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战争*深刻的记忆,就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它发生在中国*衰弱的时刻。侵略者必然要选择这一时刻。
当西方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纷纷开始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之时,中华民族大大落后了。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只对姓氏、家族负责,不对民族负责。表面上说保江山社稷,实则保“大清皇权”四个字而已。
统治者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导致民众普遍的冷漠与普遍的麻木,认为天下都是皇上的,打败了也是皇上打败了,割皇上的地,赔皇上的款,与我何干。结果形成只有王朝安全没有大众安全、只有家族安全没有民族安全的状况。
如果不探究我们是怎样衰落到了这样地步,不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有多么腐朽、军事有多么低能、社会有多么涣散,就不会了解这种腐朽、低能与涣散要带来多么巨大深重的灾难。
这种内耗严重、四分五裂、散沙般涣散的国家状态和社会状态,怎能不成为列强屠宰的目标。*了解中国的列强,就是日本。*无情屠宰中国的列强,也是日本。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乏积蓄于生命中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
《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内容简介: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道不明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代过: 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高层智慧金一南首度开讲,立足战略思维的高度,深度探讨中日两国的民族精神,结合历史长河的纵深,将抗日战争深刻剖析。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8年 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 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代表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著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同年,当选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
2011年,《苦难辉煌》获出版界极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2年,《浴血荣光》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章 “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 001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003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021
“假如你们革命成功了,我看你们也强不过我们多少”/ 030
第二章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039
“浙江一带唯流水,巨舰泝来欧罗巴”/ 041
“让日本之魂从底层翻腾起来”/ 053
“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062
第三章 中国是令人垂涎的肥肉/ 073
“满洲问题非以武力不能解决”/ 075
“中国是一个同近代国家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 089
“现今各国无一不垂涎于支那”/ 108
战争狂热像富士山一样喷发出来的时候 / 119
第四章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 131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 133
“为了征服中国,必须学好中文” / 156
软弱挨打、内耗挨打、腐朽挨打、涣散挨打 / 162
“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 170
第五章 “战争的伟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熬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 187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 194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 200
麻木千年、沉睡千年也会被触发唤醒的熔岩和地火 / 209
第六章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 219
附录一: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封通信 / 229
附录二:岁月的皱纹与历史的刀痕 / 239
附录三:平型关风云:战争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战争 / 245
“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多次被侵略战争洗劫。
1840年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 000人的军队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 100万两白银。
《清史》记载了《南京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时,难受至极的道光皇帝在紫禁城中的表现:
上退朝后,负手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忽顿足长叹……
小太监听见退朝后不吃不喝、在便殿阶上溜达一夜也不休息的道光皇帝,长叹了一句: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灾难并未因道光皇帝的感慨戛然而止。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 000人、法军7 200人长驱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2亿两,开辟空前的割地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虽然不少,拼凑的兵力却不足两万,10天令北京陷落,赔款数额更是达到空前的4.5亿两白银。
一个被西方描述为经济总量占世界1/3的东方大国,面对坚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认为之所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是那些皇帝昏庸腐朽、奴才透顶,不敢说“不”。
果真如此吗?
我面前有四份宣战诏书:
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五),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
1860年9月12日(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
1900年6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对诸国宣战。
后这次宣战的“诸国”,包括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十一国。如果以简单的敢不敢说“不”来诠释历史,该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
先看看中国近代史上个大声说“不”的道光。
道光皇帝接手的大清江山,已经是一个朝风腐败的烂摊子。
史籍记载:嘉庆、道光年间,朝风日坏。当时财政开支有一个重要项目,即治河。但每年治河之费,真正用于工程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皆被挥霍。官吏饮食衣服,车马玩好,无不斗奇逞巧。一次宴请常常三昼夜而不能毕。自元旦至除夕,各厅道衙门机关无日不演剧。“新进翰林携朝臣一纸拜见河督,万金即有;举人拔贡携京员一纸拜见道库,千金立至。”
道光继位,颇想重振大清雄风。他先从自己做起:衣非三日不易。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篮。食物价高,虽喜不索。宫中用款,岁不过二十万。然腐败之风由来已久,弥漫全国,病入膏肓,颇为节俭的道光也万般无奈。
万般无奈也是对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万般无奈。对外国的舶来物,他的态度一直还是相当强硬的,尤其是对鸦片。说起1840年那场鸦片战争,大多数人以为敢对洋鬼子说“不”的只有林则徐。他们不知道1838年那场有28名督抚大员参加的禁烟大讨论中,20位大员反对严禁,主张弛禁;道光皇帝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严禁,支持并起用林则徐。如果少数服从多数,禁烟之事在鸦片战争之前两年就泡汤了。所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阅看道光的朱批“若能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不但卿等能膺懋赏,即垂诸史册,朕之光辉,岂浅显哉!而生民之福,政治之善,又非浅显。谅卿等亦不烦谆谆告诫也。勉之,勉之!朕拭目待之!”当场感动得涕泪横流。
对林则徐采取的种种禁烟措施,道光不但给予有力支持,甚至比林则徐走得更远。与英国人在海上交火之后,道光颁旨:“我朝抚绥外夷,恩泽极厚,该夷等不知感戴,反肆鸱张,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自外生成,尚何足惜。著林则徐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
林则徐认为不妥,立即复奏:“对英船遵法者保护之,桀骜者惩拒之。”主张区别对待。高居金銮宝殿之上的道光朱笔一挥,批复道:“同是一国之人,办理两歧,未免自相矛盾。”坚持断绝与英国的全部贸易。
1841年1月27日,道光正式下诏对英宣战:
我朝抚驭外夷,全以恩义,各国果能恭顺,无不曲加优礼,以期共乐升平。前因西夷鸦片烟流毒日甚,特颁禁令,力挽浇风。惟英吉利恃其骄悍,不肯具结,是以降旨绝其贸易。乃并不知愧悔,日肆鸱张,突于上年六月间,乘驾夷船数十只,直犯定海,占据城池。复于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奉天各省洋面,任意往来,多方滋扰……近闻数月以来,奸淫妇女,掳掠资财,建筑炮台,开挖河道,且令伪官出示,谕民纳粮。百姓何辜,罹此荼毒。兴言及此,寝食难安。迨琦善抵粤后,明白开导,仍敢要求无厌,既思索偿烟价,又复请给码头。朕早料其反复无常,断非信义之所能喻,特于年前简调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各路精兵,前赴广东。又调湖北、湖南、安徽各路精兵,前赴浙江,预备攻剿……现在所调各省劲兵,计可赶到,著伊里布克日进兵,收复定海,以苏吾民之困。并著琦善激励士卒,奋勇直前,务使逆夷授首,槛送京师,尽法惩治。其该夷之丑类,从逆之汉奸,尤当设法擒拿,尽杀乃止。至沿海各省洋面,垒经降旨严密防范,着各将军、督、抚等加意巡查,来则攻击。并晓谕官民人等,人思敌忾,志切同仇,迅赞肤浅,共膺上赏。朕实有厚望焉。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敢于宣战的道光,让谁去指挥作战?御前大臣、靖逆大将军奕山。
奕山又以宿将、湖南提督杨芳为前锋主将。英军初闻杨芳之名,还颇为紧张了一阵。
杨芳怎么抗英的呢?他认为英舰竟能于风高浪涌的洋面操大炮击中目标,定有邪术在内。破除之法,必用秽物。于是这位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中厚积威名的战将,作战命令竟是遍收妇女溺器载入木筏,由一副将统领,一闻炮响便蜂拥而出,举筏齐列水面,以溺器对准英船,驱赶震慑其操炮邪术。
杨芳以马桶为胜具,后来被笑传为“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
大将杨芳丢了人,主帅奕山又能挣回几多面子呢?
道光要奕山对英军“分路兜剿,务使其片帆不返”。当时从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调入广东前线的兵弁,已十倍于敌。但奕山却在兵力仅为自己十分之一的英军攻击下,将道光于金銮殿中想象出来不返的“片帆”,扯成广州城头一面可耻的白旗。
升了白旗的奕山又不想丢人,便虚报战果欺骗道光,说英军进攻靖海门、激战正酣时,烟雾中忽见观音神像,英军遂不敢再击;又观音山下三万斤火药被汉奸点燃,正欲爆炸,有白衣女神展袖拂火,顿时熄灭。
道光闻讯,亲书“慈佑清海”四字匾额送观音庙,以谢神恩。
节俭刻苦和想有所作为的道光,以其勇傲与孤陋,确实对英人大喝了一声“不”。但乞胜于马桶或乞灵于观音的“不”,该算一种什么样的“不”呢?
说“不”终于以很快称“是”而告结束。1841年1月27 日金銮殿上的一纸宣战诏书,变成了1842年8月29 日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那份《江宁条约》(后称《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五口通商,赔款白银2 100万两。
从此开近代中国割地赔款之先河。
个大声说“不”的道光,变成个屈辱地说“是”的皇帝。《南京条约》的内容,凡英人的要求全部答应,无丝毫回旋余地,从此也开了从傲然地说“不”转瞬为谦恭地称“是”的先河。
听闻条约签订,道光帝退朝后不吃不喝,负手于便殿阶上徘徊往复,一夜不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忽顿足长叹”。割地赔款的屈辱,愧对祖宗的自责,使颇想有所作为的道光深陷懊丧与悲痛。
他蹒跚于深宫,难以解脱。
道光的晚年沉寂潦倒。他至死未解脱重压于心头的“历史罪人”这个包袱,终也未弄清楚败在了哪里。
道光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后来者说“不”。
鲜明的是他的第四子,继承皇位的咸丰皇帝。
咸丰帝登基时刚刚20岁,血气方刚,立志为父报仇。大理寺卿倭仁进言,力陈为君者首先要辨别君子与小人,并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图画:
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爱才,小人排异。君子图远大,以国家元气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为务。君子刚正不挠谏诤匡弼,小人依违两可迁就逢迎。君子进忧危之议悚动警心,小人不畏天变滋长逸志。
倭仁说这些话是需要些胆量的。他通过用人问题,将一个衰败王朝的官场空气描绘得入木三分。咸丰非但无雷霆震怒,反赞其“言甚切直”,要大小臣工今后都如倭仁一样直陈所见。
咸丰以直言进谏的倭仁为榜样,震动了官场。非但如此,他还以太仆寺少卿徐继畲上疏中的防“三渐”置诸座右:
“防土木之渐”,即防止大兴土木,挥霍无数。
“防宴安之渐”,即防止歌舞升平,吃喝无度。
“防壅蔽之渐”,即防止言论堵塞,不谙真情。
要防“三渐”的咸丰帝,上台伊始便重新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林则徐由原籍启程赴任,行至广东潮州病逝。咸丰闻讯,异常悲伤,御制挽联一副: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咸丰对林则徐的评价可谓异乎寻常,情真意切。
年轻的咸丰虎虎有生气,颇想有所作为。在寻觅君子的同时,他着手处罚小人。鸦片战争中的主和派、道光帝信任的大学士穆彰阿被他革职,永不叙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的耆英被他斥为“畏葸无能”,“抑民以媚外,罔顾国家”,降为五品顶戴。如此之举,一时间朝野人心大快,“人人颂祷圣德英武,迈古腾今”。
咸丰不但敢撤投降派,而且也敢向洋人开炮。1859年6月25日,英、法舰队向大沽口炮台进攻,清军还击,激战一昼夜。13艘英、法舰中,4沉6伤,官兵伤亡500余人,舰队司令何伯的腿也被炸断,联军竖白旗狼狈而退。
这面白旗,是近代史上以坚船、利炮入侵中国的列强升起来的面白旗。它对咸丰王朝升起,自幼目睹其父道光皇帝因鸦片战争之败而潦倒不堪的咸丰,一定因大沽口之胜而深感为祖上出了一口恶气。
敢向洋人开炮的咸丰,还敢扣押洋人特使。1860年9月9日,巴夏礼代表英法联军在通州与清政府谈判。咸丰帝恨透了巴夏礼,认为一切坏事皆出其策划,遂下令将其扣留在通州。中国自古便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说,自幼吟经颂典的咸丰帝为泄心头之愤,连祖宗之例也敢违,确实有点蛮莽之勇。
巴夏礼被擒当天,咸丰便传谕各海口:一律闭关,断绝贸易,与英法决战。
在阅读《苦难辉煌(大字版)》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金一南先生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他是在带领读者一同回顾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艰难的抉择,那些无畏的牺牲,都被他用极其详实却又不失温度的笔触描绘出来。我尤其被那些在极端困境中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个体所吸引。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他们也有恐惧,也有迷茫,但正是这种真实,让他们更加伟大。书中的大字排版,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让我能够更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我曾多次在阅读过程中,因为书中某些情节而潸然泪下,也曾因为某些人物的坚韧而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和激励。我会在其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评分《魂兮归来》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深切忧虑与拳拳赤子之心。金一南先生在书中,以一种饱含深情却又不失理性的笔触,探讨了在现代化浪潮中,我们如何才能守护好民族的“根”与“魂”。他没有简单地否定现代文明,而是强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家国情怀”的细腻阐述所打动,它让我明白了,个体的情感寄托和民族的身份认同,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呼唤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回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它是一本能够唤醒民族意识、激发文化自信的书籍。
评分《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渴望理解当下世界局势的读者量身定做的。金一南先生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辟的分析,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窗口。他没有罗列枯燥的数据和晦涩的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国际关系娓娓道来,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定位讲得清晰透彻。读这本书,让我不再对国际新闻的碎片化信息感到迷茫,而是能够从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逻辑线。书中对于大国博弈的分析,对于地缘政治的解读,都让我茅塞顿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态度”——一种基于自身历史文化、发展道路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自信,又有担当。它让我明白了,中国并非仅仅是全球事务的参与者,更是重要的贡献者和建设者。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世界观,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会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中国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继续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评分《魂兮归来》这本书,像一股清流,又如一记警钟,让我深深反思了“根”与“魂”的重要性。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探讨了民族文化传承、国家认同以及个体价值实现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用一种温和却极具穿透力的方式,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我们可能面临的精神失落和文化断层。我从书中看到了作者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于如何在新时代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这本书并非一味地怀旧,而是强调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守护。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家”与“国”的辩证思考,它让我明白,个体的情感和归属感,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应该承担的责任。它让我更加意识到,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归来”的意义,它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是一种对民族根脉的坚守,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当。
评分《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听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却又充满着前瞻性和洞察力。金一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世界。他没有回避国际舞台上的冲突与挑战,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力量消长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在全球格局中定位的解读,那种自信而务实的态度,让我倍感鼓舞。书中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让我明白,中国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体,更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文明体,正在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国际视野,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我会在其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
评分《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这本书,为我揭示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刻的世界图景。金一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分析,将复杂的国际关系梳理得条理清晰。我从中看到了大国之间的博弈,看到了地缘政治的演变,也看到了中国如何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书中对于中国“态度”的阐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务实和担当。这种态度不是强硬的扩张,也不是被动的屈服,而是一种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有原则、有底线、有智慧的姿态。它让我明白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加宏观的国际视野,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苦难辉煌(大字版)》这本书,仿佛一部史诗,让我沉浸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长河中。金一南先生用极其生动、详实的笔触,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那些可歌可泣的牺牲,以及那些伟大的思想,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字版的阅读体验极佳,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力量。我被书中人物的坚定信仰、不屈意志和牺牲精神所深深震撼。他们并非生而为英雄,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因为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责任,而做出了超越常人的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我会在其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套金一南先生的书籍,特别是《苦难辉煌(大字版)》,着实让我受益匪浅。在翻阅《苦难辉煌》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一路摸索、浴血奋战的历程。书中的字里行间,没有浮夸的辞藻,只有沉甸甸的历史事实和人物的真实情感。我尤其被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们深深打动。他们的坚定信念、不屈意志,以及在绝境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震撼。大字版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让我在长时间阅读时也不易疲劳,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容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信仰和奋斗的教科书。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先辈们是如何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我们当下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具有无比重要的启示意义。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而详尽,对人物的刻画生动而立体,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艰辛与伟大。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与反思。
评分《魂兮归来》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金一南先生用他一贯的犀利笔触,探讨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鞭辟入里的剖析。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往事,想起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的老一辈人,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的精神“魂兮归来”,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前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归来”的意义,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上的认同和对民族根脉的守护。它引发了我对个人在历史洪流中定位的思考,以及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所肩负的责任。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阅读过程中油然而生。我会在书中找到共鸣,也会在书中受到启发,思考如何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发出我们的声音。它是一本能够涤荡心灵、升华境界的书籍,让我对“中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沉的理解和更坚定的热爱。
评分《苦难辉煌(大字版)》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金一南先生用极其生动的笔触,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我面前。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枪林弹雨、生死考验,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大字版的排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力量。书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到位,他们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他们的痛苦和喜悦,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和平与发展,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坚持、关于奋斗的精神史诗。我会在其中汲取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