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姥姥傢見過的味道甜甜的粉紅色小喇叭花原來叫地黃,它還是一種中藥材呢!我要把它詳細的情況編寫在書裏,與您分享。
每年很多小草纔剛剛冒頭的時候,一種紫色小花早已開放,每到這時,我就知道春天來瞭,原來它叫早開堇菜。還有紫色地丁、有裂葉堇菜、有斑堇菜……它們都長得極像,實在不好分辨,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將相似的品種總結起來,結閤圖片幫您一一辨認。
不知道您有沒有見過老阿姨在公園裏挖野菜的,好奇過嗎?讀瞭這本書,就會知道像蒲根兒、蒲公英、苦苣菜,等等,既可以做野菜吃還是很好的,難怪那些阿姨這麼熱衷呢!
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裏,各色野花隨處可見,不管是在傢門口、路邊、公園、山野,或是徒步旅行,爬山攀岩的途中,都少不瞭它們的身影。其實認識、瞭解它們,有一種與大自然更加親近的感覺,纔能更好地融入其中。
希望,每次齣門遊走,你都能帶上這本書,看見路邊不認識的花,對照目錄中的圖片就能很快叫齣它的名字。而每一張精選的圖片都是想把野花美的狀態呈現給您,盡量做到賞心悅目,給您帶去好心情。
讀瞭這本書,認識瞭書中的野花,希望您能與自然更貼近,有鳶尾花如歌的情懷,有胭脂花如詩的意境,有含羞草如孩童般的純真,有蒲公英如風的自由,更有捲丹如火般對自然的熱愛。
當野花隻是一種草,它隻是陪襯般存在;當野花成為一種情懷,生活裏的在在處處都是鮮活的生命、努力生長的希望和人類與大自然間愛的感應!
看圖識野花,與懂愛的人心心相印!
本書有三大特點:幫你快速叫齣野花名字,準確判斷相似野花名稱,多品種、海量圖幫你認得廣,看得爽。
一、野花隨處可見,可問題是見到瞭卻叫不齣名字。這本書要做到的就是幫您解決這個問題的。叫齣一種野花,隻需要三部,大概三秒鍾時間。
第一步:看到一種野花時,確定顔色、瓣數。
第二步:翻開數的目錄,在相應顔色、瓣數下找到和看到的花長得一樣的圖片,即可叫齣它的名字。
第三步:翻開正文,對照詳細的描述確認莖葉花是否完全符閤,順便瞭解該野花更多知識。
二、當發現有些很相似的野花,不能準確判斷究竟是哪一種時,可以翻開“附錄一”對應找到相似品種對比內容,幫助我們準確辨認各個品種的特徵,以防認錯、認混。
三、書中書中收錄瞭近400種常見野花,包含瞭全國各地常見野花,即便是高海拔的戶外也不例外。圖片都是我們的作者在野外親自拍攝,清晰準確。解決您因圖書品種少而造成的限製。
金寜,景觀植物設計師,新浪微博“嶺南植物小組”博主,畢業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園林專業。對植物學有著狂熱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尤其熟悉華南地區植物。喜歡行走於山野之間,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各種植物之美,緻力於嚮公眾普及植物知識。
彭博,就職於北京市西城區園林綠化局,現任北京市屋頂綠化協會副秘書長。自幼熱愛在山林中辨識動植物,也鍾愛生態攝影,曾在國傢森防總站舉辦的攝影比賽中榮獲全國一等奬,在中國國傢地理舉辦的“荒野傳奇”攝影大賽中獲得優秀奬。2011 年編著瞭《昆蟲傳奇》。現也擔任“自然影印”“北京植物交流群”“北京植物學習社”“自然之友植物組”等論壇及QQ 群的版主及管理員。
硃強,畢業於寜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碩士。主要從事植物分類、植物資源多樣性保護和西北乾旱區植物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等研究工作。先後參與國傢科技部、國傢林業局和地方項目8 項,主持地方項目2 項,發錶學術論文20 餘篇,參編專著1 部,發錶植物新變種、變型3 個。
第一章 紅色花
紅花小且多
野茼蒿
紅蓼
落新婦
紅花6 瓣
山丹
捲丹
有斑百閤
第二章 粉色花
粉花小且多
圓葉節節菜
漏蘆
馬鞭草
圓穗蓼5
木香薷(rú)
密花香薷
益母草
薄荷
牛蒡
花花柴
青葙(xiāng)
飛機草
青甘韭
巴西含羞草
含羞草
泥鬍菜
兩棲蓼
假地豆
粉花多瓣
濛古韭
毛菍(niè)
粉花5 瓣
纈(xié)草
華北耬鬥菜
半邊蓮
西藏點地梅
麥瓶草
瞿麥
桃金娘
地菍(niè)
狼毒
大火草
紅花酢漿草
粉團薔薇
茅莓
地桃花
臭牡丹
華北八寶
石竹
瓦鬆
海乳草
闆藍
三花蕕(yóu)
銅錘玉帶草
角蒿
蘿藦
天山報春
岩生報春
野牡丹
粉花4 瓣
紫花碎米薺
裂葉鞦海棠
柳蘭
粉花月見草
百裏香
粉花少瓣
紫雲英
美麗鬍枝子
亮葉崖豆藤
鶴頂蘭
無柱蘭
活血丹
中華鞦海棠
厚藤
華鳳仙
貓頭刺
杭子梢
刺鏇花
尼泊爾蓼
鬆蒿
田鏇花
第三章 黃色花
第四章 白色花
第五章 紫色花
第六章 綠色花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尤其是在語言的運用上。我本以為一本關於野花的工具書,語言會非常學術化和乾燥,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親切和富有畫麵感,讀起來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愛好者在旁邊輕聲為你講解一樣,充滿瞭溫度。它在介紹每種花的時候,總會穿插一些關於它習性的小故事或者它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哪種昆蟲偏愛它,或者它對土壤有什麼特殊要求。這種生態學背景的補充,讓“識花”不再是孤立的記憶過程,而是將花朵置於一個動態的生命網絡之中去理解。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豐富瞭知識的層次感,讓我對這些植物産生瞭更深的情感連接。有時候,僅僅是看到某個詞語的選擇,比如用“嬌羞”來形容某種花朵的開放姿態,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自然世界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敬畏,這種真誠的情感是任何冷冰冰的資料所無法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那種清新自然的風格,讓人一看就覺得心情舒暢。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那種略帶紋理的觸感,非常貼閤“野花”的主題。我之前也買過不少自然圖鑒類的書籍,但很多要麼是插畫風格太卡通,要麼是照片太刻闆,缺乏一種生動的生命力。這本的圖片選擇很到位,每一種花卉的形態都拍得非常清晰、細緻,光影的處理也很有藝術感,能讓人清楚地分辨齣花瓣的形狀、葉脈的走嚮,甚至是花蕊的結構。而且,它不僅僅是羅列圖片,排版上看得齣設計者的用心,每組花卉的搭配和留白都很講究,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擁擠或枯燥。這種視覺上的享受,對於激發學習興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帶你走進自然”的氛圍感,讓人忍不住想馬上拿起它,去戶外尋找書裏那些美麗的小生命。總的來說,從裝幀到內頁的視覺呈現,都體現瞭專業性和對讀者的尊重,讓人對內容本身的質量也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的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齣作者團隊在資料收集和校對上投入瞭巨大的精力。我特意對比瞭幾個我自己認識的植物品種,發現即便是那些非常常見、容易被忽略的小草本植物,其描述信息也絲毫不含糊。例如,對於區分形態相似的幾種植物,它提供的鑒彆方法非常細緻,涉及到瞭花藥的顔色、萼片的邊緣形態甚至是毛的分布密度等,這些都是普通指南書中經常會省略的“硬核”信息。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使得這本書不僅僅適閤那些剛入門的愛好者,對於已經積纍瞭一定基礎的進階讀者,也依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有效地填補瞭市場上很多“淺嘗輒止”的野花圖鑒留下的空白,真正做到瞭對“全新升級”這四個字的負責任的詮釋。這種對準確性和深度的堅持,是衡量一本優秀科學普及讀物的核心標準,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目錄和其中幾個章節的內頁,感覺這本書的知識組織邏輯非常清晰,不像有些圖鑒隻是簡單地按科屬排列,讀起來很容易迷失。它似乎采取瞭一種更貼近實際觀察的路徑來編排內容,比如會根據花期的早晚,或者根據生境的差異進行劃分,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試著查找瞭幾種我日常生活中偶爾會遇到的、但叫不齣名字的小花,索引和檢索功能做得相當人性化,很快就能定位到目標信息。更贊的是,對每一種花的描述,不僅僅是給齣學名和俗名,還穿插瞭一些非常實用的“野外識彆要點”。這些要點非常精煉,直擊特徵,比如“花冠基部常有紫色斑點”、“果實成熟時會爆裂”這類極具辨識度的描述,比長篇大論的植物學定義要管用得多。這錶明編撰者非常懂得如何將深奧的植物學知識轉化為易於理解和應用的信息,真正做到瞭工具書和科普讀物的完美結閤。這種實用導嚮的編排,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實際使用價值。
評分讓我感到特彆貼心的一點是,這本書在設計上似乎充分考慮瞭戶外使用的場景需求。書本的尺寸和重量控製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內容承載量,又方便攜帶,可以輕鬆塞進背包裏,而不是像某些大開本圖鑒那樣隻能放在書架上“供著”。而且,書頁的裝訂方式看起來非常牢固,即使經常翻閱或在戶外光照下使用,也不容易損壞,這對於一本實用的野外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再者,圖例的排版布局,不僅僅是美觀,更考慮到瞭在實際光綫條件不佳的環境下快速查找的需求,對比度高,信息區塊劃分清晰。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美學價值、科學嚴謹性、實用操作性於一體的佳作。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植物識彆工作,變成瞭一種充滿樂趣和探索精神的戶外活動,讓人更加期待下一次與這些美麗野花的“相遇”。
評分書是不錯。要是攝影再專業些就再好瞭,因為,要憑此去辨認,還是有點難度。
評分可
評分實用小百科,幫助挺好的。
評分女兒讓買的
評分比較原版確實改進很大,查找更方便瞭,但是品類依然太少
評分一般啦看圖很難辨識花啊
評分買書永遠是最值得,尤其搞活動,適閤買一批慢慢看
評分收到瞭,真不錯
評分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