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冠居全球,却仍在以不同形式进行扩张,危害全球,超乎想象!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冠居全球,却仍在以不同形式进行扩张。冷战结束已二十余载,美军并未减少海外基地的数量,反恐战争开始后,美军更是深入中亚、非洲、中东,至今共在全球建立了近1000个大大小小的基地。
本书研究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全球和美国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认为从长远看,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实际上让世界和美国变得更加不安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海外基地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造成了普遍的反美情绪;侵蚀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并在如关岛这样的地区维持了二等公民体系;同时,还衍生了暴力犯罪、环境污染、践踏主权、破坏经济等诸多问题。多年以来,人们对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已经习以为常,本书作者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揭露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美] 大卫?韦恩(David Vine),美国大学人类学教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报纸专栏作家,代表作有《耻辱之岛:美国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变迁史》。
目 录 引 言 / 3 第一部分 基 础 1.军事基地国家的诞生 / 3 2.从小美利坚到“睡莲”战略 / 36
第二部分 足 迹 3.遭到驱逐的人们 / 57 4.殖民现状 / 82 5.与非民主国家为伍 / 98 6.与黑帮共谋 / 120 7.有毒的环境 / 145
第三部分 劳动力 8.所有人都在服役 / 167 9.性交易 / 181
10.军事化的男子气概 / 203
第四部分 金 钱
11.账 单 / 219
12.“我们是逐利者” / 245
13.军事建设 / 269
第五部分 选 择
14.“敲诈勒索的大师” / 295
15.“够了” / 321
16.“睡莲”战略 / 347 17.真正的安全 / 376 自 注 / 397
致 谢 / 404
引 言
从关塔那摩军港(Guantánamo)的山顶上,你可以看到这个毗邻加勒比海的基地的隐秘部分。那儿有厚厚的铁丝网、警戒塔、探照灯和混凝土护栏。这个美国监狱多年来关押了许多未经审判的囚徒,这使它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也招致了不少争议。然而在这个占地面积45平方英里(1英亩约合4647平方米)的军港中,监狱设施只用占了为数不多的土地。这个基地的大部分地区并不像个监狱。相反,这片地区有着市郊风格的住房、一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休闲游船设施。比起监狱,基地的这些部分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但是,对于理解我们这个国家,以及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联,它以自己的方式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个军事基地的大部分地区看起来平常不过,而这却使其更加引人注目。极目远眺,基地的总部外飘扬着一面星条旗;附近的露天电影院会播放来自好莱坞的大片;周遭还有为橄榄球和足球而建的人造草皮,以及包含两个棒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和一个室外旱冰场的崭新体育场馆;而带有空调的健身房的电视上则播放着ESPN的体育新闻;教堂、邮局和麦当劳的金色拱门则在主干道的另一侧;这里甚至建了高中、初中、小学和保育设施;更有甚者,泳池、操场、公共沙滩、保龄球馆、美容美发店、必胜客、肯德基、塔可钟和赛百味在这里都应有尽有。
从山顶上看,你还能隐约地看到附近的两个古巴小镇,但是基地的大部分地方并不会让你感到身在古巴。例如,关塔那摩基地的居民所谓的“闹市区”无异于美国任何地区的闹市区,而在分布于全球的数百个如同独立城镇一般的美军基地内也能发现类似的场景。在闹市区,你能找到物资供应处以及海军的消费合作社(PX)——遍布在全世界美军基地中的商店。这些被大量停车位包围着的供应处和消费合作社就像是沃尔玛一般,销售衣物、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汽车产品和杂货。在关塔那摩基地里,只有像纪念品商店那样为数不多的东西才能提醒你身在何处。在纪念商店里你能买到印有“DETAINEE OPERATIONS”(为规避《日内瓦公约》,美国将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中的人成为“在押人员”(detainee)而不是囚犯——译者注)字样的T恤,以及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相关的明信片和马克杯。
讨论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数年间,很少有人质疑美国为何需要在古巴的领土上拥有这样大的军事基地,也很少会问我们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基地。这并不奇怪。
大多数美国人不甚关心美军海外军事基地。从二战结束和冷战早期开始——也就是美国建造和获得其大多数海外军事基地之时,在他国领土上建立美国军事设施就被美国人看作寻常之举。海外美军基地的存在被理所当然地接受,并被认为有益于国家安全和全球和平。每当冲绳基地出现抗议或是在德国的基地发生意外时,美国人才会意识到这些海外基地的存在。但很快,它们又会被忘却。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层层剥开真相的洋葱,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令人不适但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它不像那些充斥着耸人听闻标题的“爆料”书籍,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姿态,将一堆堆证据摆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历史事件时的那种旁征博引,他不仅仅提及了某个基地是如何建立的,更深挖了背后的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以及对当地居民的牺牲。这种多层次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让我对“国家利益”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的代价,往往是以他国的苦难为基础的。书中关于拉丁美洲基地对地区民主进程的潜在影响的论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它让你从一个更加批判性的角度去审视国际关系,也让你对“和平”二字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书,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度,呈现了美国在全球军事部署背后所隐藏的隐忧。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宏大的地缘政治格局,与个体在基地阴影下的生活经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一些非洲国家因基地存在而面临资源掠夺和不稳定局势的描述,那些文字中透露出的无奈和愤怒,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指责,而是试图去解释,去分析,去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联系。它让我认识到,每一个海外军事基地,都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设施,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体,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的某些细节所震撼,比如基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以及对当地青年一代造成的文化冲击。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全球化”并非总是带来福祉,有时候,它也会伴随着牺牲和不公。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对全球各地造成的深远影响。书中充斥着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冲击,到对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再到对全球安全环境的潜在威胁,无不展现出基地存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被书中对一些地区长期存在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与军事基地之间的关联的论述所吸引,这是一种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角度。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认识到权力运作背后的代价。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陈述,更是一种对读者认知边界的拓展,它迫使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可能从未关注过的角落,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体命运。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评分我一直对国际政治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它并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理论分析,而是深入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这一概念具象化。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书中关于欧洲基地对当地社会文化融合的影响,以及亚洲地区因基地而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作者在分析中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令人赞叹,他不仅关注到了军事行动本身,更将目光投向了基地对当地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乃至个体命运产生的长期涟nai. 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整个叙述充满了张力。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联系现实世界的新闻报道,会发现书中描绘的很多场景,竟然与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也更加认识到,了解这些“看不见”的战争和冲突,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至关重要。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世界格局的书。作者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几乎是目不旁视的严谨,揭示了美国在全球各地建立军事基地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原本以为,军事基地的存在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种“安全”的另一面,却是无数地区承受的动荡与不稳定。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地区基地带来的具体问题,从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到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侵扰,再到对地区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扭曲,每一个案例都令人触目惊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冲绳居民长期遭受的困扰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种无力感和压抑感仿佛穿透纸页。这本书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它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并非如表面那般平静,而某些“守护者”的存在,可能恰恰是动荡的源头。它迫使我思考,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庞大的军事机器,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影响。
评分好好好
评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很不错!
评分好
评分快递速度很快,其它待核。
评分读书季,买书屯书推荐给朋友们好书~~~~
评分it
评分it
评分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京豆,自从知道京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京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贴了这段话说明对商品是满意的,不满意的肯定会单独评价~~
评分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