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凯克奖,美国全国畅销书,席卷网站、《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华盛顿邮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挑战“欧洲中心论”的一流历史著作
曼恩阐明了美洲原住民文化远在欧洲探险者涉足新大陆之前很久,就已经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文明。美洲土著群体的历史发源之早、各地人口之多、社会形态之新、主宰环境之能,为我们破除了理所当然的教条,揭示了不少关于前哥伦布时代美洲的真相。
★严谨治学精神与独立辩证思维的结晶
汇聚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种学等多领域的全新研究成果,远离学术争论,摆脱内行术语,曼恩能够把学术发现清晰地呈献给读者。他没有做出制度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的因果推断,而是突出了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以及相关学界在具体议题上的反复论争。
★在有关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不容错过的一部,应当成为所有高中和大学世界史课程的必读书目
曼恩通过大发现的故事赋科学予生命,他书中的主角都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人口学家,他们运用所学解开一个个历史疑团,资料之广令人印象深刻,文笔清晰,判断准确,扣人心弦、观点平衡。
★述往诏今,警示中国道路
数百年来面目全非的美洲原住民社会的命运对当代中国的警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近代中国艰难逃脱相似的苦难命运,更无法取得独立自主的生存空间和话语体系。即便是如今,我们也难称胜者。天朝荣光之失、丧权辱国之痛,同样被流行文化解释为闭关锁国、被动挨打所造成的恶果。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之任重道远,发人深省。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是所有关于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不容错过的一部,更应当成为所有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必读书目。
500年前的美洲大陆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
长久以来,对于哥伦布抵达之前的美洲新大陆,我们知之甚少,教科书的贫乏介绍更是让人们误解,以为这里是一片未经充分开发利用的辽阔地带,人丁稀少且处于原始状态的荒蛮文明。然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有图有真相地告诉我们——我们都错了!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是美国记者查尔斯·曼恩潜心之作,他跟随科研团队前往美洲古代文明旧址,访问、调查了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风民俗,参阅了当地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记载,和多位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种学专家进行了沟通交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美洲人民在500年前即有惊人的知识量并发展出了高度复杂的文明,彻底颠覆世人认知,开拓读者,尤其是当今青少年的视野。此外,《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配有近百幅珍贵图片,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揭开美洲大陆的神秘面纱,呈现尤为清晰、尤为真实的美洲原住民社会文明的历史。
身临其境的绝妙感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精彩透彻的研究推理,令人惊奇的观察视角,都让《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成为优秀的传道之作。可以说,《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是青少年了解美洲历史不可或缺的一本。此外,《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更适合亲子共读,在印第安帝国的故事中,发现历史的趣味,汲取生活的智慧。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告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采用简洁而富有娱乐性的话语,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洲史,诠释了什么是“有史、有实、有料、有趣的历史书”,同时,《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彻底颠覆长久以来关于“美洲大陆一片荒蛮”的普遍认知,打开青少年认识世界的新窗口。正如《观察报》所说,“在有关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极少有比这更好的书,而且没有一部书的内容比它更新。”连《世界史》作者、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麦克尼尔都盛赞《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是一部“不凡之作”。
查尔斯·曼恩,是《大西洋月刊》《科学》和《连线》杂志的撰稿人。他也为《财富》杂志、《纽约时报》《史密森尼》《名利场》《华盛顿邮报》供过稿,曾三次进入美国国家杂志奖决赛的作者,被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物理研究会、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兰南基金会授予过与写作相关的奖项。《1491》赢得了美国国家学院传播奖的年度zui佳图书奖。
这是一部新闻记者的不凡之作:生动、迷人……一本精彩、富有挑战意味、信息性强的书。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作者),《纽约书评》
“引人入胜……曼恩巧妙地揭示了人的矛盾之处:詹姆斯敦盲目的暴力和恐怖,玻利维亚银矿中对劳工的残酷剥削,当欧洲人首次看到橡皮球弹来弹去时的惊叹。”
——《纽约客》
“不偏不倚的态度,令人惊讶的理解力,遣词造句的天赋……曼恩热爱这个世界,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科学》
“令人着迷……使人信服……本书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外来动植物、矿物和疾病的无计划的冲击是如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痛苦、社会巨变和这个现代世界的。”
——《柯克斯书评》星级书评
写作生动,极为引人入胜……激动人心、颇有兴味……曼恩的书作既有侦探小说的成分,也有史诗和悲剧的成分。他选择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数千年的跨度,两个巨大的、从都市复合体到小村落集群无所不包的大陆和文明,其多样性丰富至极,以至于我们对美洲居民的简短称谓,即印第安人,从未显得如此失当而错误。
——《圣何塞水星新闻报》
美妙至极……一个新发现……我们那种认为荒野纯粹无瑕、未经人类污秽的双手触碰过的观念必须抛弃了。
——《纽约太阳报》
不朽之作……《1491》不像是一部独立的作品,而更像是一种能诱使很多读者产生对有关这段史前时代的惊人新视角的毕生迷恋的著作。《1491》令人震惊的是它能使人产生从大梦中惊觉,并且慢慢发现自己被愚弄得多么彻底的感觉……曼恩加入的关于美洲历史的新鲜解释是如此之多,使其成了一部极具颠覆性的作品。
——《沙龙》
地图列表 XIII
绪论 XV
序言霍姆伯格之误 001
1. 俯瞰 003
在贝尼省 003
霍姆伯格之误 007
“人类及其作品的缺失” 015
另一场新石器革命 019
一次有导游的旅行 024
第一部分毫无根据的数字? 033
2. 比林顿为何活了下来 035
友善的印第安人 035
黎明之地的成年礼 042
观光和背叛 050
骷髅地 058
诡计 069
3. 在四分之国 073
“当头一棒,击中眉心” 073
塔万廷苏尤 076
印加人的镀金轿 088
处女地 097
等差数列 110
4. 常见问题 115
坐不满扬基球场 115
脆弱性的遗传学 121
“怖畏之象” 128
花与歌 134
判定责任 150
这不就是翻案吗? 161
第二部分年代久远的遗骨 163
5. 更新世的战争 165
可能非常怪异的单倍群 165
失踪的支派 171
瞎子领瞎子 176
福尔松和老头子 182
克洛维斯共识 184
洲际鸿沟 196
从天南到海北 205
靠岸 209I
6. 棉花或凤尾鱼和玉米
(两个文明的传说之一) 214
大型建筑 214
棉花时代 220
小玉米棒 236
世界上最蠢的问题 250
7. 文字、轮子和传递作业
(两个文明的传说之二) 253
像葡萄一样纷纷掉落 253
橡胶人 257
计数与文字 265
从1–地震到8–鹿 270
轮式插曲 275
秘鲁飞地 278
制造圣石 294
第三部分人影闪烁的山河 299
8. 美洲制造 301
进入水域 301
与自然友好相处 304
壁炉 307
万座土墩 313
美国低地的兴衰 321
百年战争 331
9. 亚马孙河流域 346
奥雷利亚纳的见闻 346
绿色监狱 354
潘卓品塔达岩洞 361
在西部 370
降水物理学 377
历史的馈赠 384
10. 人造的荒原 391
俯首皆是千株葛根 391
每四只鸟中就有一只 395
新的海岸403
11. 和平大律法 411
附录A 负载词 427
附录B 说话的结 435
附录C 作为例外的梅毒 443
附录D 历月 447
致谢 455
注释 459
延伸阅读 513
俯瞰
在贝尼省
在一个对玻利维亚中部来说出奇凉爽的天气里,飞机起飞后一路朝东,向该国与巴西的边境飞去。几分钟内,道路和房屋消失了,大草原上散布的黄牛像冰激凌上的糖粒,成为仅存的人类居住的痕迹。而后,它们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中。这时,机上的考古学家们已经拿出了他们的相机,高兴地按个不停。
我们的下方是玻利维亚的贝尼省(Beni),其大小约为伊利诺伊州与印第安纳州的面积之和,地势也像这两个州一样平坦。南部和西部高山的雨水和融雪,水流缓慢而不规则,每年都覆盖大地近半年;这些水最终汇入该省北部的河域,即亚马孙河的上游支流。在另外半年里,这里是干涸的,鲜绿色的广袤空间化为某种类似于沙漠的东西。吸引研究人员注意的,正是这片奇特、偏远而时常潮湿的平原。
这不仅仅因为它还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其居民可能从未见过带着相机的西方人的地方。
两位考古学家,克拉克·埃里克森(Clark Erickson)和威廉·巴利,坐在了前面。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里克森与一名玻利维亚的考古学家协同工作,此人当天不在,为我在飞机上空出了一个座位。来自杜兰大学的巴利其实是一位人类学家,但鉴于科学家开始意识到了古今彼此交融之道,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之间的区分已经模糊了。这两人在体格、气质和学术倾向上各有不同,但他们以同样的热情,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了窗户上。
在下面的大地上,遍布着不计其数的森林岛屿,其中大多是近乎完美的圆形,就像一片黄草中的绿堆。每座岛屿比漫滩要高出60英尺(约18米)之多,树木也因此得以生长,而非没于水下。森林之间由垫高的护堤相连,它们和步枪弹道一样笔直,长可达3英里(约4.8公里)。埃里克森相信,这些景观[面积超过3万平方英里(约10.3万平方公里),由堤道相连的森林岛屿与土墩] 都是由一个技术先进、人口众多的社会在1 000多年前创造的。刚刚接触贝尼省的巴利倾向于此观点,但还没准备好表明自己的态度。
近年来,一群学者从根本上挑战了对哥伦布之前西半球情形的传统观念,而埃里克森和巴利就在其列。在20世纪70年代读高中时,我受到的教育是,印第安人在约13 000年前跨越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多数居住于小而孤立的群体中,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小之又小,以至于直到他们在此地繁衍千年后,整个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只是荒原。现在的学校里还传授着同样的观点。而如果要以一种方式概述埃里克森和巴利等人的观点,那就是把这幅印第安人的生活图景从各方面统统批倒。这些研究人员相信,印第安人在这里的历史比我们此前想象的要久得多,他们的人数也多得多。他们将其意志施加于当地生态的努力极其成功,1492年哥伦布踏上的,是一个刻满了人类社会特征的半球。
鉴于白人社会与原住民群体间的紧张关系,对印第安文化和历史的调查难免富有争议。然而近期的学术分歧尤其之大。首先,一些研究人员(其中多数都是老一代学者)将各种新理论嘲为幻想。他们认为,这些理论源于学者对资料近乎刻意的误解和一种固执的政治偏见。“我没有见到证据表明,有大量人群在贝尼居住过。”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贝蒂·J·梅格斯(Betty J. Meggers)告诉我,“否认这一点,只是想当然。”事实上,两位由史密森尼博物院支持的阿根廷考古学家主张说,那些大土墩多是天然形成的滩地沉积物;一个“小规模原始群体”或许可能花了不到10年,就修建了其余的堤道,并修起了台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学家迪恩·R·斯诺(Dean R. Snow)说,对印第安人问题的多种学界新见,都存在着与此相似的批判。问题在于“你想要什么,就可以用人种史学记录中单薄的证据来告诉你什么,”他说,“自欺欺人是很简单的。”一些人还指责说,此类主张宣扬了那种试图给欧洲文化抹黑的人的政治纲领,因为如此高的人口数,似乎加大了原住民人口损失的已知规模。
由于这些新理论对当今的环保战役产生了影响,争议也由此而生。环保运动的很大一部分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了地理学家威廉·德尼万所谓“处女地迷思”[即认为1491年的美国大陆是几乎未开发的,抑或是伊甸园式的,按1964年《荒野保护法案》(The Wilderness Act of 1964)的话说,就是“不受人类拘束的”土地的观念]的影响。《荒野保护法案》这部美国法律是全球环保运动的基础性文献之一。对环保人士来说,正如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所写的那样,重建这个很久以前的、想象中的自然状态是社会在道义上的应承之责。可如果新观点才是正确的,人类成果在当时早已遍布整个大陆,那么恢复自然的努力又当归于何处呢?
贝尼就是一个例证。埃里克森认为,哥伦布登陆前的印第安人在修建道路、堤道、运河、堤坝、水库、土丘、台田,可能还有球场之外,还在季节性涨水的草原上设网捕鱼。这可不是少数原住民的孤立行为,而是全社会的行动,成百上千的人们沿堤道搭起密密的锯齿形鱼堰(蓄鱼的围栏)。大草原的主体是天然的,它是季节性涨水的产物。但印第安人通过定期的大面积放火,维护并扩张了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焚烧活动创造出了一套复杂的、由依赖于当地嗜火癖的适火性的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贝尼省现在的居民们还在放火,尽管在多数情况下,这已经只是为牛群维护草原的做法了。我们飞过该地区时,旱季才刚刚开始,条条长约1英里的火线就燃烧起来了。烟雾形成颤抖的巨柱升向天空。在火势后的焦地内,是烧黑的树尖,其中很多都是在亚马孙其他地方的活动人士力争保护的树种。
在贝尼以北,是人口稀少、林木繁多的潘多省(Pando)。潘多以北是巴西的阿克里州(Acre),那里居民同样很少,然而为了建牧牛场,森林迁移颇多。留下来的只有巴西坚果树,对它的砍伐是非法的。(尽管如此,它仍会消亡。这种树需要特定种类的森林蜜蜂为之授粉,而该蜂类无法在新造的草原上生存。)为了避免其他树种的重生,牧场主用飞机把大片非洲草籽撒播在新垦地上,这种坚韧的厚叶片草生长为茂密而有弹性的草坪,使树苗无法穿透。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第一次到贝尼的时候,还鲜有人知,阿克里州大量的林中空地正在把当地庞大的土建工程[阿克里州联邦大学研究者阿尔塞乌·兰齐(Alceu Ranzi)称为“地质印痕”(geoglyph)的几何图形]展露出来。迄今,被发现的地质印痕已超过200个,其中有许多印痕的长度达到了500英尺(约152.4米)。将精准的圆圈、正方形和矩形掘入亚马孙黏土中而制成的这些印痕,从空中和从贝尼的台田和堤道边(就像埃里克森和巴利向我展示的那样)观望都同样引人注目。对阿克里州的地质印痕,人们所知更少。第一篇有关于此的专业期刊论文直到2007年才发表(兰齐是共同执笔者之一)。而5年过去了,考古学家连“印痕工匠们住在哪”这样基本问题的答案都还不能确定,因为印痕的构造中没有人类居住的征兆。在贝尼发现了相似土建工程的埃里克森相信,在哥伦布之前,亚马孙西部一片800至1 000英里(约1 300~1 600公里)长的带状区,被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文明混合体占据着。这个混合体在根本上重塑了其周围的山河。
这个地区的未来是未知的。牧场主和豆农们对贝尼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觊觎这里的空置土地和相对肥沃的土壤。伐木工们看上的是潘多。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新高速公路,正在为阿克里不断带来更多的商户。与此同时,环保人士主张要让这个人口稀少的地区尽可能地维持其接近自然的状态。当地的印第安人团体对后者的提议抱有怀疑。他们问道,如果贝尼成为“自然”的保护区,还有什么国际组织能让他们继续在平原上放火呢?能有任何外部群体认同在亚马孙的大规模用火吗?印第安人的提议是让他们自己来控制土地。对这样的观点,活动人士们并无热情;美国西南部的一些原住民群体一直在倡议把他们的保护区用作核废料处理库。而那些东西嘛,当然也还在烧着呢。
……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我在为《科学》杂志撰写一篇关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某个监视大气臭氧状况的项目的文章。在了解项目内容的过程中,我与某课题组一道搭乘了NASA的飞机,那架飞机的任务是在三万英尺的高空给大气层取样并进行分析。课题组一度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梅里达登陆。不知为何,科学家们次日休了一天假。我们坐上一辆破旧的大众货车,去了玛雅遗址所在的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我当时对中美洲文化一无所知,甚至连“中美洲”(Mesoamerica)这个术语都不熟悉。中美洲囊括了从墨西哥中部到巴拿马的广大范围,涵盖了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全境,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的部分地区,还有玛雅人、奥尔梅克人和许多其他原住民群体的故乡。我们从货车里爬出来不久,我就被彻头彻尾地吸引住了。
我自己(有时是度假,有时是出差)回访了尤卡坦五六次,其中三次是和我的朋友、摄影记者彼得·门泽尔(Peter Menzel)同行。为了完成一本德语杂志的稿件,我和彼得驱车12个小时,沿着一条糟糕的土路(沿路有深到大腿的坑洞、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开到了当时还没有得到开发的玛雅城邦之一的卡拉克穆尔。陪同我们的是玛雅人胡安·克鲁斯·布里塞尼奥,他是另一处规模更小的遗迹的看管人。作为一名有着20年工龄的树胶工人,胡安总是连续几周跋涉林间,寻找糖胶树(糖胶树那黏黏的树液已经被印第安人风干、咀嚼了上千年,并在19世纪末成了口香糖产业的基础)。在一个傍晚,我们坐在篝火边,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闲逛时偶然发现的那些满是藤蔓的古城,以及当科学家们告诉他,这是他祖先创建的城市时,他的种种惊讶。当晚,我们睡在基石似的高大雕刻品中间的吊床里,那些雕刻品千余年来都未曾有人驻足欣赏。
直到1992年秋天,我对哥伦布以前时代美洲居民的兴趣才谈得上是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某个周日的下午,我偶然在一座大学图书馆里无意中发现了《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表》关于哥伦布到访500周年的特别专刊。我好奇地捡起这本刊物,靠在一张沙发上,开始阅读威斯康星大学的地理学家威廉·德尼万(William Denevan)的文章。该文开宗明义地问道:“哥伦布时代的新大陆是什么样的?”我想,对啊,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当欧洲人的风帆在美洲的地平线上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平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平装)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平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买书都是首选京东,保证正品,送货快~~包装也好!~~必须赞!!!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很好,就是感觉包装有点简单,好在书没有什么破损弯折
评分与1493一样,期待已久,内容震撼!
评分想买很久了,终于剁手了。
评分太好了,期待很久的好书了,打折终于出手,购买愉快。
评分值得称颂的一本书……关于'美洲大发现'的历史意义,它令人振奋,以其说服力破除了流行的神话……《1493》细节翔实,分析广泛深入且难以一言蔽之
评分书是全新的,包装完好。快递物流很给力,京东基本上都是头天下单第二天就到
评分今天这个世界的形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评分朋友推荐的书,正版,质量好。慢慢看。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平装)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