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空》记录了作者创作长篇小说《春宴》前后一年的时序更替里,自己的写作、行走、思考、情感及情绪。
远行、写作、阅读、严苛的内心训练。
《眠空》追求文字的纯美,并做到了真实、诚恳地记录。
“存在,并清楚察看生命的每一刻。”当自我与此在的世界拉开距离,山河日月、季节更替、人与情感都具备了崭新的意义。
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畅销书作者。
作品有:《七月与安生》《八月未央》《二三事》《清醒纪》《莲花》《春宴》等。
庆山,原用笔名安妮宝贝。曾是Z畅销的青春文学读物作者。她拥有母女两代读者(男性读者同样不少),她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被称为“青春小说旗手”,很多八零后作者深受其影响,以致有种说法:安妮宝贝经常被模仿,但从未被C越。这是因为,某种意义上,庆山(安妮宝贝)是一个执着的探险者,执意地探索着诸如:个人意志、心灵疆域、情爱与生命的谜题。她顺着自己的心的方向,有时候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有时候又逆向到时代的后方。“总是超前一点点”,或者总是呈现出一点“不同”一点“特异”。将作品署名由“安妮宝贝”改为“庆山”,是她有感于生命新的阶段带来心灵蜕变的不同质地,因为属于“安妮宝贝”时期的思考与表达已经“完尽”,她从青春期的叛逆中挣脱出来,也从青春期的写作中挣脱出来,“庆山”代表着重生,一重新的身份一番新的轮回,由此而来的新的思考和写作。《眠空》即是她转型后记录自己生活和思考的一部优美的随笔作品。
庆山《眠空》读后感:
庆山的书陪伴我至今,自己读,自己看,自己写,从中领悟,从中体会。也没与别人提过你的小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懂,告诉他们似乎是种亵渎和多余。你说的观点我都明白并认同,如果没有那份豁达,果敢,无畏的心境,不可能从那个体制中跳出来。学了一项技能,做起了生意。也不可能忍耐一个人忍耐7年。
——李佳雯
读《眠空》,仿佛在经历一趟四季旅行。春,夏,秋,冬。每到一处,都有等在那里的风景。每一次抵达,有不同的感受。最后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像旅行回来,翻阅那些拍摄下来照片。而那些特殊的目的地,总想多去几次。所以,我还会在适合的时间捧起它来。
——岸春
高考失利,选择复读。有时深夜睡不着,会翻开《眠空》,让自己省思,也写下自己片刻哀侧欢愉。有天深夜,实在睡不着,就出门去高中的学校。路灯昏黄,一个人在马路上。穿过一个街道,又一个街道。仿佛要回到那三年无法回去的时光。学校的门是锁着的,一个人在门外徘徊。想着,进去又能怎样呢?已经回不去了,只能咬着牙向前走。离开时,我拍下夜色下的学校大门。那是我宝贵的三年,爱过的人、两三好友、待我很好的老师以及美好的青春。
——付应路
《眠空》我已翻来覆去不下三遍。每一遍重温都有更深的认识。每次收获认知,都让我离安妮的内心更近一些。就像出海去寻一座岛屿,漂泊辗转多久之后,终于能看清岛屿的全貌。小心涉足而上,于我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我确信,我尚有未参透之处。而这些无知,将引导我再次深入,企图探看岛屿另一侧的风貌。
——苏佳桐
《眠空》中,探讨的是对人、对己,与“人”相处的关系。与自己相处是值得沉思的,看着你逐渐从恶劣走向善待,一步一步观自在,观内心。用时间和阅历修复情感,走向平顺,柔软的关系。都说时光磨人,自然界中磨蚀尖锐的,风、水、冰、热度。万事万物都在被大环境一片一刀地塑造成柔软无害的样子。这也是一种通达的方式。
——负夏
今日失眠到凌晨四点。失眠让人看到自己的病态,如同《小团圆》结尾处提到的泡在药水中的怪兽,本以为更新换代,此刻却又原形毕露。失眠带来的窘迫,把人驱赶至记忆边缘。在白日,人尽力卸去自我的负担,以工作娱乐交际行动作为种种麻醉剂,得到身心干净坚硬的错觉。失眠令人污浊。如同黏稠的液体渗出,身心浸透显示出重量。
自我此刻顽劣地跳脱出来,发出试探。一旦被激发,便面对与之争斗。你来我往。这艰难的抵挡。
想到的问题是,曾经那么多的人,喜欢过,被喜欢过;爱过,被爱过。终了,那些行为和语言如潮水退却,在肉身表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只有彼此相遇和相处的时刻所累叠起来的意识和记忆,如同空旷山谷一道隐约回音,震荡在内心深处。我想它们不会消失。它们只是在等待被吸收。
感情的结果最终是一种理性。是人的天性不具备留恋,还是前进的生活强迫抛却蜕下来的旧壳。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无情和客观。人也是软弱和孤立的。没有依傍。哪怕只是记忆的依傍。记忆的依傍仍是虚空。行为被清除得如此干净。时间徒然存余留恋之心。
记忆结构成身心血肉的一部分。坚固,绵延,直至趋向冷寂。只有写作使它苏醒、凸显、融解、流动。写作激活了记忆。记忆则投食于写作。
◇
这一年冬季,对我而言,意味着静守、观察、分辨、收藏。心沉潜于海底,幽暗保留它的秘密。隐约可分辨远处点点光斑浮显,小心屏住呼吸观望。停留于暗中以它为滋养。等待全力跃出于海面被阳光击碎的一刻。感觉生长期将从明年春天开始。
在春天到来之前,不免略有些颓唐。封闭式工作,间或睡眠,偶尔与人约见,阅读,走路,隐匿与消沉,逐日清扫内心空间。在难以言说的一种混沌和清醒之中,度过时日。
◇
有时我觉得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进行式。人类对于时间的定义,只是出于各自想象和推测。它是一个无限扩展的平面,还是一条盘旋而上的通道?时间的流动如此深邃难言,我们置身其中,如海水之中的水滴,又如何对自身无法“看见”和“隔离”的存在做出描述?
因为无知无觉,人拥有自由想象。因故,对我而言,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进行式。
我猜测过往只是失踪,放置于时间平滑而开放的界面,打包整理,罗列在某个无法触及的维度。但即便可以回去,再次伸手取下它们,我也不想走上这条回头路。更不试图把它们逐一打开。不纠缠,不黏着,不把玩,不回味。过往的意义在每一刻逝去的当下完成。
如同此刻,写作之于我,是把记忆逐一打包和搁置的过程。把它们扔入体内悄无声息的骨血之中。扔入一刻也不停止变动的流水之中。
除了写作,找不到其他更理性更彻底的整理与清除方式。
◇
喜欢观察人的手。一双手背上有青色筋脉微微凸显的手,看起来真是美极了。不论男女。
经常看自己的手,也看所爱着的那些男子和女人的手。他们抚触过的杯子,用力的方式,把手伸向我试图联接。手指的轮廓和肌肤。炎热的夏季,旅馆房间,手指抚摸过背部,识别其中所传递的问询和柔情。默默中几近入睡。
每年春天都会起心动念,想出发坐一趟火车去洛阳看牡丹。但事实上从未成行。也许,在内心保留的这个念头,最终所向并非牡丹,而是一条幻想中可抵达的道路。我幻想洛阳每年春天盛开的牡丹花,想坐车去观望它们。但其实可以允许这个愿望从未成形。
情爱是一种可训练可增进的能力。情爱仍是最深沉的幻觉(这也是《春宴》的主题之一)。有时它看起来激进和充满勇气,仿佛正被实现和推动,却不过是临近深渊的倾身探入。与其说我们渴望得到爱,不如说我们意欲在其中获取强烈的实践体验。
他来探望我。告别之前,在暮色中并肩而坐,看公园里的少年们打篮球。天色逐渐暗落。走上山坡,他摘下一枝鸢尾递与我。这紫色花朵适合单独观赏。即便热闹茁壮地群生,也显出桀骜不驯。天边浮出细细的弯月。抽完最后一根烟。
一切终究是会过完的。残存中没有余地。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正当夜深人静时,天地一时澄澄的,且道是什么?”晚上继续读宋人论禅。
◇
早起在花园里拍下花朵种种。白紫丁香盛放,海棠桃花樱花玉兰接近颓败,鸢尾蹿出花苞,月季抽发枝叶。花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一切适宜而合理。秩序是指万事万物开始有时,盛衰有时,终结有时,重生有时。这不禁令人安心。
◇
一个夜晚,我告诉自己这样的难过只能有一次。
祈祷在内心流出,它们都会成真。上天给出它认为正确的东西,从无错误。入睡前那些在黑暗中祈祷的时刻,那些黑暗所显示的纯净与力量,难以用言语表达,也无法揭示它的深度。它进入身心每一条缝隙,与血肉融合凝聚。心念与意志发出光来,仿佛已存在太久。
……
新版序:
它离我的心很近
《眠空》在2013年1月第一次出版。这本书主要组成部分,是杂志专栏、笔记和日记中的摘选和记录。当时把所有文字素材,每一段,每一节,经过重新调整和编辑,并不是随便铺陈。书在编排和节奏上形成呼吸,按照一种直觉生发。
虽文体自由,所抒写的观点或事物仍需要具备核心。《眠空》是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作者较容易推翻的是早期的观念,若没有推翻之意,也恐怕是个障碍。而眠空所抒写的观念,大多由思考所过滤,它离我的心很近,也并不会被轻易推翻。
是署名“安妮宝贝”的最后一部作品。之后以“庆山”笔名,发表《得未曾有》《月童度河》等作品。在这本书里面,也已暗藏更替的线索。此书出现一种较有距离感的观照。这种距离感也可称之为觉知。
从自己,看到天地,看到众生,这是以艺术为法门的进阶。在《眠空》之中,仿佛试图在看到众生。但其实是在众生之中看到微小而行进中的自己。
散文集是开放的形式。把自己生命的过程和真实细节,敞开给黑暗中的未知,作为一种分享和供给。这与小说的虚构状态完全不同。它也是一段生活经历的终结,就此留下标记。对我来说有特别的纪念。
“很多会意极深的词句,不再拘泥于意象的表达,更多的是对生命诸多现象的总结与贯彻。富有禅意的诗文三行,略有晦涩的词语两枚,即使在茫茫深夜,依然能给予孤独者以幸福澄澈般的光辉。”
这是读者所写的关于“眠空”的一段读后感。一本书最终应抵达的,是文字与读者在本质上的流动和连接。心与心相通之处,如同水中映照出圆月。即便身隔迢遥,从未在现实中相遇,而心已会合。
庆山
2016年4月5日北京
《眠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陌生空间里漫步。说它熟悉,是因为书中描绘的某些场景,似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投影,那些人情世故,那些琐碎的生活片段,都带着一种亲切的真实感。然而,它又带着一种抽离的艺术感,将这些平凡的元素进行精妙的编织,使其呈现出一种超越日常的韵味。我常常会在阅读中暂停,抬起头望着窗外,试图将书中的画面与眼前的景致连接,却又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距离,这种距离感正是《眠空》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并不直接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那些人物的内心活动,并非直白的陈述,而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通过环境的烘托,一点点渗透出来,如同丝绸般细腻,又如薄雾般缥缈。我发现自己开始关注一些平日里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一束光线如何穿过窗帘,比如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这些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并巧妙地融入叙事之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朦胧而引人入胜的色彩。
评分第一次翻开《眠空》,我其实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封面设计算不上惊艳,书名也带着点淡淡的疏离感,仿佛与我日常生活中的喧嚣格格不入。然而,当指尖滑过扉页,第一个字触及时,一种奇妙的宁静感便悄然滋生。作者的文字,初读时像是溪流潺潺,不疾不徐,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韧性。它不像那些张扬跳脱的故事,一眼就能抓住人的眼球,而是如同陈年的酒,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在舌尖绽放出馥郁的芬芳。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笔触,任何一句若有似无的暗示。书中的某些意象,像晨雾中的孤塔,又像黄昏下的倦鸟,它们在脑海中盘旋,引发了我对于许多过去经历的联想。那些被我遗忘的、或是不曾深思的细节,在这个不经意的时刻,被《眠空》轻轻地唤醒,重新展现在我眼前。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在文字构建的静谧空间里,我得以审视内心深处的角落,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情感,也被一一拾起。
评分《眠空》给予我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琐事裹挟,内心早已疲惫不堪。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避风港,让我得以暂时逃离外界的喧嚣,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宁静之中。它的文字,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刻意营造某种氛围,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带着一种洗涤心灵的清澈感。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烦恼,似乎也随着文字的展开而渐渐消散。书中的某些句子,就如同醍醐灌顶,又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点醒了我对生活的许多看法。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隐藏的美好与意义。这种静默的力量,是《眠空》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不得不说,《眠空》是一本需要细细体味的“慢书”。它不会强迫你一口气读完,也不会让你因为跟不上节奏而感到焦虑。相反,它鼓励你放慢脚步,去感受文字带来的触感,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章后,久久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氛围中,久久不能回神。那些画面,那些情绪,如同潮水般在心中涌动,久久不散。作者的叙事方式,也颇具匠心,它并不总是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来展开,而是将一些碎片化的记忆、感受、或是对未来的期许,巧妙地穿插其中,形成一种网状的结构。这种结构,反而更加贴近真实的人生体验,因为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本就是如此零散而又相互关联的。《眠空》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片静谧的湖面上,你轻轻投下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会让你看到湖底更深处的景象。
评分读《眠空》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心境。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却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并非来自外在的刺激,而是源于内在的共鸣。我常常会被书中某些细腻的描绘所打动,那些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情感波动,被作者放大并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就好像在漆黑的夜晚,突然看到远方的一点星光,那微弱的光芒,却足以照亮整个夜空。《眠空》中的人物,或许并不完美,甚至带着些许的残缺,但正是这份不完美,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触动人心。我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那些曾经的挣扎、迷茫,以及在困境中顽强寻找希望的努力。这种代入感,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世界,与他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评分宝贝材质优良,品质精细,性价比高,效果很棒,让人十分满意。另外客服的服务也好,物流也比较快。下次一定还会来你家买。
评分包装感觉不错,性价比比较高
评分文字功力深厚
评分买点好的上京东
评分装订很精致,因为是珍藏版,所以附别了一篇新小说,很喜欢作者的文字和思想,值得一阅。
评分一直都很喜欢安妮宝贝的书,看他的书是一种享受!
评分有时间再看~
评分有时间再看~
评分很喜欢的书,也是正版的。可以放心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