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认为它是“通过分析图像及其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有关图像的哲学、美学、宗教与社会变迁均讲得很透彻,时有法国式的灵感火花起伏,警句颇多。可惜原书出版于1992年,有关互联网时代的图像谈得不够。译文流畅,在原作者如此掉书袋的情况下,更显难得。
评分很好的书,购物愉快。
评分很不错的书,京东的物流和包装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茨维坦·托多洛夫
评分1.《图像的生与死》的作者雷吉斯•德布雷创设了一门新学科:“媒介学”。其早年还曾赴古巴、玻利维亚,同情切•格瓦拉的革命活动。
评分相关专业、感兴趣的一定要读。
评分 评分送货太快了!牛!牛!牛!
评分那啥这篇东西是我看了一半忍不住写的,关于政治和艺术的篇目还没有看完,难免有遗漏和语句不通顺,打错字地方,然后观点粗俗了点。很自然,拿到这本书第一个念头就是:它是关于爱的还是爱情的?前者似乎涉及到很广的理念,世上万物一切都可以言之以爱,我爱我的亲人,我爱这个世界,我爱着上帝,上帝爱着我们。但是爱情代表的却是两个人最私密的场域。其实书的翻译就指出了这一点:爱是多重奏,它穿梭在任何领域内,打开各种经验领域之门。不过我主要想谈论的是关于这本书所说的爱情。 撇开高尚的哲学观念。我们通俗的考虑下文中没有讨论过的现实问题——关于相亲,无疑相亲确实是建立在一种计划和安排上的,可是为什么会要有这样的计划?试想一个人,一个经验着的主体他在现代性社会中反而没有这样的邂逅?反而没有巴迪欧所说的“突如其来的邂逅”,他连这样的邂逅都没有,何谈冒险?何来勇气。在这里补充个事实,有一些计划是建立在“邂逅”之上的而不是“安全“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