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 [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 [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Peter,M,Lydyard,Alex,Whelan ... 著,林慰慈,魏雪涛,薛彬 等 译
图书标签:
  • 免疫学
  • 医学
  • 生物学
  • 免疫系统
  • 免疫反应
  • 抗原抗体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 临床免疫学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0565
版次:2
商品编码:120253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要速览系列
外文名称: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是目前国外畅销的教材Instant Notesin Immunology的中译版。
  《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包括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发展机制、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技术等内容,以简洁的形式提供核心的免疫学知识,既全面概括了基本理论,又突出介绍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的编写形式与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不同,风格独特、取材新颖;文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插图简练、便于记忆;每个部分列出要点,重点和主线明确。
  《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为免疫学及有关生命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设计,对初学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非常有用,是指导学生快速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的教材。
  此外,《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对于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缩略词
细胞符号的圈解

A 免疫系统概论
A1 须知
A2 外部防御
A3 免疫防御
A4 抗原
A5 血细胞生成——血细胞的发育

B 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
B1 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
B2 固有免疫系统的分子
B3 固有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
B4 固有免疫和炎症

C 适应性免疫系统
C1 淋巴细胞
C2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C3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C4 淋巴细胞运输和再循环
C5 出生时的适应性免疫

D 抗体
D1 抗体结构
D2 抗体类别
D3 多样性的产生
D4 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D5 单克隆抗体
D6 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D7 免疫测定
D8 抗体的功能

E 抗体应答
E1 B细胞受体复合物、辅助受体和信号发送
E2 B细胞活化
E3 抗体应答的细胞基础
E4 不同组织中的抗体应答

F T细胞应答——细胞介导的免疫
F1 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F2 抗原的T细胞识别
F3 T细胞库的形成
F4 T细胞活化
F5 克隆扩增与效应功能的发展
F6 细胞介导的免疫的前后关系

G 免疫应答的调节
G1 概论
G2 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G3 获得性耐受
G4 抗原和抗体的调节
G5 基因、T辅助细胞、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H 感染免疫
H1 微生物世界
H2 对不同生物的免疫
H3 病原体的防御策略

I 疫苗接种
I1 接种原理
I2 免疫接种
I3 抗原制备
I4 病原体和肿瘤疫苗

J 免疫缺陷——免疫系统不健全
J1 免疫系统的缺陷
J2 原发性/先天性(遗传性)免疫缺陷
J3 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J4 免疫缺陷的诊断和治疗

K 超敏反应——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K1 定义和分类
K2 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K3 IgG和IgM介导的(Ⅱ型)超敏反应
K4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
K5 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

L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
L1 自身免疫的病谱及流行
L2 促进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因素
L3 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机制
L4 疾病的发病机理——效应机制
L5 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M 移植
M1 移植问题
M2 移植抗原
M3 排斥机制
M4 移植排斥的预防

N 肿瘤免疫学
N1 肿瘤的起源和宿主防御
N2 肿瘤抗原
N3 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N4 免疫诊断
N5 细胞因子和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N6 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
N7 肿瘤疫苗

O 性别和免疫系统
O1 概论
O2 与生殖道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O3 性激素在免疫系统中的功效

P 老化与免疫系统(免疫衰老)
P1 概论
P2 初级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随老化发生的改变
P3 老化对固有免疫的影响
P4 老化对T细胞免疫的影响
P5 老化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P6 免疫衰老与发病率、死亡率和寿命

进一步阅读文献
多选题
答案
附录Ⅰ精选的CD分子
附录Ⅱ主要的细胞因子
术语汇编
索引

前言/序言

  免疫学成为一门科学大约始于1882年,当时Metchnikoff观察到海星被异种物质(玫瑰花刺)刺人后,用细胞(以后证实这些细胞为吞噬细胞)包被来应答这种刺激。免疫学研究的是机体防御侵入生物或内源侵害物(肿瘤)的方法,在过去40年中,尤其是近10年期间,随着分子相关技术的发展已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进展较快的领域是为研究与诊断提供重要工具,以及为普遍存在的人类疾病提供治疗方法的领域。因此,免疫学是高校生命科学教学和医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第二版中我们做了如下改变:①引用最新资料,包括更多的图和表;②改进了资料的描述,以增强其连续性I③增加了关于“老化和性别”的章节,这些主题对免疫防御的全面理解是必要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变显著地增强了资料描述的连续性,为免疫学起源介绍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样,更增加了本书修订的价值。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本书分为6个部分:①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组分(A-D章);②免疫发生涉及的机制(E-G章)——抗体和细胞应答及其调节;③免疫系统的作用(H-I章)——感染免疫和疫苗接种}④免疫系统的疾病和缺陷(J-L章)——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⑤对肿瘤和移植的免疫应答(M,N章);⑥性别和老化对免疫应答的影响(0,P章)。
  最后,我们增加了关于“CD分子”和“细胞因子”的附录,以及一份包括专业术语的词条。这些素材为快速认知免疫学中重要的分子和概念提供了资源。
  为了测试读者对本学科的理解,我们在书后列出125道附有答案的多选题。这些测试题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National Boards.USMLE)第一阶段(Stepl)及英国学位课程中使用。
  感谢Michael Cole博士和Peter Delves博士的帮助,他们检查了原稿的各章节。特别是PaulGuyre教授对整部原稿的建议和支持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还要感谢Randy Noelle教授允许我们使用他目前在教学中所用的图和表,感谢Eamon Sweeney教授给予的有益建议。最后要感谢我们的夫人们Meriel、Annette及Sharon在本书写作期间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内容概述 《免疫学(第二版)》是一部详尽介绍免疫系统奥秘的著作,它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探索人体抵御外敌的复杂机制。本书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免疫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基础的免疫细胞识别到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再到免疫系统的失调引发的疾病,本书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基石——先天性免疫 本书的开篇,着重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先天性免疫。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先天性免疫的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以及一系列快速响应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物理与化学屏障: 皮肤、黏膜、泪液、唾液、胃酸等构成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物理和化学屏障。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屏障如何通过物理阻挡、化学降解以及分泌抗菌物质来发挥作用。例如,皮肤的角质层如何阻止微生物的穿透,黏膜上的纤毛如何清除异物,胃酸如何杀死吞咽的病原体等。 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 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先天性免疫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病原体身上特有的、在宿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分子结构,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而先天性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则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书中将详细介绍各种PRRs(如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NLRs等)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识别的不同PAMPs,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启动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先天性免疫细胞在抵抗感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逐一介绍这些细胞的来源、形态、表面标志物、主要功能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吞噬作用、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因子释放等方式发挥作用。例如,巨噬细胞如何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如何释放抗菌物质和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树突状细胞如何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联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NK细胞如何识别并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炎症反应: 炎症是先天性免疫的核心应答之一。本书将详细阐述炎症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白细胞的募集、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同时,也会讨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区别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一组在血清中存在的蛋白质,它们能够激活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从而直接裂解病原体、调理病原体以促进吞噬、以及募集炎症细胞。本书将详细介绍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凝集素途径)、关键激活片段(如C3a、C5a)的作用以及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 第二部分:精准打击——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中更为复杂和精细的部分,它能够识别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并产生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同时具有免疫记忆。 抗原与免疫原: 本部分将清晰界定抗原和免疫原的概念,并介绍抗原的来源、结构特征(如表位)以及它们如何触发免疫应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 MHC分子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的结构、功能、基因组成以及它们如何分别呈递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给T细胞。 T淋巴细胞(T细胞):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细胞。本书将详细介绍T细胞的起源、分化、成熟过程,以及T细胞的两种主要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Th细胞: Th细胞在识别MHC II类分子呈递的抗原后被激活,并分泌细胞因子,帮助B细胞活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调控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书中将详细介绍Th1、Th2、Th17、Treg等不同亚群的特征和功能。 Tc细胞: Tc细胞识别MHC I类分子呈递的抗原后被激活,并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本书将深入探讨Tc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B淋巴细胞(B细胞)与抗体: 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本书将详细介绍B细胞的来源、分化、活化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识别和中和病原体的关键分子,本书将详细介绍五种主要抗体(IgG, IgM, IgA, IgE, IgD)的结构、功能、分布以及它们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包括抗体中和、调理、激活补体、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等。 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身与非己,避免攻击自身组织。本书将深入阐述中枢免疫耐受(在胸腺和骨髓中发生的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在淋巴器官外发生的耐受)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的阴性选择、淋巴细胞的无反应性、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等。 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免疫记忆。一旦接触过某种抗原,机体就能在再次接触时产生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本书将详细解释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形成及其在预防重复感染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免疫系统的调控与平衡 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精密的调控网络,以确保其高效地清除病原体,同时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免疫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信号分子。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主要的细胞因子(如IL-2, IL-4, TNF-α, IFN-γ等)和趋化因子(如CCL2, CXCL8等)的来源、结构、受体以及它们在调控免疫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功能中的作用。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是调控T细胞活化和活性的关键分子。本书将重点介绍CTLA-4和PD-1等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维持免疫稳态和防止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性。 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分子是T细胞活化和增殖所必需的第二信号。本书将介绍CD28、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与T细胞受体(TCR)信号协同作用。 第四部分:免疫系统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失会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本书将介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SCID、XLA等)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超敏反应(过敏): 过度或异常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对无害物质的反应,引起过敏。本书将详细介绍I型、II型、I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过敏性休克、哮喘、接触性皮炎等常见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时,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本书将探讨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以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等典型疾病为例,详细阐述其免疫学基础。 移植免疫: 异体器官或组织的移植会引发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本书将深入讲解移植抗原、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识别、以及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肿瘤免疫: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但也存在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本书将介绍肿瘤抗原、肿瘤免疫编辑、以及肿瘤免疫疗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的原理和进展。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 本书还将探讨不同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与之对抗。 第五部分:免疫学技术与应用 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技术。 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介绍用于研究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抗原与抗体、分析基因表达等常用的免疫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术、ELISA、PCR、Western Blot等。 疫苗学: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本书将阐述疫苗的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作用机制、以及疫苗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性。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书将介绍各种免疫治疗策略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结论 《免疫学(第二版)》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前沿性,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奥秘的绝佳窗口。本书不仅涵盖了免疫学最核心的概念和理论,还结合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免疫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近年来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而免疫系统无疑是健康防护的核心。我一直对“人体的自愈能力”感到好奇,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科学原理?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比如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淋巴器官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免疫学的殿堂。特别是一些关键概念,比如免疫耐受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会攻击自身的组织?这对于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免疫学解释,让我们明白疫苗是如何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提供保护的。我倾向于那种能够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具象化,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科学原理的书籍,这样才能真正地“速览”并理解“精要”。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关注着,因为免疫学这个领域实在是太深奥了,而且又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市面上关于免疫学的书不少,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看得人云里雾里,真正想了解点皮毛都很难。我特别希望有一本书能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让我能理解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有些人生病容易好,有些人生病却很麻烦。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一些基础的概念,比如抗体、抗原、淋巴细胞这些到底是什么,它们在身体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另外,我也很好奇,在面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怎么识别并消灭它们的。如果这本书能把我这些疑问都解开,那真是太棒了。而且,我听说第二版在内容上有所更新,这让我更期待了,毕竟医学知识更新换代很快,一本好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解释一些常见疾病的免疫学原理,那就更接地气了,也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性地了解一下免疫学这个领域。虽然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免疫学知识,但总感觉不够连贯和深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让我对免疫学的各个分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例如,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以及免疫分子,并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我特别想了解,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免疫学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例如,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免疫应答上有什么不同?身体又是如何区分并针对性地做出反应的?此外,我对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也很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解释这些病症背后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进展。我倾向于那种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材,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免疫学基础,为我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的出现,简直是为像我这样在免疫学门外徘徊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免疫学虽然听起来很“硬核”,但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了解一点总是有好处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精要速览”,能让我快速掌握免疫学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而不是陷入细枝末节的繁琐细节。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梳理出免疫系统的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让我对这个复杂的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它能否解释一下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先天免疫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而适应性免疫则更加特异和强大,这中间的衔接和配合是如何实现的?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图表或流程图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另外,如果能对一些重要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它们的起源、发育、功能以及相互作用,那就更完美了。我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建立起清晰知识框架的指引。

评分

我一直对医学科普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在了解疾病的根源和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方面。这本书《精要速览系列:免疫学(第2版 中译本)》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能够将免疫学的知识与实际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比如,在面对像流感、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病时,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应对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增强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思路?我期待它能讲解一些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例如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分类,以及它们与免疫状态的关系。另外,我也很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些方法可以延缓免疫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活力?如果这本书能够包含这些实用性的信息,那将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