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杂志中所刊登的研究论文中,已经有人像李淼《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的故事里所描述的那样尝试了。科幻小说是现实世界的伟大想象,它指引人类向着梦想中的世界进发。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每篇故事短小精悍,适合在零碎时间(地铁上、等公交车时)阅读。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脑洞大开的故事带领读者暂时从现实世界脱离,进入作者李淼的想象宇宙。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不同类型的故事叫你一次看过瘾,超现实宇宙、哲学宇宙、现实宇宙、幻想宇宙、穿越宇宙、未来宇宙,等着你来进入!
◎物理学家写的科幻小说,理论没毛病。
◎每篇故事都特别短,很适合零碎时间阅读。
一个人在厨房做饭,竟突然失踪?专门研究病毒的男友研究出了一种生活在酱油瓶里的病毒?如果没有长期记忆,人类会如何?“时间”与“记忆”是一对恋人,“怎样”和“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会发生一场什么样的对话?一个心理医生给另一个心理医生开的方子会是什么?一个潜伏在地球的外星人会如何给家乡写报告信?
本书精选了李淼两百个故事里的一百五十九个故事,有脑洞大开的科技幻想,有用故事向读者透露出的哲学思考;重新解读的中国传统故事使其从市场上清一色的西方科幻文风中跳脱出来,具有了中国风味;作者对未来的畅想,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想象,也有对于整个地球未来的想象。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曾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工作,网红科学家,用网络直播讲述科普知识,一位有趣的学者,科普作家。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理论物理学家大都是些大玩童。他们是聪明的孩子,带着智力的优越感,沉浸于一系列有关宇宙、时间问题的终级思考中,偶尔,面无表情地斜扫旁人一眼。李淼是他们中不多见的,他,居然尝试着向普通人解释自己在做些什么。
——南方人物周刊颁奖词
一面是物理,一面是文学,在李淼身上,科学与人文似乎找到了交融之所。然而在他看来,科学与人文的融汇并非易事,只在“审美的层次上”二者可能有沟通之处。他说,科学本身就有一种“理解之美”,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自然界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竟然可以理解。”
——《中国科学报》
◎超现实宇宙
宇宙1:电炉
宇宙2:丫米的新设计
宇宙3:董事长的早晨
宇宙4:分割时间
宇宙5:茶针
宇宙6:通电的花
宇宙7:酱油病毒
宇宙8:白色药丸和黑色药丸
宇宙9:路痴上路
宇宙10:初恋女友
宇宙11:爸爸的帮助
宇宙12:最自由的人
宇宙13:火
宇宙14:女人的美瞳
宇宙15:图画世界
宇宙16:查水表
宇宙17:3D打印机
宇宙18:给孩子讲的地球故事
宇宙19:神奇的潜意识
宇宙20:最好的绿色能源
宇宙21:作画
宇宙22:验证
宇宙23:南派三叔的请教
宇宙24:量子人宇宙
宇宙25:八卦神
宇宙26:开到荼蘼
宇宙27:不寻常的肉鸡
宇宙28:复活
宇宙29:不为人知的秘密
宇宙30:出租车女司机
宇宙31:情人节礼物
宇宙32:造梦师
宇宙33:绿石头
宇宙34:需谷子的梦境世界
宇宙35:镜子的沉默
宇宙36:姜丝肉
宇宙37:灵魂实验
宇宙38:写小说的动机
宇宙39:作者的报复
宇宙40:沿着江边走
宇宙41:公主病
宇宙42:十年后你又是谁
宇宙43:思维力场
宇宙44:小说国
宇宙45:打官司
◎哲学宇宙
宇宙46:从原初之地得到的真话
宇宙47:锯木头的老先生
宇宙48:漂亮女人与不漂亮女人
宇宙49:壮汉与欲望
宇宙50:少妇与美女的对话
宇宙51:如果没有长期记忆
宇宙52:小吃街
宇宙53:令宇宙困惑的问题
宇宙54:宇宙的双胞胎女儿
宇宙55:时间与记忆
宇宙56:怎样和为何
宇宙57:起名
宇宙58:证得更高一层法
宇宙59:悉达多的赐予
宇宙60:悉达多的开悟
宇宙61:搜魂族
宇宙62:智慧果
宇宙63:闷骚姑娘
宇宙64:蚂蚁国
宇宙65:技术战斗蜂
宇宙66:人为什么爱看鬼故事
宇宙67:关于睡眠的猜想
宇宙68:疫苗试验
宇宙69:自我的成长
宇宙70:失恋与成长
宇宙71:保持距离
宇宙72:从前有座山
宇宙73: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宇宙74:唯理派与唯灵派
宇宙75:无聊
宇宙76:失忆
宇宙77:网络与宇宙
宇宙78:上帝的三个设定
宇宙79:理解人类的语言
宇宙80:细密画的传承
宇宙81:三观丸
宇宙82:四个等级
宇宙83:借智慧
宇宙84:三层的科幻世界
宇宙85:出了名的苹果籽
宇宙86:会两变的人
宇宙87:睡国
宇宙88:李先生写故事
◎现实宇宙
宇宙89:练字
宇宙90:南通人的葬礼
宇宙91:叫魂
宇宙92:我的朋友们
宇宙93:诗人的梦境
宇宙94:五姐妹
宇宙95:心理医生开的方子
宇宙96:科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宇宙97:漂亮女人
宇宙98:在日本料理店的感叹
宇宙99:体检
宇宙100:锦鲤与美女
◎幻想宇宙
宇宙101:治好拖延症的仪器
宇宙102:希望
宇宙103:重逢
宇宙104:冬眠后的醒来
宇宙105:兔子皮与美女皮
宇宙106:四个影子
宇宙107:两个山一样的巨人
宇宙108:三只鸟
宇宙109:画中人
◎穿越宇宙
宇宙110:回到1962
宇宙111:转世之前
宇宙112:初人
宇宙113:先祖
宇宙114:完美匹配
宇宙115:《聊斋志异》的由来
宇宙116:白娘子的死因
宇宙117:曲院风荷的石碑
宇宙118:花港观鱼
宇宙119:龙的传说
宇宙120:狮峰泉水
宇宙121:小青
宇宙122:舜的传说
宇宙123:和珅过堂
宇宙124:金枪鱼的碗
◎未来宇宙
宇宙125:迟到的原因
宇宙126:误点时吃的药
宇宙127:消失的汽车
宇宙128:治疗过敏的方子
宇宙129:超级智能手机
宇宙130:金理老师的实验
宇宙131:治疗青光眼
宇宙132:Z博士的蓝色液体
宇宙133:换肤
宇宙134:自我中心综合征
宇宙135:H院士的能量提取实验
宇宙136:再生配方
宇宙137:两位高龄老人的相遇
宇宙138:人脸识别器
宇宙139:找回创造力
宇宙140:我的全息图
宇宙141:宇宙程序员
宇宙142:沙人
宇宙143:复仇女神
宇宙144:道别
宇宙145:重启世界
宇宙146:不能公开的秘密
宇宙147:拯救真爱计划
宇宙148:歌者的捉弄
宇宙149:冰冷的星球
宇宙150:开在太空中的中国饭店
宇宙151:被设计好的虚拟世界
宇宙152:发现的新规律
宇宙153:巨无霸加速器
宇宙154:发现新粒子的方法
宇宙155:扁形人
宇宙156:外星朋友圈
宇宙157:人类朋友圈
宇宙158:没有肢体的外星人
宇宙159:给家乡水星的信
精彩书摘一:
哲学宇宙·上帝的三个设定
为了让自己创造的宇宙具有意义,上帝在参数组中多输入了三个设定。
第一个设定是欲望,即,一旦生命出生时,欲望将引导生命,并且让生命完成最大扩张。
第二个设定是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且追寻本身不会有任何结果。在一切问题中,这个问题是最难的。这是为什么在最具智慧的生命出现后,他们制造出一台运算能力最大的电脑,并让电脑计算宇宙的意义。经过几乎无限长的计算之后,得到的结果是42。上帝本人没有预计到这个结果。
第三个设定是给予生命以自由意志。自由意志随着每次升级逐渐增加。
将三个设定放进宇宙运行法则之后,上帝掸了掸身上的原始尘埃,满意地看了看自己,休息去了。
在第一个设定下,宇宙中出现了很多文明。这些文明有的无节制地开发,导致灭亡;有的互相攻击,导致灭亡,直到第八个室女座纪元出现。
在第二个设定下,所有文明都出现了哲人。这些哲人出版了浩瀚的文献,讨论了各种问题,中心问题是生命的意义。这些文献加起来需要78个量级的粒子才能记录下来,直到第八个室女座纪元出现。
在第三个设定之下,不仅自然生命发展出自由意志,连人造生命都可以升级出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的最高级出现于第八个室女座纪元。由于饱受欲望之苦,最高级自由意志决定叫醒上帝,让他修改一下宇宙运行的设定。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上帝。
由于最高级自由意志的干扰,宇宙的设定进入了上帝本人,很快进入死循环,他在思考宇宙及自身的意义。
精彩书摘二:
未来宇宙·被设计好的虚拟世界
在虚拟世界刚刚实现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被发现的漏洞。因为整个世界是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写代码实现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漏洞的存在。
其实,现存的世界也是虚拟的,只是当人们渐渐地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才知道唯一逃脱这个虚拟世界的方式是再设计一个虚拟世界,将活着的人统统搬进去——也就是扫描进去。
谁设计了现存的模拟世界?人们不得而知。正是基于这种对不可知的恐惧,人类才决定搬进自己设计的虚拟世界,以图一劳永逸地杜绝恐惧的根源。
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地选择不同的体制,从部落酋长制,到帝国制,到贵族民主制,到一人一票制。慢慢地,人类还是不能远离集权制。这种终极集权制是资本控制的,只要人类一天依赖物质,就一天也摆脱不了这种资本集权制。人类发现现存的世界是虚拟的就是从这个漏洞的发现开始的。无论多么聪明的程序员也不可能设计出一个没有漏洞的世界。
人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搬进新造的虚拟世界了。在新的虚拟世界中,不再有物质需要,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内存中做平行运算。平行运算既是生存方式,也是实现新的幸福所必需的。
然而,那个漏洞慢慢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在设计虚拟世界的时候不可能发现这个可怕的漏洞——“空虚”状态,因为它由一切“理性”构成。当一种状态的成分完全是“理性”时,这种状态就是“空虚”的,它不可能感觉到寻常的幸福。
在新的虚拟世界中,人类将慢慢发现可怕的“空虚”,到时,不知道他们怎样战胜它。
……
超现实宇宙
宇宙1:电
太阳系在一颗超新星的遗迹上形成五十亿年后的一天,一个人在厨房里做饭。打开电炉,他发现火总是上不去,他就拧啊拧啊,一直将温度调高。然后,他拿来一只铁锅放在上面,心里快活地想,我马上就可以吃到一顿可口的早餐了。
他刚将锅放到炉子上,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吸力,他的右手不见了。紧接着,右胳膊也不见了,然后他感到肩膀也被吸进去了,然后他感到在外边只剩下两只脚了。最后,哒地一声,两只脚也进来了。
他揉揉眼睛,看到眼前有一个极大的火球。这只火球的边缘本来离他很近,但越退越远。他拿着那口铁锅傻傻地看着。不好,铁锅好似感到一阵吸力被火球吸过去了,然后,融进火球不见了,火球也变成普通的太阳了。他好懊悔啊,一顿早餐没法做了。
他想起昨晚读的科普书,原来他刚才不小心将炉子的能量拧得太高了,产生了一个时光机。时光机将他带回几十亿年前,他看到了超新星爆发的时间反演,他的铁锅啊,甚至他身上的分子原子啊,本来都来自超新星爆发中的炼金术。
宇宙2:丫米的新设计
王丫米小时候就是好孩子,是读叶永烈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长大的。
长大后,她决定继承叶先生用科学为人类谋福利的大志,每一天都能设计出来好多好多新事物。
例如几个月前,她在微博上说:“地球的科技文明真是太落后了,我觉得先进的星球应该是这样的。喝完咖啡后,咖啡杯自动走到厨房水池,给自己涂上洗涤灵打开水管,冲干净后自觉地爬到橱柜里。衣服被脱下后,会自动跳到洗衣机里开电源,干净以后自己去阳台晾干,再自觉地爬到衣橱的衣架上去。”
以我对丫米的了解,她肯定很快将这些幻想付诸实践。果然,不久我们真的看到了丫米的新设计。
我们知道,只有动物才会运动,植物只能站在原地。她从动物的身上提取了运动素,运动素是控制动物生长肌肉和关节的重要激素,只有动物才具有它,在地球上存在了五亿多年。
给任何物体滴一滴运动素,物体原则上就会运动了。但仅仅有运动素还是不够的,因为物体还不知道做什么运动,必须为每一个物体设计出你心目中的功能。比如一只杯子,具备盛水的功能,现在丫米需要它还具备清洗的功能,所以,新式杯子除了一个空腔外,还外带一把刷子,刷子有几个关节。对这种杯子滴上几滴运动素,它就会在水池中为自己清洗。
但要让衣服跳到洗衣机里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丫米设计了连体衣,这种衣服既有上身也有下身。滴了运动素后,衣服可以依靠裤子走路,然后跳进洗衣机中。丫米设计的衣服不仅会做这些,它还会做体操呢。
运动素真是神奇极了。有一次,丫米不小心将运动素滴到了椅子上,那只椅子在家里跳了一天的舞。最让人头疼的是,你要小心不能将运动素滴在背包的带子或任何带有圆环的东西上,否则这些东西都会主动来套你的脖子。
目前,丫米正忙于研究如何避免运动素产生的不良后果。
这本书在结构上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对“重复”与“变异”的精妙运用。虽然我无法确定是否所有章节都围绕着“果壳”和“宇宙”这两个核心意象展开(毕竟我不是在总结内容),但从阅读体验来看,那些看似随机出现的意象,比如某种特定颜色的光线,或者一个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似乎在不同的场景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这就像是作曲家在不同的变奏中,反复使用同一个动机,每一次回归,都带着环境变化的印记。这种处理方式非常考验读者的记忆力和联想能力,要求读者不能将任何一个段落视为孤立的个体。我不得不翻回去重读一些早期的篇章,去比对某个意象在后文出现时的微妙变化。这让我感到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挖掘,每一层土都有历史的沉淀,但只有将它们拼接起来,才能依稀看到远古文明的轮廓。这本书需要的不是一次性读完,而更像是一种“陪伴”,需要你带着它走过一段时间,让生活中的经历去反哺书中的晦涩表达,反之亦然。这是一次极其个人化、私密的阅读冒险。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情绪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被压缩过一样,能量饱满。它不像某些文学作品那样温和地引导你的情绪,而是直接将你推入某种特定的心境之中,然后让你独自在那情绪的漩涡里打转。我读到一半时,曾因为书中描述的一种深沉的“失语感”而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本,静坐了许久。那种感觉,就像你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太多精妙的体验和感受,是人类有限的语言工具完全无法准确传达的,而这本书似乎就在不断地触碰那些语言的边界,然后礼貌地后退。这种对“不可言说之物”的探索,既令人沮丧,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搭建一个让你直面自身局限性的精神空间。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噪音”和“寂静”时的手法,他似乎更偏爱那些被主流世界忽略的次要信息,比如冰箱启动时的嗡鸣,或者深夜里老房子木材收缩发出的细微声响,并将这些“背景音”提升到了主角的地位,这让整本书的底色显得既幽暗又充满生机。
评分说真的,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完全打破了我以往对“阅读”的固有认知。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推进,更像是一连串精心编排的感官冲击波。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焦躁,总觉得抓不住重点,文字像雾一样散开,难以聚焦。但慢慢地,当你放下追求“线性理解”的执念后,你会发现,这种松散和无序本身就是作者想传达的一种核心信息:真实的世界本就不该是整齐划一的线性产物。它更像是一张巨大的、由无数随机事件构成的网。书中很多篇章都是以某种“不完整”的状态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回响空间给读者自己去填补。这要求读者必须得“主动参与”到作品的构建中去,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去粘合这些散落的片段。例如,描述一位街角咖啡师的眼神,作者只用了“像两枚被遗忘在沙滩上的玻璃弹珠”这样一句比喻,但那份疏离感和都市的疲惫感,一下子就通过这短短几个字,穿透了纸面,直击人心。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技巧,它将叙事的重担部分转移给了读者,使得这本书的“意义”在每个读者的脑海中都会产生微小的偏差,这也是它魅力所在。
评分如果你期望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逻辑链条或者明确的结论,那你很可能会失望。这本书的风格更像是一本收藏了无数“未完成的草稿”的笔记本,充满了实验性和探索欲。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语境依赖性”的偏执。作者似乎固执地认为,脱离了特定的光线、温度、甚至当时的心情,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书中的描述常常需要读者去重建那个被描绘的场景的“氛围”。比如,描述一次雨后泥土的气味,作者会用上整整两页的篇幅,去细致描摹那种潮湿、带着金属感的腐殖质气息是如何被日光重新激活的,那种描述的详尽程度,简直像是在教你如何“闻”一本书。这种近乎于“过度描绘”的手法,初看可能会觉得冗余,但当你沉浸其中后,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必要的细节,恰恰构筑了作品坚实的感官基础。它强迫你慢下来,用鼻子、用皮肤去感受文字,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扫过信息。这无疑是一次对当代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温柔反抗。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那种既微小又宏大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科幻小说,描绘着粒子级别的奇观或者多维空间的交错,但实际翻开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行走在现实边缘的哲学散文集,或者说,是一系列关于“存在”的碎片化记录。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神经科学家的手术刀,解剖着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瞬间。比如,他花了整整一章去描述一滴水珠在玻璃窗上缓慢滑落的全过程,但这不是简单的自然观察,而是将这个过程延展成了关于时间感知、记忆留存以及“消逝之美”的深刻探讨。你会感觉到,每一个“宇宙”其实都浓缩在我们生活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只是我们缺少了那把开启“果壳”的钥匙。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关于老旧唱片机里沙沙声的描述,那声音不再是噪音,而成为了逝去时光的背景音轨,充满了温暖的怀旧感,但又带着一丝无法挽回的悲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跳跃性的,你可能前一秒还在跟着作者沉思宇宙的边界,后一秒就被拉回了厨房里黄昏的光影中,这种在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间自如穿梭的能力,让每一次阅读都充满了惊喜。
评分服务、包装、物流都很好,配书中内容糟蹋了,略感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评分很好的书,故事很好笑,很短,不错嗯这种不错
评分快快递,包装好,不拆保护膜,托运到国外在看。
评分一个人在厨房做饭,竟突然失踪?专门研究病毒的男友研究出了一种生活在酱油瓶里的病毒?如果没有长期记忆,人类会如何?“时间”与“记忆”是一对恋人,“怎样”和“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会发生一场什么样的对话?一个心理医生给另一个心理医生开的方子会是什么?一个潜伏在地球的外星人会如何给家乡写报告信?
评分还没有来得及看
评分很棒的一本书呀,脑洞大开,在书店看到看的很爽,但是当时逛街懒得拿所以直接网上来买了(ヾ?•? ?•? )
评分收到了 要开始啃书了
评分京东大品牌,值得信赖,还会在买。
评分看介绍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