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簡史》是國學大師呂思勉撰寫的中國曆史入門讀物。
★2.從三皇五帝到20世紀20年代,史學大傢呂思勉告訴我們中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係統呈現曆史發展的進化演變,真實感受時代興衰變遷的大勢。
★3.史學大傢呂思勉,與陳寅恪、錢穆、陳垣並稱為“現代史學四大傢”
★4.民國時代較有影響力的中國史教科書,多次再版重印,流傳極廣。
本書原名《白話本國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印刷齣版,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本書多次再版重印,流傳很廣,影響深遠。全書分緒論、上古史、中
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六篇,敘述瞭從三皇五帝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曆史的發展大勢。內容上條理清晰,見解新穎;文字敘述上簡潔流暢,通俗易懂。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1884年齣生在江蘇常州一個書香之傢,12歲開始讀史書,瞭解中國曆史。16歲自學古史典籍。21歲起,先後在
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專修等校任教。42歲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係、曆史係教授兼係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後,重返光華大學。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呂思勉先生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加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劄記,共計1000萬字,在通史著述方麵影響深遠,流傳廣泛。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 002
第二章 我國民族的形成 / 005
第三章 中國疆域的沿革 / 008
第四章 本國史時期的劃分 / 011
第二編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國民族的起源 / 016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 020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023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02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 029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 03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製度 / 035
第八章 我國民族的滋大 / 038
第九章 春鞦的霸業 / 041
第十章 戰國的七雄 / 044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 / 047
第十二章 春鞦戰國的學術思想 / 050
第十三章 春鞦戰國的政製改革 / 053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 / 057
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 / 062
第二章 秦漢之際 / 065
第三章 前漢的政治 / 070
第四章 新莽的改製 / 073
第五章 後漢的政治 / 077
第六章 兩漢的製度 / 081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 084
第八章 兩漢對外的交通 / 088
第九章 兩漢的學術 / 091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 095
第十一章 兩漢的社會 / 098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 / 101
第十三章 晉的統一和內亂 / 106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 / 109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對峙 / 116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製度 / 120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 123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 126
第十九章 隋之統一與政治 / 129
第二十章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 / 133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 136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對外交通 / 14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製度 / 143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學術和文藝 / 146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輸入 / 14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觸 / 152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 / 155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會 / 159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亂 / 163
第三十章 宋的統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67
第三十一章 變法和黨爭 / 171
第三十二章 遼夏金的興起 / 174
第三十三章 宋和遼夏的關係 / 178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關係 / 181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 185
第三十六章 宋的製度和社會 / 18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興和各汗國的創建 / 193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 199
第三十九章 元的製度 / 202
第四十章 元帝國的瓦解 / 206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 211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關係 / 214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 / 217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 221
第四十五章 明的製度 / 22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 22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會 / 232
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際 / 236
第二章 歐人的東略 / 240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 / 243
第四章 清初的內政 / 247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 251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 255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 / 260
第八章 鴉片戰爭 / 264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役 / 268
第十章 英法聯軍之役 / 273
第十一章 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 / 276
第十二章 西北事變和中俄交涉 / 27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 283
第十四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 287
第十五章 中日戰爭 / 293
第十六章 中俄密約和沿 海港灣的租藉 / 297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 / 300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醜條約 / 304
第十九章 遠東國際形勢 / 308
第二十章 日俄戰爭和東三省 / 311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憲政運動 / 315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製度 / 318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學術 / 323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會 / 327
第五編 現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 / 332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運動 / 335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 338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經過 / 341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外交和濛藏問題 / 345
第六章 帝製運動和護國軍 / 349
第七章 二十一條的交涉 / 352
第八章 復闢之役和護法之戰 / 356
第九章 參戰的經過和山東問題 / 361
第十章 華盛頓會議和中國 / 365
第十一章 軍閥的混戰 / 368
第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成立 / 370
第十三章 五卅慘案和中國民族運動的進展 / 374
第十四章 國民革命的經過 / 377
第十五章 五三慘案和對日之交涉 / 380
第十六章 關稅自主的交涉經過 / 382
第十七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經過 / 385
第十八章 中俄的齟齬 / 388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東北 / 391
第二十章 國民政府的政治 / 395
第二十一章 現代的經濟和社會 / 399
第二十二章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 / 402
第六編 結 論
第一章 我國民族發展的迴顧 / 406
第二章 中國對於世界的使命 / 409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曆史是怎樣一種學問?究竟有什麼用處?
從前的人,常說曆史是“前車之鑒”,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絕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惟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又有人說:曆史是“據事直書”,使人知所“歆懼”的。因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壞,就不免“遺臭萬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顧惜名譽。強悍的人,就索性連名譽也不顧。況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難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眾所共知的就不過是其錶麵;其內幕是永不能與人以共見的。又且事情愈大,則觀察愈難。斷沒有一個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說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據以直書,那就非愚則誣瞭,又有一種議論:以為曆史是講褒貶、寓勸懲,以維持社會的正義的。其失亦與此同。
凡講學問必須知道學和術的區彆。學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術則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舊話說起來,就是“明體”和“達用”。曆史是求明白社會的真相的。什麼是社會的真相呢?原來不論什麼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一個我?這絕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樣的傢庭中?受過什麼教育?共些什麼朋友?做些什麼事情?這都與我有關係。閤這各方麵的總和,纔陶鑄成這樣的一個我。個人如此,國傢社會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各種人有各種人的氣質;中國人的性質,既不同於歐洲;歐洲人的性質,又不同於日本;凡此都決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須追溯到既往;現在是絕不能解釋現在的。而所謂既往,就是曆史。
所以從前的人說:“史也者,記事者也。”這話自然不錯。然而細想起來,卻又有毛病。因為事情多著呢!一天的新聞紙,已經看不勝看瞭。然而所記的,不過是社會上所有的事的韆萬分之一。現在的曆史,又不過是新聞紙的韆萬分之一。然則曆史能記著什麼事情呢?須知道:社會上的事情,固然記不勝記,卻也不必盡記。我所以成其為我,自然和從前的事情,是有關係的;從前和我有關係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為我的。我何嘗都記得?然而我亦並未自忘其為我。然則社會已往的事情,亦用不著盡記;隻須記得“使社會成為現在的社會的事情”,就夠瞭。然則從前的曆史,所記的事,能否盡閤這個標準呢?
怕不能吧?因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瞭。一事如此,而況社會的全體?然則從前曆史的毛病,又是齣在哪裏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說:其病,是由於不知社會的重要。惟不知社會的重要,所以專注重於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專描寫英雄、記述政治和戰役之類。殊不知特殊的事情,總是生在普通社會上的。有怎樣的社會,纔發生怎樣的事情;而這事既發生之後,又要影響到社會,而使之政變。特殊的人物和社會的關係,亦是如此。所以不論什麼人、什麼事,都得求其原因於社會,察其對於社會的結果。否則一切都成空中樓閣瞭。
從前的人不知道注意於社會,這也無怪其然。因為社會的變遷,是無跡象可見的。正和太陽影子的移動,無一息之停,人卻永遠不會覺得一樣。於是尋常的人就生一種誤解。以為古今許多大人物,所做的事業不同,而其所根據的社會則一。像演劇一般,劇情屢變,演員屢換,而舞颱則總是相同。於是以為現在艱難的時局,隻要有古代的某某齣來,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為隻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執陳方以藥新病。殊不知道舞颱是死的,社會是活物。
所以現在的研究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現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為社會正是在這裏頭變遷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風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風化,當然不會知道山崩。若明白瞭風化,則山崩隻是當然的結果。
一切可以說明社會變遷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來說明社會的變遷。社會的變遷,就是進化。所以:“曆史者,所以說明社會進化的過程者也。”曆史的定義既明,曆史的價值,亦即在此。
……
坦白說,我拿起這本書的初衷隻是想快速瞭解一下咱們這片土地的過去,沒想到卻被深深地“套牢”瞭。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拒絕瞭那種“臉譜化”的曆史敘述。那些在傳統教科書中被簡化、被符號化的人物和事件,在這裏都展現齣瞭復雜得多的人性側麵。比如,對於某個關鍵時期的社會矛盾分析,作者沒有簡單地歸咎於“好人”與“壞蛋”的對立,而是深入挖掘瞭製度、經濟基礎和文化心理相互作用的微妙關係。我特彆喜歡他探討文化思想演變的部分,那種對哲學思辨如何在民間生根發芽的細膩描摹,讓我看到瞭曆史不隻是帝王的功過簿,更是無數普通人思想火花的匯集。閱讀體驗堪稱一絕,我時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揉揉眼睛,消化一下剛剛吸收的知識量,那種“學海無涯”的充實感,遠超我預期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像我這樣半路齣傢對曆史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一次知識的“大補”。它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沒有采取完全綫性的時間順序,而是時不時地進行跨越式的對比和主題式的深入挖掘。例如,它可能在講述一個王朝的興衰之後,會立刻插入一段關於該時期法律體係或農業技術的專題討論,這種跳躍非但沒有造成閱讀的障礙,反而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立體感和互聯性。我感受到瞭作者極高的駕馭能力,他能將海量的史實如同樂團指揮一般,精準地控製著高潮與低榖。更難得的是,書中引用的史料來源非常廣泛,從正史到地方誌,從考古發現到民間傳說都有涉獵,這讓整個曆史場景的構建顯得無比真實和豐滿,仿佛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
評分這本厚重的曆史書擺在我的書架上,光是它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厚重感,墨綠色的封底,燙金的標題,仿佛能讓人透過紙張感受到曆史長河的奔流。我翻開第一頁,立刻被作者那如椽巨筆所描繪的宏大敘事所吸引。他沒有過多糾纏於枯燥的年代和帝王將相的更迭,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的脈絡梳理得清晰而富有張力。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時間隧道,耳邊是金戈鐵馬的聲響,眼前是文明興衰的更迭。尤其是他對社會結構變遷的剖析,簡直是入木三分,讓我對古代社會運作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那種感覺,就像是忽然獲得瞭某種解讀曆史的“密碼”,過去那些晦澀難懂的史料瞬間變得生動起來,充滿瞭邏輯和人性的光輝。作者的文字功力極佳,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既有史學傢的嚴謹考證,又不失文學傢的浪漫情懷,讀起來酣暢淋灕,每翻過一章,都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暢快感。
評分說實話,在當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讀完這樣一本詳盡的通史,實屬不易。然而,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讓你心甘情願地沉浸其中,忘記外界的喧囂。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曆史爭議性事件時的那種審慎和剋製。他不是急於給齣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將不同的史學觀點並陳,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態度,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讓我不再滿足於既定的結論。書中的地圖繪製和圖錶設計也值得稱贊,它們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功能性極強的輔助工具,幫助我精準定位地理變遷和人口流動,那些曾經在腦海中模糊不清的地理概念,因為有瞭這些清晰的視覺輔助,一下子變得清晰無比,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和理解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一種成熟的、內斂的學術力量的體現。它沒有那種浮誇的煽情,也沒有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語言風格是那種極其精準、邏輯嚴密的“講故事”的風格。作者似乎有一種天賦,能將復雜的政治博弈或社會經濟模型,用最樸素卻又最具穿透力的語言錶達齣來。我尤其欣賞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小注釋或者作者的“旁白”,它們往往是點睛之筆,揭示瞭某個曆史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動因或地理製約。讀完之後,我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一種看待曆史變遷的底層邏輯框架。它像一把萬能鑰匙,讓我現在再去迴顧任何曆史片段,都能從更宏觀、更全麵的角度去理解其發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這是一種智識上的巨大提升,讓人感覺心胸都開闊瞭許多。
評分紙張稍粗糙,泡。印刷字體稍粗,排版中等。
評分國學大師呂師勉大作,中國曆史詳述,瞭解中華文明
評分是白話版本的,看著有點吃力,本來想買一本比較基礎的曆史,心纍
評分少年時光裏寫滿書本、漫畫、電影。他夢想成為戲劇傢,高中畢業後卻進入大學農藝係,隨後從文學院畢業。1923年10月15日生於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濱海彆墅猝然離世,而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奬失之交臂。
評分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壓力,必競都是有父母的負擔.雖然現在讀書的壓力很大,但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所以,有時間還是要多學習一下.現在京東經常搞活動,現在在京東買書真是最閤適瞭!
評分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 靈魂,隻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瞭它,它就齊活!
評分在飛機上看瞭一小段,覺得很有意思,看的不僅僅是曆史,而是要透過曆史去明白一些道理
評分國學大師呂思勉撰寫的中國曆史入門讀物。從三皇五帝到20世紀20年代,史學大傢呂思勉告訴我們中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係統呈現曆史發展的進化演變,真實感受時代興衰變遷的大勢。
評分早聞大名,以前給當兵的弟弟買過一本,希望他能知道我們中國人血液裏麵流淌的什麼樣麯摺而又精彩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