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超级热销书全新升级,第1版两年内印刷近10次,Java图书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繁体版台湾发行
基于JDK1.7,围绕内存管理、执行子系统、程序编译与优化、高效并发等核心主题对JVM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深刻揭示JVM的工作原理
《Java核心技术 卷I:基础知识(原书第10版)》
Java领域有影响力和价值的著作之一,与《Java编程思想》齐名,10余年全球热销不衰,广受好评
根据Java SE 8全面更新,系统全面讲解Java语言的核心概念、语法、重要特性和开发方法,包含大量案例,实践性强 ??
一直以来,《Java核心技术》都被认为是面向高级程序员的经典教程和参考书,它内容翔实、客观准确,不拖泥带水,是想为实际应用编写健壮Java代码的程序员的*选。如今,本版进行了全面更新, 以反映近年来人们翘首以待、变革大的Java版本(Java SE 8)的内容。这一版经过重写,并重新组织,全面阐释了新的Java SE 8特性、惯用法和实践,其中包含数百个示例程序,所有这些代码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仅易于理解,也很容易实际应用。
本书为专业程序员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Java语言和库。在卷I中,Horstmann主要强调基本语言概念和现代用户界面编程基础,深入介绍了从Java面向对象编程到泛型、集合、lambda表达式、Swing UI设计以及并发和函数式编程的新方法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
充分利用你现有的编程知识快速掌握核心Java语法
了解Java中封装、类和继承如何工作
掌握利用接口、内部类和lambda表达式来实现函数式编程
利用异常处理和有效调试提高程序健壮性
利用泛型和强类型编写更安全、更可读的程序
使用预建集合收集多个对象以便以后获取
从头开始掌握并发编程技术
利用标准Swing组件构建现代跨平台GUI
部署可配置应用和applet,并通过互联网发布
利用新的函数式技术简化并发性和提高性能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程序员,刚刚转向Java SE 8,本书绝对是可靠、实用的“伙伴”,不仅现在能帮助你,在未来的很多年还会继续陪伴你前行。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版两年内印刷近10次,4家网上书店的评论近4?000条,98%以上的评论全部为5星级的好评,是整个Java图书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和超级热销书,繁体版在台湾也十分受欢迎。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根据全新的JDK 1.7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补充;增加了大量处理各种常见JVM问题的技巧和优佳实践;增加了若干与生产环境相结合的实战案例;对第1版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的修正;等等。第2版不仅技术更新、内容更丰富,而且实战性更强。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围绕内存管理、执行子系统、程序编译与优化、高效并发等核心主题对JVM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深刻揭示了JVM的工作原理。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整个Java技术体系、Java和JVM的发展历程、模块化,以及JDK的编译,这对理解本书后面内容有重要帮助。第二部分讲解了JVM的自动内存管理,包括虚拟机内存区域的划分原理以及各种内存溢出异常产生的原因;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以及垃圾收集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常见虚拟机监控与故障处理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三部分分析了虚拟机的执行子系统,包括类文件结构、虚拟机类加载机制、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第四部分讲解了程序的编译与代码的优化,阐述了泛型、自动装箱拆箱、条件编译等语法糖的原理;讲解了虚拟机的热点探测方法、HotSpot的即时编译器、编译触发条件,以及如何从虚拟机外部观察和分析JIT编译的数据和结果;第五部分探讨了Java实现高效并发的原理,包括JVM内存模型的结构和操作;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在Java内存模型中的体现;先行发生原则的规则和使用;线程在Java语言中的实现原理;虚拟机实现高效并发所做的一系列锁优化措施。
《Java核心技术 卷I:基础知识(原书第10版)》
Java领域有影响力和价值的著作之一,由拥有20多年教学与研究经验的资深Java技术专家撰写(获Jolt大奖),与《Java编程思想》齐名,10余年全球热销不衰,广受好评。第10版根据Java SE 8全面更新,同时修正了第9版中的不足,系统全面讲解了Java语言的核心概念、语法、重要特性和开发方法,包含大量案例,实践性强。
本书共14章。第1章概述Java语言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不同的性能;第2章讲解如何下载和安装JDK及本书的程序示例;第3章介绍变量、循环和简单的函数;第4章讲解类和封装;第5章介绍继承;第6章解释接口和内部类;第7章讨论异常处理,并给出大量实用的调试技巧;第8章概要介绍泛型程序设计;第9章讨论Java平台的集合框架;第10章介绍GUI程序设计,讨论如何建立窗口、如何在窗口中绘图、如何利用几何图形绘图、如何采用多种字体格式化文本,以及如何显示图像;第11章详细讨论抽象窗口工具包的事件模型;第12章详细讨论Swing GUI工具包;第13章介绍如何将程序部署为应用或applet;第14章讨论并发。本书最后还有一个附录,其中列出了Java语言的保留字。 作者简介
周志明,资深Java技术专家,对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OSGi、Java虚拟机和工作流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精通Java虚拟机,撰写了大量与JVM相关的经典文章,被各大技术社区争相转载,是ITeye等技术社区公认的Java虚拟机方面的领袖人物之一。除本书外,还著有经典著作本书,广获读者好评。现任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总经理兼架构师,先后参与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多个大型ERP项目的平台架构工作,对软件系统架构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凯 S. 霍斯特曼(Cay S. Horstmann),圣何塞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va的倡导者,经常在开发人员会议上发表演讲。他是《Core Java for the Impatient》(2015)《Java SE 8 for the Really Impatient》(2014)和《Scala for the lmpatient》(2012)的作者,这些书均由Addison-Wesley出版。他为专业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编写过数十本图书。
目录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佳实践(第2版)》
前言
第一部分 走近Java
第1章 走近Java
1.1 概述
1.2 Java技术体系
1.3 Java发展史
1.4 Java虚拟机发展史
1.4.1 Sun Classic Exact VM
1.4.2 Sun HotSpot VM
1.4.3 Sun Mobile-Embedded VM Meta-Circular VM
1.4.4 BEA JRockit IBM J9 VM
1.4.5 Azul VM BEA Liquid VM
1.4.6 Apache Harmony Google Android Dalvik VM
1.4.7 Microsoft JVM及其他
1.5 展望Java技术的未来
1.5.1 模块化
1.5.2 混合语言
1.5.3 多核并行
1.5.4 进一步丰富语法
1.5.5 64位虚拟机
1.6 实战:自己编译JDK
1.6.1 获取JDK源码
1.6.2 系统需求
1.6.3 构建编译环境
1.6.4 进行编译
1.6.5 在IDE工具中进行源码调试
1.7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自动内存管理机制
第2章 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异常
2.1 概述
2.2 运行时数据区域
2.2.1 程序计数器
2.2.2 Java虚拟机栈
2.2.3 本地方法栈
2.2.4 Java堆
2.2.5 方法区
2.2.6 运行时常量池
2.2.7 直接内存
2.3 HotSpot虚拟机对象探秘
2.3.1 对象的创建
2.3.2 对象的内存布局
2.3.3 对象的访问定位
2.4 实战:OutOfMemoryError异常
2.4.1 Java堆溢出
2.4.2 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溢出
2.4.3 方法区和运行时常量池溢出
2.4.4 本机直接内存溢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3.1 概述
3.2 对象已死吗
3.2.1 引用计数算法
3.2.2 可达性分析算法
3.2.3 再谈引用
3.2.4 生存还是死亡
3.2.5 回收方法区
3.3 垃圾收集算法
3.3.1 标记-清除算法
3.3.2 复制算法
3.3.3 标记-整理算法
3.3.4 分代收集算法
3.4 HotSpot的算法实现
3.4.1 枚举根节点
3.4.2 安全点
3.4.3 安全区域
3.5 垃圾收集器
3.5.1 Serial收集器
3.5.2 ParNew收集器
3.5.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3.5.4 Serial Old收集器
3.5.5 Parallel Old收集器
3.5.6 CMS收集器
3.5.7 G1收集器
3.5.8 理解GC日志
3.5.9 垃圾收集器参数总结
3.6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3.6.1 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
3.6.2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3.6.3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3.6.4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3.6.5 空间分配担保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机性能监控与故障处理工具
4.1 概述
4.2 JDK的命令行工具
4.2.1 jps:虚拟机进程状况工具
4.2.2 jstat:虚拟机统计信息监视工具
4.2.3 jinfo:Java配置信息工具
4.2.4 jmap:Java内存映像工具
4.2.5 jhat:虚拟机堆转储快照分析工具
4.2.6 jstack:Java堆栈跟踪工具
4.2.7 HSDIS:JIT生成代码反汇编
4.3 JDK的可视化工具
4.3.1 JConsole:Java监视与管理控制台
4.3.2 VisualVM:多合一故障处理工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调优案例分析与实战
5.1 概述
5.2 案例分析
5.2.1 高性能硬件上的程序部署策略
5.2.2 集群间同步导致的内存溢出
5.2.3 堆外内存导致的溢出错误
5.2.4 外部命令导致系统缓慢
5.2.5 服务器JVM进程崩溃
5.2.6 不恰当数据结构导致内存占用过大
5.2.7 由Windows虚拟内存导致的长时间停顿
5.3 实战:Eclipse运行速度调优
5.3.1 调优前的程序运行状态
5.3.2 升级JDK 1.6的性能变化及兼容问题
5.3.3 编译时间和类加载时间的优化
5.3.4 调整内存设置控制垃圾收集频率
5.3.5 选择收集器降低延迟
5.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虚拟机执行子系统
第6章 类文件结构
6.1 概述
6.2 无关性的基石
6.3 Class类文件的结构
6.3.1 魔数与Class文件的版本
6.3.2 常量池
6.3.3 访问标志
6.3.4 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
6.3.5 字段表集合
6.3.6 方法表集合
6.3.7 属性表集合
6.4 字节码指令简介
6.4.1 字节码与数据类型
6.4.2 加载和存储指令
6.4.3 运算指令
6.4.4 类型转换指令
6.4.5 对象创建与访问指令
6.4.6 操作数栈管理指令
6.4.7 控制转移指令
6.4.8 方法调用和返回指令
6.4.9 异常处理指令
6.4.10 同步指令
6.5 公有设计和私有实现
6.6 Class文件结构的发展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7.1 概述
7.2 类加载的时机
7.3 类加载的过程
7.3.1 加载
7.3.2 验证
7.3.3 准备
7.3.4 解析
7.3.5 初始化
7.4 类加载器
7.4.1 类与类加载器
7.4.2 双亲委派模型
7.4.3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
8.1 概述
8.2 运行时栈帧结构
8.2.1 局部变量表
8.2.2 操作数栈
8.2.3 动态连接
8.2.4 方法返回地址
8.2.5 附加信息
8.3 方法调用
8.3.1 解析
8.3.2 分派
8.3.3 动态类型语言支持
8.4 基于栈的字节码解释执行引擎
8.4.1 解释执行
8.4.2 基于栈的指令集与基于寄存器的指令集
8.4.3 基于栈的解释器执行过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类加载及执行子系统的案例与实战
9.1 概述
9.2 案例分析
9.2.1 Tomcat:正统的类加载器架构
9.2.2 OSGi:灵活的类加载器架构
9.2.3 字节码生成技术与动态代理的实现
9.2.4 Retrotranslator:跨越JDK版本
9.3 实战:自己动手实现远程执行功能
9.3.1 目标
9.3.2 思路
9.3.3 实现
9.3.4 验证
9.4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程序编译与代码优化
第10章 早期(编译期)优化
10.1 概述
10.2 Javac编译器
10.2.1 Javac的源码与调试
10.2.2 解析与填充符号表
10.2.3 注解处理器
10.2.4 语义分析与字节码生成
10.3 Java语法糖的味道
10.3.1 泛型与类型擦除
10.3.2 自动装箱、拆箱与遍历循环
10.3.3 条件编译
10.4 实战:插入式注解处理器
10.4.1 实战目标
10.4.2 代码实现
10.4.3 运行与测试
10.4.4 其他应用案例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晚期(运行期)优化
11.1 概述
11.2 HotSpot虚拟机内的即时编译器
11.2.1 解释器与编译器
11.2.2 编译对象与触发条件
11.2.3 编译过程
11.2.4 查看及分析即时编译结果
11.3 编译优化技术
11.3.1 优化技术概览
11.3.2 公共子表达式消除
11.3.3 数组边界检查消除
11.3.4 方法内联
11.3.5 逃逸分析
11.4 Java与CC++的编译器对比
11.5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高效并发
第12章 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
12.1 概述
12.2 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12.3 Java内存模型
12.3.1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12.3.2 内存间交互操作
12.3.3 对于volati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12.3.4 对于long和doub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12.3.5 原子性、可见性与有序性
12.3.6 先行发生原则
12.4 Java与线程
12.4.1 线程的实现
12.4.2 Java线程调度
12.4.3 状态转换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线程安全与锁优化
13.1 概述
13.2 线程安全
13.2.1 Java语言中的线程安全
13.2.2 线程安全的实现方法
13.3 锁优化
13.3.1 自旋锁与自适应自旋
13.3.2 锁消除
13.3.3 锁粗化
13.3.4 轻量级锁
13.3.5 偏向锁
13.4 本章小结
附 录
附录A 编译Windows版的OpenJDK
附录B 虚拟机字节码指令表
附录C HotSpot虚拟机主要参数表
附录D 对象查询语言(OQL)简介
附录E JDK历史版本轨迹
《Java核心技术 卷I:基础知识(原书第10版)》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Java程序设计概述 1
1.1 Java程序设计平台 1
1.2 Java“白皮书”的关键术语 2
1.3 Java applet与Internet 6
1.4 Java发展简史 7
1.5 关于Java的常见误解 9
第2章 Java程序设计环境 12
2.1 安装Java开发工具包 12
2.2 使用命令行工具 16
2.3 使用集成开发环境 18
2.4 运行图形化应用程序 21
2.5 构建并运行applet 23
第3章 Java的基本程序设计结构 28
3.1 一个简单的Java应用程序 28
3.2 注释 31
3.3 数据类型 32
3.4 变量 36
3.5 运算符 38
3.6 字符串 45
3.7 输入输出 55
3.8 控制流程 63
3.9 大数值 76
3.10 数组 78
第4章 对象与类 91
4.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91
4.2 使用预定义类 95
4.3 用户自定义类 103
4.4 静态域与静态方法 112
4.5 方法参数 118
4.6 对象构造 123
4.7 包 131
4.8 类路径 137
4.9 文档注释 140
4.10 类设计技巧 144
第5章 继承 147
5.1 类、超类和子类 147
5.2 Object:所有类的超类 166
5.3 泛型数组列表 178
5.4 对象包装器与自动装箱 184
5.5 参数数量可变的方法 187
5.6 枚举类 188
5.7 反射 190
5.8 继承的设计技巧 208
第6章 接口、lambda表达式与内部类 211
6.1 接口 211
6.2 接口示例 222
6.3 lambda表达式 231
6.4 内部类 242
6.5 代理 258
第7章 异常、断言和日志 264
7.1 处理错误 264
7.2 捕获异常 271
7.3 使用异常机制的技巧 282
7.4 使用断言 285
7.5 记录日志 289
7.6 调试技巧 304
第8章 泛型程序设计 309
8.1 为什么要使用泛型程序设计 309
8.2 定义简单泛型类 311
8.3 泛型方法 313
8.4 类型变量的限定 314
8.5 泛型代码和虚拟机 316
8.6 约束与局限性 320
8.7 泛型类型的继承规则 328
8.8 通配符类型 330
8.9 反射和泛型 337
第9章 集合 344
9.1 Java集合框架 344
9.2 具体的集合 353
9.3 映射 372
9.4 视图与包装器 381
9.5 算法 388
9.6 遗留的集合 396
第10章 图形程序设计 403
10.1 Swing概述 403
10.2 创建框架 407
10.3 框架定位 409
10.4 在组件中显示信息 415
10.5 处理2D图形 419
10.6 使用颜色 426
10.7 文本使用特殊字体 429
10.8 显示图像 435
第11章 事件处理 439
11.1 事件处理基础 439
11.2 动作 453
11.3 鼠标事件 459
11.4 AWT事件继承层次 465
第12章 Swing用户界面组件 469
12.1 Swing和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 469
12.2 布局管理概述 474
12.3 文本输入 481
12.4 选择组件 488
12.5 菜单 504
12.6 复杂的布局管理 518
12.7 对话框 541
12.8 GUI程序排错 573
第13章 部署Java应用程序 580
13.1 JAR文件 580
13.2 应用首选项的存储 586
13.3 服务加载器 596
13.4 applet 598
13.5 Java Web Start 614
第14章 并发 624
14.1 什么是线程 624
14.2 中断线程 632
14.3 线程状态 635
14.4 线程属性 638
14.5 同步 640
14.6 阻塞队列 668
14.7 线程安全的集合 673
14.8 Callable与Future 681
14.9 执行器 685
14.10 同步器 696
14.11 线程与Swing 698
附录A Java关键字 710
Java编程艺术:从基础到精通,打造坚实技术根基 这是一套为Java开发者量身打造的进阶指南,旨在帮助您系统地掌握Java语言的核心机制,理解其底层原理,并最终成为一名能够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资深工程师。我们将深入剖析Java编程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攀升至高级特性和性能优化,确保您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第一卷:Java语言深度解析与核心特性 本卷将带您走进Java语言的灵魂深处,不仅仅是语法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理解Java设计背后的哲学和原理。 第一部分:Java语言基础的重塑与升华 数据类型与变量的细微差别: 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基本数据类型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它们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以及整数类型、浮点类型在运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精度问题和溢出情况。理解“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本质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场景,对于避免许多常见的bug至关重要。 运算符的潜规则: 探索位运算符的妙用,它们在性能优化和底层操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理解短路逻辑运算符(&&和||)的执行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程序的控制流。 控制流程的精妙运用: 除了基本的if-else、switch、for、while循环,我们将深入探讨break、continue、return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以及标签(labeled statements)的正确使用方法,用以简化复杂的嵌套循环逻辑。 方法的高级技巧: 理解递归的原理和性能考量,以及如何通过尾递归优化来规避栈溢出的风险。学习方法重载(overloading)和方法重写(overriding)的深入区别,以及它们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作用。探索可变参数(varargs)的便捷之处,并了解其底层实现。 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基石: 类与对象: 深入理解封装、继承、多态这三大面向对象特性。我们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设计出优雅、可维护的类。 访问控制修饰符: 详细解析public, protected, default, private的权限范围,理解它们在不同包和继承关系下的行为,并学习如何利用它们来构建健壮的API。 构造器(Constructor)的奥秘: 理解构造器的作用,包括默认构造器、参数化构造器、私有构造器(用于单例模式),以及构造器链(constructor chaining)的使用。 继承的深度: 探索单继承和多重继承的区别,以及Java如何通过接口(interface)来模拟多重继承。理解super关键字的使用,以及子类如何调用父类的构造器和方法。 多态的威力: 深入理解向上转型(upcasting)和向下转型(downcasting),以及运行时类型信息(RTTI)在多态中的作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多态如何实现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抽象类与接口(Interface): 区分抽象类和接口的异同,理解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学习接口的默认方法(default methods)和静态方法(static methods),以及它们如何为接口增加新功能而不破坏现有实现。 集合框架(Collections Framework)的精髓: List接口: 深入对比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性能特点,理解它们在插入、删除、访问操作上的效率差异。 Set接口: 剖析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的工作原理,理解哈希表、链表和红黑树在实现这些集合时的作用。重点讲解HashSet的哈希冲突解决机制。 Map接口: 深度解析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HashMap的键值对存储、哈希冲突和扩容机制。理解TreeMap基于红黑树的有序性。 迭代器(Iterator)与增强for循环: 理解迭代器的作用,以及如何安全地在遍历过程中进行元素的修改。 泛型(Generics)的应用: 深入理解泛型的类型擦除(type erasure)机制,以及泛型如何提高代码的类型安全性和可读性。学习泛型通配符(wildcards),如上界通配符(upper bound)和下界通配符(lower bound),以及它们在方法参数和返回类型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Java核心API与实用特性 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的艺术: Checked Exception vs. Unchecked Exception: 深入理解两者的区别,以及它们对程序健壮性的影响。 try-catch-finally块: 掌握异常捕获和处理的正确姿势,以及finally块的执行时机。 throw和throws关键字: 学习如何主动抛出异常,以及如何在方法签名中声明可能抛出的异常。 自定义异常: 学习如何创建和使用自定义异常,以更精确地描述程序运行中的错误。 try-with-resources语句: 掌握这一现代Java特性,用于自动管理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口的资源,避免资源泄露。 输入/输出(I/O)流的原理: 字节流(Byte Streams)与字符流(Character Streams): 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何时使用哪种流。 InputStream与OutputStream: 深入了解各种实现类的作用,如FileIn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等,并分析它们的性能优化。 Reader与Writer: 深入了解各种实现类的作用,如FileReader, FileWriter, BufferedReader, BufferedWriter等,以及字符编码的问题。 序列化(Serialization): 理解Java对象序列化的原理,以及如何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并将对象保存到文件或网络传输。 多线程(Multithreading)的并发之道: 线程的创建与生命周期: 学习Thread类和Runnable接口的两种创建线程的方式,以及线程在新建、就绪、运行、阻塞、终止等状态的转换。 线程同步: 深入理解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作用,以及它在方法和代码块中的应用。学习wait(), notify(), notifyAll()的配合使用,以实现线程间的通信。 Lock接口与Condition对象: 掌握比synchronized更灵活的锁机制,理解ReentrantLock, Condition的显式锁和条件变量,以及它们在复杂并发场景下的应用。 线程池(Thread Pool): 理解线程池的优势,以及如何使用ExecutorService及其相关类(如ThreadPoolExecutor,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来管理线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程序性能。 并发工具类: 介绍并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高级并发工具,如CountDownLatch, CyclicBarrier, Semaphore, Phaser等,它们能够极大地简化并发编程的复杂性。 网络编程基础: Socket编程: 学习如何使用ServerSocket和Socket类进行TCP通信,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 DatagramSocket编程: 学习如何使用DatagramSocket和DatagramPacket进行UDP通信,理解其无连接、不可靠的特性。 反射(Reflection)机制: 探索Java反射的强大功能,包括在运行时获取类信息、实例化对象、调用方法、访问属性等。学习其在框架开发、动态代理等领域的应用,并注意其性能开销。 注解(Annotations)的运用: 学习如何使用内置注解(如@Override, @Deprecated, @SuppressWarnings)以及如何定义和使用自定义注解。理解注解在框架配置、代码生成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卷:Java虚拟机(JVM)深度剖析与性能优化 本卷将带领您深入Java虚拟机(JVM)的内部运作机制,理解Java代码是如何被执行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JVM参数和代码,达到极致的性能。 第一部分:Java虚拟机(JVM)的架构与内存模型 JVM的组成部分: 类加载器子系统(Class Loader Subsystem): 详细解析JVM如何加载、连接(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class文件。理解启动类加载器、扩展类加载器、应用程序类加载器三层加载机制,以及双亲委派模型(Parent Delegation Model)的原理和重要性,防止恶意代码篡骗系统类。 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s): 深入剖析JVM运行时内存的各个区域: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理解其在多线程环境下的作用,用于指示当前线程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地址。 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 详细讲解栈帧(Stack Frame)的组成,包括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返回地址。理解栈溢出(StackOverflowError)的成因。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 了解其与Java虚拟机栈的区别,以及它如何为调用本地方法(如C/C++编写的方法)提供支持。 堆(Heap): 这是Java对象存储的主要区域。深入理解堆的划分: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的Eden区、Survivor区(S0和S1),以及老年代(Old Generation)。 方法区(Method Area): 理解其存储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重点讲解其在Java 8+中被元空间(Metaspace)取代的背景和原因。 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 解释器(Interpreter): 理解Java代码是如何被逐行解释执行的。 即时编译器(Just-In-Time Compiler, JIT): 深入了解C1(客户端)和C2(服务器)编译器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将热点代码编译成本地机器码,从而显著提升程序性能。讲解分层编译(Tiered Compilation)的概念。 本地方法接口(Native Method Interface, JNI): 了解JNI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让Java代码调用本地代码,反之亦然。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 内存可见性(Visibility): 深入理解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以及它如何保证多线程环境下变量的可见性。 原子性(Atomicity): 理解Java语言层面的原子性操作,以及如何通过锁机制(synchronized, Lock)来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 有序性(Ordering): 理解Java内存模型对指令重排的规定,以及happens-before原则如何确保并发程序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机制详解 垃圾回收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垃圾? 理解哪些对象是垃圾,哪些不是。 垃圾回收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垃圾回收,它如何解放程序员的双手,避免内存泄露。 垃圾标记(Marking)算法: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 了解其基本原理,以及循环引用的缺点。 可达性分析算法(Reachability Analysis): 深入理解GC Roots(虚拟机栈、方法区、本地方法栈等)的概念,以及JVM如何通过GC Roots的引用链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垃圾清除(Sweeping/Compacting)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理解其工作流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内存碎片问题。 标记-复制算法(Mark-Copy): 深入理解其在年轻代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划分Eden区和Survivor区来提高效率。 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 理解其在老年代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经典的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s): Serial GC: 最简单的单线程收集器,适用于单核CPU或对暂停时间要求不高的场景。 Parallel GC (Throughput Collector): 多线程并行收集器,以吞吐量为目标,适合对响应时间要求不高的后台应用。 CMS (Concurrent Mark Sweep) GC: 追求最短暂停时间的并发收集器,但存在内存碎片问题,已在Java 9+中废弃。 G1 (Garbage-First) GC: 区域化的垃圾收集器,能够满足多样的暂停时间目标,成为Java 9+的默认垃圾收集器,应用广泛。 ZGC和Shenandoah GC: 关注超低延迟的垃圾收集器,适用于对延迟极其敏感的应用。 GC的调优: JVM内存参数调优: 深入讲解`-Xms`, `-Xmx`, `-XX:NewRatio`, `-XX:SurvivorRatio`, `-XX:MaxTenuringThreshold`, `-XX:MetaspaceSize`等常用参数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 根据应用场景(如Web应用、大数据处理、桌面应用)选择最适合的GC。 GC日志分析: 学习如何解读GC日志,分析GC发生的频率、耗时,以及内存分配情况,从而定位性能瓶颈。 第三部分:JVM性能优化与深入探索 JVM类加载机制的深入: 再次强调双亲委派模型,并分析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的重要作用。探讨沙箱安全模型。 字节码(Bytecode)的生成与理解: 简要介绍Java编译器如何将Java源码编译成JVM能够理解的字节码。学习使用javap工具反编译class文件,理解字节码指令,为更深层次的优化打下基础。 JIT编译器的优化策略: 深入理解JVM如何识别“热点代码”,并对其进行激进的优化,例如方法内联、逃逸分析等。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 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JIT优化技术,它如何帮助JVM判断对象的作用域,从而实现栈上分配、同步消除等优化,大幅度提升性能。 JVM参数详解与应用: 除了内存参数,还将涉及堆外内存(Direct Memory)的控制、GC线程的配置、JIT编译器的相关参数等,帮助您全面掌握JVM的运行时行为。 性能监控与诊断工具: JDK自带工具: 熟练使用`jps`, `jstat`, `jmap`, `jstack`, `jcmd`等命令行工具,用于查看进程信息、监控GC、分析内存、查看线程堆栈。 可视化工具: 介绍VisualVM, JConsole等GUI工具,它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监控和诊断界面。 性能剖析工具(Profilers): 简要介绍JProfiler, YourKit等商业工具,它们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性能分析,帮助您找出CPU和内存使用的瓶颈。 JVM的安全性: 简要探讨JVM的安全模型,以及字节码校验、类加载器隔离等安全机制。 Java模块化(Project Jigsaw): 介绍Java 9引入的模块化系统,它如何改进Java的组织结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对JVM的类加载和链接产生影响。 学习路径与目标 通过这两本书的系统学习,您将: 建立扎实的Java编程基础: 掌握Java语言的方方面面,能够编写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代码。 深刻理解Java的核心机制: 洞悉Java语言设计背后的原理,理解面向对象、并发、集合等核心特性的实现机制。 精通JVM的工作原理: 了解JVM的内存模型、垃圾回收机制、即时编译等关键技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掌握性能调优的艺术: 能够通过分析JVM行为和日志,定位性能瓶颈,并运用各种调优手段,显著提升Java应用的性能。 成为一名技术自信的开发者: 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在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套书不仅是学习Java的教材,更是一本帮助您构建深厚技术功底、走向技术巅峰的实践指南。无论您是初学者希望快速掌握Java,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寻求突破,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您需要的知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