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生物学(第二版)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毅 编
图书标签:
  • 结构生物学
  • 蛋白质结构
  • 生物物理学
  • 分子生物学
  • X射线晶体学
  • 核磁共振
  • 冷冻电镜
  • 蛋白质功能
  • 生物大分子
  • 计算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6215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01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1
字数:5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主线,以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为基础,贯穿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讲述结构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介绍结构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今后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内容涵盖绪论、核酸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4部分23章。与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同类书比较,《结构生物学(第二版)》增加了分子伴侣、第二遗传密码、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等新章节,并增加了一些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每章后有小结和思考题,全书后附有结构生物学名词索引和历年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Nobel奖获奖情况统计,以方便读者查阅。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以及农、林、医院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结构生物学的教材和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教师及科研人员作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结构生物学——历史与定义
1.2 结构生物学——进展
1.3 结构生物学——新目标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核酸结构的多样性(nucleic acid structure diversity)
2.1 单链核酸分子的结构形态
2.2 双链核酸分子的结构形态
2.3 三链核酸分子的结构形态
2.4 分支的三链核酸复合物
2.5 四链核酸分子的结构形态
2.6 非线型多支链结构
2.7 多聚核苷酸右手螺旋:A型和B型
2.8 Z-DNA
2.9 天然DNA的构象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RNA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RNA)
3.1 RNA和DNA的结构差异
3.2 RNA的结构特征
3.3 RNA的一级结构
3.4 RNA的二级结构
3.5 RNA的三级结构
3.6 RNA的折叠
3.7 RNA的晶体结构
3.8 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DNA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DNA)
4.1 DNA的一级结构
4.2 DNA的二级结构
4.3 DNA的三级结构
4.4 四链DNA结构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核酸的功能(nucleic acid function)
5.1 核酸分子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
5.2 核酶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基因组学(genomics)
6.1 人类基因组计划
6.2 基因组的初步分析
6.3 基因组研究的部分内容
6.4 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景
6.5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the structures of proteins)
7.1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7.2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7.3 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7.4 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蛋白质折叠和分子伴侣(protein folding and molecular chaperones)
8.1 蛋白质和新生肽链折叠的新概念
8.2 帮助蛋白质和新生肽链折叠的生物大分子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第二遗传密码(the second genetic code)
9.1 第一遗传密码
9.2 第二遗传密码
9.3 第二遗传密码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
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 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protein misfolding and diseases)
10.1 细胞内保证蛋白质正常功能的“质量控制”系统
10.2 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的疾病
10.3 如何治疗由于蛋白质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
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 蛋白质去折叠(protein unfolding)
11.1 主要研究手段
11.2 促使蛋白质去折叠常用的方法
11.3 蛋白质去折叠研究进展
11.4 质谱法、荧光相图法在研究蛋白质去折叠中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示例(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proteins:solne examples)
12.1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2 ATP合成酶
12.3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
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13.1 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
13.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13.3 自动化蛋白质组分析的完整途径
13.4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小结
思考题

第14章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14.1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预测
14.2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
14.3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预测
14.4 蛋白质分子动力学
14.5 蛋白质结构预测实例
14.6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展望
小结
思考题

第15章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Protein crystallography,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15.1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概述
15.2 晶体生长和X射线衍射数据收集
15.3 X射线衍射分析
15.4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举例
15.5 晶体结构的表达
小结
思考题

第16章 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16.1 原子核自旋与核磁共振
16.2多维核磁共振
16.3 核磁共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小结
思考题

第17章 电镜三维重构(electron microscopy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rebuilding)
17.1 电镜载网
17.2 负染
17.3 葡萄糖包埋
17.4 单宁酸包埋
17.5 冷冻含水方法
17.6 低剂量电镜术
17.7 三维结构重建的梗概
小结
思考题

第18章 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
18.1 生物质谱技术
18.2 生物质谱技术应用示例
小结
思考题

第19章 微量热技术(microcalorimetry)
19.1 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
19.2 ITC应用示例
19.3 差示扫描量热法
小结
思考题

第20章 荧光光谱技术(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20.1 荧光的产生
20.2 从荧光光谱获得的主要谱参量
20.3 荧光方法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21章 圆二色技术(circular dichroism)
21.1 基本原理
21.2 圆二色仪
21.3 圆二色谱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22章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22.1 扫描隧道显微镜
22.2 STM应用于研究结构生物学的优点
22.3 STM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2.4 原子力显微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23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23.1 SPR原理
23.2 基于SPR的BIAcore技术
23.3 SPR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23.4 SPR生物传感器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3.5 SPR生物传感器的改进
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Nobel奖历年获奖情况统计
名词索引
彩图

前言/序言

  自然界许多有趣现象的发生和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都和具体参与其中的蛋白质结构有关。例如,光是怎样被绿色植物所“俘获”并源源不断为其生长提供能量的?在绿色植物的体内,存在着由膜蛋白、色素分子和脂分子组成的蛋白脂质体复合物,常文瑞院士课题组运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获得了这个“庞大”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发现它是绿色植物俘获光能的有力武器。又如,分子伴侣trigger factor与装配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组成巧妙的复合物,为新生肽链的折叠提供了“分子摇篮”,而该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又与我们小时候睡过的摇篮何其相似!
  结构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的特定三维结构及结构的特定运动与其生物学功能的关系为基础来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结构生物学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前沿和主流,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很可能会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带头学科之一。现在,生命科学的众多分支在运用结构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迭起的时代。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主线,以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为基础,贯穿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讲述结构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介绍结构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内容涵盖绪论(第1章)、核酸结构与功能(第2~6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第7~14章)、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第15-23章)共4部分23章。其中第8章由王志珍院士编写,第15章由丁怡编写、饶子和院士指导,其余章节由梁毅编写,第16章等部分章节经施蕴渝院士审阅。核酸结构与功能部分阐明RNA和DNA的结构,揭示RNA和DNA生物学功能的大量信息,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部分阐明蛋白质的结构,讲授蛋白质折叠与去折叠的基本规律和分子伴侣、第二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阐述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原理,示例几种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介绍蛋白质组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描述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的主要方法。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系统部分介绍当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多种技术,包括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和电镜三维重构3种结构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比较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从而使读者掌握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和方法不仅是21世纪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将为医药、农业和工业的革新提供崭新的思路。
  对于大学本科教育来说,本书旨在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较好地获得结构生物学知识,而且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学习目的明确,以较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课程。
  与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同类书籍比较,本书增加了分子伴侣、第二遗传密码、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蛋白质去折叠、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新章节,从而突出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结构生物学的主导地位,并增加了一些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本书还增加了质谱技术、微量热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等新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使全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本书也尽量避免了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相关教材部分内容重叠问题。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是一本深入探讨生命分子三维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精密联系的权威著作。本书在保留第一版扎实理论基础和清晰逻辑结构的同时,汲取了近年来结构生物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详尽且与时俱进的学习平台。本书的撰写旨在引领读者跨越宏观的生理过程,深入到细胞和分子层面,理解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机制。 本书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结构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分子世界的基石: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分子单元,包括蛋白质、核酸(DNA和RNA)、脂质和碳水化合物。我们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在分子层面决定其功能。例如,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何通过折叠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核酸如何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脂质如何自发组装形成细胞膜等。 三维结构的解析技术: 结构生物学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强大的实验技术。本书将系统介绍和深入分析目前最常用的结构解析技术,包括: X射线晶体学: 详细讲解从晶体生长、衍射数据收集到结构解析和精修的全过程。我们将讨论不同分辨率的意义,晶体学在解析原子分辨率结构中的优势,以及在解析大分子复合物结构方面的应用。 核磁共振(NMR)波谱学: 重点介绍NMR在解析溶液中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方面的独到之处,包括如何利用NOE(核 오버하우징 효과)信息构建距离约束,以及如何研究分子的动态学特性。 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 随着技术的发展,Cryo-EM已成为解析大分子复合物和膜蛋白结构的有力工具。本书将详细介绍其样品制备、图像采集、三维重构和分辨率提升的原理与实践,并重点讨论其在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结构解析方面的革命性影响。 计算结构生物学方法: 除了实验技术,计算方法也在结构生物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折叠预测、同源建模等计算工具,以及它们如何辅助实验解析,甚至独立预测和分析分子结构。 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本部分将强调结构生物学并非仅仅是“画图”,而是要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具体的案例,我们将展示蛋白质活性位点的构象变化如何调控催化活性,核酸结构的扭曲如何影响基因表达,脂质双层的流动性如何影响膜蛋白功能等。 第二部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从氨基酸序列出发,本书将循序渐进地解析蛋白质的折叠过程,详细阐述α-螺旋、β-折叠等二级结构单元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四级结构部分将重点讨论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相互作用。 蛋白质家族与折叠机制: 介绍各种重要的蛋白质折叠类型和家族,探讨蛋白质折叠的能量学原理,以及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正确折叠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分析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错误与疾病的关联,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酶的催化机制: 酶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类分子机器。本书将以精细的结构信息为基础,深入剖析酶的活性位点是如何设计来识别底物、稳定过渡态并高效催化生化反应的。我们将讨论不同的催化机制,如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金属离子催化等,并以具体的酶为例进行解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执行各种细胞功能。本书将重点介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模式,包括界面识别、结合亲和力以及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并介绍解析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策略。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膜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疏水性,膜蛋白的结构解析具有挑战性。本书将详细介绍膜蛋白的分类(如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以及解析膜蛋白结构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信号转导蛋白: 详细讲解受体蛋白、激酶、磷酸酶等信号转导蛋白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响应外界信号,通过构象变化介导信息传递。 第三部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结构与功能: 从双螺旋的基本模型出发,本书将深入探讨DNA的各种构象(A-DNA, B-DNA, Z-DNA),以及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基因调控、DNA复制和修复中的作用。 RNA的多样性结构与功能: RNA的功能远不止作为DNA的信使。本书将重点介绍tRNA、rRNA、miRNA、siRNA等各类RNA分子的独特三维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赋予它们催化、调控和结构组装等多种功能。我们将重点关注RNA催化(核酶)和RNA折叠的原理。 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 深入分析DNA结合蛋白(如转录因子)和RNA结合蛋白是如何识别和结合其目标核酸分子的,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其他重要生物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脂质与膜的结构: 详细阐述脂质的分类,脂质双层的形成机制、流动性以及其作为细胞边界和信号平台的角色。我们将讨论膜蛋白在脂质双层中的嵌入和运动。 糖蛋白与多糖: 介绍糖基化在蛋白质功能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多糖在细胞识别、免疫应答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的结构: 以病毒的衣壳、基因组等结构为切入点,讲解病毒如何通过其精巧的结构实现感染、复制和传播。 第五部分:结构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沿 药物设计与开发: 结构生物学在现代药物研发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本书将阐述如何利用已知或解析出的靶点蛋白结构,理性设计小分子抑制剂、抗体等药物,以及基于结构的药物筛选和优化策略。 疾病机制的分子基础: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蛋白质或核酸的结构异常有关。本书将结合具体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等,深入剖析其分子结构层面的病因。 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探讨如何利用结构生物学的知识,设计和构建新型的生物分子机器,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催化等领域。 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 介绍如单分子成像、高分辨率质谱联用等新兴技术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结构生物学在理解生命奥秘、解决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特色: 循序渐进的讲解: 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逻辑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大量精美的图示: 配备大量高质量的分子结构图、示意图和实验流程图,直观展示抽象概念。 丰富的案例研究: 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和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知识。 前沿技术的整合: 全面介绍和分析最新的结构解析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跨学科的视角: 融合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不仅是结构生物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教材,也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药物研发人员以及对生命分子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的宝贵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掌握解析和应用生命分子结构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沉甸甸地压在书架上,封面上“结构生物学(第二版)”几个字,自带一种科学的庄重感。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被那些精美的三维分子模型图深深吸引。那些由原子和化学键构成的复杂结构,在书中以清晰、细腻的方式呈现,仿佛一个微观世界的完整画卷在我眼前展开。我不是生物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从小就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生命体内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精妙设计。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分子层面的生命理解之门。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辨认那些蛋白质的折叠方式,理解核酸的螺旋结构,甚至尝试去想象它们是如何在细胞中协同工作的。那种感觉,就像在探索一个全新的宇宙,每一个原子、每一个相互作用都充满了惊奇。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研究的梳理,比如DNA双螺旋的发现过程,或者酶催化机制的解析。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堆砌,更展现了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剥开层层迷雾,最终揭示生命本质的智慧与毅力。即使是现在,当我偶然瞥见书页上的某个图表,我依然能回想起当时学习时的那种专注和投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将最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体会到结构生物学的魅力所在。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命,不仅仅是宏观的生理功能,更是微观的分子机器如何精密运作,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奇迹。

评分

这本《结构生物学(第二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当我看到书中那些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图时,我真的被生命体的精妙设计所折服。我一直觉得,生命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多彩,一定有着其最基础的、最核心的“骨架”。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揭示了这个“骨架”的奥秘。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那些看似杂乱的原子排列,是如何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书中对酶的活性位点是如何结合底物的讲解,尤其让我惊叹,那种“钥匙与锁”的精确匹配,简直是造物主的杰作。我记得我曾花了整个周末,去研究书中关于细胞骨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那些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是如何支撑起细胞的形状,又是如何参与细胞运动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神奇。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都非常精美,清晰的图示配合简洁的文字,让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即使是现在,当我遇到一些生物学上的疑问时,我依然会不时地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答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对我生命认知的“一次升华”,让我看到了生命最深层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感觉就像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宝藏。封面上“结构生物学(第二版)”几个字,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一直对生命的运作机制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分子世界,是如何支撑起我们所熟悉的生命活动的。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我花了数不清的时间,沉浸在那些精美的三维分子结构图里,尝试着去理解它们为何会呈现出如此精妙的形状。从蛋白质的alpha螺旋和beta折叠,到DNA的双螺旋结构,再到各种酶是如何催化化学反应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书中对这些结构的讲解,不仅仅是枯燥的描述,更多的是对结构如何决定功能的深入剖析。我记得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讲解,那些分子是如何精确地控制离子进出的,简直是生命体的精密工程。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宏观的分子组成,到微观的原子相互作用,层层递进,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即使是现在,当我思考某个生物学现象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书中那些分子的模型,它们就像我的“私人解剖图”,帮助我理解问题的本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开启我科学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用一种更深刻、更本质的视角去理解生命。

评分

我拿到这本《结构生物学(第二版)》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硬着头皮学”的心态。毕竟,结构生物学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轻松易懂的学科,而且我一直觉得,那些三维模型图看得我头晕眼花。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没有上来就用一大堆晦涩的术语轰炸你,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氨基酸的特性等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基础,但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让你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蛋白质会有特定的三维结构,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我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那些关于蛋白质折叠的内容,书里不仅解释了折叠的原理,还列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它们是如何结合氧气的。这种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不再觉得那些抽象的理论遥不可及,反而能感受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书中对一些实验技术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看到”这些微观世界的?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被讲解得非常清晰,让我对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手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使是到现在,我依然会不时地翻阅书中关于某些复杂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对生物学的认知,让我看到了生命最核心的运作机制,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和创新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气息所吸引。封面上“结构生物学(第二版)”几个字,就预示着其内容的严谨和深度。我一直对生命体内部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分子机器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书中描绘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记得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酶催化机理的讲解,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是如何在酶的精确引导下高效完成的,简直是鬼斧神工。书中的图示也非常精美,每一个原子、每一个键都清晰可见,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分子实验室。而且,这本书不仅关注理论,还对许多重要的实验技术进行了介绍,比如X射线衍射、冷冻电镜等。这些技术是如何让我们“看见”这些微观世界的?作者的讲解非常详实,让我对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方法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即使是现在,当我遇到一些生物学上的难题时,我总会下意识地翻开这本书,从中寻找解答的线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我的一个“解剖工具箱”,让我能够以更精细、更本质的视角去理解生命。

评分

翻开这本《结构生物学(第二版》,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严谨”。这不仅仅体现在书中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精确定义,更体现在其对每一个实验证据的细致考证。我一直对生命体内部的分子机器如何运转着感到着迷,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张精确的“工程图纸”。我花了无数个夜晚,去理解书中描绘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精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特定功能的。我记得我曾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复研究书中关于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如何精确识别和结合核苷酸的章节。那些微观的分子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而生动,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微观世界中的“精密操作”。而且,这本书对一些历史性的突破性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比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或者抗生素是如何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展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即使是现在,当我遇到一些棘手的生物学问题时,我总会习惯性地翻开这本书,从中寻找启发。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本“科学史记”,记录着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辉煌历程。

评分

《结构生物学(第二版)》这本书,自从我拿到手,就成了我案头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我一直觉得,生命之所以能够如此生动和复杂,背后一定有其精密的“蓝图”。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揭示了这幅蓝图。我经常在深夜,借着台灯的光,仔细研究书中那些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那些复杂的折叠,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书中的讲解,非常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个氨基酸序列会折叠成特定的活性位点,从而使得蛋白质能够结合特定的底物,完成催化反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病毒结构的研究,那些病毒衣壳蛋白是如何自组装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壳,又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释放病毒基因组,这一系列精巧的设计,让我对自然界的演化智慧叹为观止。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引人入胜,它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术语,而是用清晰、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娓娓道来。即使是那些我之前接触过的知识点,在书里再次学习,也总能发现新的理解角度。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熏陶,让我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加渴望去探索未知的奥秘。

评分

拿到《结构生物学(第二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些忐忑。我一直觉得,生物学中的“结构”概念,是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清晰、系统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生命体内部的分子机器是如何构成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讲解。那些氨基酸序列如何折叠成特定的三维形状,以及这些形状如何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基本运作的逻辑。我记得我曾经花了几天的时间,反复研究书中关于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分子机制。那种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让我对免疫系统的精密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还对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变构效应,以及核糖体是如何合成蛋白质的。这些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验结果联系起来,让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现在,当我再次回想起书中的内容,我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严谨与创新并存的科学魅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本“科学侦探小说”,带领我一步步去揭开生命奥秘的面纱。

评分

这本《结构生物学(第二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内在构造”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生命活动背后,一定存在着一套精巧的“机械设计”,而结构生物学,恰恰就是解读这套设计的学科。我花了很长时间,在书中那些密密麻麻的分子模型图上“漫游”,试图去理解每一个原子排列的意义,每一个化学键的连接方式。书中对蛋白质折叠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描述了折叠的原则,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折叠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我记得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研究书中的一个关于RNA二级结构的图解,理解碱基配对是如何形成特定的环和茎,进而影响RNA的功能。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领略到了生命最基本组成单元的精妙之处。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逻辑性和趣味性。它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激发你不断去探索、去思考。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让我学会用一种更加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现象。

评分

我拿到这本《结构生物学(第二版》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硬核”的书。我一直对生命体内部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精密的“生物机械”是如何工作的。这本书,恰恰就是解读这些“机械”的密码。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书中描绘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记得我曾经花费了数周时间,去啃读关于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章节。那些转录因子是如何识别特定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惊叹。书中的插图和模型图都非常精美,每一个原子、每一个键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立体形态。而且,这本书的讲解逻辑性非常强,从最基础的化学原理,到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掌握知识体系。即使是现在,当我思考某个生物学问题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书中那些分子模型,它们就像我的“大脑工具箱”,帮助我分析和理解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为我打开了“生命工程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生命最底层运作的原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