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鹤林 等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石油
  • 石油装备
  • 石油材料
  • 海洋工程
  • 腐蚀防护
  • 材料科学
  • 钻井平台
  • 海洋环境
  • 耐腐蚀材料
  • 特种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28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016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字数:6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供海洋石油装备及材料的设计、研究和制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该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李鹤林院士组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教师,以中国工程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咨询项目等工作为基础,结合作者们多年相关工作成果,编写而成。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恒一院士和姜伟副总工程师组织中海油研究总院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审校。
本书作者历时3年,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10余个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相关的科研、制造和使用单位,掌握了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国海洋平台、海洋钻采装备以及海底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材料现状、存在问题。因此本书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对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钻采、储运和装备以及材料设计与制造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在概述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海洋石油平台、钻采装备、海上储运设施的结构功能、服役条件(载荷条件和环境条件)及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分析了海洋石油装备的选材、用材及材料标准化,讨论了关键构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案例及失效的预测预防,并对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供海洋石油装备及材料的设计、研究和制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李鹤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主持油井管科技攻关,使我国油井管从基本依赖进口发展到实现大规模国产化;担任西气东输和西气东输等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使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由跟踪国外技术跃入国际领跑者行列。先后有23项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包括国家奖10项),其中3项成果被国外一批重要石油管制造公司采用,6项成果被美国石油学会(API)采纳修改标准。出版《石油机械用钢手册》、《石油管工程》、《石油钻柱失效分析及预防》等专著。
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部级先进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选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重奖。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大奖。201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目录

第1章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概论
1.1海洋石油装备概论1
1.1.1海洋油气田开发基本概念3
1.1.2海洋油气钻井装备5
1.1.3海洋油气生产设施10
1.1.4海洋管线及其他储运设施16
1.2海洋石油装备材料概论18
1.2.1海洋石油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18
1.2.2海洋石油装备材料的类别及其应用19
1.2.3建议34
参考文献35

第2章海洋石油平台对材料的需求及应用
2.1海洋石油平台概述36
2.1.1海洋石油平台发展现状36
2.1.2海洋石油平台分类及特点37
2.1.3新型海洋石油平台41
2.1.4国内外海洋平台生产及应用概况42
2.2海洋石油平台服役条件49
2.2.1海洋石油平台的载荷条件49
2.2.2海洋石油平台的环境条件54
2.3海洋平台用钢56
2.3.1海洋平台用钢的需求56
2.3.2海洋平台用钢的类别及形式58
2.3.3海洋平台用钢的性能要求及标准分析63
2.3.4国内外海洋平台用钢的研发应用现状81
2.3.5海洋平台用钢的发展趋势95
2.4海洋平台的焊接98
2.4.1海洋平台高强钢的焊接98
2.4.2海洋平台用双相不锈钢的焊接107
2.4.3海洋平台的水下焊接技术110
2.5海洋平台的腐蚀与防护114
2.5.1海洋平台的腐蚀114
2.5.2海洋平台的防护技术117
2.5.3海洋平台的腐蚀监(检)测技术122
2.6海洋平台的失效预测预防125
2.6.1海洋平台的主要失效模式125
2.6.2海洋平台的典型失效案例127
2.6.3海洋平台失效的预测预防132
2.6.4海洋平台的风险评估136
2.6.5基于风险的平台检测140
参考文献142

第3章海洋钻采装备对材料的需求及应用
3.1海洋钻机149
3.1.1海洋钻机概述149
3.1.2海洋钻机服役条件153
3.1.3海洋钻机结构功能及对材料性能的要求154
3.1.4海洋钻机用钢现状与发展趋势158
3.1.5海洋钻机主要失效模式及防止失效的措施167
3.2钻井隔水管169
3.2.1钻井隔水管概述169
3.2.2钻井隔水管服役条件171
3.2.3隔水管的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172
3.2.4隔水管焊接及接头评价176
3.2.5隔水管主要失效模式及防护方法182
3.2.6隔水管材料性能评价及发展趋势184
3.3水下防喷器184
3.3.1水下防喷器概述184
3.3.2国内外水下防喷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88
3.3.3水下防喷器的服役条件189
3.3.4水下防喷器材料性能要求及材料选择190
3.3.5水下防喷器的检验197
3.4水下井口头199
3.4.1水下井口头系统概述199
3.4.2水下井口头系统服役条件200
3.4.3水下井口头材料标准201
3.4.4水下井口头常用金属材料202
3.4.5水下井口头常用高分子密封材料203
3.4.6水下井口头典型部件的选材203
3.4.7水下井口头防腐蚀涂层要求及操作204
3.4.8水下井口头材料性能评价及发展趋势206
3.5水下采油树206
3.5.1水下采油树概述206
3.5.2水下采油树服役条件207
3.5.3水下采油树的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209
3.5.4水下采油树防护215
3.5.5水下采油树材料性能评价215
3.6跨接管216
3.6.1跨接管概述216
3.6.2跨接管服役条件219
3.6.3跨接管的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及关键技术指标220
3.6.4跨接管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24
3.7水下阀门225
3.7.1水下阀门概述225
3.7.2水下阀门的服役条件226
3.7.3水下阀门的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227
3.7.4水下阀门主要失效模式233
3.7.5水下阀门常用表面强化方法233
3.8油井管237
3.8.1概述237
3.8.2油井管服役条件与失效模式237
3.8.3油井管的标准与钢级242
3.8.4国内外油井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52
参考文献258

第4章海洋管线及其他储运设施对材料的需求及应用
4.1海底管道265
4.1.1海底管道概述265
4.1.2海底管道的服役条件269
4.1.3海底油气管道的材料性能要求277
4.1.4海底管道的失效控制及安全评价319
4.2立管334
4.2.1立管的服役条件334
4.2.2立管种类及材料选择336
4.2.3立管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安全评价352
4.3脐带缆357
4.3.1脐带缆概述357
4.3.2脐带缆的服役条件359
4.3.3脐带缆的功能、结构及材料选择360
4.3.4脐带缆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安全评价365
4.4LNG船及储罐用钢368
4.4.1LNG船储罐系统368
4.4.2LNG储罐370
4.4.39%Ni钢373
参考文献377

索引381

前言/序言

石油、天然气,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陆上油气田已逐步进入开采的中后期,勘探开发难度增大,成本升高,因此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越来越重要。大陆架浅水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步较早,需要延伸至海上深水区。深水区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对水上平台、水下钻采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深水海域油气资源利用管道输送可增加经济性,海底油气管道的需求量增大,同样面临着向深海发展的技术难题。
海洋结构处于风、浪、流、蚀等恶劣环境下,特别在深海海域使用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和储运装备,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海洋设备的服役期一般都过20年,设计要求免维护或者少维护,没有高性能材料作为保障,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将受到很大制约。
近年来,我国材料技术虽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发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为了确切把握我国海洋工程材料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制定政策和决策的可靠依据,2013年和2014年,中国工程院先后启动了“中国海洋工程材料研发现状及发展战略初步研究”、“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两个项目的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专业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相关人员组成,李鹤林院士任组长。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和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了“集团公司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材料的现状、发展动向及工程应用”咨询项目,亦由李鹤林院士任组长,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张冠军院长为副组长。上述项目分别历时2~3年,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10余个和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相关的科研、制造和使用单位,编写了咨询报告。报告从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阐述了我国海洋平台、海洋钻采装备以及海底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材料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建议。在上述咨询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编者的实际科研和实践工作成果,经进一步加工和充实,形成了“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分册。
本书的总体思路和编写提纲由李鹤林院士提出,经丛书编委会和分册编委会讨论审定。编写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服役行为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教师承担。其中,1.1节由王炳诚、段梦兰,1.2节由杜伟、李鹤林,2.1节由王懿、刘学文,2.2节由王懿,2.3节由杜伟、李鹤林,2.4节由韩涛,2.5节由徐秀清、白真权,2.6节由张玉、赵新伟,3.1节由韩彬、李鹤林、蒲容春、党恩,3.2节由赵卫民、邓平、党恩,3.3节由于思荣、李鹤林、杜伟,3.4节由林学强、熊伟、邓平,3.5节由孙建波、邓平、李鹤林、党恩,3.6节由李焰,3.7节由李焰、韩彬、李鹤林、杜伟,3.8节由李鹤林、韩礼红,4.1节由池强、王海涛、魏斌、李鹤林、戚东涛、罗金恒、李发根、白真权,4.2和4.3节由安晨,4.4节由熊庆人编写完成。全书由李鹤林统稿。全书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恒一院士和姜伟副总工程师组织中海油研究总院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审校。
本书编写出版工作是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完成的。以周廉院士为首的“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编委会指导和引领了本书的技术路线和方向,而且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的编写人员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按期完成了任务。谨向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审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在考察调研和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美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苏州道森钻采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可供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钻采、储运和装备设计与制造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加之编著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编委会
2016年1月
《深邃蓝海的智慧结晶》 本书并非关于海洋石油勘探、开采设备或相关材料的专业论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更广阔领域,以及那些在无垠碧波下孕育出的奇思妙想与非凡成就。我们试图展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海洋世界,一个充满了生命、故事与人类智慧交织的奇妙图景。 第一篇:海洋的脉搏——生命之舞与自然奇观 我们首先走进海洋的深处,去聆听那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脉搏。这里没有冰冷的钻井平台,取而代之的是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它们如同海底的繁花,孕育着无数奇特而珍贵的生命。我们将一同潜入色彩斑斓的海底花园,观察成群结队的鱼儿如何穿梭其中,它们身上绚丽的色彩是自然最杰出的艺术品。我们将揭示珊瑚礁如何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温床,以及它们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 本书还将带领读者探索那些令人惊叹的海洋自然现象。从神秘莫测的深海热泉,那里孕育着不依赖阳光生存的奇异生物,到潮汐的规律性运动,它牵引着海岸线的呼吸,再到海豚与鲸鱼的智慧与情感,它们在广阔的海洋中奏响着自由的交响乐。我们将分享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声纳和遥感,去理解这些宏大的自然进程,以及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连接海洋的律动。 第二篇:智慧的浪花——人类与海洋的交响 当我们将目光从自然奇观移开,便会发现人类与海洋之间,早已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本书的第二篇,将重点讲述那些与海洋息息相关的人类活动与文化,但绝非局限于石油工业。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文明如何依靠海洋进行贸易与探索,从亚历山大大帝的海上征服,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些历史的航迹,都证明了海洋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将聚焦于那些以海洋为生的群体,如渔民的坚韧与智慧,他们一代代传承着捕捞的技艺,与大海进行着古老的对话。我们将讲述海洋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他们乘坐着先进的科考船,深入未知海域,揭示海洋的奥秘。我们也会描绘艺术家们如何从海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动人心魄的绘画、音乐与文学作品,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凝固在永恒的艺术之中。 本书还将审视人类如何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与海洋共存。我们将介绍那些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非营利组织,它们在修复海洋生态、减少污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还会探讨绿色航运、海洋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这些努力都代表着人类在保护蓝色星球上的智慧与决心。 第三篇:未知的远航——海洋的未来与我们的责任 海洋,这位古老而神秘的巨人,依然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揭开。本书的最后一篇,将展望海洋的未来,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不会聚焦于石油资源的开发,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正在重塑我们与海洋关系的前沿科学与技术。 我们将探讨深海探测的最新进展,那些能够潜入万米深渊的潜水器,它们携带的不仅仅是相机和传感器,更是我们对生命起源、地质演变等基本问题的追问。我们将介绍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例如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药物成分,它们可能成为治疗疾病的希望。我们还将讨论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洋的巨大能量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然而,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海洋带来的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塑料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呼吁读者关注这些紧迫的问题。我们将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保存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珍贵的生物,更是为了维护地球生命的平衡,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的蓝色家园。 《深邃蓝海的智慧结晶》是一次穿越海洋的旅行,它不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首赞颂生命、探索精神与人类责任的诗篇。它邀请您一同感受海洋的壮丽,理解人类与海洋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并激发您对保护这片蓝色星球的无限热情。在这里,您将发现,海洋的宝藏远不止于海底的油气,它蕴藏着更深刻的智慧,更瑰丽的生命,以及更辽阔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深海奥秘和科技前沿的窗口。我一直对那些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庞大工业体系充满好奇,而石油,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过程更是充满了科技的魅力。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石油装备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海上平台的设计理念,到各种精密部件的运作原理,都描述得相当细致。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海洋石油装备的维护与管理”这一环节的强调。许多读者可能只关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海洋这个极端环境下,装备的长期可靠运行,离不开精密的维护和高效的管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技术、维修手段,以及备件管理系统。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多次维修的优质材料。书中对耐磨损、耐腐蚀、易于修复的材料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保障装备长效稳定运行方面的智慧和远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对生命周期的全盘考量。

评分

在阅读《海洋石油石油装备与材料》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讲述了海洋石油开发史上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那些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海底油气输送技术”的部分。想象一下,将数千公里长的管道铺设在海底,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和腐蚀,还要保证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这其中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书中对海底管道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防腐蚀涂层以及监测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了解到,为了应对海底复杂的环境,需要使用特殊的耐压钢管,并对其进行多层防腐蚀处理,以防止金属疲劳和腐蚀穿孔。同时,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内窥镜检查等,也在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每一个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为现实。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

翻开《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忙而又充满活力的工业现场,听着巨型机械的轰鸣,感受着工程师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装备和材料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海洋、征服深海的史诗。我原以为自己对石油工业的了解仅限于新闻报道中的开采数字,但阅读这本书后,我对这个庞大的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最初的浅海钻探,到如今深入数千米的深海,每一次技术上的飞跃,都离不开装备的革新和材料的进步。 书中对各种海洋石油装备的介绍,从最基础的平台结构,到复杂的动力系统、定位系统,再到先进的远程操控设备,都描述得非常详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平台如何依靠浮力稳定在海面上,如何在恶劣天气下保持稳定作业,以及它所需要承受的巨大载荷。这种将物理学原理与工程实践巧妙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其精妙之处。而材料方面,书中更是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高强度钢、耐腐蚀合金、特种橡胶等材料,来确保这些庞然大物在极端海洋环境下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和创新精神,实在令人惊叹。

评分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深处和现代工业前沿的窗口。我一直对那些默默支撑我们现代生活的庞大工业体系充满好奇,而石油,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过程更是充满了科技的魅力。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石油装备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海上平台的设计理念,到各种精密部件的运作原理,都描述得相当细致。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上油气田的开发模式”的章节所吸引。它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海上油气田(如浅水、深水、超深水)所采用的不同开发策略和装备配置。书中对固定式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张力腿平台(TLP)等不同类型平台的结构、优势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到,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需要设计出不同特点的装备来应对挑战。而支撑这些装备的,更是各种高性能的材料,它们需要在高盐度、高压、低温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和可靠。

评分

阅读《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海底的探险。我原以为自己对海洋石油工业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宏观的报道,但这本书的详细阐述,让我对其中的技术细节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底生产系统”的章节所吸引。它描述了如何在人迹罕至的海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油气采集、处理和输送系统。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海底阀门、集油管线、海底泵站等关键设备,以及它们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流程。我了解到,这些设备不仅需要能够在巨大的水压下稳定运行,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耐腐蚀性。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各种先进的材料。书中对不锈钢、钛合金、特种聚合物等在海底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材料能够承受如此严苛的环境。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海底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如何通过远程监控技术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些都展现了现代工程学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深邃海洋和复杂工业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那些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幕后技术感到好奇,而石油,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就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石油的开发,这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充实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我之前对“海洋石油装备”的理解非常模糊,只知道有各种大型的船只和平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装备的背后,蕴含着多么精密的工程设计和多么深厚的科学理论。 特别是在“深海钻井技术”的部分,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克服数千米水深带来的巨大挑战。书中详细阐述了动力定位系统、海底井口控制系统、以及用于连接海上平台和海底设备的柔性立管等关键技术。我甚至了解到,为了在深海作业,还需要特殊的遥控潜水器(ROV)进行辅助作业和维护。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高性能的材料。书中对用于这些装备的特种合金、高强度复合材料的介绍,让我领略到了材料科学在极端环境下的重要性。它们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抵御海水腐蚀,并保持长期的可靠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以及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

评分

《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像是一本关于海洋深层宝藏的探险指南,它用详实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了海洋石油开发的面纱。我一直对那些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但又鲜为人知的工业领域充满好奇,而石油,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石油装备有了宏观的认识,更对其中蕴含的尖端技术和材料科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海洋石油开采中的环境影响与保护”的讨论。虽然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装备和材料,但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一重要议题。书中简要介绍了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环保技术和措施,例如油污的监测与处理、废弃物的减排与回收等。同时,也强调了先进装备和材料在降低环境风险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种兼顾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视角,让我对海洋石油工业有了更全面、更负责任的认知。

评分

对于一个对海洋科技抱有极大兴趣的读者来说,《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对人类如何从地球最严酷的环境中获取能源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机械和材料的介绍,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勇气如何征服海洋的史诗。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洋石油装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章节所打动。 书中详细阐述了为了确保海上油气作业的安全,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和风险评估体系。这包括了对结构强度的严格要求、对操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我了解到,从设计、制造到安装、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测试。而材料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书中对用于关键承载部件的高强度钢、用于密封件的特种橡胶、以及用于防腐蚀的先进涂层等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让我深刻体会到材料科学在保障工程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

这本《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点点揭开深海巨物的神秘面纱。我一直对海洋这个广阔而又充满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而石油,作为驱动现代文明的重要能源,其开发过程更是充满了挑战和智慧的结晶。拿到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冷冰冰的公式和图纸,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海洋石油装备的演进史、各种钻井平台的原理、深海采油的技术难题,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故事,娓娓道来。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洋工程中的材料科学”这一章节深深吸引。我们都知道,海洋环境的严酷性是陆地无法比拟的,高盐度、深水高压、低温、腐蚀性介质……这些都是对材料的巨大考验。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能够承受这些极端条件的合金、复合材料,以及它们在钻井平台、管道、海底设备等关键部件上的应用。读到那里,我才真正理解到,我们今天能够从海底抽取宝贵的石油资源,背后有多少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材料领域默默耕耘,不断突破极限。那种将基础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成就感,通过文字传递出来,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

在阅读《海洋石油装备与材料》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看到了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是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宏伟的工程实践。我一直对那些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但又鲜为人知的工业领域充满好奇,而石油,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石油装备有了宏观的认识,更对其中蕴含的尖端技术和材料科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洋石油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章节所吸引。书中描绘了未来海洋石油开发的方向,即利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例如,通过远程操控的机器人进行水下检查和维修,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参数,以及部署智能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这些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高性能材料的支持,它们需要具备高精度、长寿命、以及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不断追求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工程解决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