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重返拉里堡
图瓦拉赫堡是一座圆柱形的古代石堡,建于数百年前,耸立在庄园后的山坡上,庄园里的人称其为“拉里堡”,据我所知,意思是“懒惰的石堡”。我不明白这个称呼的由来,就像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座圆形石堡又叫作“面北之塔”。
“圆形的塔要怎么面北,它又没有塔面?”我问。我们正缓缓走下一道布满石楠和花岗岩的长斜坡,领着一列马匹,脚下的羊肠小径是红鹿在松软的土地上踏出来的。
“堡上有门,门面向北方。”詹米理所当然地说。山坡很陡,詹米走的时候脚步踏得很深,还一边发出嘶声,以带领后方的马群。我前方的马的结实的后腿肌肉突然绷紧,脚步也从原本小心跨步改成试探性的小碎步,每一步都在湿地上滑出几英寸,才小心翼翼地迈出另一步。这批马购于因弗内斯镇,身形高大俊逸,或许结实的高地小马更适合在陡坡上工作,不过这批母马是用来繁殖而非工作的。
“好吧,说得过去。那拉里堡呢?为什么叫懒惰的石堡?”我一边小心踏过横越小径的涓涓细流,一边问道。
“堡有点倾斜。从我们住的地方看不太清楚,不过如果站在西边,就会发现塔堡有点倾向北方。如果从堡的顶层站在门上方透过墙上隙缝往下看,会看不到下方的墙壁,因为堡是斜的。”詹米答道。他这时正低头专心探索安全的落脚之处,我看着他的后脑勺,午后吹上山坡的微风卷起他几缕红铜色的鬈发,在帽顶飞扬。
“我想十三世纪时应该没有人知道铅垂线是什么吧!堡到现在都没倒,真了不起。”我说。
“噢,它倒了几次,那里的人又把堡推回去,或许就是这样才有点斜。”因为风势增强,詹米回答时稍微提高了音量。
“看到了!看到了!”背后传来菲格斯兴奋的尖叫声。菲格斯体重轻,可以骑在马背上,马载着他走不难,稍微难站稳而已。
我回头看见菲格斯跪在马鞍上,兴奋地动个不停。他身下的栗色母马算是温顺而又有耐性的,虽然嘴里不断咕哝着发牢骚,却还是耐着性子没把菲格斯掀到满地的石楠丛里。自从菲格斯在法国的阿尔让唐骑过佩尔什雄马驹,就不放过每个可以爬上马背的机会。詹米半是好笑、半是出于同为爱马人的理解,也就纵容他,骑过巴黎街道时让他坐在自己背后,也任他不时爬上杰拉德的拉车马。拉车马体形魁梧,而且就算菲格斯又踢又叫,它们也只是茫然地掀掀耳朵。
我抬手遮阳,往菲格斯指的方向看去。他说得没错,从马背上较高处望去,会先看到坐落在山丘上的深色古代石堡。样式较新颖的庄园建筑在下方,搭建用的石块涂了白色粗灰泥,在周遭田野一样反射着阳光的背景下,比较不容易看见。庄园建在大麦田斜坡上的一处空地上,田边种了一排防风树,更稍微挡住了我们从这儿望去的视线。
我看到詹米抬起头,定定望着拉里堡家园下方的农田。他站着不发一语,动也不动,但我看到他抖擞肩膀,挺起胸膛。风吹起他的头发,吹开苏格兰披肩的褶皱,他仿佛一只快乐的风筝,在空中飞扬。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当时船只鼓起风帆,驶过岬角,离开勒阿弗尔港开往航道的情景。我站在码头尾端,看着人潮喧闹及航运贸易的往来。高声鸣叫的海鸥在桅杆间俯冲,声音响亮刺耳,一如水手的呐喊。
当时杰拉德站在我身边,心平气和地看着海洋承载的财富来来往往,其中有些财富是属于他的。他拥有的其中一艘名叫“波西娅”的船,便是要载我们去苏格兰的。詹米说过,杰拉德所有的船都是以他的情妇的名字命名的,船头饰像也是照着情妇的样貌雕刻。我眯着眼迎风看着船首,想确定詹米是否在开玩笑。如果詹米所言不假,那我想杰拉德应该偏好丰满的女人。
“我会想念你们的。”杰拉德说。这是他半小时内说的第四次了,他看起来真的很不舍,连原本逗趣的鼻子现在看起来也没平常那么又翘又乐观了。由于他的德国之行十分顺利,他在骑马装的领巾上别了一颗大钻石,外搭着华贵的深绿色天鹅绒大衣,大衣上还缝着银纽扣。
杰拉德摇摇头说:“哎!好了,虽然我想将美丽的女士留在身边,但我实在不能剥夺她重返故乡的喜悦。或许改天我会去拜访你们,我好久没有去苏格兰了。”
“我们也会想念你的。”我真诚地说。我也会想念其他人,像是路易斯、赫德嘉嬷嬷、格斯特曼先生,但最舍不得的还是雷蒙师傅。我等不及要回到苏格兰,回到拉里堡。至于巴黎,我一点也不怀念,也完全不想再碰到某些人,比如法国的路易国王。
我也不想再看到查尔斯·斯图亚特。小心探查过巴黎的詹姆斯党人后,詹米一开始的猜想被证实了。因为查尔斯王子吹嘘他的“大冒险”而燃起的一丝希望,最终也消逝了,尽管有些人忠诚地拥戴詹姆斯国王,顽固地坚信宝座属于詹姆斯国王,但他们也找不到什么行动机会。
我想,就让查尔斯王子安于流放的生活吧!我们的任务也结束了,要回家了。
冷冰冰的苏格兰口音这时在我耳边响起:“行李全都搬上船了,船长也请你们准备动身,我们要趁着潮汐出航。”
杰拉德转身看着默塔,然后朝码头后方左右看了看。“那个小伙子在哪里?”他问道。
默塔抬头朝码头后方示意道:“在小酒馆,醉翻了。”
我之前很好奇詹米打算如何安然渡过英吉利海峡。黎明时他看了一眼云彩低垂、漫天通红的天空,明白航行途中可能有暴风雨,便起身去找杰拉德,之后就不见人影了。我顺着默塔所指的方向看去,看到菲格斯坐在酒馆门外的木桩上,显然是在站岗。
刚开始杰拉德难以置信,后来知道他侄子会晕船,便咧嘴笑了。他说:“这样啊,希望我们去叫他上船的时候,他还没醉倒,不然要把他抬过舷梯就头痛了。”
“他为什么跑去喝酒?”我问默塔,语气有点恼怒。“我跟他说过我有鸦片酊,这样昏过去可快多了。”我一边拍着丝绒提袋一边告诉默塔。
默塔只眨了一下眼睛说:“得了,他说就算会宿醉头痛,他也宁可头痛。而且,威士忌喝起来可比你那黑黑的怪东西好多了。”他用下巴朝我的提袋一指,然后才转身朝杰拉德说:“想一起把他搬上船的话就来吧!”
在波西娅号的前舱,我坐在船长的铺位上看着海岸线稳定地起伏,逐渐退后,而詹米的头就枕在我的膝上。他一只眼睛睁开一条缝,往上看着我。我把他汗湿的红发从眉头上拨开。麦酒和威士忌的香气在他身上缭绕不去。
“你在苏格兰醒来的时候会痛不欲生的。”我和他说。
他睁开另一只眼睛,先是打量着在木制天花板上舞动的波光,接着双眼注视着我,我仿佛看进一潭清澈的蓝色深水。“外乡人,现在的地狱和以后的地狱让我选,我会选以后的地狱,绝无例外。”他一字字清楚地说完,便闭上了双眼,轻轻打了个嗝。他修长的身躯放松了下来,随着海水摆荡,自然摇晃。
马儿也等不及了,它们似乎感觉到马厩和食物就在不远处,稍微加快了步伐,抬起头竖起耳朵期待着。
我骑在前面,想着终于得以梳洗享用热食,突然马蹄一滑,急刹停步,扬起的红色尘土直埋到马蹄上方的球节1。马儿猛甩头,鼻子大力喷着气。
“姑娘,怎么了?蜜蜂飞到鼻子上了吗?”詹米赶紧翻身下马抓住灰色母马的缰绳。我感觉到身下的马背传来阵阵抽搐,于是也下了马。
“它怎么了?”我好奇地凝视这匹母马。它不顾詹米抓着缰绳,甩着鬃毛频频后退,两眼圆睁。其他的马仿佛感染到它的不安,也跺蹄骚动起来。
詹米朝后方空荡荡的路上快速一瞥。“它看到东西了。”
菲格斯从他的短马蹬上立起身,举手遮着阳光,朝母马后方看去。他放下手,看着我耸了耸肩,我也朝他耸耸肩,我看不出有什么东西让母马这么恐惧。四周路上与田野一片空荡荡,成熟的麦穗沐浴在暮夏的阳光里,最近的小树林离我们也有百码之遥。中间有座小石堆,或许是倒塌的烟囱遗迹。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狼群出没,即使有狐狸或獾,这么远的距离也不会吓到马。
詹米放弃哄马儿前进,于是领着它绕了个半圆。它顺从地跟着,回头往来路走去。詹米打手势让默塔领其他马离开后,便爬上马鞍,身体前倾,一只手抓住母马的鬃毛,让它慢慢往前走,同时在马耳边轻声细语。母马脚步有点迟疑,但并不抗拒,一直走到先前停下来的地方,便拒绝再举步。接着它发起抖来,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
“好吧,随你了。”詹米叹口气说。他调转马头,让母马往田野方向走去,橙黄的麦穗刷过马肚蓬乱的毛发。我们走在马后方赶它们穿过田野,马群不时停下来嚼一口田里的大麦。
刚过丘顶,绕过地上突起的花岗岩层,我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一声短促的吠叫声。走到路上后,一只黑白牧羊犬抬着头翘起尾巴,一脸提防地盯着我们。
狗又吠了一声,另一只黑白花纹的狗叫着冲出赤杨树丛,后面跟着一个缓步走来的高瘦人影,身上穿着棕色的狩猎用苏格兰披肩。
“伊恩!”
“詹米!”
詹米把母马缰绳扔给我,去迎接他的姐夫,两人在马路上开心得又是搂肩又是拍背。牧羊犬卸下了警戒心,围着两人嬉闹起来,摇着尾巴在一旁跑来跑去。
“我们以为你们最快明天才到呢!”伊恩瘦长淳朴的脸上满是笑容地说道。
“我们遇上强风。克莱尔说的,我自己是不知道啦!”詹米解释完,回头笑着看我一眼,伊恩便上前握住我的手。
“好久不见,克莱尔。”伊恩郑重地向我致意,柔和的棕眼闪烁温暖的笑意。他轻吻了我的手指,我则紧紧握了他的手回应。
伊恩微笑着对我说道:“詹妮忙着打扫煮饭呢!为了让你们今晚有舒适的床,她把所有床垫都搬出来晒太阳了。”
“石楠丛里睡过三个晚上之后,只要能躺在地板上我就心满意足了。詹妮和孩子都好吗?”我问道。
“好!他们都好。詹妮又怀孕了,宝宝会在二月出生。”他说。
“又有了?”詹米和我异口同声说道,惹得伊恩瘦削的脸颊一片红晕。
“老天,玛格还不满一岁啊!你不会节制一下吗?”詹米扬起一边眉毛消遣道。
“我?你觉得是我该负责吗?”伊恩不满地说。
“如果不是你该负责,那谁该负责?”詹米嘴角窃笑道。
伊恩脸更红了,衬托出他光滑的棕发。他说:“你明明知道我的意思。我和小詹米一起睡在矮床上两个月了,可是詹妮她……”
“你的意思是我姐姐很饥渴?”
“我是说,如果詹妮想什么,她就像她弟弟一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伊恩一边说,一边声东击西,灵巧地闪到詹米背后,往他肚子上掼了一拳。
序言
我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醒了三次。第一次醒来时我感到悲伤,第二次感到喜悦,最后一次感到孤单。
因刻骨悲痛而流出的泪水,慢慢地将我唤醒。我的脸庞沐浴着它们,就像面上蒙着一块湿布,我因而心怀安慰。我把脸埋进湿润的枕头,在咸咸的河流上航行,驶入记忆中伤痛的洞穴,驶入地下深深的睡眠。
后来我在极度的喜悦中醒来,躯体在肉体接触的剧痛中弯曲得像一张弓。他抚摸的感觉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肌肤上,随着圆满感觉从我的神经中枢向外扩而逐渐消逝。我不愿意清醒,再次翻身,寻找着那种与男人已得到满足的欲望有关的、清晰而温暖的味道,在我爱人慰藉的臂弯中睡去。
第三次我孤独地醒来,没有爱人的抚摸,也没有悲痛。那些石头的景象仍然清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一小圈石头立在陡峭、青葱的山丘顶上。那座山丘叫作纳敦巨岩,也被叫作妖精岭。有人说它被施了魔法,有人说它受到了诅咒。都没错,但没人知道那些石头的作用或目的。
除了我。
这部作品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的迷宫,作者似乎故意设置了多重叙事陷阱,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提供一个清晰的“A到B”的路径,而是更像一幅错综复杂的织锦,不同的时间线和叙事层次相互缠绕,互相映照。最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对“记忆”的处理。记忆在这里不是线性的回顾,而是不断被重构、被污染的过程。前一章看似确凿的“事实”,在下一章的视角转换中便土崩瓦解,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叙事上的不稳定性,恰恰服务于主题——即个体经验的不可靠性和历史真相的模糊性。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脑海中梳理人物关系网和时间轴,这是一种需要高度智力投入的阅读体验。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被动接受的读物,它需要读者主动参与到叙事的构建中去,去填补那些故意留下的空白,去搭建属于自己的理解桥梁。
评分坦白讲,初读此书时,我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角色的动机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他们的行为逻辑似乎游离于常规的人情世故之外,这使得我几次差点合上书本。但正是这种“不合理”构建了它独特的魅力。它挑战了我们对“真实”的固有认知,将我们置于一个略微扭曲的现实框架中,迫使我们放弃既有的道德标尺去评判。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具体事件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场关于“存在感缺失”的深刻探讨。书中的一些场景,那种漫长、近乎永恒的等待,那种对身份认同的焦虑,写得极其真实且令人不安。我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种“被遗忘”的寒意。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或安慰,它只是冷静地呈现了一种困境,并将这个困境的重量完全压在了读者心头。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愿承认的、关于疏离和迷失的瞬间。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如同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精准地契合着情节的发展,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令人心悸的疏离感。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近乎病态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并非简单的善恶符号,而是复杂纠缠的矛盾体。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那种扑面而来的压抑感,不是靠刻意的渲染堆砌,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感官描写,如同潮湿的霉味和遥远的海浪声,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读者的呼吸系统。故事的推进并非线性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多重视角的交织方式,起初让人略感迷茫,但当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线索在后半段猛然汇聚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你回溯前文,重新审视每一个对话和场景,发现那些早被忽略的伏笔。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解构”一个谜团,过程既痛苦又令人上瘾,对那些偏爱深度思考和结构复杂的叙事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宴。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消遣之作,而是会留下长久回响、让人反复咀嚼的文本。
评分我对该书在氛围营造上的功力深感折服,它成功地在日常琐碎与超现实的怪诞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平衡点。作者非常擅长利用环境的细节来暗示人物的内心状态,例如,总是阴沉的天空、永不停止的滴水声,以及那些毫无意义却又反复出现的物件,都带着一种象征性的重量。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笼罩在一层浓厚的“寓言”色彩之下,尽管故事看似发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但其内核却是对某种普适性困境的深刻隐喻。阅读它,就像在观看一场慢镜头下的灾难预演,你知道有什么东西即将发生,但你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微小的、日常的失误累积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这种“宿命感”的营造,高明之处在于它并非通过神谕或命运之手的介入来实现,而是纯粹通过人物自身的选择和环境的必然趋势所达成。这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压抑的张力,让人在读完之后,仍久久不能从那种被精心编织的“无力感”中抽离出来。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它糅合了古典的庄重与现代的尖锐,读起来有一种奇特的节奏感,仿佛在聆听一场精心编排的室内乐。作者在词语的选择上极为考究,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都像是被仔细打磨过的宝石,折射出多维度的光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沉默”的描绘。在很多关键的冲突场景中,文字的密度反而降低了,留出了大片的留白,然而正是这片空白,比任何激烈的对白都更有力量。它将人物内心的挣扎、未说出口的怨怼和深深的遗憾,以一种近乎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甚至要逐字逐句地回味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因为其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过于丰富,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沉淀。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美感和文学深度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阅读速度而存在,它要求读者放慢脚步,与之共舞,去品味那种精心雕琢的文字韵律和潜藏在表象之下的哲学思辨。
评分好评!送货快,包装完好。很好的一本书,以后还会常买书来看的。
评分从英剧跳的坑,外国玛丽苏很暴力啊
评分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者,风雅之士也。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一日不吃肉,不可以一日不读书。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可以让我们意志坚强,品行高尚。只要注意用眼卫生,看上半个小时休息一下就行了。同时,我们只要注意起来,看书到正规的书店里去看,就不会看到思想不健康的书了。
评分集齐全系呼唤神龙...
评分看着不错!
评分价格实惠,快递给力,包装很好!已经屯了1、2了,继续囤3和4,还没有开始看!
评分价格实惠,快递给力,包装很好!已经屯了1、2了,继续囤3和4,还没有开始看!
评分活动价入手,效果不错哎!!!
评分给家里人买的,运送很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