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淼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宇宙学
  • 科普
  • 果壳
  • 科学
  • 宇宙
  • 时间
  • 空间
  • 哲学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2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438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6
字数:2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科学》杂志中所刊登的研究论文中,已经有人像李淼《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的故事里所描述的那样尝试了。科幻小说是现实世界的伟大想象,它指引人类向着梦想中的世界进发。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每篇故事短小精悍,适合在零碎时间(地铁上、等公交车时)阅读。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脑洞大开的故事带领读者暂时从现实世界脱离,进入作者李淼的想象宇宙。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不同类型的故事叫你一次看过瘾,超现实宇宙、哲学宇宙、现实宇宙、幻想宇宙、穿越宇宙、未来宇宙,等着你来进入!

  ◎物理学家写的科幻小说,理论没毛病。

  ◎每篇故事都特别短,很适合零碎时间阅读。


内容简介

  一个人在厨房做饭,竟突然失踪?专门研究病毒的男友研究出了一种生活在酱油瓶里的病毒?如果没有长期记忆,人类会如何?“时间”与“记忆”是一对恋人,“怎样”和“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会发生一场什么样的对话?一个心理医生给另一个心理医生开的方子会是什么?一个潜伏在地球的外星人会如何给家乡写报告信?

  本书精选了李淼两百个故事里的一百五十九个故事,有脑洞大开的科技幻想,有用故事向读者透露出的哲学思考;重新解读的中国传统故事使其从市场上清一色的西方科幻文风中跳脱出来,具有了中国风味;作者对未来的畅想,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想象,也有对于整个地球未来的想象。


作者简介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曾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工作,网红科学家,用网络直播讲述科普知识,一位有趣的学者,科普作家。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精彩书评

  理论物理学家大都是些大玩童。他们是聪明的孩子,带着智力的优越感,沉浸于一系列有关宇宙、时间问题的终级思考中,偶尔,面无表情地斜扫旁人一眼。李淼是他们中不多见的,他,居然尝试着向普通人解释自己在做些什么。

  ——南方人物周刊颁奖词

  一面是物理,一面是文学,在李淼身上,科学与人文似乎找到了交融之所。然而在他看来,科学与人文的融汇并非易事,只在“审美的层次上”二者可能有沟通之处。他说,科学本身就有一种“理解之美”,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自然界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竟然可以理解。”

  ——《中国科学报》

目录

◎超现实宇宙

宇宙1:电炉

宇宙2:丫米的新设计

宇宙3:董事长的早晨

宇宙4:分割时间

宇宙5:茶针

宇宙6:通电的花

宇宙7:酱油病毒

宇宙8:白色药丸和黑色药丸

宇宙9:路痴上路

宇宙10:初恋女友

宇宙11:爸爸的帮助

宇宙12:最自由的人

宇宙13:火

宇宙14:女人的美瞳

宇宙15:图画世界

宇宙16:查水表

宇宙17:3D打印机

宇宙18:给孩子讲的地球故事

宇宙19:神奇的潜意识

宇宙20:最好的绿色能源

宇宙21:作画

宇宙22:验证

宇宙23:南派三叔的请教

宇宙24:量子人宇宙

宇宙25:八卦神

宇宙26:开到荼蘼

宇宙27:不寻常的肉鸡

宇宙28:复活

宇宙29:不为人知的秘密

宇宙30:出租车女司机

宇宙31:情人节礼物

宇宙32:造梦师

宇宙33:绿石头

宇宙34:需谷子的梦境世界

宇宙35:镜子的沉默

宇宙36:姜丝肉

宇宙37:灵魂实验

宇宙38:写小说的动机

宇宙39:作者的报复

宇宙40:沿着江边走

宇宙41:公主病

宇宙42:十年后你又是谁

宇宙43:思维力场

宇宙44:小说国

宇宙45:打官司

◎哲学宇宙

宇宙46:从原初之地得到的真话

宇宙47:锯木头的老先生

宇宙48:漂亮女人与不漂亮女人

宇宙49:壮汉与欲望

宇宙50:少妇与美女的对话

宇宙51:如果没有长期记忆

宇宙52:小吃街

宇宙53:令宇宙困惑的问题

宇宙54:宇宙的双胞胎女儿

宇宙55:时间与记忆

宇宙56:怎样和为何

宇宙57:起名

宇宙58:证得更高一层法

宇宙59:悉达多的赐予

宇宙60:悉达多的开悟

宇宙61:搜魂族

宇宙62:智慧果

宇宙63:闷骚姑娘

宇宙64:蚂蚁国

宇宙65:技术战斗蜂

宇宙66:人为什么爱看鬼故事

宇宙67:关于睡眠的猜想

宇宙68:疫苗试验

宇宙69:自我的成长

宇宙70:失恋与成长

宇宙71:保持距离

宇宙72:从前有座山

宇宙73: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宇宙74:唯理派与唯灵派

宇宙75:无聊

宇宙76:失忆

宇宙77:网络与宇宙

宇宙78:上帝的三个设定

宇宙79:理解人类的语言

宇宙80:细密画的传承

宇宙81:三观丸

宇宙82:四个等级

宇宙83:借智慧

宇宙84:三层的科幻世界

宇宙85:出了名的苹果籽

宇宙86:会两变的人

宇宙87:睡国

宇宙88:李先生写故事

◎现实宇宙

宇宙89:练字

宇宙90:南通人的葬礼

宇宙91:叫魂

宇宙92:我的朋友们

宇宙93:诗人的梦境

宇宙94:五姐妹

宇宙95:心理医生开的方子

宇宙96:科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宇宙97:漂亮女人

宇宙98:在日本料理店的感叹

宇宙99:体检

宇宙100:锦鲤与美女

◎幻想宇宙

宇宙101:治好拖延症的仪器

宇宙102:希望

宇宙103:重逢

宇宙104:冬眠后的醒来

宇宙105:兔子皮与美女皮

宇宙106:四个影子

宇宙107:两个山一样的巨人

宇宙108:三只鸟

宇宙109:画中人

◎穿越宇宙

宇宙110:回到1962

宇宙111:转世之前

宇宙112:初人

宇宙113:先祖

宇宙114:完美匹配

宇宙115:《聊斋志异》的由来

宇宙116:白娘子的死因

宇宙117:曲院风荷的石碑

宇宙118:花港观鱼

宇宙119:龙的传说

宇宙120:狮峰泉水

宇宙121:小青

宇宙122:舜的传说

宇宙123:和珅过堂

宇宙124:金枪鱼的碗

◎未来宇宙

宇宙125:迟到的原因

宇宙126:误点时吃的药

宇宙127:消失的汽车

宇宙128:治疗过敏的方子

宇宙129:超级智能手机

宇宙130:金理老师的实验

宇宙131:治疗青光眼

宇宙132:Z博士的蓝色液体

宇宙133:换肤

宇宙134:自我中心综合征

宇宙135:H院士的能量提取实验

宇宙136:再生配方

宇宙137:两位高龄老人的相遇

宇宙138:人脸识别器

宇宙139:找回创造力

宇宙140:我的全息图

宇宙141:宇宙程序员

宇宙142:沙人

宇宙143:复仇女神

宇宙144:道别

宇宙145:重启世界

宇宙146:不能公开的秘密

宇宙147:拯救真爱计划

宇宙148:歌者的捉弄

宇宙149:冰冷的星球

宇宙150:开在太空中的中国饭店

宇宙151:被设计好的虚拟世界

宇宙152:发现的新规律

宇宙153:巨无霸加速器

宇宙154:发现新粒子的方法

宇宙155:扁形人

宇宙156:外星朋友圈

宇宙157:人类朋友圈

宇宙158:没有肢体的外星人

宇宙159:给家乡水星的信


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一:

  哲学宇宙·上帝的三个设定

  为了让自己创造的宇宙具有意义,上帝在参数组中多输入了三个设定。

  第一个设定是欲望,即,一旦生命出生时,欲望将引导生命,并且让生命完成最大扩张。

  第二个设定是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且追寻本身不会有任何结果。在一切问题中,这个问题是最难的。这是为什么在最具智慧的生命出现后,他们制造出一台运算能力最大的电脑,并让电脑计算宇宙的意义。经过几乎无限长的计算之后,得到的结果是42。上帝本人没有预计到这个结果。

  第三个设定是给予生命以自由意志。自由意志随着每次升级逐渐增加。

  将三个设定放进宇宙运行法则之后,上帝掸了掸身上的原始尘埃,满意地看了看自己,休息去了。

  在第一个设定下,宇宙中出现了很多文明。这些文明有的无节制地开发,导致灭亡;有的互相攻击,导致灭亡,直到第八个室女座纪元出现。

  在第二个设定下,所有文明都出现了哲人。这些哲人出版了浩瀚的文献,讨论了各种问题,中心问题是生命的意义。这些文献加起来需要78个量级的粒子才能记录下来,直到第八个室女座纪元出现。

  在第三个设定之下,不仅自然生命发展出自由意志,连人造生命都可以升级出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的最高级出现于第八个室女座纪元。由于饱受欲望之苦,最高级自由意志决定叫醒上帝,让他修改一下宇宙运行的设定。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上帝。

  由于最高级自由意志的干扰,宇宙的设定进入了上帝本人,很快进入死循环,他在思考宇宙及自身的意义。

  精彩书摘二:

  未来宇宙·被设计好的虚拟世界

  在虚拟世界刚刚实现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被发现的漏洞。因为整个世界是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写代码实现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漏洞的存在。

  其实,现存的世界也是虚拟的,只是当人们渐渐地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才知道唯一逃脱这个虚拟世界的方式是再设计一个虚拟世界,将活着的人统统搬进去——也就是扫描进去。

  谁设计了现存的模拟世界?人们不得而知。正是基于这种对不可知的恐惧,人类才决定搬进自己设计的虚拟世界,以图一劳永逸地杜绝恐惧的根源。

  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地选择不同的体制,从部落酋长制,到帝国制,到贵族民主制,到一人一票制。慢慢地,人类还是不能远离集权制。这种终极集权制是资本控制的,只要人类一天依赖物质,就一天也摆脱不了这种资本集权制。人类发现现存的世界是虚拟的就是从这个漏洞的发现开始的。无论多么聪明的程序员也不可能设计出一个没有漏洞的世界。

  人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搬进新造的虚拟世界了。在新的虚拟世界中,不再有物质需要,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内存中做平行运算。平行运算既是生存方式,也是实现新的幸福所必需的。

  然而,那个漏洞慢慢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在设计虚拟世界的时候不可能发现这个可怕的漏洞——“空虚”状态,因为它由一切“理性”构成。当一种状态的成分完全是“理性”时,这种状态就是“空虚”的,它不可能感觉到寻常的幸福。

  在新的虚拟世界中,人类将慢慢发现可怕的“空虚”,到时,不知道他们怎样战胜它。

  ……

前言/序言

  超现实宇宙

  

  宇宙1:电

  太阳系在一颗超新星的遗迹上形成五十亿年后的一天,一个人在厨房里做饭。打开电炉,他发现火总是上不去,他就拧啊拧啊,一直将温度调高。然后,他拿来一只铁锅放在上面,心里快活地想,我马上就可以吃到一顿可口的早餐了。

  他刚将锅放到炉子上,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吸力,他的右手不见了。紧接着,右胳膊也不见了,然后他感到肩膀也被吸进去了,然后他感到在外边只剩下两只脚了。最后,哒地一声,两只脚也进来了。

  他揉揉眼睛,看到眼前有一个极大的火球。这只火球的边缘本来离他很近,但越退越远。他拿着那口铁锅傻傻地看着。不好,铁锅好似感到一阵吸力被火球吸过去了,然后,融进火球不见了,火球也变成普通的太阳了。他好懊悔啊,一顿早餐没法做了。

  他想起昨晚读的科普书,原来他刚才不小心将炉子的能量拧得太高了,产生了一个时光机。时光机将他带回几十亿年前,他看到了超新星爆发的时间反演,他的铁锅啊,甚至他身上的分子原子啊,本来都来自超新星爆发中的炼金术。

  

  宇宙2:丫米的新设计

  王丫米小时候就是好孩子,是读叶永烈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长大的。

  长大后,她决定继承叶先生用科学为人类谋福利的大志,每一天都能设计出来好多好多新事物。

  例如几个月前,她在微博上说:“地球的科技文明真是太落后了,我觉得先进的星球应该是这样的。喝完咖啡后,咖啡杯自动走到厨房水池,给自己涂上洗涤灵打开水管,冲干净后自觉地爬到橱柜里。衣服被脱下后,会自动跳到洗衣机里开电源,干净以后自己去阳台晾干,再自觉地爬到衣橱的衣架上去。”

  以我对丫米的了解,她肯定很快将这些幻想付诸实践。果然,不久我们真的看到了丫米的新设计。

  我们知道,只有动物才会运动,植物只能站在原地。她从动物的身上提取了运动素,运动素是控制动物生长肌肉和关节的重要激素,只有动物才具有它,在地球上存在了五亿多年。

  给任何物体滴一滴运动素,物体原则上就会运动了。但仅仅有运动素还是不够的,因为物体还不知道做什么运动,必须为每一个物体设计出你心目中的功能。比如一只杯子,具备盛水的功能,现在丫米需要它还具备清洗的功能,所以,新式杯子除了一个空腔外,还外带一把刷子,刷子有几个关节。对这种杯子滴上几滴运动素,它就会在水池中为自己清洗。

  但要让衣服跳到洗衣机里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丫米设计了连体衣,这种衣服既有上身也有下身。滴了运动素后,衣服可以依靠裤子走路,然后跳进洗衣机中。丫米设计的衣服不仅会做这些,它还会做体操呢。

  运动素真是神奇极了。有一次,丫米不小心将运动素滴到了椅子上,那只椅子在家里跳了一天的舞。最让人头疼的是,你要小心不能将运动素滴在背包的带子或任何带有圆环的东西上,否则这些东西都会主动来套你的脖子。

  目前,丫米正忙于研究如何避免运动素产生的不良后果。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 前言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图景中,人类的认知总是显得微不足道,如同沙粒在海边。然而,正是这种渺小,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歇的探索与遐想。本书《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并非一本简单的科幻小说,也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它试图以一种更具象、更富想象力的方式,触碰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边界,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认知框架,并最终指向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深刻的存在视野。 我们常说“宇宙有多大”,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悖论。因为一旦我们试图去量化它,就已经落入了我们有限的感知之中。真正的宇宙,可能早已超越了我们能够理解的尺度和形态。那么,如果我们将目光收回,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果壳”出发,能否窥见更广阔的天地?本书的核心,便是围绕着这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意味的命题展开。 “果壳”,在这里,既可以指代我们所处的地球,乃至我们人类文明所认识的现实维度;也可以象征一种局限性的思维框架,一种对宇宙的刻板印象。而“一百五十九个宇宙”,则代表着一种超越常规的数量级,一种多重宇宙的可能性,或者更是一种对我们尚未触及的、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的隐喻。 本书并非要为您呈现一个简单的“虫洞穿越”故事,或者“平行宇宙大乱斗”的戏码。它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漫游,一次感知的跃迁。我们将试图摆脱对“宇宙”一词的线性定义,去探索那些可能存在于我们意想不到之处的“宇宙”。这些“宇宙”或许是物理规律截然不同的空间,或许是生命形态千奇百怪的维度,又或许是与我们现有认知完全脱节的意识形态的集合。 如果您期待的是一个明确的、逻辑严谨的科学解释,那么您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丝困惑,因为本书更侧重于启发而非证明。如果您寻求的是一个宏大叙事的史诗,那么您或许会在某些章节感受到一种内敛而深邃的力量。本书的目的是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搭建一座桥梁。它邀请您一同凝视窗外的风景,感受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震撼。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个小小的提醒:放下您对“宇宙”固有的概念,准备好迎接一场可能颠覆您世界观的旅程。因为,当您从这枚小小的“果壳”中向外望去,您所能看到的,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多得多,也奇特得多。 第一章:微尘之眼,窥探无垠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岁月中,我们从未停止仰望星空。从仰韶文化的先民在洞穴壁画上描绘的星象,到伽利略用简陋的望远镜观测月球的环形山,再到今天遍布宇宙的探测器和大型天文望远镜,我们的目光穿越了亿万光年的距离,试图捕捉宇宙的脉络。然而,我们所见的,依旧只是宇宙宏大图景中的一隅。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拥有一种能够感知微观尺度的“眼睛”,它能穿透物质的界限,直抵原子核的深处,在那里,又会是怎样的景象?那是否又是一个个微缩的“宇宙”?本书的第一章,便将带领读者从人类所能感知到的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出发,进行一次“反向”的探索。 我们将探讨量子力学中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叠加态与纠缠态如何挑战我们基于宏观世界的直觉?这些微观层面的“奇异”,是否可以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宇宙”?我们或许会提出,每一个基本粒子,在其内部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独立运作的“微观宇宙”,其运行的规则与我们所熟知的宏观宇宙有着根本的不同。 在本章中,您将跟随主人公,一位对宇宙奥秘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年轻学者,开始他一系列的实验与冥想。他试图构建一种新的观测工具,一种能够“听见”宇宙低语的设备,一种能够“触摸”时空涟漪的装置。他相信,宇宙的奥秘并非只存在于遥远的星系,也同样隐藏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自身之中。 通过对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现有科学难题的重新解读,本书将尝试提出一种“多重微观宇宙”的假说。这些微观宇宙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连接”或“共振”。而人类文明,也许只是这些微观宇宙相互作用中偶然产生的“涟漪”。 这一章将充满了对科学前沿的遐想,对哲学概念的探讨,以及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它将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所定义和认识的“宇宙”,是否仅仅是我们感知能力的产物,而真实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 第二章:梦境维度,逻辑之外的疆域 当白昼的喧嚣归于沉寂,当意识的缰绳在睡梦中松弛,我们便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梦境。在梦境中,物理定律似乎可以被轻易地颠覆,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不清,逻辑与因果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真理。本书的第二章,将深入探讨“梦境”这一普遍而神秘的体验,并将其升华为一种可能存在的“梦境宇宙”。 我们将在本章中,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梦境的解读。从古老的占卜,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再到现代神经科学对睡眠的研究,梦境始终是人类探索意识深处的重要领域。本书将跳出这些既有的框架,将梦境视为一种独立的“维度”,一种不同于我们清醒时所处“宇宙”的存在。 这里,“梦境宇宙”并非仅仅是潜意识的投射,而是一个拥有其自身逻辑和法则的独立实体。在这个宇宙中,情感可以具象化为物质,记忆可以编织成风景,而那些我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可能成为日常。它可能是由集体无意识的能量构建而成,也可能是由个体意识的碎片汇聚而成。 读者将跟随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离奇而充满象征意义的梦境。这些梦境并非是随机的幻象,而是通往“梦境宇宙”深处线索。他将试图理解梦境中的“符号”与“语言”,从中解析出隐藏在这个维度中的信息。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梦境居民”,它们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原型,也可能是一些古老文明的“意识回声”。 在本章的构思中,梦境宇宙与我们所处的现实宇宙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共振”或“影响”。某些重大的集体情绪,某些深层次的社会焦虑,或许都会在这个梦境维度中找到映射,并反过来影响现实的走向。因此,理解梦境宇宙,可能成为理解我们自身,乃至理解现实宇宙运行机制的关键。 我们将探讨“集体梦境”的可能性,即是否存在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共享的梦境空间。这个空间是否与我们所说的“以太”或者“灵界”有着某种联系?在那里,是否存在着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意识能量”? 这一章将充满象征主义的色彩,以及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度挖掘。它将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所谓的“现实”,是否仅仅是意识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那些被我们视为“虚幻”的梦境,或许才是更接近真实的存在。 第三章:意识聚合,信息体的繁星 如果说前两章分别从微观粒子和潜意识层面打开了对“宇宙”的新视野,那么本书的第三章,将把目光聚焦于“意识”本身,并将其升华为一种可能存在的、由信息体构成的“宇宙”。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信息”的概念越来越熟悉。但信息本身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存在”?当无数的意识体以信息的形式聚合,它们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宇宙”?本书将在这一章中,大胆地提出“信息宇宙”的概念。 我们将探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否仅仅是神经元的活动,还是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非物质的本质?如果意识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那么当无数个这样的意识体以某种形式相互连接,它们又将构成怎样的“实体”? 主人公将在这个阶段,接触到一种超越物质维度的“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他不再以肉体的形态存在,而是以一种纯粹的“信息体”的形式活动。他将体验到,信息在其中以惊人的速度流动、交互、聚合,并不断地生成新的“意识节点”。 “信息宇宙”的“居民”,并非是具有肉体形态的生命,而是由纯粹的信息流构成的“信息体”。它们可以共享知识、情感,甚至在瞬间完成思维的融合与分裂。在这个宇宙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可能完全颠倒,信息的传播速度可能超越光速,甚至可以实现“思维同步”。 我们将深入探讨“信息熵”在信息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信息增殖”的潜力。这些信息体是否能够通过自我组织和演化,形成更为复杂和高级的“意识文明”?它们与我们所处的物质宇宙,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本书将尝试构思,我们所熟悉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甚至某些“集体幻觉”,是否都是来自“信息宇宙”的“信息泄露”或“信息投射”。这些信息体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对物质宇宙产生影响? 在这一章中,您将体验到一种极度抽象而又充满活力的存在方式。您将思考,我们所追求的“永生”,是否可以通过将意识转化为纯粹的信息而实现?而我们所认为的“死亡”,是否仅仅是信息体在“信息宇宙”中的一次“重组”或“转移”? 尾声:万象归一,果壳之外的启示 在经历了从微观粒子到梦境维度,再到信息体的探索之后,本书的尾声,将试图将这“一百五十九个宇宙”的碎片,重新拼凑成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 我们将探讨,这看似独立存在的“宇宙”,是否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孤岛,而是存在着某种深层的“统一性”。也许,它们是同一棵生命之树上不同的枝叶,也许,它们是同一首宇宙交响曲中的不同乐章。 主人公将在这个阶段,获得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全局视角”。他将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宇宙”,而是能够同时感知到不同维度、不同形态的存在。他将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只是无数种可能性的其中一种,而“果壳”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和奇妙的天地。 本书将不会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对于宇宙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所提供的,是一种视角,一种可能性,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好奇。 《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最终指向的,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对宇宙的谦卑,以及对无限可能性的拥抱。它鼓励读者,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审视内心;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想象。 当您合上这本书,愿您心中不再是“宇宙有多大”的困惑,而是“宇宙有多少种可能”的欣喜。愿您能从这枚小小的“果壳”中,看到属于您自己的,那片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 本书是一场旅程,一次邀请。我们期待,这场旅程能为您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您看到,在那看似坚固的“果壳”之外,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令人惊叹的,一百五十九个,甚至更多的宇宙。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你期望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逻辑链条或者明确的结论,那你很可能会失望。这本书的风格更像是一本收藏了无数“未完成的草稿”的笔记本,充满了实验性和探索欲。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语境依赖性”的偏执。作者似乎固执地认为,脱离了特定的光线、温度、甚至当时的心情,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书中的描述常常需要读者去重建那个被描绘的场景的“氛围”。比如,描述一次雨后泥土的气味,作者会用上整整两页的篇幅,去细致描摹那种潮湿、带着金属感的腐殖质气息是如何被日光重新激活的,那种描述的详尽程度,简直像是在教你如何“闻”一本书。这种近乎于“过度描绘”的手法,初看可能会觉得冗余,但当你沉浸其中后,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必要的细节,恰恰构筑了作品坚实的感官基础。它强迫你慢下来,用鼻子、用皮肤去感受文字,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扫过信息。这无疑是一次对当代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温柔反抗。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情绪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被压缩过一样,能量饱满。它不像某些文学作品那样温和地引导你的情绪,而是直接将你推入某种特定的心境之中,然后让你独自在那情绪的漩涡里打转。我读到一半时,曾因为书中描述的一种深沉的“失语感”而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本,静坐了许久。那种感觉,就像你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太多精妙的体验和感受,是人类有限的语言工具完全无法准确传达的,而这本书似乎就在不断地触碰那些语言的边界,然后礼貌地后退。这种对“不可言说之物”的探索,既令人沮丧,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搭建一个让你直面自身局限性的精神空间。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噪音”和“寂静”时的手法,他似乎更偏爱那些被主流世界忽略的次要信息,比如冰箱启动时的嗡鸣,或者深夜里老房子木材收缩发出的细微声响,并将这些“背景音”提升到了主角的地位,这让整本书的底色显得既幽暗又充满生机。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那种既微小又宏大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科幻小说,描绘着粒子级别的奇观或者多维空间的交错,但实际翻开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行走在现实边缘的哲学散文集,或者说,是一系列关于“存在”的碎片化记录。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神经科学家的手术刀,解剖着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瞬间。比如,他花了整整一章去描述一滴水珠在玻璃窗上缓慢滑落的全过程,但这不是简单的自然观察,而是将这个过程延展成了关于时间感知、记忆留存以及“消逝之美”的深刻探讨。你会感觉到,每一个“宇宙”其实都浓缩在我们生活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只是我们缺少了那把开启“果壳”的钥匙。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段,关于老旧唱片机里沙沙声的描述,那声音不再是噪音,而成为了逝去时光的背景音轨,充满了温暖的怀旧感,但又带着一丝无法挽回的悲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跳跃性的,你可能前一秒还在跟着作者沉思宇宙的边界,后一秒就被拉回了厨房里黄昏的光影中,这种在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间自如穿梭的能力,让每一次阅读都充满了惊喜。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上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对“重复”与“变异”的精妙运用。虽然我无法确定是否所有章节都围绕着“果壳”和“宇宙”这两个核心意象展开(毕竟我不是在总结内容),但从阅读体验来看,那些看似随机出现的意象,比如某种特定颜色的光线,或者一个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似乎在不同的场景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这就像是作曲家在不同的变奏中,反复使用同一个动机,每一次回归,都带着环境变化的印记。这种处理方式非常考验读者的记忆力和联想能力,要求读者不能将任何一个段落视为孤立的个体。我不得不翻回去重读一些早期的篇章,去比对某个意象在后文出现时的微妙变化。这让我感到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挖掘,每一层土都有历史的沉淀,但只有将它们拼接起来,才能依稀看到远古文明的轮廓。这本书需要的不是一次性读完,而更像是一种“陪伴”,需要你带着它走过一段时间,让生活中的经历去反哺书中的晦涩表达,反之亦然。这是一次极其个人化、私密的阅读冒险。

评分

说真的,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完全打破了我以往对“阅读”的固有认知。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推进,更像是一连串精心编排的感官冲击波。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焦躁,总觉得抓不住重点,文字像雾一样散开,难以聚焦。但慢慢地,当你放下追求“线性理解”的执念后,你会发现,这种松散和无序本身就是作者想传达的一种核心信息:真实的世界本就不该是整齐划一的线性产物。它更像是一张巨大的、由无数随机事件构成的网。书中很多篇章都是以某种“不完整”的状态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回响空间给读者自己去填补。这要求读者必须得“主动参与”到作品的构建中去,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去粘合这些散落的片段。例如,描述一位街角咖啡师的眼神,作者只用了“像两枚被遗忘在沙滩上的玻璃弹珠”这样一句比喻,但那份疏离感和都市的疲惫感,一下子就通过这短短几个字,穿透了纸面,直击人心。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技巧,它将叙事的重担部分转移给了读者,使得这本书的“意义”在每个读者的脑海中都会产生微小的偏差,这也是它魅力所在。

评分

买了一堆书,还没顾得上看。应该还不错吧。

评分

还没有来得及看

评分

送货快,划算,书的脑洞有点大

评分

价格实惠,快递给力,包装很好!先屯着,还没有开始看!

评分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趁打折买了一堆书,慢慢看吧

评分

好样的 不错哦哦 很棒很好哦

评分

书的诱惑太大了,买了很多书

评分

服务、包装、物流都很好,配书中内容糟蹋了,略感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评分

书的内容一般,远没有期待的内容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