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

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群慧,赵卫星,钟宏武 等 著
图书标签:
  • 创业
  • 中国
  • 经济发展
  • 报告
  • 2015-2016
  • 市场分析
  • 政策研究
  • 创新
  • 产业
  • 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30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03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创业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2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不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动力,也成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谋篇布局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此形势下,如何建设创业国家、打造创业城市、培育创业企业、推动创业投资成为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的重点。本书对创业国家建设、创业城市打造、创业企业价值、机构创业投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黄群慧,男,1966年8月生,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1986年、1991年和1999年先后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6年9月,在河北经贸大学任教,历任工业经济系教研室主任,市场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1999年7月至2007年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研究员。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副局级学术秘书、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和经济学部主任助理,代理副局长,副局长。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13年11月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副理事长。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国家创业指数(2015)/002
一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002
二 样本选择和基本特征/017
三 评价结果/020
四 主要特征/036
2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2015)/059
一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059
二 样本选择和基本特征/067
三 评价结果/074
四 评价结果分析/080
Ⅱ 创业企业报告
3 中国创业企业社会价值评估(2015)/089
4 中国创业企业实践/191
Ⅲ 创业投资报告
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07
6 风险投资(VC)投资机构负责任投资研究/219
7 私募股权(PE)负责任投资研究/244
Ⅳ 附录
8 国家创业指数评估结果/266
9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评估结果/268
10 我国创业企业社会价值评估结果/272
11 风险投资(VC)投资机构负责任投资评估结果/278
12 私募股权(PE)投资机构负责任投资评估结果/281
13 后记/283

智识的航标:探索全球商业浪潮与未来趋势的深度洞察 ——一本聚焦前沿商业实践、宏观经济脉络与颠覆性技术变革的综合性读物 前言: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方向 我们正身处一个知识快速迭代、商业模式被不断重塑的时代。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进程在复杂地缘政治的背景下面临新的调整,而新的消费范式和组织形态正在挑战既有的理论框架。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区域或单一行业的微观案例分析,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观的、跨领域的知识图谱,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未来商业走向的探索者,提供一套审视当前局势、预判未来趋势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支撑。 本书的视野横跨全球,深度挖掘那些驱动世界经济引擎转型、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我们相信,理解商业的未来,必须先理解驱动这一切背后的底层逻辑——无论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还是由技术突破引发的结构性变革。 第一部分:全球宏观经济的结构性重塑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几大核心挑战与机遇,着重于那些对未来几十年商业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变动。 第一章: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与资产配置新范式 本章详细梳理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负利率实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的长期效应。我们探讨了这些政策如何扭曲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并分析了在“低利率常态化”背景下,传统大类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如何被颠覆。研究特别关注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模式变化,以及新兴市场如何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缩可能带来的冲击。我们引入了“真实利率平价”模型的新解释,以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五年的全球资本流向。 第二章:地缘政治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 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本章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贸易摩擦分析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国家安全战略如何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决策,从而驱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心化”与“区域化”趋势。我们对比分析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与“近岸外包”(Near-shoring)两种模式的成本效益与政治可行性。此外,对关键战略资源(如稀土、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的战略控制权的争夺,被视为未来十年国际经济博弈的核心焦点,本章对此进行了详尽的推演和沙盘模拟。 第三章:人口结构变迁与消费代际转移 人口红利正在成为稀缺资源。本书细致研究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发达国家和部分人口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老龄化与少子化挑战,并将其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体系以及社会保障支出产生的压力量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分析了“Z世代”和“阿尔法世代”的价值观、消费习惯与数字原住民特性,如何迫使品牌和零售商进行彻底的范式革新,重点探讨了“体验经济”和“可持续消费”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渗透深度。 第二部分:颠覆性技术:重塑生产力与商业边界 本部分聚焦于正在经历指数级发展的几项关键技术,探讨它们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并对传统行业产生不可逆转的冲击。 第四章:人工智能(AI)的产业化落地与伦理边界 本书将生成式AI视为继蒸汽机和电力之后的又一次“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我们详细分析了AI在特定垂直领域(如药物发现、材料科学模拟、个性化教育)的突破性应用案例,而非仅限于通用聊天机器人。重点讨论了如何构建可信赖的AI系统(Trustworthy AI),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的公平性检测,以及对中高端白领工作岗位带来的结构性替代风险与协同增强效应。对“大模型”背后的算力竞争格局和数据主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第五章:深度学习驱动的生物技术革命(BioTech 3.0) 生物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信息技术融合。本章聚焦于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临床应用)、合成生物学在工业制造中的潜力,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商业化路径。我们探讨了生命科学数据(Omics Data)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催生新的数据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以及监管环境如何适应这些快速迭代的颠覆性疗法。 第六章:Web3.0、区块链与数字资产的演进路径 本书超越了加密货币的投机热潮,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溯源、数字身份(DID)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分析了Web3.0如何重塑用户对数据所有权的认知,并探讨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整合,即如何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保证复杂工业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第三部分:新竞争格局下的企业战略与治理 本部分将视角拉回企业层面,探讨在上述宏观与技术变迁下,企业应如何调整其战略定位、组织结构和价值创造模式。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ESG)的价值重估与强制性披露 ESG不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资本获取和长期生存的关键指标。本章详细解析了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对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披露要求如何日益趋严,并研究了“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在能源转型和循环经济中的具体体现。我们构建了一个量化模型,用以评估高ESG评级企业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的韧性差异。 第八章: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反垄断的未来 大型科技平台的权力集中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关注。本章分析了平台从“双边市场”向“多边网络效应”的深化过程,并对比了欧美与亚洲在规制大型科技公司方面的不同法律哲学和实践路径。重点讨论了“互操作性”与“数据可携带性”的强制性要求,如何可能在未来重塑现有数字巨头的护城河。 第九章:人才资本的重新定义与“敏捷组织”的构建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组织学习的速度和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能力。本章批判性地审视了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和敏捷方法论(Agile Methodology)来构建跨职能的、面向结果的“敏捷单元”。对“零工经济”和远程协作模式下的绩效管理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实操层面的框架指导。 结论:面向2025的战略前瞻 总结全书观点,本书认为,未来商业环境的核心特征将是“高频波动性”与“深度关联性”。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持续地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并能有效管理其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组织。本书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旨在帮助读者穿透短期的噪音,识别那些驱动长期价值创造的结构性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和研究主题所吸引。2015年至2016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期,无数的创业故事在这两年中涌现,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教训。我是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感兴趣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创业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当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的转型、以及不同区域创业活力的对比研究。此外,对于政府在推动创业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也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和客观的评价,对我理解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标题,给人一种专业、厚重的感觉。我当时在书店里看到它,就被这份精致的装帧所吸引。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应该会很舒适。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那一抹抽象的中国地图轮廓,象征着中国广阔的创业版图,而2015-2016这个时间跨度,则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节点。这两年的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创业浪潮更是此起彼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那个时期中国创业生态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提炼出这些关键信息,又是如何组织这些庞杂的数据和案例,呈现出一幅清晰的时代画卷的。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就像一份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洞见。

评分

作为一名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启发和指导我们团队前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当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时,立刻就被它的标题所吸引。2015到2016年,正是我们公司成立初期,那个阶段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政策导向,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些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故事背后隐藏的共性与规律。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那个时期各行各业的创业热点,比如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以及这些热点是如何形成的,又带来了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和挑战。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创业政策、投融资环境、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深入解读,这些都是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学爱好者来说,《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2015-2016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创业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的案例研究,为我们描绘出那一时期中国创业生态的全貌。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能够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创业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并揭示它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困境。此外,对于创业政策的有效性、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等问题,我也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提供关于这些方面的真知灼见,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创业现象的认知。

评分

我是一名对社会学和文化变迁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最近听朋友说起《中国创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这本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创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背后更承载着社会变迁、个体价值实现以及文化观念的转变。2015-2016年,我身边的许多年轻人都在尝试创业,他们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那个时期中国创业的社会动因、参与者的画像、以及创业活动对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甚至个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我很好奇,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年轻人的创业精神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他们又是如何在现实的困境中寻找出路的?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创业浪潮背后,是怎样的社会力量在推动着中国向前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