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俚语俗谚

金瓶梅俚语俗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李布青 著
图书标签:
  • 明清小说
  • 古典文学
  • 世情小说
  • 市井生活
  • 语言文化
  • 方言俗语
  • 风俗研究
  • 文学研究
  • 金瓶梅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2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197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故事生动、语言丰富、人物鲜活,流传至今,警世惊奇!《金瓶梅俚语俗谚》是一部研究语言文学的专著,对《金瓶梅词话》原著的谚语、歇后语进行了考证研究,对它们的实际意义作了必要的诠释与详解。

  本书的词目条文对汉语文学研究者、古典文学爱好者、写作创作者、学生,都不无裨益,有些词条更是表现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对当今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具有开悟、启迪之警,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

  (加)李布青(本名李国清),男,1957年3月生于北京。师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首都师范大学)宋浩庆教授,文化部《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胡文彬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和森先生。1991年之前出版各种著述20余种,1988年10月出版《金瓶梅俚语俗谚》受学术界注意,《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发文评论,称为该领域“填补了语言文字类研究的一项空白!”1991年8月接受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世界著名汉学家叶嘉莹女士邀请,前往温哥华访学研究。

目录

序……………………………………………………蒋和森

凡例…………………………………………………

音序索引……………………………………………

笔划索引……………………………………………

正文…………………………………………………

跋……………………………………………………宋浩庆

后记 ………………………………………………


精彩书摘

  《金瓶梅俚语俗谚》:
  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着做(34·424)
  比喻换了一种做法还一样,瞎折腾。第三十四回:“金莲(对平安向西门庆)骂道: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着做。”
  卖萝卜的跟着盐担子走——好个闲(咸)嘈心(20·230)
  闲:谐音咸。比喻与己无关的事倒热心去做。第二十回:(金莲向玉楼说春梅)“俺的小肉儿,正经使着她,死了一般懒待动弹。不知怎的听见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办了要去,去的那快!见她房里两个丫头,你替他走,管你腿事?卖萝卜的跟着盐担子走,好个闲嘈心的小肉儿。”
  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闲)人儿(37·466)
  盐:成味,白色。谐音闲。雕鸾匠:工匠、银匠,银是白色。但银和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比喻自己和别人条件不一样,很忙,根本就不愿多管闲事。第三十七回:(冯妈妈对李瓶儿说道)“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人儿?李瓶儿道:妈妈子,你做了石佛寺里长老,请着你,就是不闲。成日赚的钱,不知在哪里?”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69·977)
  栈道:古代在山崖上用木材架修成的道路。陈仓:古县名,当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冲,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见《史记》。比喻掩入耳目,攻其不备。第六十九回:(伯爵对西门庆说道)“如今就是老孙、祝麻子,见哥也有几分惭愧,此是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
  ……
《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 《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并非一部小说,也不是一本学术专著,它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智慧与生活哲学的百科全书。本书深入浅出地梳理和解读了流传于中华大地千百年的俚语俗谚,旨在展现这些凝练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人生洞察、社会伦理观念以及生动的生活图景。 一、 俚语俗谚的起源与演变 俗语,又称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富有哲理或教诲意义的固定短语。它们往往以简洁精炼的形式,道出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普遍认知。 本书认为,俚语俗谚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在没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传播媒介的古代,这些简短的句子成为了知识和经验传递的主要载体。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录,俚语俗谚不断地被丰富、被修改、被赋予新的含义,它们如同活着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映射着民族性格的演进。 作者在书中追溯了俚语俗谚的起源,从先秦时期的朴素表达,到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再到明清时期的大放异彩,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演变脉络。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本书阐释了为何某些俚语在特定时期特别流行,以及它们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甚至产生新的解读。例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俚语,在古代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指南;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俚语的字面意义或许已经淡化,但它们所蕴含的处世智慧和人生经验,依然能够被现代人所借鉴。 二、 俚语俗谚的分类与解读 为了系统地呈现俚语俗谚的丰富内涵,《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将这些民间智慧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注重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释。 处世智慧类: 这类俗语涵盖了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例如,“多个朋友多条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这些句子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心理洞察。本书通过对这些俗语的剖析,揭示了古人对于“合纵连横”的策略运用,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如何保持清醒和独立。 人生哲理类: 这一类别触及了生命、命运、时间、得失等宏大议题。诸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它们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劝诫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顺境与逆境。本书强调,这些哲理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引导人们在理解生命本质的基础上,学会适应、学会坚韧、学会珍惜。 生活经验类: 这类俗语来源于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是经验的结晶。例如,与农事相关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后,种棉种豆”;与健康养生相关的“药补不如食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及关于节俭、勤劳的各种劝诫。本书通过对这些俗语的解析,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打细算的生活态度,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指导。 道德伦理类: 许多俗语蕴含着鲜明的道德评判和伦理规范。例如,“偷鸡不成蚀把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言必信,行必果”等,它们通过生动的例子或直接的告诫,强调了诚信、感恩、责任等普世价值。本书认为,这些道德规范的背后,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根本需求。 警示劝诫类: 有些俗语则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旨在提醒人们避免走入歧途。例如,“不见棺材不落泪”、“玩火自焚”、“好了伤疤忘了疼”等,它们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劝诫人们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在对每一类俚语俗谚进行解读时,本书都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作者不仅解释了俗语的字面含义,更挖掘了其深层的文化意涵、历史渊源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同时,本书也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俗语的意义可能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新的解读,本书对这些演变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三、 俚语俗谚的现代价值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认为,这些古老的民间智慧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俚语俗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最朴素、最接地气的方式,承载了民族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阅读和理解这些俗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俚语俗谚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库。在复杂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面对困惑和挑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俚语俗谚,往往能以其简洁的智慧,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它们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朴实的语言点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关隘。 再次,俚语俗谚是汉语的瑰宝,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运用俚语俗谚,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也能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书也鼓励读者在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这些俗语,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 最后,俚语俗谚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当外国友人学习汉语时,理解和掌握中国的俚语俗谚,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体会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关键一步。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俗语的系统梳理,为外国朋友提供一个认识中国民间智慧的窗口。 四、 写作特色与读者收益 《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在写作上力求做到: 通俗易懂: 语言风格朴实自然,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力求让普通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内容详实: 涵盖范围广,解读深入,配以丰富的例证,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俗语的方方面面。 结构清晰: 分类科学,逻辑严谨,便于读者按需查阅和深入学习。 贴近生活: 强调俗语在现代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使之不至于沦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拓展视野: 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结晶。 提升修养: 学习古人的人生经验和处世之道,丰富人生智慧。 改善沟通: 掌握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 增强自信: 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 总之,《俚语俗谚的人生百味》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民间智慧读物。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千百句俚语俗谚构筑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从中汲取人生养分,感悟生活真谛,体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本书相信,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这些古老而鲜活的民间智慧,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值得我们去珍视、去传承、去发扬。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厚度和分量都让我感到很惊喜,这预示着它内容相当丰富。我一直认为,语言是理解一个时代、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直接的窗口,《金瓶梅》作为一部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语言的独特性无疑是其魅力所在,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处理这些“接地气”的语言,是仅仅罗列词条,还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我期望它能超越简单的释义,为我揭示这些俚语俗谚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甚至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的。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金瓶梅》,更能让我对明代社会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例证,让我看到这些俗语在原文中的具体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这些“活”的语言融入我的阅读体验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色调沉稳又不失雅致,触感也很好。我一直对古典小说中的语言魅力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反映市井生活、蕴含人生哲理的俗语谚语。一直以来,《金瓶梅》对我来说就像一座宝藏,但其中夹杂的俚语和俗谚常常让我望而却步,需要反复查阅资料才能理解。所以,当看到《金瓶梅俚语俗谚》这本书时,我立刻就心动了。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解释那些我似懂非懂的词句,更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语境,感受作者笔下人物的情感,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把打开古典文学大门的钥匙,让我能够更自由地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品味那些穿越时空的精妙。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俚语俗谚的溯源和解释是否到位,以及是否能结合具体的文本例子进行说明,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透彻。

评分

我拿到这本《金瓶梅俚语俗谚》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对古典小说的研究,有时候恰恰是从这些看似“粗俗”的俚语俗谚中才能窥见其最真实的面貌。《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和人情冷暖。但是,这面镜子上的许多纹路,我却看不懂。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拨开迷雾,让我能看清这些俚语俗谚的真容。我希望它不仅能够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更能够揭示它们为何会产生,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语境下的具体功能和意义。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这些语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词典,而是一部关于《金瓶梅》语言生态的深刻解读。我设想这本书能够让我带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金瓶梅》这部伟大的小说,发现其中更多隐藏的精妙之处。

评分

从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但同时又充满了生活化的亲切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俚语俗谚更是这种信息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金瓶梅》这部小说,我早就有所耳闻,但一直苦于其语言的艰深,特别是其中大量的方言俗语,让我望而却步。 《金瓶梅俚语俗谚》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架起了一座桥梁。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语言的迷雾,去探索《金瓶梅》的世界。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提供字面上的解释,更能引导我理解这些俗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它们是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又如何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金瓶梅》的语言产生新的认识,甚至激发出更深入的阅读兴趣,那它无疑就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

评分

我最近刚开始接触《金瓶梅》这部小说,之前只听说过它的名声,对其内容和语言风格一直有些好奇又带着些许畏惧。尤其是我发现,书中充斥着大量我从未见过的俚语和俗语,这些词句读起来颇具特色,但往往让我的阅读过程时断时续,很多时候只能囫囵吞枣地跳过。 《金瓶梅俚语俗谚》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设想它会成为我阅读《金瓶梅》的绝佳伴侣,能够为我逐一破解这些语言上的“暗语”,让我能够更顺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俚语俗谚,不仅给出解释,最好还能说明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文化背景。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摆脱对词典的依赖,让我能更专注于故事本身和人物塑造,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详尽的注释,让《金瓶梅》这部巨著在我面前不再是模糊不清的剪影,而是鲜活生动的画卷。

评分

正版好书,值得细细阅读,送货速度很快,赞一个。

评分

正版好书,值得细细阅读,送货速度很快,赞一个。

评分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故事生动、语言丰富、人物鲜活,流传至今,警世惊奇!《金瓶梅俚语俗谚》是一部研究语言文学的专著,对《金瓶梅词话》原著的谚语、歇后语进行了考证研究,对它们的实际意义作了必要的诠释与详解。

评分

金学著作很多,好的其实很少

评分

金学著作很多,好的其实很少

评分

原来很多俗语都出自金瓶梅。

评分

好棒好棒好棒!

评分

很趁手的词典,很好用

评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