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

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超美,黃海波 著
圖書標籤:
  • 中草藥
  • 藥用植物
  • 野外識彆
  • 植物圖鑒
  • 中醫藥
  • 本草
  • 植物學
  • 第二版
  • 手冊
  • 彩色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科技齣版社
ISBN:9787535967053
版次:2
商品編碼:12104225
包裝:平裝
開本:64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銅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手冊文字簡練,圖片清晰,內容豐富,版本袖珍,便於攜帶,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普及性。適閤中醫藥院校的師生、臨床醫生、科研人員、藥業界專業人士以及廣大中草藥愛好者在學習、識彆中草藥時參考使用。
  1、作者權wei:本套叢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藥用植物學和中藥鑒定學教研室權wei教授傾力打造。
  2、內容科學:根據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的部分成果,並參考《中國植物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廣東植物誌》、《海南植物誌》等,以及時、權wei、準確地展示中草藥的識彆特徵和性味功效。
  3、圖片精美:高清原色照片,清晰細緻,完美再現原植物形態,準確反映植物生長全貌及重要的識彆特徵。
  4、便捷實用:小開本,方便攜帶,可謂“掌中寶典”。適閤中醫藥院校的師生、臨床醫生、科研人員、藥業界專業人士以及廣大中草藥愛好者在學習、識彆中草藥時參考使用。
  5、方便查閱:每一個品種的頁麵邊緣具有功能塊(所屬的科名)的標示,方便讀者查找,提高閱讀效率。

內容簡介

  本套手冊按植物學分類係統順序編排,主要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草藥的排列順序以科為單位,按植物學分類係統(被子植物以哈欽鬆分類係統)次序編排,科內種的次序按屬編排。苔蘚藥用植物暫不收編在本套手冊內。收集瞭常見藥用植物764種,共分五冊。
  本冊收載品種有藻類、菌類、蕨類、裸子植物以及部分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等野外常見的植物藥154種。每個品種均附有高清彩色圖,大部分品種附有識彆特徵放大圖。文字描述包括植物名、彆名、藥名、藥用部位(包括植物來源和原植物拉丁名)、識彆特徵(主要識彆特徵加下劃綫標示)、性味功效(包括用量)以及驗方等。

作者簡介

  潘超美,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任教,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藥用植物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傢指導組成員、國傢基本藥物中藥原料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體係專傢委員會成員、廣東省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技術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廣東省技術總負責人、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廣東省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傢、廣東省中草藥産業協會高級顧問、《中國現代中藥》雜誌編委等職。

  黃海波,副教授,中藥鑒定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中藥鑒定學》教育研究會秘書長,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藥材品種、質量鑒定與中藥材GAP。近年參與或主持國傢*、省級及校級教學和科學研究項目9項,並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學校科技進步一等奬1項。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齣版專著3部。在本研究領域於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錄

藻類植物
念珠藻科
發菜(頭發菜、地毛、龍須菜)… ……………………………… 002
石蒓科
石蒓(海白菜、海萵苣)………………………………………… 004
紅毛菜科
甘紫菜(紫菜、索菜、子菜 )… ……………………………… 006
海帶科
海帶(昆布)…………………………………………………… 008
菌類植物
麥角菌科
鼕蟲夏草(蟲草、鼕蟲草)… ………………………………… 012
銀耳科
銀耳… ………………………………………………………… 014
多孔菌科
茯苓(茯神、茯苓皮)… ……………………………………… 016
靈芝(靈芝草、菌靈芝)………………………………………… 018
雲芝(灰芝、黃雲芝)… ……………………………………… 020
灰包科
頭狀禿馬勃(頭狀馬勃、馬屁包)……………………………… 022
小灰包(小馬勃、小馬庇包、小藥包)… ……………………… 024
蕨類植物
鬆葉蕨科
鬆葉蕨(鐵刷把、石刷把、鬆葉蘭)… ………………………… 028
石鬆科
垂穂石鬆(小伸筋草、貓兒草、鬆筋草)… …………………… 030
石鬆(伸筋草、石鬆子、獅尾草)… …………………………… 032
石杉科
蛇足石杉(韆層塔、山芝、蛇足草)… ………………………… 034
捲柏科
薄葉捲柏………………………………………………………… 036
兗州捲柏(金不換、金扁柏、金花草)…………………………… 038
翠雲草(蘭地柏、綠絨草)……………………………………… 040
捲柏(石蓮花、迴陽草、長生不死草)…………………………… 042
深綠捲柏(石上柏、多德捲柏)………………………………… 044
木賊科
筆管草(駁骨草、縴弱木賊、節節草)… ……………………… 046
木賊(銼草、節節草、筆頭草)… ……………………………… 048
問荊(馬草、土麻黃)… ……………………………………… 050
七指蕨科
七指蕨(水蜈蚣、水上一枝花)………………………………… 052
瓶爾小草科
瓶爾小草(一支箭、單槍一支箭、吞弓含箭)…………………… 054
蓮座蕨科
福建觀音座蓮(江南蓮座蕨、馬蹄蕨、牛蹄蕨)… …………… 056
紫萁科
華南紫萁(貫眾、牛利草、假蘇鐵)… ………………………… 058
紫萁(高腳貫眾、老虎牙、水骨菜)… ………………………… 060
海金沙科
海金沙(左轉藤、羅網藤、金沙蕨)… ………………………… 062
海南海金沙… ………………………………………………… 064
麯軸海金沙(長葉海金沙、柳葉海金沙、介指藤)……………… 066
膜蕨科
蕗蕨(馬尾草、栗色蕗蕨)……………………………………… 068
蚌殼蕨科
金毛狗(黃狗頭、狗脊)… …………………………………… 070
桫欏科
桫欏(樹蕨、龍骨風、大貫眾)… ……………………………… 072
碗蕨科
邊緣鱗蓋蕨(小葉山雞尾巴草、邊緣鱗蕨、冷蕨萁)…………… 074
華南鱗蓋蕨(鱗蓋蕨、鳳尾韆金草)…………………………… 076
陵齒蕨科
團葉陵齒蕨(圓葉鱗始蕨、高腳假鐵綫草、圓葉林蕨)… ……… 078
烏蕨(烏韭、大金花草、雉雞尾)… …………………………… 080
鳳尾蕨科
半邊旗(甘草蕨、半邊梳)……………………………………… 082
井欄邊草(鳳尾草、烏腳雞)…………………………………… 084
劍葉鳳尾蕨(井邊茜、三叉草)………………………………… 086
蜈蚣草(蜈蚣蕨)……………………………………………… 088
蕨科
蕨(蕨菜、如意菜、蕨萁)……………………………………… 090
野雞尾(小金花草、小野雞尾草)… …………………………… 092
鐵綫蕨科
扇葉鐵綫蕨(鐵綫蕨、過壇龍、黑骨芒萁)… ………………… 094
鐵綫蕨(水豬毛七、鐵絲草、豬毛漆)… ……………………… 096
水蕨科
水蕨(龍須菜、水鬆草、水扁柏)……………………………… 098
蹄蓋蕨科
單葉雙蓋蕨(冷蕨草、矛葉蹄蓋蕨、小石劍)………………… 100
金星蕨科
華南毛蕨(金星草)…………………………………………… 102
三羽新月蕨(三枝標、蛇鱗草)………………………………… 104
球子蕨科
莢果蕨(野雞膀子、小葉貫眾、黃瓜香)………………………… 106
烏毛蕨科
頂芽狗脊(單芽狗脊)…………………………………………… 108
珠芽狗脊………………………………………………………… 110
烏毛蕨(貫眾、管仲)…………………………………………… 112
狗脊(黑狗脊、狗脊貫眾)……………………………………… 114
鱗毛蕨科
貫眾(貫節、百頭、黑狗脊)…………………………………… 116
叉蕨科
三叉蕨… ……………………………………………………… 118
下延叉蕨(一匹蓮)… ………………………………………… 120
骨碎補科
圓蓋陰石蕨(陰石蕨、白毛蛇、石祈蛇)… …………………… 122
大葉骨碎補(華南骨碎補、硬骨碎補)… ……………………… 124
腎蕨科
腎蕨(石黃皮、圓羊齒)………………………………………… 126
水龍骨科
伏石蕨(小葉伏石蕨、抱樹蓮)………………………………… 128
江南星蕨(一支劍、七星劍、斬蛇劍)… ……………………… 130
石韋(飛刀劍、小石韋)………………………………………… 132目 錄
扇蕨(搜山虎、半把傘、野蕨菜)… …………………………… 134
貼生石韋(上樹咳、石頭蛇、上樹龜)… ……………………… 136
綫蕨(羊七蓮、橢圓綫蕨)……………………………………… 138
崖薑(馬騮薑)… ……………………………………………… 140
槲蕨科
槲蕨(骨碎補、鳳凰雞、石岩薑)… …………………………… 142
槐葉蘋科
槐葉蘋(蜈蚣萍、槐瓢、大浮萍)… …………………………… 144
裸子植物
蘇鐵科
蘇鐵(鐵樹、鳳尾蕉、鐵甲鬆)… ……………………………… 148
銀杏科
銀杏(公孫樹)… ……………………………………………… 150
鬆科
金錢鬆(金鬆)…………………………………………………… 152
馬尾鬆(山鬆、青鬆、颱灣赤鬆)… …………………………… 154
柏科
側柏(扁柏、崖柏、扁鬆)……………………………………… 156
羅漢鬆科
羅漢鬆(土杉、人石樹)… …………………………………… 158
竹柏(竹葉柏)… ……………………………………………… 160
三尖杉科
三尖杉(紅榧、鬆節杉、杉柏)………………………………… 162
紅豆杉科
南方紅豆杉(海羅杉)… ……………………………………… 164目 錄
麻黃科
草麻黃(麻黃、華麻黃)… …………………………………… 166
木賊麻黃(山麻黃)… ………………………………………… 168
買麻藤科
買麻藤(接骨藤、大麻骨風、山花生)… ……………………… 170
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
木蘭科
白蘭(白蘭花、白玉蘭)………………………………………… 174
鵝掌楸(馬褂木、馬褂樹、雙飄樹)……………………………… 176
厚樸(川樸、紫油厚樸)………………………………………… 178
黃蘭(大黃桂、黃桷蘭)………………………………………… 180
凹葉厚樸… …………………………………………………… 182
夜香木蘭(夜閤花)… ………………………………………… 184
異形南五味子(海風藤、地血香、風藤)… …………………… 186
玉蘭(玉堂春、望春花、白玉蘭)… …………………………… 188
八角科
八角茴香… …………………………………………………… 190
五味子科
黑老虎(冷飯團、大葉鑽骨風、緋紅南五味子)………………… 192
番荔枝科
假鷹爪(酒餅葉、雞爪風、串珠酒餅)… ……………………… 194
紫玉盤(油椎、酒餅木)… …………………………………… 196
鷹爪花(鷹爪、鷹爪蘭)… …………………………………… 198
樟科
潺槁木薑子… ………………………………………………… 200
黃樟(大葉樟、樟腦樹、油樟)… ……………………………… 202目 錄
鼎湖釣樟(韆打錘、白膠木、耙齒鈎)… ……………………… 204
肉桂… ………………………………………………………… 206
絨毛潤楠(猴高鐵、香膠木)…………………………………… 208
山雞椒(豆豉薑、滿山香、山蒼子)… ………………………… 210
山橿(大葉山橿、米珠、副山蒼)… …………………………… 212
無根藤(無根草、飛天藤)……………………………………… 214
烏藥… ………………………………………………………… 216
香葉樹… ……………………………………………………… 218
陰香(山玉桂、膠桂)… ……………………………………… 220
樟(香樟、樟腦樹)… ………………………………………… 222
毛茛科
毛茛(老虎腳跡、毛腳雞、五虎草)… ………………………… 224
毛柱鐵綫蓮… ………………………………………………… 226
棉團鐵綫蓮(黑薇、山蓼)… ………………………………… 228
石龍芮(苦堇、雞腳爬草、野堇菜)… ………………………… 230
芍藥(金芍藥、白芍、將離)…………………………………… 232
烏頭(川烏、草烏頭、草烏)…………………………………… 234
威靈仙… ……………………………………………………… 236
禺毛茛… ……………………………………………………… 238
柱果鐵綫蓮… ………………………………………………… 240
金魚藻科
金魚藻(細草、鬆藻、魚草)…………………………………… 242
小檗科
六角蓮(一碗水、八角金盤、獨腳蓮)… ……………………… 244
北江十大功勞(黃柏、黃連木、土黃連)… …………………… 246
闊葉十大功勞(刺黃檗、大葉黃柏、皮氏黃連竹)……………… 248
廬山小檗(樹黃連、土黃連、長葉小檗)… …………………… 250
南天竹(藍田竹、闌天竹、貓兒傘)… ………………………… 252
木通科
木通(五葉木通)… …………………………………………… 254
大血藤科
大血藤(紅藤、血藤、大活血紅藤)… ………………………… 256
防己科
蝙蝠葛(山豆根、漢防己、防己藤)… ………………………… 258
糞箕篤(飛天雷公、田雞草)…………………………………… 260
古山龍(黃連藤)… …………………………………………… 262
毛葉輪環藤… ………………………………………………… 264
血散薯(獨腳烏桕、一滴血、山烏龜)… ……………………… 266
細圓藤(蛤仔藤)… …………………………………………… 268
中華青牛膽(寬筋藤、砍不死、舒筋藤)… …………………… 270
馬兜鈴科
廣防己(防己馬兜鈴、木防己、藤防己)… …………………… 272
金耳環(土細辛)… …………………………………………… 274
豬籠草科
豬籠草(撲蟲草、猴子埕、豬仔籠)… ………………………… 276
鬍椒科
蓽茇(蓽撥梨、椹聖、鼠尾)…………………………………… 278
草鬍椒… ……………………………………………………… 280
鬍椒(昧履支、浮椒、玉椒)…………………………………… 282
假蒟… ………………………………………………………… 284
山蒟(山蒟、海風藤)… ……………………………………… 286
三白草科
蕺菜(魚腥草、魚鱗草、臭菜)… ……………………………… 288
三白草(過山龍、白舌骨、白麵姑)… ………………………… 290
金粟蘭科
草珊瑚(九節茶、接骨金粟蘭)………………………………… 292
金粟蘭(珠蘭)………………………………………………… 294
寬葉金粟蘭(四塊瓦)… ……………………………………… 296
罌粟科
白屈菜(山黃連、地黃連、牛金花)… ………………………… 298
血水草(水黃連、廣扁綫、捆仙繩)… ………………………… 300
罌粟(罌子粟、禦米、鶯粟)…………………………………… 302
地丁草(苦地丁、小雞菜)……………………………………… 304
荷包牡丹(土當歸、魚兒牡丹、活血草)… …………………… 306
小花黃堇(斷腸草、黃花魚燈草)……………………………… 308
索 引………………………………………………………… 310

前言/序言

  前言
  根據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和文獻記載,目前我國有中草藥資源達1萬多種,其中臨床上常用的隻有200~300種。為瞭進一步挖掘和整理祖國中醫藥學寶貴遺産,更好地交流和利用中草藥資源,普及常用中草藥知識,以及對藥用植物的情有獨鍾和本職工作的熱愛,我和我的夥伴們為此常年活動在大自然的山麓叢林、田野中。無論是野外實踐教學,還是齣差考察、開會,我會利用一切機會收集藥用植物的圖像數據,不斷學習藥用植物分類鑒彆知識。圖片的采集點從海南到西藏、四川、貴州、甘肅、廣西、雲南、湖南、江西、江蘇、湖北、陝西、河北、遼寜、吉林等地以及廣東省內各地都留下瞭我們的足跡。每到一處,我常常早上5點起床趕到藥園觀察、采樣、拍照、製作標本,在植物灌叢裏如癡如醉,樂此不疲。十幾年來積纍瞭大量的藥用植物圖像數據,本套書的修訂有90%以上的圖片來源於我的藥用植物圖像庫。
  要準確鑒定一個藥用植物的種類,除瞭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需要細緻觀察該植物各個器官的形態特徵,尤其花和果實的特徵是分類的主要依據。在長期的實踐中,廣大的中草藥工作者在野外中草藥的識彆方麵積纍瞭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如可以通過觀察莖的形狀、節間特點、莖上的刺,捲須、葉的獨特形狀、葉脈、葉片上的腺體、茸毛等附屬物、托葉的有無及托葉的形態、葉序、花序等特徵;或通過嗅聞植株的氣味、觀察植株摺斷後的乳汁、嘗試植株特有的味道,或通過植物生長的特定生態環境等信息來幫助我們識彆這些藥用植物的科屬和種類。
  因此,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所積纍的藥用植物資料,精選瞭764種野外常見的藥用植物,按植物分類學哈欽鬆分類係統編排,配以高清原色彩圖,大部分品種附有識彆特徵部位的特寫照片,編著成瞭這套《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方便中醫藥院校的師生、臨床醫生、科研人員、藥業界專業人士以及廣大中草藥愛好者在采集、識彆中草藥時使用。
  由於我們水平和資料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今後再版時得以修正。
  廣州中醫藥大學潘超美
  2017年4月於廣州



《草本奇遇:藥草的秘密花園》 這是一本邀您踏入自然之境,探索隱藏在山野林間、田埂路旁無數珍貴草藥奧秘的指南。本書旨在以一種親切而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那些默默無聞卻蘊含強大生命力的植物,揭示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獨特生存智慧,以及與人類韆絲萬縷的聯係。 內容預覽: 初識藥草: 從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野草開始,深入淺齣地介紹它們的基本形態特徵,如葉片形狀、排列方式,莖的質地與顔色,花朵的顔色、形狀及開放季節,以及果實的形態與成熟時間。我們將聚焦於那些最容易被忽視,卻又最常齣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植物,引導讀者培養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學會區分相似的植物。 藥草的生存策略: 每一株植物都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本書將帶您領略藥草們在嚴酷環境中如何生存、繁衍的智慧。我們會探討它們如何適應不同的土壤、氣候條件,如何通過特殊的葉片結構、根係分布來抵禦乾旱或潮濕,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齣,以及它們所演化齣的各種防禦機製,例如刺、毒性或獨特的化學物質。這些內容將激發您對植物生命力的由衷贊嘆。 野外識彆的樂趣: 識彆野草並非枯燥的記憶過程,而是一場充滿發現的冒險。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野外識彆技巧,從基本的分類學原理入手,講解如何利用關鍵特徵進行判斷。我們將通過大量生動的圖例和照片,詳細展示植物的局部特寫,幫助您精準捕捉細節。同時,也會介紹一些輔助識彆的工具和方法,讓您的野外探索更加得心應手,並逐步建立起您自己的“植物圖譜”。 藥草的生態角色: 每一株野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龐大生態係統中的重要一環。本書將闡述藥草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例如它們如何為昆蟲、鳥類等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如何通過固氮作用改善土壤,以及它們在不同生境中與其他植物、微生物形成的共生關係。通過瞭解這些,您將對大自然的精妙與和諧有更深刻的理解。 曆史與文化的印記: 許多藥草都承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故事。本書將穿插介紹一些在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野草,講述它們在古代傳說、民間習俗、詩詞歌賦中的身影,以及它們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象徵意義。這些人文故事將為您的野外探索增添一抹色彩,讓您在認識植物的同時,也感受到人文的溫度。 走進自然: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識彆指南,更是一份邀請,邀請您放下電子設備,走齣室內,親近自然。我們將鼓勵您以一顆好奇心去觀察,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探索,用一顆敬畏的心去感受生命的奇跡。在野外,您可以學習傾聽風的聲音,觀察光影的變化,感受土壤的溫度,從而與自然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保護的呼喚: 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本書也將強調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一些常見藥草麵臨的生存威脅,如棲息地破壞、過度采挖等,並呼籲讀者在野外活動中遵循可持續的原則,尊重生命,保護環境,讓這些自然的寶藏得以延續。 《草本奇遇:藥草的秘密花園》是一本適閤所有熱愛自然、對植物充滿好奇的讀者的讀物。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自然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樂趣和啓發,開啓一段屬於您自己的野外植物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大自然中的草木生靈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被賦予瞭特殊意義的中草藥。然而,現實中的辨識過程往往充滿瞭挑戰,一本可靠的野外識彆指南至關重要。此次收到的《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正是這樣一本我期待已久的書籍。我非常注重其“野外識彆”的定位,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直觀的圖文並茂的鑒彆方法,能夠幫助我在紛繁的植物世界中,快速準確地找齣那些具有藥用價值的草藥。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不同角度、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照片,並且能夠突齣其關鍵的形態特徵,比如葉片的排列方式、花瓣的形狀和顔色、果實的質地和大小,甚至是通過觸感和氣味來輔助識彆的技巧。此外,我期盼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該藥材的生態習性,比如它偏好的生長環境、分布區域,以及它可能與其他植物共生的現象,這些信息對於野外實地考察都非常有價值。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該藥材的傳統應用和安全性提示,那就更加完善瞭,能夠幫助我更安全、更有效地進行探索。

評分

對於像我這樣對中草藥充滿興趣,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愛好者來說,《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的齣現無疑是一個福音。我一直渴望能夠在大自然中,親手去辨認那些傳說中的藥草,而不是僅僅在書本上看看圖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最直接、最實用的野外識彆方法,比如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環境,分析它的葉形、花色、果實特徵,甚至是它散發齣的氣味來輔助判斷。我尤其看重“第二版”這個字眼,這意味著它可能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一些更新和完善,或許加入瞭更多新近發現的藥材,或者改進瞭原有的鑒彆方法,使其更加精準和易懂。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高質量的圖片,並且能夠清晰地展示齣中草藥的各個關鍵部位,最好還能提供一些手繪的解剖圖,這樣就能更直觀地理解。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藥材的采集季節、儲存方法,甚至是一些簡單的藥用小偏方,那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走進自然、認識植物的一把鑰匙,讓我能夠安全、有效地發現和利用身邊的天然寶藏。

評分

拿到《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的第一感覺是它的實用性。我一直覺得,學習中草藥,光看文字描述是不夠的,一定要有足夠多、足夠清晰的圖片,最好還能有不同季節、不同形態的照片,這樣纔能在野外實地對照。這本手冊在這方麵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列齣瞭一些藥材的名稱和功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詳細的野外鑒彆信息,比如在什麼樣子的土壤、什麼樣子的光照條件下更容易找到這種植物,它的旁邊可能會生長著哪些伴生植物,甚至是通過氣味來輔助識彆的提示。這些細節對於一個在野外新手來說,簡直是金礦。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易混淆植物的辨彆方法,比如“張三和李四長得很像,但隻要看XX部位,就能輕易區分”。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大大降低瞭誤采誤用的風險,這是我選擇這本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我還注意到,這本書的編排順序可能也很有講究,或許是按照植物的科屬,或者按照它們齣現的季節和地域來劃分,這樣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有條理,也更容易根據實際情況來查找。

評分

終於收到這本《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瞭,真是太期待瞭!一直以來,我對大自然中的植物都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那些傳說中具有神奇功效的中草藥。每次在戶外徒步或者采摘野果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植物,心裏癢癢的,想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藥用價值。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很多,但大多偏嚮於理論講解,圖片也可能不夠清晰,或者重點放在已知的藥材上,對於新手來說,野外識彆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我尤其看重“野外識彆”這幾個字,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提供一些實用、易懂的鑒彆技巧。從書名上看,它應該會涵蓋一些比較常見且容易在野外遇到的草藥,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這本書的排版設計能夠清晰明瞭,圖片質量上乘,能夠準確地展示中草藥的形態特徵,比如葉子的形狀、花朵的顔色、果實的形態等等,最好還能有手繪圖,這樣能更直觀地理解。另外,如果能有關於這些中草藥生長環境、采集時間、以及一些基礎的炮製和應用建議,那就更完美瞭。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在野外探索的好幫手,讓我能夠更自信地認識和瞭解那些隱藏在綠意中的寶藏。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嘗試過幾本中草藥的書,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放棄瞭。有的圖太模糊,看不清細節;有的文字描述過於專業,新手根本看不懂;還有的隻介紹瞭一些非常名貴、稀有的藥材,對於我們平時能在郊外或路邊遇到的植物,介紹得少之又少。所以,《中草藥野外識彆手冊1(第二版)》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及時雨。我最看重的是它“野外識彆”的定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幫助我在不熟悉的環境下,通過觀察植物的整體形態、葉片、莖、花、果實甚至根部來判斷它的身份。而且,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這些中草藥的民間傳說或者有趣的知識,這樣學習過程會更有趣,也能加深印象。我甚至希望它能在每個條目下,標注一下該藥材的常見功效和一些簡單的使用方法,比如外用還是內服,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這樣,我們在識彆的同時,也能對它的價值有個初步的瞭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移動藥草園”,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從中獲得知識。

評分

好。。。。。好。。。。。

評分

很好,內容不錯

評分

講解清晰,攜帶方便。

評分

好書,好書,值得購買收藏

評分

購買過來保存,需要時再看吧,是小本子,不方便存放

評分

很好,內容不錯

評分

活動價實惠

評分

活動價實惠

評分

開本紙張印刷都還可以,也是非常實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