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聯網金融與中國國運

第四次金融浪潮:互聯網金融與中國國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伍聰 著
圖書標籤: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
  • 第四次金融浪潮
  • 中國經濟
  • 金融創新
  • 普惠金融
  • 數字經濟
  • 金融發展
  • 國運
  • 政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經濟齣版社
ISBN:97875136468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612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中國經濟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大國崛起似乎總是與技術同步;無論是工業革命、電氣革命,還是後來的信息革命,都伴隨著一種全新的金融製度。金融製度的變革為技術革命提供瞭資本動能和市場基礎。沒有金融革命的支撐和鋪墊,技術革命也就難以發生。

  ★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紀末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體係的齣現,特彆有信譽的貸款者從英國王室變為瞭工業企業。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投資銀行的興盛,之前金融業始終將企業股權棄之如履,認為離開創業者的股權是沒有價值的。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紀末風險投資的方興未艾,風險緩釋手段從實體抵質押變換為預期産業前景。

  ★與互聯網金融推動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是又一次暫新的金融形態,是一場超現實的金融革命。

內容簡介

  在大國更替的曆史長焦鏡頭中,得創新者得天下,但得金融者方能得創新。這便是金融變革、技術創新與強國爭霸之間的製度性聯係。
  300年前英國工業革命依靠商業銀行聚集資本,100年前美國電氣化革命不可抹去投資銀行的身影,20年前美國新經濟繁榮的背後則是風險投資方興未艾。一次次重大的創新改變瞭世界,一次次金融浪潮又締造瞭創新。金融與創新層巒相映,唯有金融浪潮之尖的國傢纔會有超然於全球的國運。究其根本,弄潮金融必須有新的信息攫取方式改變融資者風險偏好,如此方能接受創新之高風險。
  中國之崛起恰逢第四次金融浪潮之際。互聯網金融正當其時,碎片化資金風險偏好顯凸,可以在最大範圍動員資金、在最大限度上承擔風險。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全新經濟學邏輯,以此圖功,何功不剋。國運大光之時,今日之域中,便是中華之天下!


作者簡介

  伍聰,經濟學博士,青年財經學者,全國首批“國傢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傢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貨幣理論與政策、互聯網金融等。
  齣版專著《負利率效應下的中國經濟》《人民幣崛起》《英美金融模式衰落的曆史經驗與中國啓示》《*昂貴的博弈:匯率戰爭與大國布局》等;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Emerging Markets Review、《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外主要刊物發錶論文及文章100餘篇,主持和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項課題和項目。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光明日報》理論版 2017年4月22日刊載《第四次金融浪潮 與中國機遇》

  第四次金融浪潮與中國機遇

  伍 聰

  在曆史的長焦鏡頭中,大國崛起總是與技術革命同步。實際上,無論工業革命、電氣化革命還是後來的信息革命,都伴隨著一種全新的金融製度。金融製度的變革,為技術革命提供瞭資本動能和市場基礎。可以說,沒有金融革命,就不能發生技術革命。

  金融的目標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每一次金融革命都是資源配置的邏輯齣現根本性變革,唯有如此纔能將資金引導嚮創新行業。有瞭金融的支撐,纔可能發生技術革命,有瞭技術革命纔能造就一代世界強國,這便是金融變革、技術創新與強國更替之間的製度性聯係。在這個交替循環的過程,金融與創新層巒相映。唯此,金融浪潮之尖的國傢纔會有超然於全球的國運。

  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紀末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體係的齣現,*有信譽的貸款者從英國王室變為瞭工業企業。世界上*傢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建立開啓瞭全球第*代金融革命,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構建的銀行融資體係,為工業革命源源不斷輸送資本燃料和動力,在資金與技術雙重推動下英國纔成為19世紀全球頭號強國。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投資銀行的興盛,之前金融業始終將企業股權棄之如履,認為離開創業者的股權是沒有價值的。以投資銀行為主體的市場主導型金融體係,具有天然的資本運營能力,實現瞭資本的市場化流動及股權的有效配置,並藉此主導五次並購浪潮,淘汰落後産能,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以規模經濟為主體的電氣化革命在美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讓美國成為20世紀頭號強國。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紀末風險投資的方興未艾,風險緩釋手段從實體抵質押變換為預期産業前景,18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術更新換代,金融業與技術開發者共享其中的收益。風險投資體係支撐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奠定瞭信息産業基礎,培育其迅速成長為美國新經濟的支柱。因此,風險投資體係及其創新對於美國的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悟已往之不諫,方知來者之可追。迴顧曆史發現,一種技術創新從齣現到普及必然有對應的金融邏輯,沒有資金的支撐和保障,技術無法獨自存活。任何重大的創新都是在偶然中尋找必然,金融的使命不僅僅在於輸送瞭多少資金,還在於能容忍多少試錯、承擔多少風險。每一次金融浪潮不僅僅是創造新型金融機構,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對待風險的態度發生瞭質變。

  當前,由互聯網金融推動的第四次金融浪潮,便是又一次嶄新的金融形態,是一場超現實的金融革命,“風險-收益”邏輯已經與前輩迥然相異。傳統金融業追求“風險-收益”配比,認為世界上資金都懼怕風險。但是,在另一個維度,如果資金量足夠小,邊際效用小到忽略不計,這種資金就會完全忽略風險,目標是以極小的資金博取極大的收益。互聯網金融的核心要義正在於此,其融資來源是“碎片化”的資金,碎片化資金的特點是小,進而可以在*大範圍動員資金、在*大限度上承擔風險。碎片化資金自古有之,但之前無論對所有者還是融資者都不重視,金融技術和信息技術也不支持碎片化資金的收集。從第四次金融浪潮開始,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工具,整閤瞭碎片化資金,風險可能被金融業忽略,這纔是金融業*根本的一次革命。

  當前中國的金融改革正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之尖,某種程度上是互聯網金融衝擊下的漸進性金融製度變遷。可以預見,中國金融製度和金融體係的重構,將融閤傳統文化中“守正齣新”的理念,既包括“互聯網金融”,即新興的諸如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也包含瞭“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即互聯網對傳統金融進一步改造和升級。*終,將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有機結閤,實現同源共生、相互補充、閤作共贏的新型金融體係,體現瞭新常態下中國金融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演進。

  300年前英國的商業銀行體係,100年前美國的投資銀行體係,20年前的風險投資體係,都是通過金融創新推動瞭國傢崛起。我們認為,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中,互聯網和金融是中國邁嚮一個現代國傢的兩大重要動力,兩者的融閤將會産生博大的能量,也將為我們贏得韆載難逢的曆史新機遇。因此,我們應站在國傢復興、大國崛起的大局看待當前的第四次金融浪潮,運用正確的方法論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促進新型金融體係的重構,這將是中國走嚮世界強國的重要路徑。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傢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前言 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導論 第四次金融浪潮來臨

一、互聯網金融掀起瞭第四次金融浪潮 

二、每一次金融浪潮都助推瞭大國崛起 

三、萬眾創新“偶遇”大眾金融 

四、中國是互聯網金融的沃土 

第1章 大國之槳:金融與創新

  釋意“崛起” 

  崛起之舟是金融 

  互聯網時代 

  門外的創新者 

  互聯網金融革命 

  金融以服務小微企業為天職 

  金融新國策 

第2章 得金融者得天下

  大國必有大戰略 

  王者朝夕間 

  創新:金融的戰爭 

  謀殺銀行:區塊鏈 

  信金融,得霸主 

  帝國的興衰:棧道與陳倉 

第3章 盛衰之金

  大戰略必有大金融 

  成敗皆金融 

  工業革命還是金融革命 

  英鎊永不眠 

  日暮南海 

  點亮世界的不是愛迪生 

  沉沒的泰坦尼剋 

  創新再好,也要美刀 

  為什麼必須投小的 

第4章 互聯新世界

  第四空間的彎道 

  互聯網金融,從哪裏來? 

  互聯網金融,嚮哪裏去? 

  “雙十一”,錢花完瞭 

  狼圖騰 

第5章 互聯網金融的效率:讀懂未來

  互聯讀心術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傢

  重塑金身

  穹頂之變 

第6章 浪底乾坤:眾生平等

  P2P:互聯網之精神

  P2P之祖:Lending Club 

  信用貸款專傢:Prosper 

  遙遠的救世主:Kiva 

  市場之花 

  利即是險,險即是利 

第7章 弄潮第四浪:兩個野蠻人

  問世間,支付為何物 

  互聯網創業為瞭啥 

  世界好大,“PayPal黑幫”看瞭看 

  中國引領者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籌的經濟學解釋 

  股權眾籌:叫停還是應該鼓勵 

  善緣如此 

第8章 大道之行也:當普惠已互聯

  三問普惠 

  何謂普惠金融 

  互聯網說:普惠很容易 

  白條是金條 

第9章 互聯無界,監管有疆

  魔道相爭 

  互聯網金融之狼 

  格格不入 

  沒有規矩不成市場 

  外國的月亮不圓 

  專項整治與未來 

  跋:橘與枳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橘與枳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晏子春鞦》

  一

  1640年英國資産階級革命,既是科技史開端也是金融史開端。自此,金融與科技締造瞭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風險投資,前三次金融浪潮分彆刺激瞭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信息産業革命,成為人類走齣洪荒的金融方舟。

  曾經強大的金融體係一定能造就後來國傢的強大嗎?答案是否定的。

  阿姆斯特丹銀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公有銀行,後來國際金融中心還是從阿姆斯特丹轉入倫敦;英國金融體係曾經引領世界,卻是由美國投資銀行和風險投資製度支撐瞭電氣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紐約還是取代瞭倫敦成為新一代世界霸主。

  兵無常法、水無常形,金融市場是最變換多端的地方,“誰引領未來”和“誰主導當今”二者並無必然聯係。

  當區塊鏈技術可以記錄所有交易、信息公開且不可篡改,完全信息市場的假設就有可能成為現實,如此,金融體係巨變就在眼前。

  繼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風險投資之後,能與之媲美的當屬互聯網金融,有且僅有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方可被之稱為“第四次金融浪潮”。如前輩一樣,第四次金融浪潮也將以金融之水,助推中國製造走嚮中國創造,以金融夢成就中國夢。

  以上便是本書上述主旨。

  開P2P先河的是Lending Club、Prosper,“PayPal黑幫”第三方支付的故事早就傳遍江湖,眾籌則源自ArtistShare……,互聯網金融在美國已經齣現十多年瞭,並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更沒有明顯刺激齣新一輪創新。

  不需讀罷掩捲,相信很多人會有很多疑問:在美國沒有實現的目標,如何能在中國完成?引領第四次金融浪潮者為何不是美國,中國作為後來者可能居上?

  這些疑問我也曾有過,而且思考瞭很長時間,在書中從未迴避,所以纔完完整整對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的起源進行瞭白描。美國互聯網金融確實是原創,中國互聯網金融確實是模仿,但是,二者身處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也就必然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蒸汽機的發明者卻是古希臘人,瓦特隻是蒸汽機的改良者;紡織技術的關鍵是化學工藝,工業革命前夕化學最發達的國傢不是英國,而是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能為代錶,電燈的發明者是愛迪生,但是,把電能送到遠方的卻是愛迪生一生詛咒的交流電。

  當代,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源自大洋彼岸,已經遠非昔日的互聯網金融。《晏子春鞦》記載瞭晏子與楚王的一段對話,說明瞭這個道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中美互聯網金融,一個是“橘”、一個是“枳”,“橘與枳”,同樣一個金融模式背後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濟學邏輯。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二

  梳理金融業資産負債錶,問題會頓顯舒朗。

  先從金融産業的負債方入手,即金融業的錢是從哪裏來的。眾所周知,金融業最初的資金來源是社會公眾,要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必須先集中社會資金。

  如何纔能更多集中社會閑散資金?很簡單,給社會資金以更高迴報。風險收益配比一定的前提下,誰給的投資迴報率高,誰就能集中更多資金。

  美國是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地區,金融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設計瞭無數産品平衡收益配比,形成瞭最為發達的金融市場。衍生品市場的本意為瞭更好地平衡收益與風險,隻是過度創新,纔在2007年引發一場全球金融海嘯。在這樣的環境裏,普通人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入金融市場,美國人的選擇是投嚮機構投資者,再由機構投資者替普通投資者選擇。

  機構投資者連接瞭普通投資者與金融市場,也連接瞭資金的供給與需求。然而,這個條件在當前的中國還很不成熟,投資渠道局限在現有金融體係之內:股票、存款、國債、保險,這幾年又增加瞭信托、理財等。但韆變萬化卻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怎樣的投資方嚮,渠道幾乎集中於銀行,就連券商和保險都要仰銀行鼻息,“銀老大”的光環從未遠離。

  再看一看産品,現行金融監管體製對金融機構牌照實行準入審核,新建機構難度就不必說瞭。即使韆難萬險獲得金融牌照,任何一傢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産品的最低監管程序也需要備案。

  為何會有如此強大的監管體係,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信息不對稱,要防控風險。

  毫無疑問,推進信息公開透明,推進資金供需有效配比是金融業使命,所以金融業也被稱為金融中介。這又是一個悖論,信息真正透明卻是金融業所不希望的,如果信息透明瞭,金融中介的價差從哪裏來?

  那時候就像瓜子網的廣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傢多賣錢,買傢少花錢。瓜子網的理想在金融業並不容易實現,大街上鱗次櫛比的金融機構就是這些中間商,靠的就是這個差價。資金供給方獲得高收益投資,資金需求方實現直接融資,付齣更低成本,唯有金融中介虧錢,這是現行金融體係個體理性不能允許的。

  近年來我們的金融設施基礎建設取得瞭長足的進步:建立健全瞭瞭銀行間市場、承兌匯票市場等基礎設施,Shibor利率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貨幣價格……。很遺憾,在如此重大的成就之後,金融業産品仍舊處於製度性供給不足的狀態,需要以供給側改革思維來重新考慮問題。最典型的例證,從資金供給方來說,即使金融機構也不完全被金融市場接納,非金融企業和普通投資者也難以直接進入金融市場。

  我們不需要更有效地供給資金嗎?

  資産負債錶的另一端是資産,更是如此。

  金融機構要最大限度規避、控製風險,這些做法無可厚非,比如,貸款必須有標準化的抵押、質押,或者信譽卓著的擔保。這些隻有到達一定條件的企業纔具備,比如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國企,中小微企業則無緣其中。因為中國金融市場還屬於賣方市場,無論誰來經營銀行,怎麼可能退而求其次嚮中小微企業貸款?至於券商和保險公司就更不要想瞭,貸款都解決不瞭怎麼想上市?

  與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國企相比,誰對資金更為渴求,誰更具備創新能力,誰解決更多就業?毫無疑問,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中小微企業,中國金融市場産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這個缺口在美國並不明顯,發達的金融市場早就填充瞭每一份現有市場留下來的空白。

  當前,美國金融業創新能力肯定強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在美國興起就是證明。但是,在美國現有金融體係內,互聯網金融能做到的,其他金融機構也能做到,美國互聯網金融並不是一種完全的創新,隻是現有金融體係修修補補。

  我們的中小微企業不需要資金嗎?

  中美互聯網金融,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三

  中國金融業嚴格的準入監管眾人皆知,小門小戶進入現有金融體係的希望並不大。供給側改革的邏輯中市場會自己尋找齣路,延續型創新既然無望,毀滅型創新便隨之而來。

  異軍突起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市場的選擇。

  繼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之後,互聯網金融獲得瞭爆發式的增長。互聯網金融已成為傳統金融的有力補充,在提升金融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等方麵發揮瞭積極作用,在整個金融行業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目前,互聯網金融業態已是百花齊放。在移動網絡滲入經濟生活方方麵麵的今天,互聯網金融早就超越瞭收集碎片化資金的層次,在很多領域實現瞭金融業想做而無法做優的“産業鏈金融”,在整閤初級産品的産、供、銷,代錶中小微企業對外形成品牌、整閤渠道等方麵尤為突齣。

  無他,互聯網金融發軔於信息産業,靠信息而生、依信息而興,本身就具備信息優勢,從BAT到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任何一傢互聯網金融機構莫不如是。

  需知,金融也是一個靠信息而生的産業,抵押質押等風險緩釋手段是為瞭抵消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如果信息已知,風險控製便會成為蛇足。

  四

  迴顧300年前稱霸的英國、100年前崛起的美國,有一個共識:中小微企業最具創新性,決定一國經濟活力和實力, 進而決定國傢命運。其中的邏輯則是每一次的金融浪潮,通過金融體係的變革,培育支撐中小微企業,全麵促進瞭技術原創,進而推動瞭國傢強大。

  金融隻修來世不看今生,投資的收益和風險都不體現在即期,誰能選定未來的創新者,誰就是未來的金融之王。今天的500強在100年前大多尚未齣生,金融的宏觀效用是要賭定未來,要承擔最強的風險。

  但毋庸置疑,中小微企業最具備風險性,最能支持創新的資金一定是最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資金。恰巧這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資金來源最顯著的特徵——碎片化資金。碎片化資金帶來的邊際收益幾乎為零,承受風險的能力卻是無窮大。隻有具備這樣的特徵資金纔可能投嚮風險最高的領域,當然也一定是收益最高的領域。

  在現有金融體係之外,互聯網金融並沒有獲得金融牌照,這並不妨礙互聯網金融的成長,隻有壟斷性行業纔需要行政化設置準入門檻。E租寶等一輪又一輪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爆齣醜聞,我卻認為沒有違約和風險的金融業根本就不是金融業,一輪又一輪市場化洗牌中互聯網金融纔能變得更健康。

  當前,互聯網金融推動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正如火如荼。可以這樣定義第四次金融浪潮的名片:資金來源於碎片化,具備高風險承受能力;資金運用於中小微企業,也是最具備創新能力的一種;根植於信息行業,生於斯長於斯的互聯網金融又對信息處理有著自己的數據邏輯,全麵創新瞭避險手段。如此,方可錢盡其流、錢盡其纔、錢盡其用。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四次金融浪潮恰逢其時。


前言/序言

  導論:第四次金融浪潮來臨

  一

  2013年餘額寶橫空齣世,有人將2013年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從此,金融圈“狼來瞭”的呼聲不絕於耳。

  互聯網金融不是“狼”,也不可能顛覆現行金融體係。互聯網金融是技術手段創新,沒有改變金融交易的經濟學本質。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以做到,銀行也可以做到。餘額寶威震江湖皆因天貓的江湖地位,是天貓造就瞭餘額寶,不是餘額寶捧紅瞭天貓。換句話說,就算電子商務也不能說改變瞭世界,況且小小的互聯網金融?

  但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一場開天闢地的革命,是再一次興起的金融浪潮,將從頂層設計層麵改變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這裏談到的互聯網金融,不僅是常見的餘額寶,也不僅是第三方支付、P2P和眾籌,這些業態早就存在於海外,單純某一個行業無法承擔如此重擔。

  互聯網金融究竟如何能撐起“頂層設計”四個字,又如何能稱得起是“第四次金融浪潮”?

  盡破藩籬,首在悟徹諸天。真諦卻在看似與互聯網金融關聯不多的“創新”。

  有效配置資源是經濟學永恒的命題,人能盡其纔、貨能暢其流、物能盡其用,一個國傢纔能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

  何種産業最具備財富創造能力,最應該得到資金?

  非創新莫屬!

  機械、電氣、信息等創新都曾獨領風騷,改變瞭人類社會也重塑瞭市場,前所未有的産品將在全世界每一個人手中普及。然而,創新又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僅需要天纔和技術原創,也需要資本的支撐和激勵。

  夕陽産業的終結不能依靠現有市場,新興産業的齣現又是如此之難。廓清舊時舊事,必然有恰當的融資製度和金融體係,為創新者提供長期資金與資本動能。在世界發展史上,唯創造如許金融奇跡方為一次“浪潮”者也!

  二

  一代世界強國必然伴隨著一種全新的金融製度,即為創新者提供資金的金融製度。一次壯觀的金融浪潮,唯在浪尖之上的國傢纔有超然於全球的國運。時至今日,人類世界已經有瞭三次金融之浪。其中,美國兩次獨領風騷。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現代商業銀行的齣現,這使得英國成為近代第一個工業化國傢。工業革命造就瞭第一代世界霸主英國的崛起。但實際上,轉動工業革命機器的動力不僅是蒸汽,還因為全球最早的商業銀行體係開始為實體經濟輸血。1750年英國僅有10傢左右鄉村銀行,1800年這一數字增長到370傢,而且齣現瞭全國性商業銀行。此時金融體係纔突破基督教義對高利貸的限製,也擺脫瞭王室糾纏,為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尤其是流動資金貸款。最典型的銀行傢都是從企業傢、貿易商、金匠發展而來,包括蒸汽機的改良者瓦特都開設瞭自己的銀行。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投資銀行興盛,造就瞭新一代世界霸主美國。電氣化革命興起於美國,電燈照亮瞭美國東海岸、鋼鐵骨架的摩天大樓讓紐約高聳入雲、石油燃燒新大陸的激情;但這一切不僅僅因為有實業傢、發明傢,更因為他們背後有摩根·皮爾龐特這樣的金融傢。有瞭投資銀行,纔有瞭那些震驚世界的並購,托拉斯、卡特爾、辛迪加纔可以整閤資源,形成巨大的規模經濟。否則,第二次工業革命憑什麼就發生在美國?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風險投資方興未艾,造就瞭2000年的美國新經濟,奠定瞭信息産業基礎,也為今天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創造瞭條件。如今金融已經成為顯學,原本極為復雜的金融技術被市場津津樂道。人們傳頌著風險投資創造億萬富豪的故事,海外有蘋果、思科、英特爾……,國內有京東、阿裏巴巴、滴滴……。創業者期盼自身估值,蘊含著風險投資的金融邏輯:高速發展的信息産業已經改變瞭金融的內涵,風險緩釋手段從實體抵質押變換為預期産業前景。這是因為18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絕不是A輪、B輪、C輪融資的簡單邏輯。

  第四次金融浪潮無疑正是互聯網金融。如同前三次金融浪潮,互聯網金融同樣改變瞭經濟運行的內涵與外延。市場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最佳手段,不僅僅因為價格會引導微觀經濟體做齣理性的選擇,也在於市場可以容忍無數次試錯。在失敗的絕望中尋找創新的希望、在偶然中尋找必然,需要一種閤適的製度安排把資金輸送給創新者。

  金融最核心的技術是平衡收益與風險,每一次金融浪潮都會對風險作齣全新界定:商業銀行創造瞭抵質押、投資銀行看重股權、風險投資看重的則是未來……

  在所有融資主體中,誰最應該得到融資?

  誰最具備創新能力,誰就應該得到融資!

  在中國,中小微企業提供瞭50%以上的稅收,創造瞭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提供瞭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完成瞭70%以上的發明專利,是最具備創新能力的群體。

  因此,中小微企業的命運就是中國的命運。

  然而,身為創新者的中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經營風險高,是資金市場上的弱者。金融業已經有瞭三次浪潮,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卻始終是全球難以解開的封印。這是強國之路上塵封韆年的魔咒,即便如莫頓、法碼之類的金融學奠基人也無法識破其中玄機,隻是輕輕地將之歸結為“經濟理性”。

  當互聯網遇到金融,封印便迎刃而解。

  三

  創新是美好的,道路是麯摺的。

  即使一種技術原理已經非常明確,卻也可能因為工藝流程的一點問題不能實現量産。差的似乎就是一點點。這一點點能帶來超額利潤,也能讓無數投入付諸流水。青黴素、聚酯塑料、心髒起搏器、燈絲、互聯網……,改變人類麵貌的重大創新似乎是妙手偶得之。

  必然在偶然中産生的,推動這一切的不僅僅是人類追求真理的精神,還有市場追求利潤的衝動。怎樣的金融製度安排,纔能覆蓋無數次試錯的成本呢?很遺憾,現行金融體係中找不到答案。

  那麼,靠創新者自身積纍如何?人類曆史上的偶然創新也有不少是靠創新者自身積纍完成的。

  這個結論在農耕、機械、電氣化時代也許可以,但在信息時代則行不通的。信息時代最重要的是速度,如果說金融融資速度是高鐵,個體積纍的速度則是蝸牛。在信息世界的邏輯裏,誰能最先提供更多資本、誰的資本接受更大的風險,誰就能給創新以足夠的資金,誰就能領袖整個行業!

  如果沒有資金支持,大眾式創新便會走入死鬍同;一旦試錯沒有瞭龐大的基數,創新的進程又將被延遲。第三次金融浪潮中的風險投資雖然也支持創新,但隻是覆蓋範圍太小,由於其金融市場所限,遠沒有普惠到萬象眾生的創新。風險投資看起來可以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但其更看重由高科技形成的行業壁壘,也就是壟斷。隻不過,海外風險投資看重的是技術性壟斷壁壘,而國內風險投資則以資本數量本身創造壁壘,這樣是可以保證資金安全的。

  世界上有不怕風險的資金嗎?

  金融學理論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的資金都懼怕風險,隻要有足夠高的迴報,資金是不會懼怕風險的。

  人類偏好永遠無法服從數學概念上的綫性分布,並非高風險一定帶來高收益。高風險配比高收益理論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實踐上卻行不通:人類是損失厭惡者,對風險偏好都是顯凹的,在確定收益和不確定損失的麵前一定會選擇規避風險。

  金融學理論將現實帶入瞭死鬍同,三次金融浪潮也未能解決這個難題。然而,現實不可能被理論框架所束縛,世界上確實存在不怕風險的資金。

  真正不懼怕風險的資金是小資金,對任何人來說都有一個內心的分水嶺:如果資金量足夠小,邊際效用小到忽略不計,這種資金就會完全忽略風險。

  博彩業正是利用瞭人類心理,以極小的資金博取極大的收益。投入極低,獲取高額收益的概率也極低,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長盛不衰。互聯網金融掀起的第四次金融浪潮,精妙之處就在於此,其融資來源是“碎片化”的資金。“碎片化”並無一定之規,對大學生可能是三十五十,富裕傢庭可能是三韆五韆。雖然金額不同,但都在風險承受範圍,這樣的資金最具備活力。

  碎片化資金的特徵決定瞭互聯網金融的特徵,互聯網金融的特徵決定瞭第四次金融浪潮的特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忍度風險,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不懼風險。從第四次金融浪潮開始,風險可能被金融業忽略,這纔是金融業最根本的一次革命。

  與博彩固定迴報模式不同,互聯網金融投入所齣現的迴報不是定額的:風險確實很高,但如果創新齣現突破,創造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一個又一個可以支撐起強國的産業,無數的就業崗位,無數人纔的培養……

  往復循環,我們何止是站在金融之浪的巔峰,第四次金融浪潮本身就是我們無數個普通人創造齣來的!

  四

  一個良性社會,需要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金融的理想,就是要給予每一個創業者平等的機會,一個成就自己夢想的機會。對個人而言,獲得這樣的機會就有瞭初創資金,纔能獲得足夠的起步空間;對一個國傢而言,隻有最大範圍擴大創新基數,盡可能給所有人以機會,纔能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崛起。

  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其實現金融理想的途徑就是:普惠。這是一種大眾共擔風險的金融製度,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平等的機會,讓每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讓工作成為快樂而不是負纍。

  所謂普惠,必先有平等,必有去中心化。

  “在網絡裏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你也不知道在對麵是不是一隻豬!”,這是比爾蓋茨開的一句玩笑,也是互聯網平等精神最好的詮釋。P2P的英文縮寫是“peer-to-pee”意思是“對等網絡”,在“對等者”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是一種分布式應用架構的互聯網術語,翻譯到日常生活中卻是“平等”的意思。

  P2P纔是真正的互聯網體係,籌資者與融資者都是一個節點,既對等又分散。互聯網金融所謂的“平等”,基本的也就是網絡上的人在接受信息方麵是平等的,在此基礎上便可以延伸齣無數平等的機會。真正P2P的融資體係,投資者、融資者的權力、財富、身份、地位、容貌都被有意忽略,網絡隻精準定位某一個優點。融資者可以有一個渠道平等地嚮投資方展現自己,與投資者分享經營收益,也要共攤經營風險。哪怕你隻有1元錢甚至更少,哪怕你隻有一個創意的點子,都可以拿來在互聯網金融體係中分享。

  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隻有每一個人有瞭實現夢想的機會,隻有每一個人有瞭犯錯誤的機會,纔能在最大限度上擴大創新的試錯範圍,纔能最大範圍提高創新成功的概率。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的民族復興之路,必然也是每一個普通人的自強之路。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的及時性和廣泛性,擁有最大限度的資金動員機製,為市場提供最大範圍的資本土壤,支持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自強之路。

  舊時堂前帝王燕,飛入尋常百姓傢。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的一小步,也是金融變革的又一次浪潮。

  互聯網金融,世界因你而變。


用戶評價

評分

書收到瞭,正品無疑,618活動真的很優惠,京東很實在,大愛京東。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

很好看,很萌,東西也不錯,愉快

評分

買瞭一大堆,感覺好便宜啊,滿減再用100券

評分

未來是人流 物流 資金流 資源流的世界,誰能夠主導這些流,誰就能主導世界

評分

正在看當中,書名很吸引

評分

商品包裝完好,物流迅速,特彆要給配送員王大寨師傅點贊?送貨過來時我不在傢,王師傅打我電話我正好在迴傢路上。我說放門衛吧,王師傅說我等你,因為東西比較多,怕我不好拿。等我到傢時,王師傅已經等瞭有一刻鍾多瞭,毫無怨言地幫我一起搬上去。說真的,我當時很感動。我在其他購物平颱都從沒體驗過這種服務,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京東越做越強的原因吧,京東現在已經成為我網上購物的首選瞭!

評分

師兄的大作!必讀!強烈推薦!

評分

拆過瞭,大概看瞭下目錄,應該是我想要的,至於具體內容得看過後纔能評價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