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淮河传
定价:45.00元
作者:陈广忠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10974295
字数:
页码:3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提要
《淮河传》内容简介:美丽的淮河从桐柏山发源一路欢歌奔流入海。千百年来,她在希望与苦难的土地上流过,也从她哺育的两岸儿女心中流过。丰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现实的困窘和未来的希望,难河带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听她诉说心中的快乐与忧伤……
目录
编者的话
自序
一 洪荒时代
淮源潜流三十里
淮河四卫士
黄淮大平原
南北自然分界线
二 淮河文叫的曙光
原始先民对淮河流域的开拓
淮河的古老居民——淮夷
宛丘——伏羲定都播文明
涂山联姻——夏朝的诞生
三 夏商周与两淮——战争和和开发/
夏朝与淮夷
商代奠基淮北
周人战淮夷
中国早的水库——芍陂
邗沟连江淮
黄淮通流有鸿沟
楚霸两淮四百年
四 淮河——占代思想家的摇篮
管仲——从颍水走来
涡河——道家的故乡
泗水——儒墨的圣地
“绝代奇书”——《淮南子》
五 秦汉魏晋——淮河卷巨澜
大泽风云
刘邦起丰沛
垓下悲歌.
堵瓠子武帝赋诗
王景治汴惠千载
涡淮——曹魏发祥地
八公山上,覃木皆兵
浮山筑堰灌寿阳
六 唐宋——淮河的欢歌与悲哀
唐代——淮河漕运系国脉
北宋——兴盛的淮河水利
南宋——黄河夺淮七百年
七 元明清——淮河的
濠梁——明朝的崛起
“紫禁”蓝本出中都
京杭运河过长淮
湖底泗州城
《水浒》《西游》出两淮
八 淮河的悲鸣与新生
花园口决堤酿巨患
状元公奔走“导淮”
淮河大地摆战场
九 淮河换新颜
防洪——上游水库群
泄洪——中下游综合治理
治污——任重而道远
黄河故道百花香
十 淮河两岸风光美/
诸侯如林数黄淮
黄淮枢纽——开封
汴泗明珠——徐州
淮河小三峡
长淮古四关
洪泽与南四湖
后记
跋
作者介绍
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音韵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淮南子》已三十年。出版主要著作十二部(独著九部,合著三部):《淮南子译著》(1990年)《刘安评传》(1996年)《淮河传》(2001年)《中国道家新论》(2001年)《韵镜通释》(2003年)《列子评注》(2004年)《道家与中国哲学·两汉卷》(合作,2004年)《古典文献学》(合作,2006年)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文摘
淮河四卫士
数百万年以前,黄淮海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耸立着巨大的山东地垒。随着地壳的不断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形成了海湾和湖泊。大约到了一百万年前,一条小小的溪流才从桐柏山的峭壁下潺潺流过,汇人到辽阔无垠的海湾之中,这就是幼年的淮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的黄河,挟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日夜不停地倾泻在这片海湾之中,陆地出现了.淮河就在这块年轻的陆地上不断向前延伸。而与此同时,长江带来的泥沙,也不断地在尾间淤积,由于大海的不断搬运,终于与黄淮海陆地连成一片。淮河这条新生的河流,大约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到达江苏北部,一路欢歌地流入大海。
而山东地垒四周的海水,也已悄然退去,留下了巍巍沂蒙山、泰山傲立于东海之滨。发源于沂蒙山的泗水、沂水、沐水,也越过高山丘陵,一路向西,来与淮河相会。
在距今约十六亿年前的古老年代里,由于地壳的运动,形成了淮河西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大别山和桐柏山,都记载在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其中有:“内方至于大别。”内方山,在现在的湖北钟祥县西南。意思是,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大别”是什么意思?“别”字的本义是分解、分割的意思。引申下去,就有分支、分别的意思了。“大别山”像一把横空出世的利剑,把众多的水流分割开来。大别山绵亘鄂、豫、皖三省之间,其中五分之四在安徽境内。
……
这部《淮河传》让我对“传”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情感的传递。我被书中描绘的淮河景象深深吸引,那些山川草木,那些古老的渡口,那些世代居住在河畔的居民,都仿佛活了起来。作者的叙述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我仿佛能置身其中,感受到河水的脉搏,听到历史的回响。 最让我动容的是书中关于淮河文化的故事。从古老的歌谣,到独特的民俗,再到孕育出的文学艺术,淮河不仅是一条物质的河流,更是一条精神的长河。作者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叙述之中,让我对淮河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地理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这本书让我明白,河流的意义,在于它滋养的生命,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在于它连接的乡愁。
评分阅读《淮河传》,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对历史和地理题材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饱含深情的笔触,将淮河这条母亲河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地理上的源远流长,到人文上的源远流长,书中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力量。 我被书中关于淮河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所吸引,那些壮丽的山峦、奔腾的河水、广袤的平原,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纯粹的地理描绘,而是将历史、文化、民俗融为一体,让淮河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我仿佛能听到古人在河畔吟诵的诗歌,看到他们在河边祭祀的场景,感受到那份对河流的敬畏和依赖。
评分《淮河传》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河流、关于历史、关于人民的深刻对话。我常常在阅读时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比如,人类与河流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书中对淮河治理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人类在与自然抗争中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反思。 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从宏观层面讲述淮河的故事,也深入到微观层面,描绘普通人的生活。我读到了农民在河畔辛勤耕作的场景,读到了渔民在江上捕鱼的艰辛,读到了那些因为水患而背井离乡的无奈。这些真实而鲜活的故事,让我对淮河的感情更加深沉。它让我明白,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评分《华夏江河传丛书》之《淮河传》,这是一部让我欲罢不能的杰作。我常常在深夜里捧着它,让思绪随着淮河的波涛一同起伏。书中对于淮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绘,远非我以往的认知所能及。从它蜿蜒曲折的源头,到一路滋养的沃野千里,再到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我仿佛能看见河岸边古老的村庄,听到孩童们在河边嬉戏的欢笑声,甚至能感受到夏日里河面上拂过的清风。 但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淮河流域人民的生存智慧和顽强精神。书中穿插了无数动人的故事,有关于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有关于勤劳人民与土地的深情故事,还有那些在河畔孕育出的独特民俗风情。我读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节,不禁热泪盈眶。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条河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无数生命的故事汇聚而成,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
评分读《淮河传》,仿佛真的走进了那条在中国大地上奔腾了千万年的河流。这本书不仅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载体。我翻开书页,首先被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淮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每一处风景,无论是蜿蜒的山峦、葱郁的林地,还是广袤的平原、密布的河网,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能感受到河水流淌的温度,听到水鸟在岸边低语,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淮河历史变迁的深刻解读。从古至今,淮河承载了多少文明的兴衰,见证了多少王朝的更迭?作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一一呈现。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河畔耕种,渔舟唱晚的景象;也看到了战火纷飞时,人民如何依靠淮河生存,又如何承受水患的痛苦。书中对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治水工程的演变,以及这些工程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中华民族与水共生的深厚情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淮河传》是一部让我深受启发的作品。我一直认为,了解一条河流,就是了解一个地方,了解一个民族。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淮河为主线,串联起了无数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文化现象,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对淮河水患的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些治水的故事,那些抗洪的壮举,都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明白,河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滋养,更在于它所塑造的民族性格,在于它所激发的生命力量。
评分我被《淮河传》深深吸引,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淮河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现在我眼前。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地理信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淮河的每一次潮起潮落,感受到了它对这片土地的深远影响。 书中对淮河流域人民生活的描绘,尤为让我动容。那些淳朴的劳动人民,那些世代居住在河畔的居民,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淮河最生动的注脚。我读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读到了他们的坚韧与乐观,也读到了他们对河流的深厚感情。这本书让我明白,河流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评分《淮河传》是一部极具阅读价值的作品,它让我对中国的河流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力量,他不仅描绘了淮河的自然风光,更挖掘了它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河流变迁、水利工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淮河水系与周边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河流视为一个孤立的地理实体,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这让我对河流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这本书不仅是地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评分《淮河传》所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我一直对中国的河流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直到读了这本书,才真正领略到淮河的独特魅力。作者的文笔如同这河流本身,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温婉细腻。他不仅仅是在介绍一条河流,更是在讲述一个民族如何在这条河流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创造辉煌。 书中对淮河水系的复杂性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从干旱时期的缺水之痛,到洪水泛滥时的家园破碎,淮河的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历史上的苦难,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这些苦难与人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紧密结合。我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
评分《淮河传》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我被作者对淮河深沉的热爱所打动,这种热爱贯穿于全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仿佛也爱上了这条伟大的河流。书中对淮河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从它的源头活水,到它流经的土地,再到它滋养的生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淮河诗词歌赋的介绍。那些古老的诗篇,饱含着文人墨客对淮河的赞美与忧愁,也反映了河流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让我明白,一条河流,承载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意义,更是民族的情感,是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的血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