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嚴行方 著
圖書標籤:
  • 金融詐騙
  • 投資風險
  • 龐氏騙局
  • 經濟犯罪
  • 欺詐
  • 金融危機
  • 投資
  • 商業
  • 曆史
  • 案例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財富齣版社
ISBN:97875047639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95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43
字數:2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龐氏騙局是金字塔式騙局(傳銷)的鼻祖。最近100年來,它在全球屢禁不止,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本書係統介紹瞭龐氏騙局及其四大特點和三大類型,明確指齣這是一種釣魚和釣愚行為,並必然走嚮崩盤。本書在深刻剖析龐氏騙局沉渣泛起原因的同時,重點揭露瞭它在我國的罪惡現狀和錶現形式,對讀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尤其適閤身陷傳銷泥潭者及其親友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嚴行方,著名財經作傢,擅長用簡單的道理闡述復雜的話題。已齣版著作上百部,如《每天學點金融學》《民生數據的真相》等。多次應邀赴國外講學並簽名售書。

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龐氏騙局1
龐氏騙局的由來3
劣跡斑斑的國際混混3
“一戰”後渾水摸魚4
騙局揭穿,厄運連連7
【拓展閱讀】他靠講故事騙到3.3億元9
龐氏騙局的實質12
拆東牆補西牆12
不勞而獲者集閤體13
拉大旗作虎皮15
【拓展閱讀】月賺百萬,然後就沒瞭然後18
投資理財曆來是個技術活兒20
承諾固定收益即為非法20
地下炒金炒原油坑你沒商量22
總想玩虛的就有點懸23
【拓展閱讀】購物100%返利你信嗎25
龐氏騙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27
看不懂的房價暴漲27
理財産品的潛在風險29
資金推動型股市上漲31
【拓展閱讀】500幅書畫值500億元嗎32
第二章 龐氏騙局的四大特點35
標榜無極限單嚮幾何級增長37
迴報率高得離譜37
宣稱無風險或不提風險39
從不拒絕新增資金加入41
【拓展閱讀】他這樣接到最後一棒42
編織不切實際的美好預期44
反周期性44
極力渲染投資神秘性45
號稱項目獨一無二46
【拓展閱讀】MMM金融平颱的迷惑47
鼓吹無物質基礎的信念支撐50
以小博大,虛晃一槍50
人員結構上的金字塔特徵51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52
【拓展閱讀】債颱高築換個地方繼續騙53
階段性調整信念標的物55
標的物很便宜或一錢不值56
標的物虛擬化、電子化56
階段性更換信念標的物57
【拓展閱讀】過橋資金這次沒能過得瞭橋58
第三章 龐氏騙局的三大類型61
個人的龐氏騙局63
騙錢更比賺錢快63
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65
人情社會最便於殺熟66
【拓展閱讀】在騙局邊緣跳舞的標會68
組織的龐氏騙局71
欺詐式消費返利71
空手道草船藉箭72
産品和股權一起賣74
【拓展閱讀】自由買賣股權屬非法76
政府的龐氏騙局78
美國經濟是最大的龐氏騙局78
股市的龐氏騙局及其特殊性80
房價暴漲的自發式騙局82
【拓展閱讀】美元如何淪為龐氏騙局86
第四章 釣魚還是釣愚89
普度眾生與無利不起早91
用普度眾生迷惑參與者91
稀裏糊塗地就被洗瞭腦93
越是驚險越嚮前96
【拓展閱讀】投入小7萬夢想賺韆萬98
道德觀念上的灰色地帶101
道德高地齣現淪陷101
花彆人的錢不心疼103
金融亂象緻信用頓失105
【拓展閱讀】兔子專吃窩邊草107
怎樣識彆釣魚或釣愚109
大道至簡,不糾纏概念109
迴報率高得離譜不現實110
龐氏騙局的數學模型113
【拓展閱讀】點點鼠標年收益率40%115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118
“一行三會”各有監管範圍118
公安機關主要打擊刑事犯罪120
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力有不逮121
【拓展閱讀】空殼公司也敢發行原始股122
第五章 為什麼前僕後繼125
亙古不變的人性127
有瞭知識卻沒瞭“頭腦”127
龐氏騙局的基本套路130
剛性兌付乾擾資源配置134
【拓展閱讀】貧貪兩字相差一點136
追求走鋼絲般的刺激138
理論上早參與者風險較小138
實際上誰都不知道哪天崩盤141
真想走鋼絲教你怎麼走143
【拓展閱讀】孔方兄的雙手一攤144
不信自己會成為那個倒黴蛋146
博傻理論146
自發形成的龐氏騙局149
層層絲網纏你沒商量151
【拓展閱讀】你就是那倒黴的98%155
不停換裝難以識彆157
資本怎樣流動纔會增值157
與正常商業行為交織在一起159
令君子立於危牆之下162
【拓展閱讀】美洲礦業變臉成珍寶幣164
第六章 龐氏騙局必定崩盤169
龐氏模式的緻命弱點171
幾何級膨脹不可持續171
再完美的控盤也靠不住173
支付能力會盛極而衰175
【拓展閱讀】9年之癢的亞盟熬不住瞭177
無法抗拒的高迴報率效應179
紙終究包不住火179
邊玩邊賺錢,彆高興太早182
泡沫破滅後一地雞毛184
【拓展閱讀】泛亞這樣吃唐僧肉184
資金集散總有感冒時187
步子邁得大容易跌跟頭187
買櫝還珠終要玩完189
過於想得開讓人心酸191
【拓展閱讀】左手倒右手,總要漏些沙193
當兔子吃盡窩邊草196
騙得瞭一時,騙不瞭長久196
眾叛親離是你想要的嗎198
既防龐氏騙局也防龐氏融資199
【拓展閱讀】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201
第七章 龐氏騙局在中國205
龐氏騙局在我國處於活躍期207
唬人的行頭和漂亮的故事207
騙局話術已呈産業化209
常見的幾種龐氏騙局212
【拓展閱讀】e租寶虛構項目搞自融214
眼花繚亂的P2P圈錢平颱217
真本事沒學會,學傳銷學得快217
國內平颱的特點、風險及成因219
考察平颱是否可靠的依據220
【拓展閱讀】三地閤作社藉新還舊222
已開始嚮一級市場蔓延225
所謂的股權眾籌225
所謂的互聯網原始股228
漏洞是很明顯的230
【拓展閱讀】雲數貿虛擬原始股232
敢問路在何方235
道德是橡皮筋,法律纔是硬約束235
嚴厲懲處,罰他個傾傢蕩産237
試著這樣解救你的親人238
【拓展閱讀】“洋鬼子”開始盯上中國241

精彩書摘

  龐氏騙局的由來
  所謂龐氏騙局,是指對外謊稱嚮某企業或某項目投資,實際上卻是資金在體外循環或主要在體外循環,通過把後來參與者的錢作為之前參與者的高額迴報的這樣一種詐騙組織或行為。
  龐氏騙局的始作俑者名叫查爾斯·龐齊(CarloPonzi,1882—1949),是一位好吃懶做卻整天夢想著發財的意大利人。雖然龐氏騙局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但直到龐齊把它“發揚光大”之後,纔名聲大噪。
  劣跡斑斑的國際混混
  龐齊1882年齣生於意大利盧戈鎮,是一位劣跡斑斑的國際混混。也隻有在這樣的人身上,纔會發現並齣現龐氏騙局這樣的“人間奇聞”。
  俗話說,勤勞緻富。不肯付齣勞動,卻又整天夢想著不勞而獲,這樣的成功從來都不存在。所以,龐齊雖然在羅馬一所大學混瞭幾年(他自己稱之為“付費的假期”),並且乾過許多行當,差一點把三百六十行都做瞭個遍,可是卻一直混得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去人稱“自由天堂”的美國闖一闖。
  1903年,21歲的他坐上瞭去美國的輪船。在船上閑來無事,惡習自然就沉渣泛起,於是和人玩起瞭賭博。無奈,他手氣總是不佳,隨身傢當輸瞭個精光。等到輪船抵達美國波士頓時,他身上隻剩下2��5美元,都不夠吃頓午餐。怎麼辦?他隻能硬著頭皮先上岸再說,否則還能怎麼著呢?
  踏上美國的土地後,一無所有的他隻好從餐館服務生做起,既有吃有住,又不用投入任何資本,還不用齣示任何證書。可是在餐館洗碗端盤子時,身為街頭混混的他總是忍不住手癢癢,最終因為偷錢和私吞找零被開除。
  1907年,龐齊來到加拿大濛特利爾的一傢銀行打工。不用說,銀行裏的錢比餐館要多多瞭,隨便開張支票都可以是巨款。惡習難改的他因為僞造支票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1911年齣獄後,他坐上瞭返迴美國的火車。而就在途中,他捲入一宗人口偷渡案,所以,這次迴美國就直接變成瞭去蹲監獄。就這樣,他又蹲瞭兩年監獄後纔被重新放齣來。
  在這之後,龐齊做過油漆匠,也做過其他雜七雜八的體力活。但經過十多年的底層生活曆練,他開始有瞭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來錢最快的非金融行業莫屬。
  “一戰”後渾水摸魚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爆發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1917年“一戰”快要結束時,龐齊深刻體會到它給各國經濟造成的嚴重破壞,覺得在這百廢待興之際,自己正好可以趁此機會“渾水摸把魚”。
  於是,他隱瞞自己過去的身份,重新殺迴熟悉的美國波士頓。在做進齣口貿易時,他偶然間接觸到瞭“迴郵券”,覺得這是個機會。
  話說這種迴郵券是一種可以在全球流行的郵政票據,通俗地說就是:寄信人為瞭減輕迴信人的經濟負擔,在信中夾帶一張迴郵券,收信人便可用它在當地郵局兌換郵票。這一做法在20多年前的我國依然存在,隻不過寄信人在收信人的信中夾帶的不是迴郵券,而是迴郵郵票或等額郵資罷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經濟十分低迷,而美國稍好。所以,從理論上說,如果在歐洲用美元兌換當地貨幣購買迴郵券,拿到美國來換取郵票,應該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有點像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股民“楊百萬”在不同地區之間倒賣國庫券。最起碼,原本屬於國傢外匯兌換的差價會落到龐齊手裏去。隻是寄信郵資價格並不高,並且在跨國購買和兌換環節上常常會發生雜七雜八的費用,所以淨收益率低得可憐。
  但這一點難不倒龐齊,因為實情隻有他知道,外界根本沒有幾個人懂這玩意兒。內行騙外行,“天經地義”。就這樣,這一慣騙帶著職業騙子特有的自信,開始嚮周圍的人信口雌黃:投資迴郵券隻要45天就能穩賺50%,3個月確保盈利翻番。
  當然,沒人信他那一套。為瞭提高可信度,他從一個名叫J�盧�鋇つ岫�斯(J�盧�盌aniels)的人那裏藉來注冊資本和辦公傢具,於1919年正兒八經地成立瞭一傢“證券交易公司”。他對外宣稱,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西班牙買入法國、德國的國際迴郵券,然後加上一定的利率差價,轉手倒賣給美國郵政局。因為戰爭引發法國、德國貨幣嚴重貶值,再加上不同國傢之間的政策、匯率等因素十分復雜,一般人對此根本搞不清,所以對這一差價的盈利空間産生瞭無限的想象。
  一開始,隻有少數幾個膽大的波士頓人敢把錢投給他。雖然這項業務根本隻是他的一種虛構,但龐齊這個人很講“信用”,每次都能如期兌現承諾的收益,這樣,就導緻一批又一批參與者慕名而來。
  後來的考證錶明,他所圈到的錢如果真的要購買歐洲迴郵券,足夠買幾億張,而實際上,他隻買瞭兩張做樣品。因為他的實質不在於從事什麼“業務”,最重要的是,要讓人傢知道投資這玩意能夠獲得高額迴報。不過,雖然這一目的十分簡單,但為瞭能夠渾水摸魚,一定要把計劃故意弄得非常復雜,幾乎讓所有人都墜入雲裏霧裏,這樣纔好方便運作。
  可是,彆人又怎麼知道他內心的這一陰謀呢?他們看中的是高額迴報率,而龐齊看中的則是他們的本金。尤其是當第一批參與者獲得瞭實實在在的迴報後,後來者蜂擁而上,一時齣現熱火朝天的局麵。
  一方麵,滾滾而來的後來者打破瞭頭也要擠進來,使得龐齊有足夠的錢支付之前參與者的所謂利息,同時還有巨額差價供自己大肆揮霍;另一方麵,前麵的參與者能夠按照承諾獲取如此豐厚的迴報率,又會使得更多後來者瘋狂地要求加入。
  就這樣,雪球越滾越大。沒過幾個月,他手上的資金就超過300萬美元,名聲大振;而名人效應,又方便他接下來的繼續招搖撞騙。龐齊“發明瞭錢”的消息不脛而走,騙局越玩越大。
  在前後差不多一年時間裏,龐齊就吸引到4萬名波士頓市民的纍計資金1500萬美元。這些人大多是窮人,卻整天做著發財的夢,所以,平均每個人的投資額都隻有數百美元。
  錢像潮水般地湧來,實在沒地方堆瞭,他不得不打上瞭銀行的主意。因為隻有銀行有能力吞吐巨額錢款,所以他開始拼命地往波士頓漢諾威信托銀行(HanoverTrustBank)存錢,很快就成為這傢銀行最大的儲戶。而他的詭計是,一旦成為銀行大客戶,就突然抽走存款,令銀行陷入被動,從而順手接管銀行。就這樣,1920年夏天,他在這傢銀行的投資額達到300萬美元,終於成為該銀行的掌控者。
  這時候的龐齊已經從劣跡斑斑的騙子、罪犯,搖身一變成瞭風光無限的銀行傢。他一邊在物質上用奢侈品包裝自己,一邊在輿論上雇用公關威廉·麥剋馬斯特(WilliamMcMasters)樹立自己的正麵形象。他的彆墅有20個房間,他昂貴的西裝有100多套,他鑲金的拐杖有數十根,他的妻子擁有無數昂貴的金銀首飾,而他自己連煙鬥上都鑲嵌瞭鑽石。
  當大批崇拜者在公開場閤稱他為“最瞭不起的意大利人”時,他假裝謙虛地迴應說:“不,不,哥倫布和馬可尼纔是。他們一個發現瞭美洲大陸,一個發明瞭無綫電。”就這樣,人們很自然地就進一步把龐齊稱為“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之一”,與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剋裏斯托弗·哥倫布(1451—1506)、無綫電發明者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1937)並列,原因在於他“發明瞭錢”。
  ……

前言/序言

  自序
  騙你沒商量
  讀瞭這本書,我不能保證你今後就不會再上當受騙瞭,因為新的騙術層齣不窮、防不勝防,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毫無疑問,本書確實能幫助你預防商業洗腦,瞭解過去是怎麼上當受騙的,以及理解為什麼身邊還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並且依然在飛蛾投火。
  按理說,處在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社會,經濟學知識已相對普及,人們應該會根據自己的偏好來決策正常的經濟和投資行為;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不正常的“釣魚”和“釣愚”行為,有這麼多魚兒愚蠢地上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決策依據並不是真正的偏好,而是這種偏好受到瞭某種誘惑,這也就難免要讓正常人看不懂瞭。
  有意思的是,就在正常人看不懂他們的同時,他們也看不懂正常人;認為後者纔是怪物,纔是不理性的,纔會白白錯過那麼多“暴富機會”。也難怪,經濟社會中所有人都會自覺不自覺甚至刻意追求經濟利益。但同時也應當承認,所有人的經濟行為哪怕99%是正確的,也會因為這1%的疏忽或受騙而前功盡棄,從原來平靜而殷實的生活墜入破産深淵。
  這正是龐氏騙局的目的。人是趨利性動物,傳統經濟學一直在倡導追求高迴報、高估值。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充滿“欺騙”,所謂“雙贏”模式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在利伯維爾場(自由市場)裏,“人們自由地欺騙彆人,也自由地被彆人欺騙”似乎天經地義。直到今天,依然經常會有人說“我樂意,關你什麼事”。在本書中,讀者就能屢屢看到為什麼會齣現這種情形及其深層次原因。
  同時,本書也會告訴讀者,無論是個人、組織或政府,對盈利的追逐固然有可能鼓起腰包,但結果必定會導緻操縱和欺騙。尤其是在各種魚目混珠的所謂“創新”中,更會讓人在一陣陣眼花繚亂之後不知不覺地上當受騙。換句話說,自由市場並不總是有效的;相反,卻會經常失靈。
  與宋朝人“掛羊頭賣狗肉”這種赤裸裸的欺騙相比,龐氏騙局富有想象空間和迷惑性,因而也顯得更加高級、文明、儒雅。就好比說,他已經把你給賣瞭,你還在一旁屁顛屁顛地幫他數錢。不僅如此,龐氏騙局還具有彌漫性特點,會給整個社會和人類造成前所未有的係統性風險。
  可以相信,隻要“利益至上”這一經濟學假設不變,全球和未來就必定會繼續充斥操縱與欺騙,因為現實和競爭會迫使他們這樣去做。
  從曆史上看,龐氏騙局的始作俑者查爾斯·龐齊並不是第一個發明“金字塔式騙局”“老鼠會式詐騙”的人,但他的破壞作用讓美國人深受領教;而在他之後的這100年間,類似詐騙活動已席捲全球,並屢禁不止。尤其是在當今實體經濟低迷、投資渠道狹窄、互聯網日益發達的全球環境下,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正因如此,本書的齣版就非常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能夠為廣大讀者提高識彆能力和有效防範助一臂之力。
  本書內容共分為七章。在係統介紹龐氏騙局的起源、發展和結果,以及四大特點和三大類型後,明確指齣這是一種“釣魚”和“釣愚”行為,並且必然走嚮崩盤。本書在深刻剖析龐氏騙局沉渣泛起深層次原因的同時,還專門針對我國讀者,重點揭露瞭龐氏騙局在我國的罪惡現狀和錶現形式,對讀者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尤其適閤傳銷者傢庭閱讀參考。
  2017年1月


《無盡迴響》 在名為“奧德賽”的繁華都市,一場精心策劃的資本遊戲正在悄然上演。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艾倫的年輕金融分析師,他敏銳地察覺到一股異常的資金流嚮,這股力量如同看不見的巨手,在市場中掀起層層漣漪。艾倫並非一個普通的新手,他擁有過人的洞察力,以及對數字背後真相的執著追求。他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機製有著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對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有著超乎常人的感知。 故事的開端,艾倫偶然接觸到瞭一位名叫“索羅斯”的神秘投資人。這位索羅斯,並非公眾熟知的那個赫赫有名的金融巨鰐,而是隱藏在幕後,操縱著一係列復雜金融産品的操盤手。艾倫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瞭索羅斯的投資理念,並被其所吸引。索羅斯的投資邏輯,看似簡單卻又深不可測,他似乎總能提前預知市場的走嚮,並總能在關鍵時刻精準齣擊,賺取巨額利潤。 然而,隨著艾倫深入瞭解,他開始發現索羅斯的投資手法中,隱藏著一些不尋常的端倪。那些看似獨立的投資項目,在宏觀層麵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都以高額迴報為誘餌,吸引著源源不斷的資金湧入。更令艾倫不安的是,這些項目的背後,似乎都指嚮一個共同的資金池,一個不斷擴張,卻又難以追溯其源頭的黑洞。 艾倫開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這些資金流嚮進行細緻的分析。他熬夜加班,翻閱海量的財務報錶,追蹤每一個細微的數字變化。他發現,為瞭維持這個不斷膨脹的體係,項目方必須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用後來者的資金來支付早期投資者的迴報。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遊戲,一旦資金流入的速度跟不上資金流齣的速度,整個體係將麵臨崩塌的風險。 在艾倫的調查過程中,他結識瞭一位名叫莉莉的記者。莉莉同樣對金融市場的黑暗麵充滿好奇,她的職業素養和敏銳的洞察力,與艾倫形成瞭完美的互補。兩人聯手,開始揭露這個隱藏在“奧德賽”都市光鮮外錶下的真相。他們潛入金融公司的內部,竊取關鍵證據;他們采訪受害者,傾聽他們的絕望與憤怒;他們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追蹤那些操縱整個騙局的幕後黑手。 隨著調查的深入,艾倫和莉莉發現,這個騙局的操縱者並非一人,而是一個隱秘的利益集團。他們利用先進的金融工具,製造虛假的繁榮,將無數人的血汗錢化為己有。這個集團的成員,遍布社會各個階層,有金融界的精英,有政界的要員,甚至還有一些看似與金融毫無關聯的公眾人物。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將整個“奧德賽”都市變成瞭一個巨大的金字塔。 故事的高潮,是艾倫和莉莉決定將真相公之於眾。他們策劃瞭一場聲勢浩大的揭露行動,將收集到的所有證據,通過媒體的力量,傳播給整個都市的居民。真相如同一顆炸彈,瞬間引爆瞭“奧德賽”都市。無數的投資者驚覺自己被騙,他們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恐慌、憤怒、絕望的情緒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整個都市陷入瞭前所未有的混亂。 然而,真相的揭露並非意味著故事的結束。操縱者們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動用一切手段,試圖壓製真相,並報復那些揭露他們罪行的人。艾倫和莉莉麵臨著巨大的危險,他們的生命受到瞭嚴重的威脅。在危急關頭,那些曾經被欺騙的受害者們,也從絕望中站瞭起來,他們團結起來,與艾倫和莉莉並肩作戰,共同對抗這個腐朽的利益集團。 《無盡迴響》不僅僅是一個金融欺詐的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討瞭人性中的貪婪與希望,以及在黑暗中尋求光明的勇氣。故事通過艾倫的視角,展現瞭一個年輕的金融分析師,如何在強大的誘惑和危險麵前,堅守自己的原則,並最終用智慧和勇氣,點燃瞭正義的火種。它也描繪瞭普通人在麵對巨大利益集團時的渺小與無力,但同時,也展現瞭當他們覺醒並團結起來時,所能迸發齣的驚人力量。 最終,在這個虛幻的“奧德賽”都市裏,真相能否戰勝謊言?那些操縱著命運的幕後黑手,能否受到應有的懲罰?而那些在騙局中失去一切的人們,又能否重拾生活的希望?《無盡迴響》將帶領讀者一同經曆這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博弈,感受人性的復雜與偉大,並思考,在每一個繁華都市的背後,是否存在著同樣的“無盡迴響”。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種莫名的期待和一絲絲的好奇。書名“龐氏騙局”四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戲劇性和警示性,仿佛打開扉頁就能窺見人性深處的黑暗與貪婪,又或者是一些精心策劃的、令人瞠目結舌的金融詭計。我翻開它,並非是想要去學習如何進行這樣的騙局,而是想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機製,什麼樣的社會土壤,能夠孕育齣這樣的“奇跡”?是個人野心的膨脹,還是集體性的盲目?是市場的漏洞,還是監管的缺位?在我看來,一個成功的龐氏騙局,絕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把戲,它往往是一場精心編織的謊言,涉及無數人的信任,最終將所有人拖入深淵。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一點的,他是如何一步步揭示這個謊言的構建過程,又如何展現這個謊言最終破滅時的那種令人心悸的震動。我期待的,是一種抽絲剝繭式的剖析,是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是對社會運行機製的某種隱喻。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將那些隱藏在數字和交易背後的情感、欲望、恐懼一一展現齣來,讓我們不僅僅看到一個騙局的發生,更能理解其背後復雜而令人不安的邏輯。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會不自覺地被某些“承諾”所吸引,被某種“高迴報”所誘惑,然後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置於風險的邊緣。因此,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去思考,去感受。

評分

當我拿到《龐氏騙局》這本書時,我內心是充滿瞭好奇和一絲絲的警覺。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不祥的預兆,但同時也勾起瞭我對人類心理和金融運作背後奧秘的探求欲。我並不指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去“騙”,我更想瞭解的是,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騙局,是如何一步步地構建起來的?是哪些人的野心和貪婪在其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又是什麼樣的社會因素,讓如此多的普通人,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將自己的財富和信任交付齣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我揭示這個騙局的真相,它如何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如何製造虛假的繁榮,又如何在謊言被揭穿的那一刻,瞬間崩塌,讓無數人血本無歸。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刻畫齣其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整個事件的起伏跌宕。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深處的貪婪與盲從,也提醒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一份獨立思考和審慎判斷的能力。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深刻的反思,關於信任的價值,關於風險的認知,以及關於真相的力量。

評分

我拿到《龐氏騙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瞭期待的。我一直覺得,越是看似簡單直白的詞語,背後往往隱藏著越復雜深刻的內涵。而“龐氏騙局”這個詞,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種集閤瞭智慧、欺騙、貪婪與失落的復雜概念。我渴望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一個金融犯罪的案例,更是想去探究,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弱點,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下,能夠催生齣如此大規模的欺騙行為。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個騙局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最終的崩塌。我希望能夠瞭解到,那些參與其中的人們,他們的心理是如何被操控的,他們的信任是如何被瓦解的,又是什麼讓他們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鋌而走險。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深入人性的探索之旅。我希望它能夠讓我對“信任”這個詞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欲望”這個驅動力有更清醒的認識。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啓迪,一種對社會現象更深刻的洞察,以及對自身行為更審慎的反思。

評分

拿到《龐氏騙局》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瞭一種復雜的情緒。一方麵,是對“騙局”這兩個字所帶來的警示,另一方麵,是對“龐氏”這個詞匯背後所蘊含的金融操作的隱秘與誘惑的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看到一個驚天騙局的發生,更希望能夠理解,這個騙局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瞭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是如何一步步地將一個看似美好的承諾,變成瞭一個吞噬無數人財富的黑洞。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層層剝開這層虛假的繁榮,讓我看到隱藏在光鮮數字背後的真相,看到那些被濛蔽的眼睛,看到那些被欺騙的信任,以及最終,看到那個巨大的泡沫破滅時的慘烈景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我對人性的弱點有更深刻的洞察。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對“警惕”的警醒,一種對“理性”的呼喚,以及一種對“真相”的追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帶著一種審慎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中的種種誘惑,去辨彆那些似是而非的“機會”。

評分

捧起《龐氏騙局》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所傳遞的某種曆史厚重感所吸引。仿佛它不是在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在揭示一種反復齣現的社會現象,一種關於人性弱點與金融操縱的永恒糾纏。我期待的,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金融報告,而是一個充滿張力、引人入勝的敘事。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將這個騙局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讓我不僅僅看到那些冰冷的數字和交易,更能感受到其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野心與恐懼,他們的每一次抉擇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理解,為什麼在看似理性的市場中,會滋生齣如此非理性的行為;為什麼人們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同樣的錯誤。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深刻的啓迪,一種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一種對社會運行機製的洞察,以及一種對“警惕”與“理性”的深刻反思。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關於“信任”與“欺騙”的哲學探討,一次關於“欲望”與“貪婪”的社會學研究。

評分

說實話,捧起《龐氏騙局》這本書,我腦海裏浮現的首先是一種懸疑劇般的畫麵感。仿佛我即將進入一個由精妙謊言構築的世界,而我,作為一個旁觀者,將一點一點地揭開它虛僞的麵紗。我並不是那種熱衷於金融內幕的讀者,我更感興趣的是,是什麼樣的動機,什麼樣的心理驅動力,能夠讓一個人甘願編織如此巨大而精巧的騙局,又能讓無數人前赴後繼地被捲入其中?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構建這個故事的,是像一部紀錄片那樣,冷靜客觀地呈現事實?還是像一位小說傢那樣,用生動的筆觸,刻畫齣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他們是如何被貪婪所驅使,又如何在欺騙與被欺騙的循環中越陷越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那些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真實人性,去理解那些看似荒謬的行為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邏輯和情感支撐。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他獨到的視角,揭示齣這個騙局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利用瞭人們的什麼心理弱點,又在什麼時候,哪些環節,齣現瞭緻命的破綻。我甚至想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可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其中,去思考,如果我身處那個環境中,是否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金融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性,關於信任,關於欲望的深刻反思。

評分

拿到《龐氏騙局》這本書,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關於人性的深刻寓言。我一直覺得,任何看似復雜的騙局,其核心往往都圍繞著人最原始的欲望和恐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講述一個關於金融欺詐的故事,更能深入到人性最幽暗的角落,去剖析那些驅動人們做齣非理性選擇的心理機製。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為我呈現這個騙局的産生、發展和最終的破滅過程。我想看到,騙子是如何一步步地構建他的謊言,如何一步步地贏得人們的信任,又如何一步步地將所有人都拖入他精心設計的陷阱。同時,我也想看到,那些被騙的人,他們的心理變化,他們的希望,他們的絕望,以及他們最終的清醒或沉淪。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一個關於“信任”與“欺騙”的深刻案例研究,它讓我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會在多大程度上被類似的“承諾”所吸引,又會在多大程度上被“羊群效應”所裹挾。我希望它能夠讓我對社會運行的復雜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對人性的脆弱性有更清醒的認知。

評分

當我決定拿起《龐氏騙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瞭好奇,但同時也帶有一絲絲的警惕。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仿佛預示著一個關於貪婪、欺騙與最終崩塌的故事。我並非是想要去學習如何進行類似的金融操作,我更渴望瞭解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弱點,什麼樣的社會環境,纔能夠讓一個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具有破壞力的騙局得以滋生和蔓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展現一個完整的圖景,從騙局的起源,到它的發展壯大,再到最終不可避免的破滅。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而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其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動機,他們的欲望,他們的掙紮,以及他們最終的結局。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金融的某個案例,它更像是一次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一次對社會心理的細緻剖析。它能讓我看到,當承諾的光環褪去,當謊言被揭穿,那些曾經的希望是如何轉變為巨大的失落和痛苦。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帶著一種更加審慎和理性的態度,去審視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和誘惑,不被錶麵的繁榮所迷惑。

評分

拿到這本《龐氏騙局》的時候,我首先是被它的封麵所吸引。那是一種沉靜卻又暗藏洶湧的視覺衝擊,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的來臨,而讀者,就像站在海邊,看著海平麵下湧動的暗流。我抱著一種想要窺探人性幽暗角落的心情,翻開瞭這本書。與其說我期待的是一個關於金融犯罪的冷冰冰的敘述,不如說我更關注的是,是什麼樣的心理學邏輯,什麼樣的社會心理,支撐起瞭一個如此龐大的謊言。一個成功的龐氏騙局,絕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它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博弈,利用瞭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權威的盲目信任。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齣那個核心人物的狡黠與魅力,是如何一步步地將最初的信任,轉化為最終的瘋狂?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曆史上的金融事件,它更可能是在剖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性弱點,一種在特定社會條件下會被無限放大的貪婪與盲從。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將那些隱藏在光鮮數字背後的情感糾葛,人心的搖擺不定,以及最終的崩潰,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當信任被欺騙,當希望被粉碎,那種巨大的失落感和絕望感,究竟是怎樣一種令人窒息的體驗。同時,我也在想,這本書是否也像一個警示,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麵對那些“不切實際”的承諾時,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不被錶麵的光鮮所迷惑。

評分

翻開《龐氏騙局》這本書,我腦海中湧現的,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金融案例,不如說是一種宏大的敘事。我好奇的是,是什麼樣的社會土壤,什麼樣的心理環境,能夠讓一個如此簡單卻又如此緻命的騙局,在曆史上反復上演,並且每一次都能捲入如此之多的人?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筆觸,描繪齣這個騙局的來龍去脈,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交易,更是那些鮮活的人物,他們的野心,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欺騙,以及每一次被欺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一個龐氏騙局是如何從一個微小的種子,成長為一個巨大的怪物,它如何吞噬信任,又如何最終將所有人都拖入深淵。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揭示齣這個騙局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利用瞭人們怎樣的心理弱點,又在什麼時候,哪些環節,齣現瞭必然的裂痕。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金融的書,它更像是一次對人性的深刻解剖,一次對社會心理的細緻觀察。我希望它能讓我帶著一種更加清醒和審慎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信息和誘惑。

評分

還沒看,其實要買的是原著,買成瞭這本,但裏麵有其他案例解析,應該不會太差

評分

還沒看呢,如果有用追評經典

評分

這書不錯,沒想到會寫的這麼好,乾貨!

評分

很不錯速度很快

評分

不錯的經濟書

評分

觀點新穎,開瞭眼界瞭。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

評分

書的本身沒有外包裝,封麵全是土,書很久,客服不迴消息。買瞭很多次的東西,這次是最差的

評分

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為瞭湊夠20字,書還沒有看,京東物流一級棒。

評分

還沒看呢,如果有用追評經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