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简史 美国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经典通俗入门史

法国简史 美国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经典通俗入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著
图书标签:
  • 法国史
  • 欧洲史
  • 历史
  • 通俗历史
  • 入门
  • 大众历史
  • 美国历史学家
  • 西方史
  • 文化
  • 历史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3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373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法国简史》一书,共分19章,从早期的高卢一直写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全书每一个事件都很精简,但包罗万象。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包含了尽可能多的内容。虽为历史书,



但非常通俗易懂,是了解法国历史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一位美国史学家和作家。她成功的著作是写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别简史。这系列的简史包括法国、俄国、德国、英国等。她擅长的写作风格是用优美的



故事将该国不同的历史时刻串联起来,内容广泛,通俗易懂。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早期的高卢 / 001

第二章

凯撒征服高卢 / 007

鲁特西亚 / 010

第三章

基督教的诞生 / 012

基督教的传播 / 014

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遵奉 / 018

匈奴入侵 / 019

第四章

法兰克人在高卢 / 020

克洛维斯 / 021

“懒王” / 024

穆罕默德教 / 027

丕平篡权 / 028

第五章

查理曼大帝 / 030

神圣罗马帝国 / 032

凡尔登条约 / 034

第六章

北欧人入侵 / 037

封建主义 / 038

北欧人受让诺曼底 / 039

王位衰落 / 039

休·卡佩 / 041

教会的权势 / 042

“上帝休战” / 042

征服者威廉 / 043

第七章

法国的社会结构 / 046

自由城市与选举权 / 047

十字军东征 / 049

菲利普·奥古斯都 / 052

与英格兰约翰王的战争 / 053

图卢兹和阿尔比派的战争 / 055

第八章

阿贝拉尔 / 057

路易九世 / 059

十字军东征结束 / 061

欧洲文明开始 / 063

菲利普三世、四世和罗马教皇 / 064

议会的创立 / 065

教皇在阿维尼翁 / 066

圣殿骑士被剿灭 / 066

继承权的变化 / 068

第九章

爱德华三世索要法国王位 / 069

瓦卢瓦王约翰 / 070

征税会议 / 071

布雷蒂尼条约 / 072

查理五世和贝特朗·杜·盖克兰 / 073

黑王子之死 / 074

查理五世之死与查理六世继位 / 074

一位疯狂的国王 / 075

新奥尔良和勃艮第之间的宿怨 / 076

围攻奥尔良 / 078

圣女贞德与查理七世 / 079

第十章

路易十一 / 084

中世纪精神的衰落 / 086

查理八世 / 088

入侵意大利 / 089

意大利文艺复兴 / 091

路易十二 / 093

弗朗西斯一世 / 094

为帝国的宝座而奋斗 / 095

第十一章

宗教改革 / 098

弗朗西斯二世结婚 / 099

波旁党和吉斯党对立 / 100

革命到来 / 101

凯瑟琳·美第奇摄政 / 102

凯瑟琳·美第奇的计划 / 103

联 姻 / 104

查理九世 / 105

阴谋会议 / 106

巴塞洛缪大屠杀前夕 / 107

大屠杀,恐怖登场 / 108

查理九世之死与亨利三世 / 110

纳瓦尔的亨利成为法国国王 / 111

第十二章

南特敕令 / 112

亨利四世被刺杀 / 114

玛丽亚·德·美第奇摄政 / 115

红衣主教黎塞留 / 116

投石党 / 121

第十三章

路易十四 / 122

路易发动的四大战争 / 126

撤销南特敕令 / 130

胜利联盟 / 131

路易十四之死 / 133

路易十五 / 135

第十四章

约翰·劳 / 138

凡尔赛宫的生活 / 139

王太子的婚姻 / 142

看不见的暗流 / 144

走近危机 / 145

拿破仑·波拿巴出生 / 149

第十五章

路易十六 / 152

美国革命 / 154

杜尔哥 / 155

内克尔 / 156

国民议会 / 156

巴士底狱的毁灭 / 160

拉斐特 / 164

“圣殿” / 165

凯旋者雅各宾派 / 167

国王行刑 / 167

夏绿蒂·科黛 / 169

王后行刑 / 172

王太子的命运 / 174

菲利普 / 176

革命结束 / 178

第十六章

法国共和国 / 180

拿破仑·波拿巴 / 182

打破意大利的束缚 / 184

坎波·福米欧 / 185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186

欧洲新版图 / 191

玛丽亚·路易莎 / 194

拿破仑兵败莫斯科 / 195

第十七章

路易十八 / 197

拿破仑回归 / 199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 202

波旁王朝复辟 / 203

查理十世 / 204

路易·菲利普 / 205

路易·拿破仑 / 210

第十八章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212

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 / 215

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 / 216

意大利的“解放者” / 218

维拉弗兰卡的和平 / 219

墨西哥帝国 / 220

普法战争 / 222

色 当 / 223

第十九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225

公 社 / 226

从梯也尔到卢贝的重建 / 228

德雷福斯事件 / 232

协会法 / 234

教会与国家的分裂 / 235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 / 236

法利埃的选举 / 237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早期的高卢

现代历史研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打开各国亲缘关系的钥匙。于是,我们曾经的猜测,现在找到了真相。各国语言结构与形式的一致有其科学的确定性,虽然俄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的性格和文化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同一祖先的分支,都是亚洲雅利安人的后代。

在现代,虽然我们有非常娴熟的手法来质疑历史,也可以努力地追寻历史的秘密,但是我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美好的亚洲民族的起源和历史,也不知道他们是何时以及为何离开本土大陆,去开拓地中海的北岸。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基督教出现的几百年前,雅利安人已经在西欧定居。

雅利安族的这个分支被称为凯尔特人,他们是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老大哥。在许久以后,日耳曼和斯拉夫人从祖籍地出发,追随雅利安人的足迹并占据了欧洲大陆的中部和东部。高卢指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领土。后来,英国人入侵了北部高卢的一部分,及其北部的岛屿。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们就能看到在两千多年前基督教时代之前被我们现在称之为法国的地方,它们有着相同的自然特征:同样的山脉养育着法国人;同样的河流流向大海;同样的平原在阳光下舒展。但是,当时还没有葡萄、花草和耕地,我们应该能看到成群的野牛和麋鹿,像狼一样凶猛的猪。在像挪威一样寒冷的气候下,这些动物生活在广阔的、人迹罕至的森林中,这里是猛兽的家,它们与人类争夺着食物和住所。

让我们看一下基佐[1]对公元前五百年高卢生活的描述:

“这里居住着六七百万人,他们过着野兽般的生活,住在阴暗低矮的房子里,房子由木头和粘土建成,房顶挂满树枝或稻草,白天只有打开房门才能看到阳光,这样的房子杂乱地堆在一起。由木材、泥土和石头垒成的城墙包围和保护着他们的小镇。”

这就是伯里克利时代的巴黎和法国人!同样的浪潮冲洗着南部高卢的沙滩,几个小时后又流过希腊的海岸。希腊有着丰富的文化,以及令全世界望尘莫及的精妙艺术,他们的智力禀赋从未被其他民族超越。

……



跨越世纪的宏伟叙事:一部探讨欧洲文明根源与现代世界构建的通史 书名:文明的摇篮与火种:从古典遗产到二十一世纪的欧洲大陆 作者: 埃利亚斯·凡德尔贝克(Elias van der Beek) 出版社: 寰宇文化社 页数: 880页(精装版)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提要: 《文明的摇篮与火种》并非一部专注于单一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叙述,它是一部宏大而细致的欧洲通史,旨在追溯自史前时代直至冷战终结,欧洲大陆如何塑造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并最终以其深刻的影响力重塑了全球格局。本书的作者埃利亚斯·凡德尔贝克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荷兰历史学家,他以其深厚的古典学功底和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将宏观的历史趋势与鲜活的个体经验编织在一起,为普通读者呈现了一幅既富于学术严谨性,又充满阅读魅力的欧洲画卷。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现代欧洲并非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由无数次文化冲突、思想碰撞和制度迭代的动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复杂系统。凡德尔贝克巧妙地避开了传统的“从罗马到XX”的线性叙事陷阱,而是将其结构划分为几个关键的“熔炉期”与“断裂点”,着重探讨了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观的核心驱动力。 --- 章节架构与核心议题: 第一部分:根基的奠定——古典的回响与蛮族的融合(约公元前1000年 - 公元1000年) 本部分着重于欧洲文明的“双重基因”:希腊的理性思辨传统与罗马的法律与工程精神。作者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了基督教的兴起,并非将其视为简单的宗教事件,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原则,它如何成功地整合(或对抗)了日耳曼部落的权力结构。关键分析点包括墨洛温王朝的衰落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短暂光辉,以及维京人、马扎尔人的迁徙对早期欧洲政治地理形成的“压力测试”。凡德尔贝克强调,早期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分散、地方化、权力分散的试验场,这为后来的多元化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秩序的重塑——神权、王权与大学的诞生(公元1000年 - 公元1500年) 这是本书最具活力的一段叙述。作者详尽描绘了中世纪盛期(High Middle Ages)的复杂性:教皇权力的巅峰与衰落,封建制度的精细化,以及城市商业的复苏。凡德尔贝克对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的出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们是欧洲思想史上首次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从修道院的垄断中解放出来的机构,是现代学术自由的萌芽。黑死病的影响被深入剖析,它不仅是人口危机,更是对既有社会契约和宗教信仰体系的一次剧烈动摇,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第三部分:冲击与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公元1500年 - 公元1750年) 本部分是关于“世界观的翻转”。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是对人类自身潜能的重新发现,而宗教改革则是对权威的结构性挑战。路德和加尔文的挑战,与其说是神学争论,不如说是对个人良知和信仰自主权的政治宣示,这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自由主义思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全球视野,不仅意味着财富的流入,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欧洲人重新审视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上的对比参照。三十年战争及其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被视为现代主权国家概念的真正起点。 第四部分:理性的时代与革命的洪流(公元1750年 - 公元1870年) 启蒙运动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思想的工业革命”。凡德尔贝克细致梳理了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的理论如何渗透到行政和法律层面。法国大革命被描绘为一场未完成的社会实验,它在推翻旧制度的同时,也播下了民族主义和大众政治的种子。拿破仑战争重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政治版图,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概念。这一时期的核心矛盾在于:启蒙许诺的个体自由与工业化带来的阶级对立之间的张力。 第五部分:竞争、冲突与黄昏的挽歌(公元1870年 - 公元1991年)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长二十世纪”的血腥历程。作者分析了德意志统一、帝国主义的加速扩张如何将欧洲推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凡德尔贝克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分析超越了军事层面,着重探讨了技术官僚化、大众动员能力以及意识形态极端化的内在逻辑。他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和平”进行了深刻反思,将其视为对既有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最后一次无效修补。冷战的格局被视为欧洲内部矛盾的“外部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结果,最终以苏东剧变为标志,欧洲大陆完成了其历史上最痛苦、也最彻底的自我重组。 --- 学术特色与阅读价值: 《文明的摇篮与火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的“无中心化”。作者不偏袒任何单一的地理区域(如巴黎或伦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地中海贸易网络等流动性的地理空间。 1. 结构主义与过程史学结合: 凡德尔贝克娴熟地运用了年鉴学派的“长时段”分析法,同时又不失事件史的叙事张力。 2. 文化史的深度介入: 本书探讨了艺术、哲学、建筑风格如何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心理的晴雨表,例如哥特式大教堂的垂直向上感与中世纪晚期对超越性力量的渴求之间的关联。 3. 跨学科的视角: 作者援引了社会学、经济地理学和政治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对“欧洲认同”(European Identity)的探讨既有历史深度,又兼具现实关照。 对于希望建立一个全面、立体、而非碎片化的欧洲历史认知框架的读者而言,《文明的摇篮与火种》提供了一份兼具学术权威性与叙事流畅性的优秀指南。它不仅解释了欧洲“如何成为今天这样”,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思考,在新的全球秩序下,欧洲文明的哪些核心价值正在被继承、被修正或被遗忘。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共同遗产,以及我们如何从历史的灰烬中提炼出未来的严肃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堪称一绝,这绝不是那种老掉牙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洞察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复杂晦涩的史实变得清晰易懂,而且引人入胜。他挑选的细节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比如某个贵族的奢靡生活,或者某个农民起义的悲壮场景,这些细节如同精准的镜头,将历史的侧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视角,他不会盲目歌颂或贬低,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法国的“浪漫”与“革命”这两个标签有了更立体、更具层次感的认识,远超出了我之前在其他地方读到的那些片面之词。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相当巧妙,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清晰,让读者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史诗级纪录片,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情绪张力。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闻到凡尔赛宫里精致的香水味,也能感受到巴士底狱前夕民众的怒火。他擅长描绘人物群像,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历史角色,他们的动机、挣扎和最终的命运,都让人记忆犹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的克制与激情并存的态度,他既展现了历史的残酷无情,又没有忘记挖掘其中闪烁的人性光辉。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将法国历史描绘成一条直线,而是展现了其复杂性、矛盾性和连续性,让人在赞叹其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能正视其犯下的错误,这才是真正成熟的历史观。

评分

这本关于法国历史的书,读起来就像是在一位博学又风趣的朋友家里做客,听他娓娓道来一个国家的兴衰沉浮。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能捕捉到那些历史瞬间的温度和气味。他没有陷入枯燥的年代堆砌,而是巧妙地将政治风云、社会变迁与普通人的生活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历史不仅仅是国王和战争,更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欢笑、奋斗的普通民众。比如,当他描绘启蒙运动时,那种思想的碰撞和激荡仿佛就在眼前,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他善于抓住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比如大革命的爆发,那种从压抑到爆发的张力,被他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对法国的民族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整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紧凑激烈,时而又舒缓悠长,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根本停不下来。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一口气读完一本“简史”抱有怀疑态度,生怕内容太空泛,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讲述技巧高超,他懂得如何筛选信息,只聚焦于那些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节点和影响深远的文化脉络。整本书读下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视野。他将法国与欧洲大陆乃至全球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法国的故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舞台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在解释文化现象时,总能回归到其社会经济基础,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对法国特有的那种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执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通俗而不肤浅,深刻而不艰涩”的佳作,值得每一个对欧洲文明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

作为一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找过不少关于法国历史的书籍,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晦涩难懂,要么过于通俗而流于表面。这本书却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用一种极其贴近大众的语言进行阐述,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初次接触法国历史的读者也能轻松上手。特别是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解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不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种由表及里、由因溯果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价值。每次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停下来回味半天,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而被深深触动,引发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评分

感觉这书基本内容还可以 就是太过于简略!!

评分

逻辑性不是特别强 一般吧

评分

逻辑性不是特别强 一般吧

评分

囤货中,挺好的历史书,好书慢慢看。

评分

送货快价格廉

评分

很好,买了多次了,快递小哥康师傅也很给力。不错不错

评分

冲着是一本没有那么畅销书样子的简史看看

评分

简史系列简史系列简史系列

评分

趁着满减活动 把简史一套快买全了 纸质还不错 有几本挺厚的 够读很久的 好好研究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