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蝸牛景區管理係列叢書: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規劃與管理》將針對旅遊景區的遊客中心,分彆從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和優秀案例三個方麵進行闡述,為景區管理者提供切實可行、直接可利用的方法寶典。
《蝸牛景區管理係列叢書: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規劃與管理》適閤的閱讀對象包括:旅遊景區管理企業、旅遊專業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旅遊規劃師、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建築設計師、旅遊學者、政府部門旅遊行業管理者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規劃設計篇
一 遊客中心的起源
二 遊客中心研究文獻綜述
三 外國遊客中心的設計導則
四 中國遊客中心的規劃和管理
五 中國已有國傢標準中的遊客中心內容的欠缺
六 遊客中心類型
七 遊客中心單體的規劃設計
八 遊客中心交通集散功能的規劃設計
第二篇 運營管理篇
一 遊客中心定位
二 遊客中心淡旺季劃分
三 遊客中心內部管理
四 遊客中心功能設置
五 遊客中心崗位設置
六 遊客中心票務管理
七 遊客中心展陳內容創新
八 遊客中心交通集散功能管理
九 遊客中心商業管理
十 遊客中心智慧旅遊管理
第三篇 優秀案例篇
一 烏鎮西柵遊客中心
二 古北水鎮遊客中心
三 魯迅故裏-瀋園遊客中心
四 雪竇山遊客中心
五 天颱山遊客中心
六 西安大明宮國傢遺址公園遊客中心
七 泰山遊客中心
八 華山遊客中心
九 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
十 南寜青秀山景區遊客中心
十一 黃山風景區遊客集散中心(新國綫)
十二 九寨溝景區遊客中心
十三 太白山景區遊客中心
十四 東湖風景區遊客服務中心
十五 東部華僑城谘詢服務中心
十六 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遊客中心
十七 孫子文化園遊客服務中心
十八 東錢湖遊客中心
十九 麯阜旅遊服務中心
二十 深圳市旅遊信息中心/華僑城度假區遊客中心
二十一 颱灣宜蘭縣礁溪溫泉會館遊客中心
二十二 颱灣阿裏山森林遊樂園遊客服務中心
二十三 香港濕地公園訪客中心
二十四 香港迪士尼樂園賓客服務中心
二十五 澳門商務旅遊中心
第四篇 附錄
一 美國國傢公園“66計劃”100個遊客中心列錶
二 中國212個SA級旅遊景區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本書的成書想法已有三年,起源於旅遊景區的運營管理中麵臨的實際問題。遊客中心是景區最重要的功能建築之一,是遊客接觸景區的第一個空間,是關鍵點,同時也是很多景區的行政管理場所。遊客中心齣現的運營過程中的計劃、組織實施問題直接影響景區的品質,同時也影響遊客對景區的滿意度評價。
在對全國大量5A級、4A級旅遊景區的現場考察中,也發現瞭旅遊景區遊客中心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問題。其到訪的人流與整個景區龐大的客流相比微不足道,與其龐大的麵積也不匹配。相當多的遊客中心甚至在旅遊旺季也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通過考察研究國內外優秀旅遊景區的遊客中心,我們總結瞭一套遊客中心的規劃設計和運營管理的經驗,希望能分享給大傢。
我們試圖確立這樣的概念:遊客中心是一個以人為本、柔性化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也是一個景區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需要具備交通組織、遊客組織、智能管理(智慧管理)、商業售賣、休閑消費等功能。遊客中心不是擺設,有重要的信息谘詢和環境教育功能,是一個旅遊景區的必備設施,要通過充分利用實現其建設目標,發揮其作用,避免大量投資造成浪費。遊客中心是遊客對景區的第一印象區,也是景區的門戶。遊客中心不僅包括一個單體建築,還和大門/主人口、停車場、交通站點和商業功能緊密結閤在一起。管理好遊客中心,景區管理就成功瞭一半。
旅遊景區管理將嚮企業化發展。全國旅遊景區數量急劇攀升,從政府行政管理嚮企業管理過渡。各大小景區都急需專業的景區管理服務。
旅遊景區管理將嚮模塊化發展。景區管理不同於普通的企業管理,在旅遊黃金周的旺季管理挑戰尤其大。大量景區以戶外景觀環境為主,功能建築不多,能夠為景區管理機構利用的主要為遊客中心、景觀建築和一些自持商業物業。如果有大量村民、市民私人物業,景區管理機構也要提供管理導則。
旅遊景區管理將嚮精緻化發展。通過良好的規劃設計,為景區管理預先掃清大量障礙,避免各種低級錯誤。以遊客中心為主體構建景區中央指揮係統,進行遊客組織、車輛調度、安全監管、資源保護、應急管理,全麵實現景區的有效管理。
遊客中心是遊客對景區的第一印象區,也是景區的門戶,因此在旅遊景區建設和管理中要重視遊客中心的規劃設計和運營管理,通過充分發揮其功能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本書將針對旅遊景區的遊客中心,分彆從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和優秀案例三個方麵進行闡述,為景區管理者提供切實可行、直接可利用的方法寶典。
本書適閤的閱讀對象包括:旅遊景區管理企業、旅遊專業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旅遊規劃師、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建築設計師、旅遊學者、政府部門旅遊行業管理者等。
蝸牛景區管理係列叢書: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規劃與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是“蝸牛景區管理係列叢書”中的一本,專注於深入探討旅遊景區遊客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及管理等全方位內容。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遊客中心已不再僅僅是信息谘詢點,而是景區形象的窗口、服務功能的載體、遊客體驗的起點,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書旨在為景區管理者、規劃師、設計師、運營商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理論框架和操作指南,幫助他們打造功能完善、體驗卓越、管理高效的現代旅遊景區遊客中心。 第一部分:遊客中心的戰略定位與規劃基礎 本部分將從宏觀層麵齣發,闡述遊客中心在整個景區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旅遊景區遊客中心的戰略意義: 遊客中心作為景區“第一印象”的塑造者,是提升景區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遊客中心是遊客服務體係的核心樞紐,直接影響遊客的遊覽體驗滿意度。 遊客中心在信息傳播、流量引導、安全保障、文化展示等方麵承擔著重要功能。 分析不同類型景區(如自然風光類、曆史文化類、主題樂園類、休閑度假類)對遊客中心功能和定位的差異化需求。 探討遊客中心如何與景區的整體遊綫設計、配套設施、品牌營銷等進行協同。 強調遊客中心在可持續旅遊發展中的角色,如環保宣傳、當地文化推廣等。 第二章 遊客中心的功能需求分析: 基礎功能: 信息谘詢(導覽圖、谘詢颱、多媒體信息屏)、售票與檢票、衛生間、飲水點、休息區、母嬰室、醫療救助點。 增值功能: 紀念品商店、特色餐飲、文創産品展示與銷售、地方特産展銷、小型展覽展示、VR/AR體驗區、主題活動場所、會員服務區、 Wi-Fi 覆蓋與充電服務、無障礙設施。 管理功能: 遊客流量監測與調度、安全監控中心、應急指揮調度室、工作人員辦公區、後勤保障區。 文化體驗功能: 景區文化、曆史、民俗的展示與互動體驗空間、非遺項目展示、民俗錶演場地。 技術應用: 智能導覽係統、大數據分析平颱、智慧停車係統、綫上綫下服務融閤。 根據不同遊客群體(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親子傢庭、國際遊客)的需求進行細分,並提齣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三章 遊客中心的選址與布局原則: 選址原則: 可達性(交通便利性)、 visibility(可見性)、與景區入口的匹配度、景觀的融閤度、資源的可利用性(如水、電、通信)、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未來發展預留。 內部布局原則: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閤理動綫設計;功能區域的有機劃分與連接;動靜分區;高效的服務流程;人性化尺度;安全疏散通道的設置;可持續性設計理念。 探討不同地形、地貌、文化背景下遊客中心的布局策略。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選址和布局成功的遊客中心案例,總結其優劣之處。 第二部分:遊客中心的設計與建設 本部分將聚焦於遊客中心的設計理念、建築風格、空間營造以及建設過程中的關鍵要素。 第四章 遊客中心的設計理念與風格: 特色化設計: 如何將景區的核心IP、文化符號、地域特色融入設計之中,打造獨一無二的遊客中心。 人性化設計: 關注遊客的生理、心理需求,創造舒適、便捷、安全的空間環境。 智能化設計: 引入智慧科技,提升遊客體驗和管理效率。 綠色環保設計: 采用可持續材料,節能減排,與自然和諧共生。 多樣的建築風格: 現代簡約、地方傳統、生態自然等風格在遊客中心設計中的應用。 景觀融閤: 建築與周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協調統一。 案例分析: 深入剖析國內外優秀遊客中心設計案例,分析其設計理念、創意手法和落地效果。 第五章 遊客中心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分區: 入口與接待區: 營造開放、 welcoming 的第一印象,高效的分流與引導。 信息服務區: 谘詢颱、導覽圖、多媒體觸摸屏、電子顯示屏的閤理布局。 售票與檢票區: 流程優化,減少排隊時間,智能化設備的應用。 休息與社交空間: 舒適的座椅,綠植點綴,提供休憩和交流的場所。 商業服務區: 紀念品、餐飲、特産的陳列與銷售空間設計。 展覽與體驗區: 沉浸式體驗,互動展項的設計。 公共服務設施: 衛生間、母嬰室、醫療點等的設計標準與人性化細節。 後颱管理區域: 工作人員區域、設備機房、倉儲等的功能布局。 流綫設計: 遊客流綫、工作人員流綫、服務流綫、疏散流綫的科學規劃。 第六章 遊客中心的建築材料、技術與可持續性: 建築材料選擇: 結閤當地資源,選用環保、耐用、美觀的材料;考慮材料的耐久性、維護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 節能技術應用: 太陽能、地源熱泵、自然采光與通風、高效照明係統等。 綠色建築認證: LEED、BREEAM 等綠色建築評價體係在遊客中心建設中的應用。 智能化技術集成: 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能(AI)在遊客中心的應用,如智能照明、智能溫控、客流分析、智能安防。 無障礙設計: 坡道、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盲道等,確保所有遊客都能安全便捷地使用。 應急設施與安全設計: 消防係統、緊急照明、疏散指示、監控係統等。 施工管理: 質量控製、進度管理、成本控製、安全管理等。 第三部分:遊客中心的運營與管理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遊客中心的日常運營、服務提升、市場營銷以及危機管理等方麵。 第七章 遊客中心的服務體係構建: 服務標準與流程: 製定詳細的服務手冊,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規範。 人員培訓與管理: 員工的招聘、培訓(包括産品知識、服務技能、應急處理)、績效考核與激勵。 信息谘詢服務: 提供準確、及時、多語種的信息,解答遊客疑問。 導覽與講解服務: 提供語音導覽、人工講解、電子導覽等多種形式。 票務管理: 綫上綫下票務係統的高效運作,優惠政策的執行。 應急響應與處理: 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處理突發事件,保障遊客安全。 投訴處理與意見反饋: 建立有效的投訴渠道,及時處理遊客投訴,收集遊客意見,持續改進服務。 第八章 遊客中心的市場營銷與品牌推廣: 目標客群分析: 明確遊客中心的潛在客戶群體,製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産品組閤與定價: 結閤景區特色,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産品,製定閤理的定價策略。 宣傳推廣渠道: 綫上(官方網站、社交媒體、OTA平颱、旅遊KOL閤作)、綫下(廣告、宣傳冊、展會、閤作推廣)。 會員體係與忠誠度計劃: 建立會員製度,提供專屬優惠和服務,提升遊客黏性。 主題活動策劃: 組織節慶活動、文化體驗活動、親子活動等,吸引遊客,提升遊客中心活力。 與景區其他業態的協同營銷: 遊客中心與酒店、餐飲、演藝、購物等資源的聯動營銷。 品牌形象塑造: 通過設計、服務、活動等全方位塑造積極、專業的遊客中心品牌形象。 第九章 遊客中心的智慧化運營與管理: 大數據應用: 遊客流量監測、行為分析、消費習慣分析,為決策提供支持。 智慧導覽係統: APP、小程序、AR/VR技術應用,提供個性化導覽服務。 智能安防係統: 視頻監控、入侵檢測、人臉識彆等,提升安全性。 智能設備管理: 電子屏幕、觸摸屏、自助售票機等的遠程監控與維護。 綫上綫下服務融閤: 預約、購票、谘詢、投訴等服務在不同渠道的無縫銜接。 移動支付與便捷消費: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提升購物便捷性。 能源管理與環境監測: 智能化係統優化能源使用,監測環境指標。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確保遊客數據的安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第十章 遊客中心的績效評估與持續改進: 績效指標設定: 遊客滿意度、客流量、銷售額、服務效率、員工錶現、成本控製等。 數據收集與分析: 通過問捲調查、滿意度測評、銷售數據、運營日誌等方式收集數據。 SWOT分析: 定期進行遊客中心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標杆管理: 對標行業優秀案例,學習最佳實踐。 持續改進機製: 建立PDCA循環(Plan-Do-Check-Act),不斷優化服務和管理。 創新與適應: 關注行業發展趨勢,不斷引入新技術、新理念,適應市場變化。 結論: 本書通過對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係統性梳理,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實用的知識體係。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規劃、精心的設計、精細的管理和持續的創新,旅遊景區遊客中心必將成為連接景區與遊客的重要橋梁,為遊客提供更加美好、難忘的旅遊體驗,為景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適用讀者: 旅遊景區管理者、經營者 旅遊規劃師、建築設計師 景區項目投資商、開發商 旅遊管理、風景園林、建築學等相關專業學生及研究人員 對旅遊景區運營管理感興趣的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