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

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成安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电路基础
  • 入门
  • 零基础
  • DIY
  • 电子技术
  • 实战
  • 学习
  • 教程
  • 元件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23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81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51
字数: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电子技术初学者、爱好者、初级从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零起点快学电子技术》特色如下:
1.零基础、低起点,易学易用;
2.内容实用,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3.理论基础与动手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快速掌握。

内容简介

本书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线性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和变压器)、非线性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开关类器件、电声器件、传感器件、保险元件与电池等的识别、检测与应用。同时,技能与技巧、新技术与新产品、动手做等环节的设置对各章节的知识加以应用和拓展,达到快速掌握、学以致用的效果,使零起点的读者能够轻松入门,打下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电子技术初学者、爱好者、初级从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线性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
1.1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2
1.1.1电阻器的两大类型2
1.1.2固定电阻器的主要参数2
1.1.3电位器的类型和主要参数6
1.1.4特殊电阻元件8
1.1.5电阻器和电位器的检测方法10
1.2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12
1.2.1电容器的类型12
1.2.2电容器的主要参数和标志方法13
1.2.3各种电容器的特点和选用15
1.2.4电容器的检测方法20
1.3电感器和变压器的识别与检测23
1.3.1电感器和变压器的类型与主要参数23
1.3.2电感器和变压器的检测方法29

第2章非线性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32
2.1半导体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33
2.1.1半导体二极管的类型与用途33
2.1.2国产半导体二极管器件型号命名法39
2.1.3半导体二极管的检测40
2.2半导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42
2.2.1国产半导体三极管型号命名法43
2.2.2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与用途44
2.2.3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46
2.3场效应管的识别与检测50
2.3.1场效应管的类型和用途50
2.3.2场效应管的检测52

第3章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54
3.1集成电路的类型55
3.1.1常见集成电路的外形和封装55
3.1.2常用模拟集成电路55
3.1.3常用数字集成电路63
3.2集成电路的检测64
3.2.1集成电路的基本检测方法64
3.2.2集成电路的替换检测64
3.3音乐和语音集成电路的识别与应用67
3.3.1音乐和语音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工作条件67
3.3.2常见音乐和语音集成电路的型号和典型应用电路68

第4章开关类器件的识别与检测75
4.1机械类开关器件的识别与检测76
4.1.1机械类开关器件76
4.1.2常见的机械开关类型及其检测方法77
4.1.3接插件79
4.2继电器和干簧管84
4.2.1电磁继电器84
4.2.2电磁继电器的检测方法87
4.3固态继电器87
4.3.1固态继电器的结构和种类87
4.3.2固态继电器的检测88
4.4干簧管90
4.4.1干簧管的结构和特性90
4.4.2干簧管的检测方法91

第5章电声器件的识别与检测93
5.1扬声器94
5.1.1扬声器的结构和类型94
5.1.2扬声器的检测方法96
5.2耳机和压电陶瓷蜂鸣器97
5.2.1耳机97
5.2.2压电陶瓷片98
5.3话筒100
5.3.1话筒的种类101
5.3.2话筒的检测103

第6章传感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05
6.1传感器的种类106
6.1.1热敏传感器106
6.1.2磁敏传感器109
6.1.3气敏传感器112
6.1.4湿敏传感器113
6.1.5力敏传感器113
6.1.6光敏传感器114
6.1.7超声波传感器119
6.2传感器的检测121
6.2.1热敏传感器的检测121
6.2.2磁敏传感器的检测122
6.2.3气敏传感器的检测123
6.2.4湿敏传感器的检测123
6.2.5力敏传感器的检测124
6.2.6光敏传感器的检测124
6.2.7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125

第7章保险元件与电池的识别与检测126
7.1保险元件及其检测方法127
7.1.1保险元件127
7.1.2保险元件的检测132
7.2电池及其检测方法132
7.2.1电池的类型133
7.2.2电池的性能参数136
7.2.3电池的质量判定及其检测方法137
7.2.4充电电池的使用138

附录电子元器件综合运用——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装调141
参考文献151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40年代为阶段,以电子管为标志,由此促使了电子工业的诞生,发展了无线电广播和通信产业。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美国制造,名为ENIAC)可以认为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产品。虽然它的运算速度只有5000次/秒,却是一个重为28t、体积为85m3的庞然大物。它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耗电150kW,其内部的连线总长可以绕地球20圈。
1948年,只半导体三极管的问世,标志着电子技术第二阶段的开始,掀起了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大众化和高可靠性、低成本进军的革命风暴,半导体进入电子领域,促进了无线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高度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小型化变为现实,进而实现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电子产品逐渐由科研和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普及,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到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的使用已经不再新奇,电子技术步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世界进入了空前繁荣的电子时代。电子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微型化发展,其使用领域由科研转向工业及各个行业,自动控制、智能控制得以真正实现,航天工业得到从未有过的发展。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在一块36mm2的硅片上制造100万个三极管已经不是梦想。
1999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其生产的奔腾4 CPU,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2975万个三极管,使微型机的运算速度远远过以往的大型计算机。掌上电脑已经问世,移动通信已发展到全球通,数字式CDMA通信技术已非常成熟,手机已不再是品。笔记本电脑正在把人们的工作地点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家用电器基本普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都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变成现实。人们可以“上九天揽月”,能够“下五洋捉鳖”。2003年,人类将高度智能化的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研制成功了可用于修补大脑的集成电路芯片,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电路也研制成功。这一切都有赖于电子技术的巨大成就。可以预料,在21世纪里,电子技术仍将高速发展,其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发展速度无论你如何想象都不过分。
我国的电子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批归国科学家的引领下,于1956年自主生产出只半导体三极管,1965年生产出块集成电路,1983年研制出银河I型亿次机,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业迈入了巨型机的行列。1992年我国又研制出十亿次银河计算机,1995年研制成功的曙光1000型并行处理计算机,其运行速度可达25亿次/秒。2004年,曙光理服务器研制成功,每秒峰值速度达到12万亿次。2015年11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算计算机天河2号其计算速度达到了5��1亿亿次/秒,位居世界,这已经是我国计算机连续6年蝉联世界计算机计算速度了。
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系列载人飞船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航天飞行,并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环月飞行的嫦娥计划已经顺利实施,中国人正朝着进行太空行走和登陆月球的目标迈进。我国的电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现在我国家用电器的产量已位居世界,产品的质量也提高很快。在这些成就的取得中,电子技术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电子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和高级电子产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努力缩小差距,赶世界先进水平,这正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电子技术的知识范围很广,其分支也很多,有些分支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计算机、单片机、晶闸管、可编程控制器等。但这些学科的知识基础仍然是电子技术。
从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上来分,电子技术可分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用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电子器件组成的电子电路,对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如正弦波)进行控制、处理的应用科学技术。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固定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等都属于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的产品。
数字电子技术是研究处理二值数值信号的应用科学技术。像VCD机、DVD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计算机都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的典型产品。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融为一体,在一个电路甚至是一个芯片中,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进行处理,比如移动通信所使用的手机就是将语音这样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再发射出去。
从电子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上来分,电子技术可以分成电子元器件生产和设计电子电路两部分。在制造电子元器件这部分内容中,主要研究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点、主要参数和生产工艺,其设计和制造属于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使用、装配和检测是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中要着重训练的课题。
设计电子电路是把电子元器件按照对电信号处理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连接,以实现预定的功能。这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必须掌握新型电子器件的使用和检测,这是每一个电子爱好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电子爱好者要达到会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焊接和安装小型电子电器产品,会调试和维护小型电子系统,会操作电子检测仪器和设备。
通过实践你会发现,电子技术就在你的身边,电子技术会激起你的极大兴趣,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欢乐。让我们共同遨游在电子世界的海洋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当然你也会分享到社会进步带给你的幸福。
本书由王成安编著,此外,王文革、杨德明、荆轲、毕秀梅、李亚平、王、贾厚林、宋月丽、余威明、王春、王子凡等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帮助。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指尖上的万物:微观世界的能量密码》 深入探索,揭开电子元器件的神秘面纱,点亮你的科技思维! 在这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我们身边的无数设备,从手机、电脑到家用电器,都离不开那一个个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它们如同微观世界的能量密码,驱动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小小的零件却充满了神秘感,仿佛是工程师独有的语言。 《指尖上的万物:微观世界的能量密码》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一扇通往电子元器件世界的窗口。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旨在让所有对科技充满好奇的读者,无论是否有过任何电子基础,都能轻松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核心知识。我们相信,理解这些微观世界的“基石”,就是理解我们所处时代脉搏的关键。 本书的独特之处与阅读体验: 直观易懂,告别晦涩: 我们摒弃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深奥的专业术语,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及清晰的图解,将抽象的电子概念具象化。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电阻是如何“阻碍”电流的,电容又是如何“储存”电荷的,以及晶体管是如何实现“放大”和“开关”功能的。 循序渐进,构建知识体系: 本书从最基础的“电”的概念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认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要素,再深入到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核心元器件。每一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层层递进,让你如同搭积木一般,稳固地构建起扎实的电子元器件知识体系。 “为什么”与“怎么样”并重: 我们不仅会告诉你各种元器件“是什么”,更会深入剖析它们“为什么”这样工作,以及在实际电路中“怎么样”发挥作用。通过对每个元器件工作原理的深入讲解,你将不再满足于仅仅认识一个零件的标识,而是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能初步判断其在电路中的角色。 海量图示,可视化学习: 我们深知“一图胜千言”。本书配有数百幅高清、精美的图示,涵盖了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实际应用电路图等。这些图示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理解复杂概念的强大辅助工具。你将通过直观的图形,轻松掌握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信号流动路径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虽然本书侧重于原理讲解,但我们并未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在讲解每个元器件时,都会穿插其在日常电子产品中的典型应用案例,让你看到枯燥的原理是如何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便利。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一些简单的、安全的实践建议,鼓励你动手去验证所学知识(请注意,安全第一,任何实践请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扫除“恐惧感”,激发“成就感”: 许多人在接触电子技术时,会因为其专业性而产生畏惧心理。本书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电子恐惧”。我们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电子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当你通过本书理解了手机为何能通话,电视为何能显示画面,无人机为何能飞翔时,那种由内而发的成就感将是巨大的激励。 本书将带你探索的奇妙世界: 第一部分:电的语言,万物的起点 “电”是什么?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电荷概念讲起,用比喻的方式解释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相互作用,为你揭示电力的本质。 电流的“流动”: 了解电子是如何在导线中“奔跑”的,以及什么是电流强度(安培)和电流方向。我们将用“水流”的类比,让你直观理解电流的概念。 电压的“推力”: 什么是电压?为什么需要电压?我们将通过“水位差”和“水泵”等形象的比喻,解释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的“能量”,并引出电压单位伏特。 电阻的“阻碍”: 为什么有的材料导电好,有的导电差?电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将通过“狭窄的水管”和“摩擦力”来阐释电阻的作用,以及电阻率和欧姆定律,让你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基础元器件,电路的积木 电阻家族: 了解不同类型的电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比如分压、限流等。我们将展示电阻在音量调节、亮度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电容的“能量仓库”: 电容是如何储存电荷的?它又如何释放电荷?本书将用“蓄水池”或“小电池”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以及它在滤波、耦合、振荡等电路中的关键作用。 电感:电流的“惯性”: 电感又是如何工作的?它与电容有什么联系?我们将通过“旋转的飞轮”来类比电感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并讲解它在储能、滤波等方面的应用。 二极管:单向导电的“哨兵”: 为什么二极管只能让电流“单向通行”?了解其P-N结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整流、稳压、指示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三极管:神奇的“放大器”与“开关”: 三极管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之一。本书将用清晰的比喻(如“水龙头控制水流”)来讲解三极管是如何通过控制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的,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和电子开关的功能。 继电器:电控的“机械开关”: 了解继电器如何利用电磁原理实现远距离的开关控制,以及它在自动化控制中的价值。 第三部分:集成电路,智慧的殿堂 集成电路(IC)的诞生: 为什么我们需要将大量元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了解集成电路的优势,以及它如何极大地降低电子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芯片内部的世界: 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集成电路芯片,如运算放大器、逻辑门、微处理器等,并浅显地解释它们的功能,让你对现代电子设备的大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传感器:感知世界的“眼睛”与“耳朵”: 了解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如何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以及它们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的读者群体: 初高中生: 对科技和电子感兴趣,希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大学生: 非电子专业,但需要了解电子元器件基本原理的理工科学生。 科技爱好者: 喜欢拆解、研究电子产品,希望更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的普通爱好者。 生活中的“好奇宝宝”: 对身边电子设备运作原理感到好奇,想揭开其神秘面纱的读者。 任何渴望提升自身科技素养的人。 阅读《指尖上的万物:微观世界的能量密码》后,你将能够: 清晰地辨认出最常见的电子元器件。 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初步判断元器件在简单电路中的作用。 欣赏和理解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更自信地探索更深入的电子技术领域。 将对科技的好奇心转化为扎实的知识和持续的动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翻开《指尖上的万物:微观世界的能量密码》,开启这段令人兴奋的微观世界探索之旅,掌握驱动现代文明的能量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真的是我近期阅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了。我之前在学习电子技术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对元器件缺乏了解而感到困惑,很多时候都止步于理论层面,无法真正动手实践。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从最基础的“零起点”出发,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且讲解得极其透彻。我喜欢它对于每个元器件的解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工作原理的层面,并且用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述。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时候,它不仅介绍了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还解释了PN结的形成,以及载流子的运动,这些深入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能够建立起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书中的图示和表格也非常详尽,很多元器件的引脚定义、封装形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辨认和使用元器件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掌握电子元器件不再是难事,而是触手可及的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原本枯燥晦涩的电子元器件知识,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电子入门的书籍,但总是因为里面充斥着太多专业术语而感到头疼,很多时候看了半天也记不住。而《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则完全不同。它像是为我们这些“门外汉”量身打造的。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元器件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比如,将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这样直观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电路的基本运作方式。而且,它在讲解每个元器件的原理时,也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侧重于讲解其核心功能和应用。书中的插图和表格也设计得非常合理,能够清晰地展示元器件的结构、符号和连接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电子元器件不再是枯燥的“啃书”,而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成就感的探索过程,让我对电子世界充满了新的认识和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电子制作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扎实的元器件基础,常常只能看不能做,或者做得出的东西总是问题百出。这本《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彻底改变了我的状况。它就像一个详尽的“电子元器件百科全书”,却又不像传统的百科全书那样枯燥。它的内容安排得非常有条理,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到更复杂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循序渐进,毫不费力。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每个元器件的讲解,都非常细致入微。例如,在讲到电容时,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容,还详细说明了它们的容量、耐压、极性等参数的意义,以及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而且,它还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识别电容的极性,如何避免损坏电容等,这些细节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真的是非常宝贵。书中的图片质量很高,实物图和电路图都清晰可见,帮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本书让我信心倍增,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子爱好者又近了一大步。

评分

我一直认为,掌握电子元器件是打开DIY世界大门的钥匙,但之前接触到的资料,要么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不成体系。这本《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我拿到手后真是爱不释手。它的内容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开始,逐步深入。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介绍每个元器件时,不仅仅列举了它的基本参数和功能,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工作原理,并且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应用场景。比如,在讲到三极管时,它详细解释了它是如何作为开关和放大器工作的,还配上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对这个之前一直觉得很抽象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书中的插图和实物照片也非常丰富,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能够直观地看到元器件的实际样子,更容易与书中的文字描述联系起来。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没有太多生硬的技术术语,读起来感觉很轻松,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交流一样。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电子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动手能力为零”的电子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但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元器件和复杂的电路图,就望而却步。感觉像是看到了外星文,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市面上也有一些电子入门的书籍,但要么太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总是抓不住重点。直到我翻开这本《零起点超快学电子元器件》,才真的找到了“救星”。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形象的方式,把一个个“小家伙”——电子元器件,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个元器件的介绍,不仅仅是说明它的功能,更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电阻就像水龙头里的阀门,控制着电流的大小;电容就像一个小水库,储存着电荷。这种类比真的太巧妙了,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们的原理。而且,它提供的图示也非常清晰,很多细节都标注得很到位,即便是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人,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对照,大概知道这个元器件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真的做到了“超快学”,让我觉得学习电子知识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难事,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