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放,高哲,张书杰 著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恩格斯
  • 哲学
  • 政治
  • 经济学
  • 历史
  • 经典
  • 理论
  • 增订本
  • 红色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10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8340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是在我社2000年4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的基础上加以增订、扩充和删节而成,旨在改编为一本全面、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谛的大众化读物。

2. 选读、精读马克思主义名言警句汇编,是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捷径

3. 本书由高放教授牵头领衔,与高级政工师高哲、张书杰共同负责主编,自2011年3月商定动议后,他们二位常住河北省邯郸市,由他们组织邯郸市委讲师团人员为主来具体改编本书。四年多来,编辑组同仁勤恳工作,七易其稿,不断修改,力臻完善。两位副主编曾经三次来北京高放教授住处,商谈如何主编好本书。期间,高放教授给他们去信提出主编原则和方案,并且多次通电话交换意见。高放教授前后三次审读初稿、二稿、三稿,又都提出修改与补充意见。

4. 本书由在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专业课程任教超过半个世纪、在学术界被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放,领衔主编、撰文推荐

5. 本书内容契合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潜在读者群很广。本书不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谛的良好读本,而且也是遇到问题时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检索马克思主义教诲的重要工具书。

内容简介


纵观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有成千上万思想家和科学家留下卷帙浩繁的论著。我深切感受到,古往今来,还从来没有哪两位思想家、科学家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世界观、历史观、现状观和未来观这四大问题,做过如此广博而深刻的科学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公元第二个千年伟大、杰出的两位思想家和科学家,而且他们的科学理论对公元第三个千年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认真细读,潜心体会,具体运用,努力践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高放


----------------------------------------------------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其中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其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第七章论未来社会的发展,显然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预测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科学未来观。只要细心通览全书,我们就能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获得较为系统的科学知识,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高放 1927年2月生,福建长乐人,1946年福州英华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1948年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被解放区华北大学选拔为研究生。1949年开始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伊始,一直执教至今。现兼任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顾问、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82年以来,出版有《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等15部专著和文集。

高哲 1930年8月生,重庆人,1955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校(现贵州师范大学)。先后任贵阳师范学院党委秘书、中煤集团建设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政治报告员、高级政工师。曾任中国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哲学学会理事、河北省邯郸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哲学学会会长、市毛泽东思想学会会长、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邯郸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1986年退居二线后,从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编或合著有《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沉思》、《毛泽东领导学》、《邓小平改革方法论》、《南街之路》、《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作品。


张书杰 1957年4月生,河北省曲周县人,197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河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先后任邯郸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邯郸市委党校副校长、邯郸市委讲师团主任、邯郸市建设投资公司监事会主席、高级政工师。兼任邯郸市社科联副主席、邯郸市哲学学会会长、邯郸市毛泽东思想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主编或合著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营销》、《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党史党建学习纲要》、《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思考》、《党委书记大全》、《平原农村经济开发》等作品。

目录

序言:推荐全面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谛的读本1

第一章 论自然·人类·社会1

一、关于自然3

(一)自然世界统一于物质3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6

(四)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牢固基础6

二、关于人类7

(一)人的来源和发展7

(二)人和动物的区别9

(三)人的属性和人的本质13

(四)人的主体性18

(五)人的需要20

(六)人的活动23

(七)人的异化27

(八)人的权利30

(九)人道主义35

(十)人的自由37

(十一)人的解放46

三、关于社会49

(一)社会的形成49

(二)社会的演进50

(三)社会的文明进步53

四、关于人类、自然、社会的关系64

(一)人类同自然的关系64

(二)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68

五、关于自然、社会的联系和发展71

(一)自然、社会的普遍联系71

(二)自然、社会的永恒发展73

(三)辩证法是关于运动和发展的科学74

(四)自然、社会、思维联系和发展的规律77

(五)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80

(六)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几对范畴85

六、关于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改造90

(一)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90

(二)认识与实践93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00

第二章 论社会结构103

一、关于社会经济结构105

(一)社会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构105

(二)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形式和经济规律127

(三)社会经济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内在规律139

二、关于社会群体结构144

(一)家庭144

(二)氏族147

(三)民族150

三、关于社会政治结构155

(一)阶级156

(二)政党170

(三)国家175

(四)政治制度184

四、关于社会意识结构190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90

(二)社会意识形式的类别194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12

(四)先进的社会意识225

五、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构231

(一)经济基础的内涵231

(二)上层建筑的内涵231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32

第三章 论社会变革235

一、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23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23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37

二、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237

三、关于社会革命是社会变革的“火车头”237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237

(二)社会革命的目的239

(三)社会革命的作用241

(四)社会革命的类型242

(五)现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47

四、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93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9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7

(三)对唯心史观的批判300

五、关于社会发展规律301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301

(二)社会发展受规律支配302

(三)社会发展进程的一致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304

(四)新旧社会的相互交错305

第四章 论社会形态309

一、关于原始社会311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311

(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12

(三)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313

(四)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制的产生315

二、关于奴隶社会316

(一)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316

(二)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316

(三)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317

(四)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产生320

三、关于封建社会321

(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21

(二)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324

(三)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327

四、关于资本主义社会328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328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332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361

(四)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365

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370

第五章 论社会问题371

一、关于战争与革命、和平问题373

(一)战争的根源373

(二)掠夺战争的后果377

(三)战争与革命378

(四)战争与经济、技术380

(五)战争与指挥和战术382

(六)正义战争必然胜利、非正义战争虽胜尤败383

(七)如何维护并实现和平384

二、关于殖民地问题385

(一)殖民地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385

(二)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与瓜分387

(三)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残酷暴行390

(四)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391

(五)殖民地人民的独立与解放393

(六)殖民地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395

三、关于工人问题397

(一)工人的劳动时间问题397

(二)工人的工资待遇问题399

(三)工人的生活状况问题401

四、关于农民问题404

(一)对农民的阶级分析404

(二)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406

(三)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对农民的政策407

五、关于知识分子问题410

(一)知识的力量410

(二)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411

(三)争取和培养知识分子412

六、关于妇女和儿童问题413

(一)妇女问题的由来和妇女解放之路413

(二)如何解决儿童问题418

七、关于青年和学生问题422

(一)要选择为人类幸福工作的职业,从普通一兵做起422

(二)要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工人,努力造就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专家424

八、关于教育问题425

(一)教育的作用425

(二)教育的内容426

(三)教育的方法428

九、关于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429

(一)互爱是爱情的基础429

(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431

(三)婚姻是家庭的基础433

(四)无产阶级的婚姻观434

十、关于住宅问题436

(一)住宅问题的由来436

(二)解决住宅问题的历史争议438

(三)解决住宅问题的主要途径440

十一、关于自杀与卖淫问题442

(一)自杀的根源和防治之道442

(二)纵横深入透视卖淫现象444

第六章 论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447

一、关于欧洲449

(一)欧洲革命的历史与现状449

(二)欧洲未来国家的政治制度450

(三)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影响453

二、关于俄国454

(一)俄国农村公社向何处去454

(二)俄国农村公社制度前途的二重性455

(三)俄国农村公社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条件457

(四)俄国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机会正在逐年减少458

(五)俄国要保全公社,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460

(六)沙皇政府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政策461

三、关于美国470

(一)美国的奴隶制度470

(二)美国内战的性质和作用472

(三)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74

(四)十九世纪美国的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478

(五)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481

四、关于印度483

(一)印度社会发展的特点483

(二)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影响486

(三)印度社会发展的前景489

五、关于中国492

(一)中英鸦片战争492

(二)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国以致命打击501

(三)中国革命是亚洲纪元新曙光、欧洲革命导火线502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对欧洲的贡献504

六、关于工人政党应对国际关系的准则505

(一)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遵循道德和正义的准则505

(二)各国工人要联合起来,反对争夺霸权的战争505

(三)必须支持民族解放,反对民族压迫507

(四)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508

(五)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劳动、普遍交往508

第七章 论未来社会的发展511

一、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513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远大眼光和历史局限513

(二)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517

(三)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批判519

二、关于从资本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的预见522

(一)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522

(二)要实现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必须首先掌握政权524

(三)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任务526

(四)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政策527

三、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见531

(一)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特征531

(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面临的任务和社会问题544

四、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预见560

(一)工人劳动将被机器取代,生产力极大提高560

(二)实现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561

(三)社会生产的计划调节561

(四)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64

(五)人们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565

(六)轻松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566

(七)商品生产将被消除567

(八)三大差别归于消灭568

(九)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私人家务消失,各个民族

大融合570

(十)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地发展573

附录: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主要年表577

编后记:本书选编经过和参编人员611

不可不读的跋语:我们如何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615

前言/序言


文明的深渊与启蒙的曙光:一部跨越时代的思想史诗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穿透历史的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它们并非一时兴起的呓语,而是经过深刻的社会洞察、严谨的逻辑推演,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而诞生的智慧结晶。这些思想,以其强大的解释力、批判性和预见性,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认知,更深刻地塑造了历史的进程。它们如同一面面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核心矛盾与潜藏的可能,激发着人们对现实的质疑、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力图呈现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深度探寻,以及一次对被压迫者解放道路的坚定呼唤。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思想的熔炉,在那里,历史的沉渣与未来的种子交织碰撞,旧世界的枷锁与新时代的曙光并存。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根植于现实土壤的矛盾,理解那些驱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并思考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应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找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历史的纹理与社会的肌理——文明的溯源与批判 本书的起点,是对人类历史宏大叙事的审视,以及对社会结构深层肌理的剖析。我们并非简单地回顾过往的事件,而是试图揭示隐藏在历史变迁背后的动力机制。文明的兴衰,王国的更迭,固然吸引眼球,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塑造了文明形态、决定了社会走向的根本性力量。 我们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入手,深入探究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食物的获取,工具的制造,技术的革新,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活动,却构成了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道德观念,乃至意识形态。我们将看到,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制,再到封建制,直至我们所处的时代。 但历史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着深刻的社会矛盾。阶级的分化,贫富的悬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些如同文明的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涌动,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本书将带领读者辨析这些矛盾的根源,理解它们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们将审视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社会秩序,并从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其内在的裂痕与不合理之处。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私有制的起源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私有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也带来了阶级对立、社会不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我们将追溯私有制如何一步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经济关系、政治权力,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理解私有制的历史逻辑,是理解当代社会诸多问题的钥匙。 第二章:资本的逻辑与劳动的困境——现代社会的症候分析 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以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本书将聚焦于资本主义的核心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 我们将详细阐释“资本”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资本并非简单的货币或财富,而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代表着一种生产关系,一种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取利润的机制。我们将探究资本是如何通过不断地增殖自身,驱动着现代经济的运行。 在此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理论将是理解资本主义的关键。我们将揭示,在看似公平的雇佣关系背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获得的工资。这种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剩余劳动,是资本增殖的源泉。我们将分析资本家如何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技术等方式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随之而来的,是对劳动者境遇的深入洞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异化。他们的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成为实现资本增殖的工具。劳动产品不再属于劳动者,而是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不再是自主的创造,而是被分解为单调重复的工序。这种异化,使得劳动者在物质上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在精神上却感受到空虚与疏离。 我们将审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这些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我们将分析这些危机如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以及对劳动者的生计造成怎样的冲击。 同时,本书还将探讨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及其带来的影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这些都是资本逐利本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我们将理解资本主义如何通过输出商品、技术、资本,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不平等的经济联系,将世界纳入其运转的体系。 第三章:革命的火种与解放的远征——通往新世界的路径探索 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之后,本书将转向对变革与解放的思考。当旧的社会结构已显陈旧,当不公与压迫成为常态,人类总会寻求突破的途径。本书将探讨革命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以及通往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社会的路径。 我们将深入分析阶级斗争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与阶级之间的冲突息息相关。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将辨析不同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在瓦解旧制度、建立新秩序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将聚焦于无产阶级,分析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作为被剥削的主要群体,无产阶级具有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潜力。我们将探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实现社会解放中的历史使命。 与此同时,我们将对“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社会形态进行阐释。这并非一种空泛的乌托邦幻想,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弊端深刻批判,并对未来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预测。我们将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原则,以及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的最终目标。 本书还将探讨实现这一理想社会所需要的方法论。从阶级觉悟的提高,到组织力量的壮大,再到政治斗争的策略,我们将审视实现社会变革所需的各个环节。这并非简单的暴力革命的呼唤,而是强调通过理论武装、组织建设和实践斗争,逐步实现社会根本性的转变。 最后,本书将回归到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在宏大的社会变革进程中,个体的意义何在?我们将探讨在追求解放的道路上,个体应如何认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真正的解放,不仅是社会的解放,也是个体的解放。 结语: 本书所呈现的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现实不公的有力批判,更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它并非要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要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在变革中创造未来。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理解那些驱动社会前进的深层力量,并找到参与改变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文明的深渊并非无法逾越,启蒙的曙光终将照亮前行的道路。这是一次思想的启程,更是一次为更美好未来而奋斗的远征。

用户评价

评分

每一次翻阅这本《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总会不经意间被其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章节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更像是一把解剖历史的精巧手术刀。马克思恩格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历史的演进归结于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这极大地颠覆了我以往对历史的认知。我曾一度认为历史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是英雄人物的功过是非,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下的更深层动力——经济基础。他们对不同社会形态(如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的分析,以及对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论证,都显得逻辑严谨,令人信服。尤其是当他们探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如何孕育出新的社会形态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并非宿命论,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更能为我们认识当下,预测未来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论框架。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去审视社会现象,去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去认识到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评分

这本《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就像一位老友,时不时地翻开,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这次重读,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国家”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的起源、本质以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们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属性,揭示了国家权力背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当我读到他们关于“消灭国家”的设想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并非是简单地否定国家的存在,而是指向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式,一种不再由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够引发我们对现有政治体制的深刻反思。他们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的剖析,对普选权、议会民主等形式的批判性解读,都为我们理解当代政治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我常常在思考,他们所描绘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怎样的图景?国家这个概念,在他们的理论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迷雾中摸索,却又总能捕捉到一丝清晰的亮光,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不断挑战我们的固有观念,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社会和政治的本质问题。

评分

我对《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感到尤为震撼。它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更提供了一条通往这个美好社会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如何被剥削,剩余价值如何被榨取,以及这种制度如何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当我读到他们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述时,我被其中蕴含的革命激情和历史使命感所打动。他们并非鼓励盲目的暴力,而是强调在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无产阶级作为被压迫阶级的代表,具有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的历史责任。这种理论,为无数在压迫中挣扎的人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同时,他们也清晰地勾勒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以及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形态。这种对未来的清晰展望,与对现实的深刻批判相结合,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显得既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又不失实践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依靠科学的理论和积极的实践去实现的。

评分

读完《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论(增订本)》中关于“哲学”的章节,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他们将其从“头朝上”颠倒过来,变成了“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这种转变,将抽象的思辨引向了具体的物质世界,将唯心主义的宇宙观替换成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他们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直接挑战了那些将精神或观念视为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当我深入到他们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述时,我明白了知识的获取和真理的认识,离不开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这种将哲学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思路,使得哲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指导行动、改变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尤其是他们对“异化劳动”的哲学批判,深刻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如何与其劳动产品、劳动过程、自身本质以及他人相疏离。这种哲学视角,让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哲学思想,既有宏大的世界观,又有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充满了辩证的智慧。

评分

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的过程中,我反复被其中关于“经济学”的精辟论述所吸引。马克思恩格斯并非停留在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到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他们对“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概念的定义,以及对“劳动二重性”的深刻剖析,为理解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对他们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阐释印象深刻。这个理论,如同一个放大镜,清晰地展现了资本家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无偿占有的一部分。这不仅解释了资本积累的源泉,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当我读到他们关于“资本积累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时,我更加理解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这本书的经济学分析,超越了单纯的教科书式解读,它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让我意识到,理解经济,就必须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评分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的经典著作,解读权威、准确,更正了以前不少的模糊认识。

评分

学习学习,单位购买的,书的质量不错,送货很快

评分

书很好

评分

很喜欢,要认真学习!!!!!

评分

书很不错的,好好学习加油

评分

有人信奉为真理,有人却指为邪说。不去了解,怎能去伪存真。需要信仰,不能偏信。

评分

很好学习马恩思想的工具书,装订精美。

评分

很好的辅本。

评分

很好不错。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