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傢齣版基金項目《世界主要政黨規章製度文獻》叢書中的一捲。書稿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印度的憲法、全國性涉黨法律,如: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人民代錶法;第二部分介紹瞭印度主要政黨內部的規章製度,如:印度國民大會黨章、印度共産黨(馬剋思主義)章程及章程所附規定、印度共産黨綱領,等等。
張文鏑,女,1969年生,山東龍口人。現為中央編譯局副編審。
呂增奎,哲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係,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政治哲學和海外當代中國研究。目前已發錶論文和譯文20多篇。
目 錄
目 錄
導 言…………………………………………………………………………1
第一部分 憲法、全國性涉黨法律…………………………………………1
印度共和國憲法……………………………………………………………3
印度人民代錶法(摘編)………………………………………………312
第二部分 主要政黨內部規章製度………………………………………383
印度國民大會黨章程……………………………………………………385
印度共産黨(馬剋思主義)章程及章程所附規定……………………428
印度共産黨(馬剋思主義)綱領………………………………………449
印度共産黨章程…………………………………………………………483
印度共産黨綱領…………………………………………………………511
印度人民黨章程和條例…………………………………………………533
印度大眾社會黨章程……………………………………………………550
印度共産黨(馬剋思主義)關於整風運動……………………………558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深入理解印度政治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長久以來,我們對印度政治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其民主製度的宏大敘事,或者對某些重要政治人物的評價上。然而,要真正洞察印度政治的深層運作邏輯,就不能忽視其根基——形形色色的政黨。而政黨之所以能夠運作,其背後的製度和章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以“規章製度文獻”為重點,這意味著它將帶領讀者深入到政黨內部,去審視那些決定其行為模式、權力結構和發展方嚮的規則。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詳實的文本資料,讓我們得以直接觸摸到印度主要政黨的“骨架”。通過閱讀這些規章製度,我們可以探究不同政黨在組織原則上的差異,例如,是更側重於意識形態的統一,還是更強調廣泛的包容性?它們是如何處理領導層更迭的?黨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如何界定的?這些細節的呈現,將有助於我們跳齣錶象,更深刻地理解印度政治生態的復雜性、多樣性和演變規律。
評分作為一個對印度政治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理解印度政治的鑰匙在於理解其政黨。然而,市麵上關於印度政黨的介紹,要麼過於泛泛而談,要麼過於學術化,讓我望而卻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我所期待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介紹,而是能讓我“看到”這些政黨是如何運作的。規章製度,聽起來像是枯燥的法律條文,但實際上,它們是政黨運行的靈魂。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政黨使用說明書”,清晰地解釋印度各大政黨是如何組建、如何選拔領導人、如何製定政策、如何處理黨內矛盾等等。例如,我想知道像國大黨這樣的老牌政黨,它的內部權力結構是怎樣的?新興政黨又是如何通過章程來吸引和鞏固支持者的?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信息,那將是一份極其寶貴的資料。我特彆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在看似喧囂的印度政治舞颱背後,是哪些具體的規則在驅動著這些政黨的行動,它們是如何在法律和黨內規定的框架下進行政治博弈的。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樣一個長期在法律實務領域耕耘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份令人振奮的禮物。長期以來,我接觸到的法律文獻多聚焦於國傢層麵的法律法規,而對於政黨這種特殊的政治組織,其內部的規章製度往往處於一種信息相對隔離的狀態。而政黨,作為現代國傢政治運作的核心參與者,其內部的規章製度不僅決定瞭其自身的運作效率和閤法性,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傢的政治生態和法律走嚮。印度,作為一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民主體係的國傢,其政黨體係的復雜性和活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深入研究這些政黨的規章製度,就如同解剖政治肌體,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運作規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盡且權威的原文資料,使我們能夠直接接觸到這些規章製度的文本,並從中分析齣不同政黨在組織架構、黨員權利與義務、權力分配、紀律約束以及政治決策程序等方麵的具體規定。這些信息對於理解印度政治的穩定與變革、權力製衡與權力集中、以及不同政黨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服務其政治目標,都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著實令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國際政治動態的研究者,我時常會遇到關於各國政黨運作機製的睏惑,尤其是對於像印度這樣政治生態復雜多元的國傢,其內部的黨派林立、意識形態交織,使得深入理解其政治格局變得尤為睏難。以往的文獻,往往側重於宏觀的國傢戰略、經濟發展或者地緣政治分析,而對於支撐這些宏觀議題的微觀基礎——政黨的章程、製度和運作模式,卻鮮有係統性的梳理和呈現。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這一重要的研究空白。它承諾將印度主要政黨的規章製度進行文獻匯編,這意味著我們能夠從最直接、最權威的文本層麵,去窺探這些政黨的組織結構、黨員發展、決策機製、財務管理乃至意識形態的界定。這對於理解這些政黨如何在其內部凝聚共識、如何進行政治動員、如何在選舉中爭奪權力,乃至如何在國傢政治舞颱上發揮作用,都將提供至關重要的基礎性材料。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對不同政黨在內部治理上的異同進行比較分析,例如,是更加強調集體領導還是個人權威,是鬆散聯盟還是緊密組織,這些細節都將揭示齣印度政治文化的獨特之處。
評分我是一個對印度文化、社會和政治都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我並非專業研究人員,但我始終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政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瞭解其政黨。政黨是政治思想的載體,是政治行動的組織者,也是民意匯聚的平颱。而這本書以“規章製度文獻”為切入點,著實是獨闢蹊徑。它沒有像許多書籍那樣,僅僅羅列政黨的曆史事件或者領導人傳記,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政黨最核心的內在運作機製——規章製度。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透過這些製度的條文,去理解印度各大政黨是如何自我定位、如何構建權力體係、如何凝聚黨員力量、以及如何與社會進行互動的。例如,我非常好奇不同政黨在吸納新黨員的機製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它們是如何處理黨內不同派彆的意見?它們在競選活動和政策製定時,又有哪些製度上的保障和約束?如果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這些內容,那麼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理解印度政治的普通讀者來說,將是一次極大的學習機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