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聪 著
图书标签: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第四次金融浪潮
  • 中国经济
  • 金融创新
  • 普惠金融
  • 数字经济
  • 金融发展
  • 国运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468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61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大国崛起似乎总是与技术同步;无论是工业革命、电气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没有金融革命的支撑和铺垫,技术革命也就难以发生。

  ★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特别有信誉的贷款者从英国王室变为了工业企业。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之前金融业始终将企业股权弃之如履,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

  ★与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是又一次暂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超现实的金融革命。

内容简介

  在大国更替的历史长焦镜头中,得创新者得天下,但得金融者方能得创新。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争霸之间的制度性联系。
  300年前英国工业革命依靠商业银行聚集资本,100年前美国电气化革命不可抹去投资银行的身影,20年前美国新经济繁荣的背后则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一次次重大的创新改变了世界,一次次金融浪潮又缔造了创新。金融与创新层峦相映,唯有金融浪潮之尖的国家才会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究其根本,弄潮金融必须有新的信息攫取方式改变融资者风险偏好,如此方能接受创新之高风险。
  中国之崛起恰逢第四次金融浪潮之际。互联网金融正当其时,碎片化资金风险偏好显凸,可以在最大范围动员资金、在最大限度上承担风险。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全新经济学逻辑,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国运大光之时,今日之域中,便是中华之天下!


作者简介

  伍聪,经济学博士,青年财经学者,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等。
  出版专著《负利率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人民币崛起》《英美金融模式衰落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昂贵的博弈:汇率战争与大国布局》等;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Emerging Markets Review、《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论文及文章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和项目。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7年4月22日刊载《第四次金融浪潮 与中国机遇》

  第四次金融浪潮与中国机遇

  伍 聪

  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大国崛起总是与技术革命同步。实际上,无论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可以说,没有金融革命,就不能发生技术革命。

  金融的目标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每一次金融革命都是资源配置的逻辑出现根本性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将资金引导向创新行业。有了金融的支撑,才可能发生技术革命,有了技术革命才能造就一代世界强国,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更替之间的制度性联系。在这个交替循环的过程,金融与创新层峦相映。唯此,金融浪潮之尖的国家才会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

  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有信誉的贷款者从英国王室变为了工业企业。世界上*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开启了全球第*代金融革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构建的银行融资体系,为工业革命源源不断输送资本燃料和动力,在资金与技术双重推动下英国才成为19世纪全球头号强国。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之前金融业始终将企业股权弃之如履,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资本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及股权的有效配置,并借此主导五次并购浪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以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电气化革命在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让美国成为20世纪头号强国。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金融业与技术开发者共享其中的收益。风险投资体系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培育其迅速成长为美国新经济的支柱。因此,风险投资体系及其创新对于美国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悟已往之不谏,方知来者之可追。回顾历史发现,一种技术创新从出现到普及必然有对应的金融逻辑,没有资金的支撑和保障,技术无法独自存活。任何重大的创新都是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金融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输送了多少资金,还在于能容忍多少试错、承担多少风险。每一次金融浪潮不仅仅是创造新型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发生了质变。

  当前,由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便是又一次崭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超现实的金融革命,“风险-收益”逻辑已经与前辈迥然相异。传统金融业追求“风险-收益”配比,认为世界上资金都惧怕风险。但是,在另一个维度,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完全忽略风险,目标是以极小的资金博取极大的收益。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义正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资金的特点是小,进而可以在*大范围动员资金、在*大限度上承担风险。碎片化资金自古有之,但之前无论对所有者还是融资者都不重视,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也不支持碎片化资金的收集。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工具,整合了碎片化资金,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这才是金融业*根本的一次革命。

  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之尖,某种程度上是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渐进性金融制度变迁。可以预见,中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重构,将融合传统文化中“守正出新”的理念,既包括“互联网金融”,即新兴的诸如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也包含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终,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实现同源共生、相互补充、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体系,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演进。

  300年前英国的商业银行体系,100年前美国的投资银行体系,20年前的风险投资体系,都是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了国家崛起。我们认为,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中,互联网和金融是中国迈向一个现代国家的两大重要动力,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博大的能量,也将为我们赢得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因此,我们应站在国家复兴、大国崛起的大局看待当前的第四次金融浪潮,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促进新型金融体系的重构,这将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前言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导论 第四次金融浪潮来临

一、互联网金融掀起了第四次金融浪潮 

二、每一次金融浪潮都助推了大国崛起 

三、万众创新“偶遇”大众金融 

四、中国是互联网金融的沃土 

第1章 大国之桨:金融与创新

  释意“崛起” 

  崛起之舟是金融 

  互联网时代 

  门外的创新者 

  互联网金融革命 

  金融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天职 

  金融新国策 

第2章 得金融者得天下

  大国必有大战略 

  王者朝夕间 

  创新:金融的战争 

  谋杀银行:区块链 

  信金融,得霸主 

  帝国的兴衰:栈道与陈仓 

第3章 盛衰之金

  大战略必有大金融 

  成败皆金融 

  工业革命还是金融革命 

  英镑永不眠 

  日暮南海 

  点亮世界的不是爱迪生 

  沉没的泰坦尼克 

  创新再好,也要美刀 

  为什么必须投小的 

第4章 互联新世界

  第四空间的弯道 

  互联网金融,从哪里来? 

  互联网金融,向哪里去? 

  “双十一”,钱花完了 

  狼图腾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的效率:读懂未来

  互联读心术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塑金身

  穹顶之变 

第6章 浪底乾坤:众生平等

  P2P:互联网之精神

  P2P之祖:Lending Club 

  信用贷款专家:Prosper 

  遥远的救世主:Kiva 

  市场之花 

  利即是险,险即是利 

第7章 弄潮第四浪:两个野蛮人

  问世间,支付为何物 

  互联网创业为了啥 

  世界好大,“PayPal黑帮”看了看 

  中国引领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筹的经济学解释 

  股权众筹:叫停还是应该鼓励 

  善缘如此 

第8章 大道之行也:当普惠已互联

  三问普惠 

  何谓普惠金融 

  互联网说:普惠很容易 

  白条是金条 

第9章 互联无界,监管有疆

  魔道相争 

  互联网金融之狼 

  格格不入 

  没有规矩不成市场 

  外国的月亮不圆 

  专项整治与未来 

  跋:橘与枳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橘与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

  一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科技史开端也是金融史开端。自此,金融与科技缔造了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前三次金融浪潮分别刺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成为人类走出洪荒的金融方舟。

  曾经强大的金融体系一定能造就后来国家的强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公有银行,后来国际金融中心还是从阿姆斯特丹转入伦敦;英国金融体系曾经引领世界,却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制度支撑了电气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纽约还是取代了伦敦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兵无常法、水无常形,金融市场是最变换多端的地方,“谁引领未来”和“谁主导当今”二者并无必然联系。

  当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所有交易、信息公开且不可篡改,完全信息市场的假设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如此,金融体系巨变就在眼前。

  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之后,能与之媲美的当属互联网金融,有且仅有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方可被之称为“第四次金融浪潮”。如前辈一样,第四次金融浪潮也将以金融之水,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以金融梦成就中国梦。

  以上便是本书上述主旨。

  开P2P先河的是Lending Club、Prosper,“PayPal黑帮”第三方支付的故事早就传遍江湖,众筹则源自ArtistShare……,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已经出现十多年了,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更没有明显刺激出新一轮创新。

  不需读罢掩卷,相信很多人会有很多疑问:在美国没有实现的目标,如何能在中国完成?引领第四次金融浪潮者为何不是美国,中国作为后来者可能居上?

  这些疑问我也曾有过,而且思考了很长时间,在书中从未回避,所以才完完整整对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起源进行了白描。美国互联网金融确实是原创,中国互联网金融确实是模仿,但是,二者身处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也就必然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的发明者却是古希腊人,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良者;纺织技术的关键是化学工艺,工业革命前夕化学最发达的国家不是英国,而是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能为代表,电灯的发明者是爱迪生,但是,把电能送到远方的却是爱迪生一生诅咒的交流电。

  当代,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源自大洋彼岸,已经远非昔日的互联网金融。《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子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说明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美互联网金融,一个是“橘”、一个是“枳”,“橘与枳”,同样一个金融模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二

  梳理金融业资产负债表,问题会顿显舒朗。

  先从金融产业的负债方入手,即金融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金融业最初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公众,要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先集中社会资金。

  如何才能更多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很简单,给社会资金以更高回报。风险收益配比一定的前提下,谁给的投资回报率高,谁就能集中更多资金。

  美国是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地区,金融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设计了无数产品平衡收益配比,形成了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本意为了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只是过度创新,才在2007年引发一场全球金融海啸。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美国人的选择是投向机构投资者,再由机构投资者替普通投资者选择。

  机构投资者连接了普通投资者与金融市场,也连接了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然而,这个条件在当前的中国还很不成熟,投资渠道局限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内:股票、存款、国债、保险,这几年又增加了信托、理财等。但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的投资方向,渠道几乎集中于银行,就连券商和保险都要仰银行鼻息,“银老大”的光环从未远离。

  再看一看产品,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机构牌照实行准入审核,新建机构难度就不必说了。即使千难万险获得金融牌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的最低监管程序也需要备案。

  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监管体系,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要防控风险。

  毫无疑问,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推进资金供需有效配比是金融业使命,所以金融业也被称为金融中介。这又是一个悖论,信息真正透明却是金融业所不希望的,如果信息透明了,金融中介的价差从哪里来?

  那时候就像瓜子网的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瓜子网的理想在金融业并不容易实现,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金融机构就是这些中间商,靠的就是这个差价。资金供给方获得高收益投资,资金需求方实现直接融资,付出更低成本,唯有金融中介亏钱,这是现行金融体系个体理性不能允许的。

  近年来我们的金融设施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健全了了银行间市场、承兑汇票市场等基础设施,Shibor利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的货币价格……。很遗憾,在如此重大的成就之后,金融业产品仍旧处于制度性供给不足的状态,需要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来重新考虑问题。最典型的例证,从资金供给方来说,即使金融机构也不完全被金融市场接纳,非金融企业和普通投资者也难以直接进入金融市场。

  我们不需要更有效地供给资金吗?

  资产负债表的另一端是资产,更是如此。

  金融机构要最大限度规避、控制风险,这些做法无可厚非,比如,贷款必须有标准化的抵押、质押,或者信誉卓著的担保。这些只有到达一定条件的企业才具备,比如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国企,中小微企业则无缘其中。因为中国金融市场还属于卖方市场,无论谁来经营银行,怎么可能退而求其次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至于券商和保险公司就更不要想了,贷款都解决不了怎么想上市?

  与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国企相比,谁对资金更为渴求,谁更具备创新能力,谁解决更多就业?毫无疑问,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中小微企业,中国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在美国并不明显,发达的金融市场早就填充了每一份现有市场留下来的空白。

  当前,美国金融业创新能力肯定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兴起就是证明。但是,在美国现有金融体系内,互联网金融能做到的,其他金融机构也能做到,美国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创新,只是现有金融体系修修补补。

  我们的中小微企业不需要资金吗?

  中美互联网金融,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三

  中国金融业严格的准入监管众人皆知,小门小户进入现有金融体系的希望并不大。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中市场会自己寻找出路,延续型创新既然无望,毁灭型创新便随之而来。

  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市场的选择。

  继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在提升金融效率、推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态已是百花齐放。在移动网络渗入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互联网金融早就超越了收集碎片化资金的层次,在很多领域实现了金融业想做而无法做优的“产业链金融”,在整合初级产品的产、供、销,代表中小微企业对外形成品牌、整合渠道等方面尤为突出。

  无他,互联网金融发轫于信息产业,靠信息而生、依信息而兴,本身就具备信息优势,从BAT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莫不如是。

  需知,金融也是一个靠信息而生的产业,抵押质押等风险缓释手段是为了抵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如果信息已知,风险控制便会成为蛇足。

  四

  回顾300年前称霸的英国、100年前崛起的美国,有一个共识:中小微企业最具创新性,决定一国经济活力和实力, 进而决定国家命运。其中的逻辑则是每一次的金融浪潮,通过金融体系的变革,培育支撑中小微企业,全面促进了技术原创,进而推动了国家强大。

  金融只修来世不看今生,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不体现在即期,谁能选定未来的创新者,谁就是未来的金融之王。今天的500强在100年前大多尚未出生,金融的宏观效用是要赌定未来,要承担最强的风险。

  但毋庸置疑,中小微企业最具备风险性,最能支持创新的资金一定是最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恰巧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资金来源最显著的特征——碎片化资金。碎片化资金带来的边际收益几乎为零,承受风险的能力却是无穷大。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资金才可能投向风险最高的领域,当然也一定是收益最高的领域。

  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外,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获得金融牌照,这并不妨碍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只有垄断性行业才需要行政化设置准入门槛。E租宝等一轮又一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爆出丑闻,我却认为没有违约和风险的金融业根本就不是金融业,一轮又一轮市场化洗牌中互联网金融才能变得更健康。

  当前,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正如火如荼。可以这样定义第四次金融浪潮的名片:资金来源于碎片化,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资金运用于中小微企业,也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一种;根植于信息行业,生于斯长于斯的互联网金融又对信息处理有着自己的数据逻辑,全面创新了避险手段。如此,方可钱尽其流、钱尽其才、钱尽其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次金融浪潮恰逢其时。


前言/序言

  导论:第四次金融浪潮来临

  一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有人将2013年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此,金融圈“狼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

  互联网金融不是“狼”,也不可能颠覆现行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是技术手段创新,没有改变金融交易的经济学本质。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做到,银行也可以做到。余额宝威震江湖皆因天猫的江湖地位,是天猫造就了余额宝,不是余额宝捧红了天猫。换句话说,就算电子商务也不能说改变了世界,况且小小的互联网金融?

  但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是再一次兴起的金融浪潮,将从顶层设计层面改变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这里谈到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常见的余额宝,也不仅是第三方支付、P2P和众筹,这些业态早就存在于海外,单纯某一个行业无法承担如此重担。

  互联网金融究竟如何能撑起“顶层设计”四个字,又如何能称得起是“第四次金融浪潮”?

  尽破藩篱,首在悟彻诸天。真谛却在看似与互联网金融关联不多的“创新”。

  有效配置资源是经济学永恒的命题,人能尽其才、货能畅其流、物能尽其用,一个国家才能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何种产业最具备财富创造能力,最应该得到资金?

  非创新莫属!

  机械、电气、信息等创新都曾独领风骚,改变了人类社会也重塑了市场,前所未有的产品将在全世界每一个人手中普及。然而,创新又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仅需要天才和技术原创,也需要资本的支撑和激励。

  夕阳产业的终结不能依靠现有市场,新兴产业的出现又是如此之难。廓清旧时旧事,必然有恰当的融资制度和金融体系,为创新者提供长期资金与资本动能。在世界发展史上,唯创造如许金融奇迹方为一次“浪潮”者也!

  二

  一代世界强国必然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即为创新者提供资金的金融制度。一次壮观的金融浪潮,唯在浪尖之上的国家才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时至今日,人类世界已经有了三次金融之浪。其中,美国两次独领风骚。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这使得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造就了第一代世界霸主英国的崛起。但实际上,转动工业革命机器的动力不仅是蒸汽,还因为全球最早的商业银行体系开始为实体经济输血。1750年英国仅有10家左右乡村银行,180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70家,而且出现了全国性商业银行。此时金融体系才突破基督教义对高利贷的限制,也摆脱了王室纠缠,为实体经济发放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最典型的银行家都是从企业家、贸易商、金匠发展而来,包括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都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投资银行兴盛,造就了新一代世界霸主美国。电气化革命兴起于美国,电灯照亮了美国东海岸、钢铁骨架的摩天大楼让纽约高耸入云、石油燃烧新大陆的激情;但这一切不仅仅因为有实业家、发明家,更因为他们背后有摩根·皮尔庞特这样的金融家。有了投资银行,才有了那些震惊世界的并购,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才可以整合资源,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否则,第二次工业革命凭什么就发生在美国?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造就了2000年的美国新经济,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也为今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造了条件。如今金融已经成为显学,原本极为复杂的金融技术被市场津津乐道。人们传颂着风险投资创造亿万富豪的故事,海外有苹果、思科、英特尔……,国内有京东、阿里巴巴、滴滴……。创业者期盼自身估值,蕴含着风险投资的金融逻辑: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已经改变了金融的内涵,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这是因为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绝不是A轮、B轮、C轮融资的简单逻辑。

  第四次金融浪潮无疑正是互联网金融。如同前三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同样改变了经济运行的内涵与外延。市场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手段,不仅仅因为价格会引导微观经济体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在于市场可以容忍无数次试错。在失败的绝望中寻找创新的希望、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需要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把资金输送给创新者。

  金融最核心的技术是平衡收益与风险,每一次金融浪潮都会对风险作出全新界定:商业银行创造了抵质押、投资银行看重股权、风险投资看重的则是未来……

  在所有融资主体中,谁最应该得到融资?

  谁最具备创新能力,谁就应该得到融资!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业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群体。

  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

  然而,身为创新者的中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经营风险高,是资金市场上的弱者。金融业已经有了三次浪潮,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却始终是全球难以解开的封印。这是强国之路上尘封千年的魔咒,即便如莫顿、法码之类的金融学奠基人也无法识破其中玄机,只是轻轻地将之归结为“经济理性”。

  当互联网遇到金融,封印便迎刃而解。

  三

  创新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即使一种技术原理已经非常明确,却也可能因为工艺流程的一点问题不能实现量产。差的似乎就是一点点。这一点点能带来超额利润,也能让无数投入付诸流水。青霉素、聚酯塑料、心脏起搏器、灯丝、互联网……,改变人类面貌的重大创新似乎是妙手偶得之。

  必然在偶然中产生的,推动这一切的不仅仅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精神,还有市场追求利润的冲动。怎样的金融制度安排,才能覆盖无数次试错的成本呢?很遗憾,现行金融体系中找不到答案。

  那么,靠创新者自身积累如何?人类历史上的偶然创新也有不少是靠创新者自身积累完成的。

  这个结论在农耕、机械、电气化时代也许可以,但在信息时代则行不通的。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速度,如果说金融融资速度是高铁,个体积累的速度则是蜗牛。在信息世界的逻辑里,谁能最先提供更多资本、谁的资本接受更大的风险,谁就能给创新以足够的资金,谁就能领袖整个行业!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大众式创新便会走入死胡同;一旦试错没有了庞大的基数,创新的进程又将被延迟。第三次金融浪潮中的风险投资虽然也支持创新,但只是覆盖范围太小,由于其金融市场所限,远没有普惠到万象众生的创新。风险投资看起来可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但其更看重由高科技形成的行业壁垒,也就是垄断。只不过,海外风险投资看重的是技术性垄断壁垒,而国内风险投资则以资本数量本身创造壁垒,这样是可以保证资金安全的。

  世界上有不怕风险的资金吗?

  金融学理论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资金都惧怕风险,只要有足够高的回报,资金是不会惧怕风险的。

  人类偏好永远无法服从数学概念上的线性分布,并非高风险一定带来高收益。高风险配比高收益理论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践上却行不通:人类是损失厌恶者,对风险偏好都是显凹的,在确定收益和不确定损失的面前一定会选择规避风险。

  金融学理论将现实带入了死胡同,三次金融浪潮也未能解决这个难题。然而,现实不可能被理论框架所束缚,世界上确实存在不怕风险的资金。

  真正不惧怕风险的资金是小资金,对任何人来说都有一个内心的分水岭: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完全忽略风险。

  博彩业正是利用了人类心理,以极小的资金博取极大的收益。投入极低,获取高额收益的概率也极低,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长盛不衰。互联网金融掀起的第四次金融浪潮,精妙之处就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并无一定之规,对大学生可能是三十五十,富裕家庭可能是三千五千。虽然金额不同,但都在风险承受范围,这样的资金最具备活力。

  碎片化资金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决定了第四次金融浪潮的特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忍度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惧风险。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这才是金融业最根本的一次革命。

  与博彩固定回报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投入所出现的回报不是定额的:风险确实很高,但如果创新出现突破,创造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一个又一个可以支撑起强国的产业,无数的就业岗位,无数人才的培养……

  往复循环,我们何止是站在金融之浪的巅峰,第四次金融浪潮本身就是我们无数个普通人创造出来的!

  四

  一个良性社会,需要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金融的理想,就是要给予每一个创业者平等的机会,一个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对个人而言,获得这样的机会就有了初创资金,才能获得足够的起步空间;对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最大范围扩大创新基数,尽可能给所有人以机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崛起。

  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其实现金融理想的途径就是:普惠。这是一种大众共担风险的金融制度,给创业者和投资者平等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工作成为快乐而不是负累。

  所谓普惠,必先有平等,必有去中心化。

  “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你也不知道在对面是不是一只猪!”,这是比尔盖茨开的一句玩笑,也是互联网平等精神最好的诠释。P2P的英文缩写是“peer-to-pee”意思是“对等网络”,在“对等者”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的互联网术语,翻译到日常生活中却是“平等”的意思。

  P2P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体系,筹资者与融资者都是一个节点,既对等又分散。互联网金融所谓的“平等”,基本的也就是网络上的人在接受信息方面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延伸出无数平等的机会。真正P2P的融资体系,投资者、融资者的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都被有意忽略,网络只精准定位某一个优点。融资者可以有一个渠道平等地向投资方展现自己,与投资者分享经营收益,也要共摊经营风险。哪怕你只有1元钱甚至更少,哪怕你只有一个创意的点子,都可以拿来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分享。

  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只有每一个人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只有每一个人有了犯错误的机会,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扩大创新的试错范围,才能最大范围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必然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自强之路。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的及时性和广泛性,拥有最大限度的资金动员机制,为市场提供最大范围的资本土壤,支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强之路。

  旧时堂前帝王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一小步,也是金融变革的又一次浪潮。

  互联网金融,世界因你而变。


用户评价

评分

喜欢看书 现在发现好书了都是先添加购物车 等活动时购买 这次的活动满减再加券 一百块钱买了一大堆书 好划算 大爱京东!本书讲述历次工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契合 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思想深刻 值得一读!书比较厚 纸张不太好 但印刷很好。

评分

还没开始看呢,一天天的。没正事儿。

评分

不清楚这本书的基本价值,看看再说

评分

内容还是可以的,有相关需要了解的可以认真看看

评分

速度很快,材质不错,活动期间买的

评分

好多书不能用优惠卷买,优惠品种少啊

评分

非常值得购买的图书!感谢快递小哥的服务!下次还在京东商城购买!

评分

一次性又买了十来本书,很划算

评分

一次性又买了十来本书,很划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