靈感。
攝影書,我看瞭很多,但是有意思的攝影書就不多瞭,想找一本有自己靈魂的,很難。但在這裏,我遇到瞭。這本書看起來不大,一般厚,但是它的靈魂很厚實。作者對攝影、攝影技術和攝影眼光都有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是適閤坐下來,慢慢看,一邊看一邊思考的一本書。
第1 章
{聊聊拍照之前的那些事兒}
1-1 選相機買對的還是買貴的002
1-2 配鏡頭像不像找對象005
1-3 誰說用M 擋纔專業008
1-4 什麼樣的照片纔是好照片010
1-5 你為什麼要玩攝影?012
第2 章
{拍人像不想韆篇一律}
2-1 管他什麼設備、焦段和參數017
2-2 沒必要擺好瞭再按快門030
2-3 讓人物與周圍環境元素互動043
2-4 把人物放到大風景和小場景中069
2-5 如何因地製宜利用好自然光086
2-6 在暗環境中尋找和利用光源114
2-7 尋找不同的拍攝視角129
2-8 不一定非要把臉拍好146
2-9 你試過用這些前景拍人像嗎?159
2-10 獨傢秘籍:我是如何引導人物情緒的178
第3 章
{如果旅行的意義是拍照片}
3-1 先把手邊現有的器材玩好203
3-2 光影,其實並不難216
3-3 構圖,與眾不同的關鍵235
3-4 用鏡頭走近當地人254
3-5 把刺激到你的顔色拍下來274
3-6 給旅途中偶遇的小動物拍照片284
3-7 如何發現和利用難得的瞬間294
3-8 如果你可以做到機不離手305
3-9 主體和主題傻傻分不清313
3-10 用故事給你的照片加分322
第4 章
{怎麼玩攝影纔不會膩}
4-1 換不同的器材不如拍不同的題材333
4-2 給自己安排“命題作文”344
4-3 整理舊照片可以溫故知新352
4-4 製作屬於自己的明信片357
4-5 愛上攝影也可以從手機開始359
有一次坐地鐵,看到兩個舉著手機的年輕人。一個在用手機APP 看曝光參數錶,一會兒低頭默念一會兒抬頭默背,很是認真;另一個則對著車窗的閃影,不停變換角度按著手機的快門,拍得不滿意就搖搖頭繼續拍,拍到滿意的照片便會心一笑,很是享受這個過程。我很佩服前者的執著,但我更欣賞後者的心態。
攝影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隻是我們把它想得有些復雜瞭,這也許與早期前輩們把攝影進行學術化和專業化的傳播有關。如今隨著科技和時代的進步,用於拍攝的器材也在經濟市場大潮中不斷推陳齣新。這些變化讓攝影變得簡單起來,隻可惜人們對於攝影的態度和理解大多還比較傳統。
舉個也許不太恰當的例子,現在玩攝影的朋友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持唯器材、參數論的傳統思路,這有點像理科生的心態。他們認為攝影這件事是物理化的,是有理可循的,每張照片的理論參數和參數技巧的運用,是決定照片好壞的重要依據。另外一類是隨心所欲憑感覺按快門,這有點像文科生的心態。他們更強調畫麵感和氛圍感,重在畫麵本身帶給觀者的心理感受,而很少關心曝光參數這類理論指標。
我常說自己是個野路子的攝影人,從最早對攝影一竅不通,到狂按快門的攝影愛好者,我經曆過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有過的拍攝過程,約朋友一起掃街、群拍或是參加很多組織的拍攝活動,從一個門外漢,慢慢走入攝影,瞭解著相機,也熟悉著理論參數。後來開始自己獨立拍一些東西,也慢慢有人願意找我有償拍攝,我便開始瞭兼職攝影師或者叫周末攝影師的道路。從愛好者到兼職攝影師的轉變,對於攝影的思考立場和想法角度便也有瞭改變。直到現在變成全職的攝影師,感觸還是蠻多的。
我有過購買相機鏡頭的猶豫,有過拍攝手法與後期技巧的睏擾和博弈,有過攝影心態的反思和變化,也有過攝影從無償變成有償之後的收獲和無奈。攝影這個看似不大的群體裏,存在著各種聲音,也存在著各種爭執。歸根結底,還是每個人所處的階段、立場和對攝影的理解不同。少一點固執己見,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琢磨一下攝影這件事,就會對攝影的看法豁然開朗起來。
攝影是一件挺簡單的事,隻是按下快門拍到自己喜歡的照片而已。如果這張照片恰巧還可以感動其他人,那便是一種意外收獲。攝影師也不是一個有多高能力或門檻的職業,它與其他職業一樣,技能和經驗之外重要的是態度和想法。再知名的攝影大師,也不是每拍一張照片都是一次經典的創作,但每一張經典作品的背後一定為之付齣瞭許多想法、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無數的快門。
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喜歡攝影的人,打開心扉,換個思維來玩攝影,充分享受攝影帶給生
活的樂趣。
我是一名平麵設計專業學生,一直以來都對攝影很感興趣,但總覺得自己的作品在“氛圍感”上總是欠缺那麼一點火候。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技術,不如說是一次視覺語言的重塑。它裏麵沒有大篇幅介紹相機的各種模式(那些我早就會瞭),而是花瞭很多篇幅討論“如何構建畫麵情緒”。例如,它對比瞭冷色調和暖色調在敘事上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景深的前後景虛化來引導觀眾的視綫,這對於做視覺設計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構圖思維。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影調控製”的講解,不是簡單地教你拉高或壓低曝光,而是教你如何理解高光和陰影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如何讓陰影區域保留足夠多的細節來增加畫麵的厚重感。我根據書中的建議,重新審視瞭我之前拍過的一組室內人像作品,發現之前因為害怕陰影而過度曝光瞭,現在學會瞭擁抱陰影,利用環境光製造齣戲劇性的光影對比,作品的質感立刻提升瞭好幾個檔次。這本書對於想從“會拍照”升級到“會講故事”的進階者,提供瞭非常棒的思路轉換。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攝影指南的時候,我其實有點不抱太大希望。市麵上這類“入門寶典”太多瞭,大多是泛泛而談,要麼就是堆砌瞭一堆枯燥的參數說明。然而,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似乎更側重於“非學院派”的直覺和經驗的積纍,這一點深得我心。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我們這些“野路子”玩傢的心態——我們不想成為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執行者,我們想要的是快速上手,並能拍齣有個人風格的東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動態瞬間捕捉”的那幾頁,它沒有用復雜的快門速度計算公式來嚇唬人,而是直接給齣瞭一個“預判-按下”的流程圖,配閤大量抓拍的案例,我立刻就明白瞭那種“等待那一刻”的節奏感。我最近嘗試著去拍街頭場景,以前總是拍得非常僵硬,現在學著書中建議的,把相機設置成半自動模式,專注於觀察人物的肢體語言和環境的互動,拍齣來的幾張抓拍,雖然不完美,但那種“生活氣息”和“偶然性”一下子就齣來瞭。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旁邊手把手教你,不端著架子,非常實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方式簡直是太棒瞭!作為一本全彩的書籍,它的印刷質量和色彩還原度非常高,這對於一本討論視覺藝術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很少看到攝影教學書能把“審美教育”和“實操指導”結閤得這麼自然。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圖文說明書,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攝影畫冊,每一頁都有精心挑選的範例圖,而且這些範例圖旁邊都會直接標注齣作者使用的設置和拍攝思路。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後期處理時的理念——“剋製是美德”。很多書都鼓吹後期可以無限製地改變畫麵,但這本書強調,後期應該是在尊重原片的基礎上進行“潤飾”,而不是“重構”。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基於特定風格的後期調整思路,比如如何快速營造齣那種膠片機的顆粒感和色彩偏移,這些都是我以前在其他教程裏找不到的明確步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色彩的敏感度都提高瞭,在按下快門前,我就會在腦海中預想齣最終想要的色彩傾嚮,而不是拍完再頭疼。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是一個拖延癥晚期患者,很多攝影技巧學瞭就忘,或者壓根沒動力去實踐。但是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采用瞭大量“微型項目”的模式來引導學習。比如,它不會讓你一下子去拍一個復雜的項目,而是會給你一個指令:“今天下午,嘗試隻用一個光源拍攝你餐桌上的三件物品,並專注於錶現它們之間的空間關係。”這種小任務的形式,大大降低瞭開始實踐的心理門檻。我發現自己更容易堅持下來,因為每一個小項目完成後都能立刻看到進步和成果。書中對於“如何有效使用你的器材附件”這一塊也寫得非常實在,很多我買瞭但一直吃灰的濾鏡和反光闆,通過書裏的介紹,我現在都能找到它們在特定場景下的用武之地瞭。它不強調你必須買什麼新東西,而是教你如何榨乾現有器材的每一分潛力。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提供的是一套方法論,讓你能夠持續不斷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攝影訓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閱讀階段。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特彆是對於那些像我一樣,總覺得自己相機性能不錯,但拍齣來的照片總是少瞭點“味道”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把復雜的曝光原理、構圖法則掰開揉碎瞭講。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講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光綫”,那段描述讓我豁然開朗,以前總覺得拍好照片得去什麼風景名勝,現在纔明白,傢裏的窗邊、咖啡館的角落,隻要用心觀察,光影的魔力就能被捕捉。這本書裏大量配圖的對比效果特彆直觀,同樣一個場景,用瞭作者提到的幾個小技巧後,照片的層次感和情緒立馬就齣來瞭。我試著用書裏的方法去拍瞭幾次靜物,比如桌上的一個蘋果,通過調整側光和背景虛化,齣來的效果完全不是我之前那種“傻傻的平拍”,而是有瞭雕塑感和故事感。對於那些總是在器材上糾結的朋友,這本書會告訴你,技術和審美比昂貴的鏡頭重要得多,它真正教會你的是如何“看”世界,而不是如何“買”設備。強烈推薦給所有想提升手機或入門單反攝影的朋友們。
評分很沉 相片很親民 實實在在的東西
評分內容不錯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不錯的商品!!!!不錯的商品!!!!
評分微博上關注源形畢露很久瞭,最初是看過OPPO官微的推薦
評分@快遞很快,書是正版,質量不錯,還沒有看,不知道內容如何。
評分還可以,內容很實用,不錯~
評分有活動時下的單,價格很不錯
評分很好的一本攝影書,很基礎,很實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