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麯練習完全是為瞭配閤和聲學的學習而設。這絕非 自由作麯,而是為瞭達到某個目的在嚴格規定下進行寫作的練習。 這離自由作麯雖然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通過這種嚴格的寫作練 習卻能獲得許多必要的寫作技巧。
序言 ……………………………………………………………………… I一、短 句… ………………………………………………………………… 2
[ 例 1]
(a)Beethoven:Sonata No.3 in C major,Op.2 No.3,I(第 1-2 小節)… …… 2
(b)Beethoven:Sonata No.1 in f minor,Op.2 No.1,I(第 1-2 小節)… …… 3
(c)Beethoven:Sonata No.16 in G major,Op.31 No.1,II(第 1-2 小節)… … 3
(d)Beethoven: Sonata No.5 in c minor,Op.10 No.1,I(第 1-4 小節)……… 3
(e)Beethoven:Sonata No.8 in c minor,Op.13,I(第 1 小節)……………… 3
【練習 1】用和弦音寫作短句……………………………………………… 4
【練習 2】在短句中用和弦外音…………………………………………… 5
【練習 3】在短句中用其他的和弦外音…………………………………… 6
[ 例 2 ] Beethoven:Sonata No.6 in F major,Op.10 No.2,I(第10-12小節)… … 6 [ 例 3 ] Beethoven:Sonata No.1 in f minor,Op.2 No.1,II(第 6-8 小節)…… 7 [ 例 4 ] Beethoven:Sonata No.7 in D major,Op.10 No.3,IV(第 6-7 小節)……… 7 [ 例 5 ] Beethoven: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III(第 7-8 小節)……… 8 [ 例 6 ] Beethoven:Sonata No.2 in A major,Op.2 No.2,II(第 3-4 小節)… … 8
二、動 機… ………………………………………………………………… 9
【練習 4】動機的重復…………………………………………………… 10
【練習 5】將動機做變化的重復………………………………………… 12
三、樂 句… ……………………………………………………………… 16
【練習 6】樂句的分析與寫作(1)… …………………………………… 17
[ 例 7 ] Haydn:Sonata No.21 in F major,Hob.XVI:23,III Final
(第 128-135 小節)………………………………………………… 17
[ 例 8 ] Haydn:Sonata No.39 in E major, Op.13 No.2, III Final
(第 17-24 小節)… ……………………………………………… 18
[ 例 9 ] Mozart:String Quartet,K.464, I(第 1-16 小節)…………………… 19 [ 例 10 ] Beethoven:Sonata No.10 in G major,Op.14 No.2,I
(第 1-8 小節)…………………………………………………… 20
【練習 7】樂句的分析與寫作(2)… …………………………………… 23
[ 例 11 ] Hayden:Sonata No.2 in G major,Hob.XVI:34,II
(第 1-8 小節)…………………………………………………… 24
[ 例 12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4 in c sharp minor,Op.131,IV
(第 2-9 小節)… ………………………………………………… 25 [ 例 13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4,Op.18 No.4,I(第 159-166 小節) 26
[ 例 14 ] Brahms:Intermezzo,Op.76 No.6(第 1-8 小節)… ……………… 27
[ 例 15 ] Brahms:Sonata No.2 in f sharp minor,Op.2,II(第 1-8 小節)… … 28
[ 例 16 ] Brahms:Sonata No.3,Op.5,IV Intermezzo (間奏麯)
(第 1-8 小節)… ………………………………………………… 29
【練習 8】樂句的分析與寫作(3)—樂句的擴充與補充… …………… 32
[ 例 17 ] Mozart:Sonata No.13 in B flat major,K333,I(第 1-10 小節)…… 33
[ 例 18 ] Beethoven:Sonata No.3 in C major,Op.2 No.3,(第 1-13 小節)……… 34
[ 例 19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五月的微風)No.25,
Op.62,(第 21-34 小節)… ……………………………………… 35 [ 例 20 ] Mozart:Symphony No.40 in g minor,K550,III Menuetto,
(第 1-14 小節)… ………………………………………………… 37 [ 例 21 ] Schubert:String Quartet No.10 in E flat major,Op.125 No.1,I
(第 1-14 小節)………………………………………………… 38
[ 例 22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6 in F major,Op.135,I
(第 1-10 小節)… ……………………………………………… 39
[ 例 23 ] Mozart:Sonata No.2,K280,I(第 1-14 小節)… …………… 40
[ 例 24 ] Hayde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54 No.1,I
(第 1-17 小節)……………………………………………… 41
【練習 9】樂句的分析與寫作(4)——變化較大的樂句………………… 47
[ 例 25 ] Beethoven:Sonata No.11 in B flat major,Op.22,III
(第 1-8 小節)………………………………………………… 47
[ 例 26 ] Beethoven:Sonata No.11 in B flat major,Op.22,II
(第 1-12 小節)………………………………………………… 48
[ 例 27 ] Schumann:Fantasiestücke(幻想麯集),Op.12(1837),Warum ?
(為什麼 ?)(第 1-16 小節) … ………………………………… 50
[ 例 28 ] Chopin:Prèlude(前奏麯)Op.28 No.18,(第 1-21 小節,全麯)
… …………………………………………………………………… 51
[ 例 29 ] Debussy:Prelude II(前奏麯,第 II 集),XVII,Bruyères
(灌木林)(第 1-14 小節)… …………………………………… 55
四、樂 段… ……………………………………………………………… 61
【練習 10】樂段的分析與寫作… ………………………………………… 62
[ 例 30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Op.67 No.5
(第 6-13 小節,1-5 小節為引子)… ………………………… 62 [ 例 31 ] Mozart:Sonata No.3, K281, III(第 1-8 小節)……………… 63 [ 例 32 ] Beethoven:Sonata No.20, Op.49 No.1, II(第 1-8 小節)……… 64 [ 例 33 ] Schumann:Symphonische Etudes(交響練習麯)(1834),
Op.13(第 1-8 小節)… ……………………………………… 65 [ 例 34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6,Op.18 No.6,III Scherzo
(諧謔麯)(第 1-8 小節)………………………………………… 66
[ 例 35 ] Schubert:String Quartet No.10,Op.125 No.1,III
(第 1-12 小節)………………………………………………… 67
[ 例 36 ] Schumann: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Op.41 No.1,III
(第 4-11 小節)………………………………………………… 68
【練習 11】樂段的擴充與補充(2)… …………………………………… 72
[ 例 37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五月的微風)
No.25,Op.62 No.1(第 1-10 小節)… ……………………… 72 [ 例 38 ] Tchaikovsky:The Seasons(四季),Op.37a,I.January:At the Fireside (一月:爐邊)(第 1-10 小節)……………………………… 74
[ 例 39 ] Hayd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76 No.1,II
(第 1-16 小節)………………………………………………… 75 [ 例 40 ] Chopin:Prelude(前奏麯) in C major,Op.28 No.1(全麯)…… 76 [ 例 41 ] Brahms: Capriccioso(隨想麯),Op.76 No.1(第 14-26 小節)……… 78 [ 例 42 ] Beethoven: Symphony No.2(第二交響麯)in D major,Op.36,III
(第 39-84 小節)… ……………………………………………… 79
五、復樂段… ……………………………………………………………… 84
【練習 12】復樂段的分析與寫作… ……………………………………… 84
[ 例 43 ] Haydn: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Op.64 No.4,IV Finale
(第 1-16 小節)…………………………………………………… 85 [ 例 44 ] Chopin:Nocturne(夜麯)No.19,Op.72 No.1(第 1-22 小節)… … 86 [ 例 45 ] Scriabin:Prelude(前奏麯),Op.35 No.2(第 1-16 小節)……… 88
六、單三部麯式 (A-B-A' )……………………………………………… 92
【練習 13】對比中段和再現的分析與寫作(1)——以兩小節短句為核
心的對比中段… ……………………………………………… 95
[ 例 46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No.40,Op.85 No.4
(全麯)… ………………………………………………………… 96
[ 例 47 ] Scriabin:Prelude(前奏麯),Op.11 No.7(全麯)… ……………… 102 [ 例 48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15,Op.132,IV(第 1-24 小節)……… 106 [ 例 49 ] Chopin:Nocturne(夜麯),Op.37 No.1(第 1-40 小節)… ……… 110 [ 例 50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五月的微風)
No.25,Op.62(第 10-22 小節)… ……………………………… 115
[ 例 51] Tchaikovsky:The Sesons(四季),Op.37 a,I.January:At the Fireside
(一月:爐邊)(第 10-21 小節)…………………………………… 117 [ 例 52 ] Brahms:Sonata No.2 in f sharp minor,Op.2,II(第 9-26 小節)… …… 119 [ 例 53 ] Grieg:Elegie(哀歌),Op.38 No.6(第 10-28 小節)…………… 121
[ 例 54 ] Brahms:Sonata No.3 Op.5,IV.Intermezzo(間奏麯)
(第 8-53 小節)… ………………………………………………… 123 [ 例 55 ]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6,Op.18 No.6,III.Scherzo (諧謔麯)
(第 9-48 小節)… ………………………………………………… 129 [ 例 56 ] Grieg:Sommeraften(夏日黃昏),Op.71 No.2(全麯)… ………… 133 [ 例 57 ] Scriabin:Quatre Preludes(前奏麯四首),Op.31 No.1 ( 全麯 )…… 136
【練習 14】對比中段和再現的分析與寫作(2)—以較長片斷為核心
的對比中段……………………………………………………… 146 [ 例 58 ] Chopin:Nocturne(夜麯)No.19,Op.72 No.1(第 22-57 小節)… … 146 [ 例 59 ] Tchaikovsky:The Seasons(四季),Op.37a,VI.June:Barcarolle
(六月:船歌)(第 1-24 小節)… ………………………………… 150 [ 例 60 ] Scriabin:Prelude(前奏麯),Op.11 No.19(全麯)……………… 152 [ 例 61 ] Mendelssohn:Songs without Words(無詞歌)No.20 Op.53
No.2(全麯)… ………………………………………………… 156 [ 例 62 ] Schubert:String Quartet(弦樂四重奏),No.6 in D major,II(1813)
(全樂章)…………………………………………………………… 164
【練習 15】對比中段和再現的分析與寫作(3)—以短小片斷為核心
的對比中段… ………………………………………………… 172
序 言
本書是根據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作麯基本原理》①和 《初學作麯規範》②編寫的。編寫的目的是用來作為我所編的《和 聲學講義》的補充練習。《和聲學講義》也是根據勛伯格的著作 《勛伯格和聲學》③和《和聲的結構功能》④編寫的。因之,這裏所
根據的理論全都是勛伯格關於傳統音樂的理論。
① 《作麯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吳佩華譯,上海音樂齣 版社,2007 年第 3 版。
②《初學作麯規範》(Models for Beginners in Composition)陳宏心譯,颱灣藝友齣版社, 1972 年齣版。
③ 《勛伯格和聲學》(Theory of Harmony)原書用德語寫成。該書有 Roy E Carter 的
英文全譯本和 Robert D.Adams 的英文節譯本。著者已將該書節譯本譯齣,羅忠鎔譯,由 上海音樂齣版社在 2007 年用《勛伯格和聲學》書名齣版。
④ 《和聲的結構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茅於潤譯,上海音樂齣版社, 2007 年齣版。
/ 作麯初步練習 /
由於《勛伯格和聲學》的和聲練習采取瞭一種與眾不同的方 式,即既不采取數字低音,也不采取鏇律配和聲的方式,而是由學 生自己寫和聲進行。這樣做和聲練習,的確有很多優點。首先,由 於從頭到尾都是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和聲進行,因而使 學生大大地加強瞭和聲進行的意識;同時,也可使學生對和聲進 行的考慮更加主動,因為像通常那種鏇律配和聲的練習,學生對和 聲進行盡管有一定的選擇餘地,但總得在鏇律的製約下進行,從而 對和聲進行的考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主動性。至於數 字低音,那就隻能是做聲部進行的練習,根本談不到和聲進行的考 慮瞭。不過,用勛伯格這種方式做和聲練習,我以為也有它的不 足之處,那就是學生對音樂的另兩個要素,鏇律和節奏便得不到 什麼鍛煉瞭。鑒於此,我便想到在學生做和聲練習時,再適當地 增加一些涉及鏇律與節奏的練習。本書的練習便是從這齣發來 考慮的。
本書練習雖然涉及鏇律與節奏,但卻仍不采用為鏇律配和聲 的方式,鏇律與節奏仍由學生自己來考慮。這種設想的具體做法 是讓學生用學過的和聲材料來寫麯子。雖說是“寫麯子”,但卻並 不是海闊天空地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而是差不多在嚴格的規定 下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聲材料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步驟來練習作 麯。因為是“作麯”,那當然就得接觸到鏇律與節奏的問題瞭。而 且還不隻此,還得接觸到有關音樂結構的各種問題。這樣一來,實 際上也就是把和聲和音樂的其他一切要素結閤起來進行練習。不 用說,這比單純做和聲練習或單純為鏇律配和聲的練習,學生所要 考慮的音樂構成方麵的問題就多得多瞭,從而學生得到的鍛煉也 就多得多瞭。特彆是,音樂的一切要素都是相互密切聯係的。把 它作為一種孤立的、靜止的現象來觀察,有時為瞭研究,固然有此 必要,但歸根結底還是得迴到它們之間的聯係的問題上來。在學 習上能盡早注意到這方麵的問題,我想理應是有利的。欣德米特 在《作麯技法》中有段話很有意思:“把和聲材料完全分割開來學
II
/ 序 言 /
習,隨後再做一整年本身就不夠充分的鏇律的學習,這就像一種完 全錯誤的學習滑冰的方法那樣,把兩條腿分開來練,想先練會一條 腿滑冰之後再去練另一條腿。”① 這雖然談的是和聲與對位的學習, 但我想,如果把音樂構成的各種因素綜閤起來學習,不是更有利於 理解它們之間相互的聯係和協調嗎 ? 編寫本書的初衷就是為瞭想 進行這方麵的嘗試。至於怎麼做,欣德米特在他那段話的前麵還 有這樣一句話:“教材必須采取易於理解的形式介紹給學生。”目 前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以上設想的一切采取易於理解的形式介紹給 學生瞭。
本書練習的範圍是從動機到三部麯式的處理和寫作。這方麵 的練習是與和聲的練習從頭到尾配閤起來的,隻是配閤得並不十 分嚴密,使用者當然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我的設想是學生在學和聲學的第一課時便開始做這種練習。 這時學生的和聲知識雖然還非常少,但前五個練習卻並不需要多 少和聲知識,學生隻需知道什麼是和弦就可以瞭。還有一點必須 說明,即關於和弦外音的問題。我所見的所有和聲學教材都是把 和弦外音放在主要和聲材料學完之後學習。本練習差不多一開始 就讓學生接觸和弦外音,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方麵的考慮:一方麵 是為瞭寫鏇律的需要,因為這時的練習是在和聲的基礎上寫鏇律; 另一方麵還為瞭音樂分析的需要。音樂文獻的分析是本書最最重 要的命脈,這是從頭到尾貫穿始終的,而且本書所談任何一個問題 都是從作品分析開始的。也就是說學生所獲任何一個概念都是從 對實際音樂的觀察開始。前五個練習進行的時間,可根據和聲學 習的情況延長或縮短。我想大緻在學過七和弦之後便可開始做樂 句寫作的練習瞭。樂句寫作的練習也可分成兩個階段來做,即先 做短句重復的練習,然後再做對比和結束的寫作練習。當然,究
① 《作麯技法》(The Craft of Musical Composition)第 5 頁。羅忠鎔譯,人民音樂齣 版社齣版。
III
/ 作麯初步練習 /
竟怎樣做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在此有個情況必須提醒:在勛伯格 和聲學學習進程的安排中,小調調式的學習,是在學過大調調式的 所有的自然音和弦之後纔開始進行,但在譜例中一開始就有小調。 關於這點,我想隻需對學生稍做解釋即可,因為學生在這時不可能 沒有關於小調調式的知識。至於小調調式樂句的寫作練習,那當 然得安排在學過小調調式和聲之後纔進行。
我認為對比中段和再現的寫作練習倒不必分開來做,因為心 中預先沒有再現,對比中段的走嚮就將失去目標。
本書所有練習題都是短句或動機,其中絕大部分都摘自傳統 音樂名作。不過所有摘錄都沒有注明齣處。這主要因為其中好些 都為瞭練習的需要稍有改動。再就是,我認為做題時最好不要查 閱原作,以免影響獨立思考。正文中各【練習】之後的練習題,是我 覺得這幾個題對這時的練習者也許比較閤適,但卻並不是指定要 做的題。練習者完全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想法進行選擇,而且也 可選擇附錄中的補充練習題來做。因為做這種練習雖然不是真正 的作麯,但練習者做題時創作的空間還是相當大的,所以一個題目 是否投閤練習者的胃口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一個練習題引不起練 習者的興趣,那就很難激發練習者的想象力,從而不僅很難做好, 做起來也索然無味。正因為如此,所以書後附瞭 100 道練習題以 供選擇。再者,每道練習題練習者都可根據自己的意思隨意改動, 不僅方括弧後注明可以改動的部分可以改,前麵任何地方做起來 覺得不閤適都可以改。
所有練習都采用鋼琴麯或弦樂四重奏的形式。不用說,這當 然是音樂中兩種最主要的音樂織體類型,而且後者還可代錶其他 器樂麯,甚至管弦樂麯的形式。不過學生做練習還是以鋼琴麯的 寫作為主,因為隻有鋼琴麯纔能立即聽見音響效果。讓學生根據 一個現成的短句或動機來進行寫作,除瞭提供學生一個進行發展 的樂思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盡多地接觸音樂織體的 花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樂思來發展,這固然很好,但要學生在短
IV
/ 序 言 /
時期內想齣許多不同的音樂織體花樣,那是非常睏難的,甚至根本 不可能。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嚮大師們學習!學習時,模仿不僅不 是缺點,而且是絕對必要的。古往今來,哪個大師不是從模仿前輩 大師開始?
譜例是本書最中心的內容。所有問題都是通過它來講述的。
書中每個譜例都做瞭盡可能詳盡的分析。譜例中不僅標齣瞭所 要講述的一切,如短句、動機等,而且在所有譜例中每個和弦都做 瞭標記。譜例的選擇,除瞭作為作麯練習的說明外,同時也是作 為和聲學習的例子。因此特意選瞭一些和聲較復雜的例子。譜 例中每個和弦都做齣標記,也是為瞭這個目的。在分析中當然會 存在著或多或少有爭議和需要商榷的地方,這就留待大傢來討論 瞭。
本練習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這來初步瞭解傳統音樂,並學習 傳統音樂的寫作技術。當然,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創作自己的音樂, 從大的方麵講,也就是創作我們這個時代的音樂。然而本練習所 涉及的一切,確實是早已過時,因此對我們來說,還有什麼用處呢? 的確,我們進行創作,確實是一點也不能像本書練習那樣來寫,甚 至可以說,我們挖空心思所練習的一切,沒有一點能用在我們今天 的作品中,至少是沒有一點能直接用在我們的作品中。那麼,我們 為什麼還要學習這些東西呢?而且我們又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進 入音樂創作之門呢?下麵我摘引一段勛伯格《作麯基本原理》的 編者傑拉爾得·斯特朗(Gerald Strang)在他所寫“編者前言”中的 一段話來迴答。
“勛伯格堅信,作麯學生必須充分掌握傳統的技術和組織方 式,並且對音樂名作具有廣泛而熟練的知識,否則就難以解決現代 音樂中那些比較睏難的問題。”①
① 阿諾爾德·勛伯格《作麯基本原理》(吳佩華譯)第 3 頁。
書也很新,是正品,內容還沒看
評分對學習作麯很有幫助。
評分12·調中心
評分七和弦與九和弦
評分五聲音階和六聲音階
評分給你點經驗,流行歌的進行一般都按照和聲功能進行T--S--D--T進行,市麵上泛濫的中國流行歌大多按照I--VI--IV--V---I進行。這個和聲隻能說,不難聽,非常和諧,但缺乏個性。
評分好。
評分京東物流超級快!
評分非常好的樂理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