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Theory in Practice, Grade 5: - Music Theory in Practice, Grade 5 Grade 5
作者: Eric Taylor
ISBN13: 9781860969461
类型: 平装(简装书)
出版日期: 2008-05-29
出版社: 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
页数: 56
重量(克): 206
尺寸: 228 x 5 x 304 mm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排版上确实是业界良心。拿到手就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五线谱和指法图示,看起来也丝毫没有拥挤或模糊的感觉。这对于长时间阅读乐理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眼睛不容易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学习曲线”的概念。全书的章节过渡极其自然流畅,没有那种突然拔高的突兀感。比如,当讲解到终止式时,它会先回顾之前学过的级数关系,然后才引入更具“权威性”的终止式,这种前后呼应的设计,让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变得非常牢固。我之前在其他教材上卡住的地方,在这本书里竟然迎刃而解了,这归功于作者在概念解释上所花费的巨大精力,他们似乎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哪里最容易产生困惑”。
评分作为一本针对特定等级的教材,它在内容广度上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涵盖了该级别应掌握的所有核心技能,但它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略微“超纲”地引入了一些未来会接触到的概念,就像是预埋的伏笔。例如,在讲到转调技巧时,它简要地提到了借用和弦的可能性,虽然没有深入展开,但这已经足够激起我继续深究下去的欲望。这种“适度挑战”的策略非常高明,它既保证了当前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又为学生指明了更广阔的探索方向,避免了学习路径的僵化。此外,书后附带的自我评估清单非常实用,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是/否”选择,而是设置了需要你亲自完成一个小练习来验证掌握程度的环节。这使得复习过程变成了一次主动的技能检验,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回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亲切且富有启发性,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无比的导师在耳边细语。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小故事或作曲家轶事,它们为冰冷的理论知识注入了鲜活的人文色彩。比如,当讲解到某种特定的节奏型时,作者会联系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舞蹈音乐特点,这让我对音乐的“时间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阅读过程如同与一位老朋友交流音乐心得,轻松愉快,毫无压力。这种非正式但又极其精准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我曾因为过于惧怕乐理的复杂性而搁置学习计划,但这本书成功地让我重拾了信心,它让我相信,深入理解音乐的奥秘,其实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对“音乐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规则堆砌。很多乐理书读完之后,你可能知道什么是属七和弦,但你依然感受不到它在音乐中的“驱动力”。这本书则巧妙地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建议(虽然书本身不含音频,但明确指出了该听什么、听谁的作品)和“请你试着哼唱”的提示,将抽象的符号转化成了可以感知的声响。我发现,当我按照书中的指引去聆听和模仿后,我的演奏技巧似乎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特别是关于旋律线条处理的部分,它没有用生硬的教条来约束,而是鼓励读者去体会乐句呼吸的自然走向。这让我对乐谱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音符相加,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流动的整体。这种对音乐本体的尊重,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枯燥教辅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乐理教材的编排实在是太用心了,从基础的和弦进行到更复杂的调式转换,讲解得深入浅出。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比如,它在介绍某个特定的和声技巧时,会立刻配上几个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作为例子,让你清楚地知道这个理论在巴赫的作品里是怎么运作的,在爵士乐里又是如何被变奏的。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层次感,从简单的辨识题到需要创作小段旋律的应用题,逐步引导学习者构建起自己的音乐思维框架。对于我这种希望不仅仅是“知道”乐理,而是能“运用”乐理的音乐学习者来说,它提供的工具箱非常实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探索音乐的内在逻辑。尤其是一些关于配器法和织体的讲解,虽然是针对五级水平,但其深度已经能为更高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