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海波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教学
  • 钢琴教材
  • 音乐教育
  • 系统教学
  • 科学方法
  • 教学方法
  • 音乐学习
  • 钢琴技巧
  • 初学入门
  • 音乐素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704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1295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丛书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页数:17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系统方法的理论视角,探索钢琴教学的思路与观念。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和运用融会哲学和科学于一身的系统方法的理论精华,研究和探索钢琴演奏中各种动态的系统变化和调节过程,应用系统方法于钢琴教学中,开拓更具科学决策性的系统思维方式,这对当下的钢琴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基于系统科学方法的理论视角,在追溯钢琴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已有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和运用融合哲学与科学于一身的系统方法的精髓,研究和探索钢琴演奏中各种动态的系统变化和调节过程,应用系统方法于钢琴教学中,开拓更具科学决策性的系统思维方式,这对当下的钢琴教学与演奏理论研究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适合从事艺术、音乐、钢琴表演与教育专业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学生和爱好者等阅读。

作者简介

王海波 北京生,1987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从事钢琴主科教学至今。音乐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研究钢琴课程与教学论,师从知名钢琴教育家周铭孙教授。主持多项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中国钢琴教学曲选》和音像《名师教钢琴》两套。中国音乐家钢琴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特聘教授等。

目录

CHAPTER 1 绪 论
1.1 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环境基础 2
1.2 钢琴演奏艺术流派的演化历程 4
1.3 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向 7
1.3.1 系统论 7
1.3.2 控制论 8
1.3.3 信息论 9
1.4 系统科学思想的浸润 11
CHAPTER 2 系统科学与系统方法
2.1 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学科 19
2.1.1 系统论—系统的各要素关系 20
2.1.2 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的基础 21
2.1.3 广义系统论—综合学科的再综合 22
2.1.4 系统思维—新的思维方式 23
2.1.5 系统方法 25
2.2 控制论 27
2.2.1 控制论的影响与传播 29
2.2.2 控制论— 一门直接接近哲学的学科 32
2.2.3 控制论系统 33
2.2.4 控制论的方法 36
2.2.5 控制论方法对文艺理论的浸润—文艺控制论 40
2.3 信息科学 42
2.3.1 信息论 43
2.3.2 信息科学方法论 44
2.3.3 信息的调节与控制原理 44
CHAPTER 3 思想的渗透—钢琴艺术与系统观念
3.1 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辩证唯物观的显现 48
3.1.1 钢琴的革新与弹奏技术 48
3.1.2 钢琴教学观点的进步 53
3.2 系统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隐性体现 62
3.2.1 技术和技巧的原则 62
3.2.2 大脑的有意识参与 64
3.2.3 听的艺术 66
3.2.4 用力的科学 68
3.2.5 中枢神经的系统功能 69
CHAPTER 4 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应用
4.1 钢琴弹奏中控制和反馈的动态调节 73
4.1.1 钢琴教学中的可能性空间探讨 73
4.1.2 钢琴教学中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86
4.2 钢琴教学中的信息控制和控制系统 101
4.2.1 钢琴演奏中意识和思维的概念 101
4.2.2 滤波理论在钢琴教学的应用 106
4.2.3 钢琴弹奏中的思维意识与信息传递 113
4.2.4 思维中的形象空间和概念空间 116
4.3 钢琴教学中系统方法的渗透 125
4.3.1 钢琴演奏中的系统状态 125
4.3.2 钢琴演奏系统中的因果关系 127
4.3.3 系统的稳定状态应用于钢琴教学 134
4.3.4 系统的组织状态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 154
4.4 黑箱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59
4.4.1 认识黑箱的方法 160
4.4.2 钢琴教学中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的局限 163
4.4.3 以黑箱方法为基础的钢琴教学模式 164
结 语 173
参考文献 174
后 记 180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 概述 本书并非一本标准的钢琴演奏技法教程,也不是关于乐理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本深度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教授钢琴”的指南,其核心在于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模式,解构钢琴教学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严谨、高效的学习与教学体系。本书旨在帮助钢琴教师和广大学习者,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盲目性、经验主义以及效率瓶颈,转向一种基于科学原理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更卓越的演奏能力。 核心理念:从“教什么”到“如何教”的范式转换 传统钢琴教学往往聚焦于“教什么”——乐曲的选择、指法的传授、乐理的讲解。然而,成功的教学远不止于此。“如何教”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剖析教学的本质,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引入系统科学的概念,如要素、结构、功能、反馈、环境等,本书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钢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要素的识别与优化: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含了教学内容(乐谱、练习曲、音乐理论)、教学方法(演示、讲解、示范、纠错)、教学工具(钢琴、节拍器、录音设备)、学习环境(琴房布置、学习氛围)以及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等多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要素的特性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供优化各项要素的具体策略。 教学过程的结构化与动态化: 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系统。本书将揭示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入门、巩固、提升、精进),以及不同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使教学路径更加清晰、可预测,同时强调通过实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的灵活性,确保教学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功能性分析与目标导向: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有明确的功能和目标。本书将引导读者对钢琴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例如“在三个月内掌握C大调的琶音技巧,并在练习中达到每分钟100拍的稳定速度”。通过功能性分析,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服务于这些核心目标,避免无效的练习和时间的浪费。 反馈机制的设计与应用: 反馈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反馈(教师反馈、自我反馈、同伴反馈、仪器反馈),分析它们在纠正错误、巩固成果、激励学习者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介绍如何设计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其更具针对性、及时性和建设性,帮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自身进步与不足。 科学方法的引入:量化、分析与循证 本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科学方法的坚定运用。传统的钢琴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直觉,这固然有其价值,但往往难以复制和推广,也容易受到个体认知偏差的影响。本书将打破这一局面,提倡一种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教学模式。 学习行为的量化与追踪: 学习者的练习时间和效率、错误率、进步曲线等都可以被量化和追踪。本书将介绍各种量化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练习计时器、录音分析、错误日志等,来客观记录和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问题所在,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优化: 教学是否有效,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感受。本书将提供多种科学的评估方法,例如定期的能力测试、作品演奏评价、音乐理解测试等,以客观衡量教学成果。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进行迭代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理论研究的实证检验: 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等学科在钢琴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实证检验才能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本书将梳理相关前沿研究,并展示如何将其研究结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和验证,构建“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 本书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者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 每个学习者都具有独特的学习风格、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生活节奏。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这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学习者的音乐偏好选择教学曲目、根据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调整理论讲解的深度、根据学习者的练习习惯安排练习内容等。 主动探究与问题解决: 鼓励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音乐的奥秘,解决演奏和理解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一首新作品时,引导学习者先自主分析乐曲结构、和声色彩,再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这种主动探究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元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即“思考如何思考”。本书将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例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何识别和纠正错误、如何管理练习时间和效率等。具备良好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习者成为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在系统科学和学习者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本书将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备实践可操作性。 分层教学与模块化课程: 将复杂的钢琴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模块,并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要求。这有助于教师清晰地规划教学进度,并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将实际演奏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某个技术难点、某个音乐表现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讨论、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 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例如,利用线上平台提供视频讲解、录音反馈、理论自测等,而将线下时间更多地用于个性化指导、互动交流和高难度技巧的示范。 游戏化学习元素的融入: 借鉴游戏设计的原理,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例如,设置积分系统、徽章奖励、排行榜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音乐情感与艺术表现的科学训练: 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情感表达的艺术。本书将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例如引导学习者理解音乐的背景、作曲家的情感意图、以及如何通过声音的色彩、力度、速度的变化来传递音乐的内涵。 结论:迈向更专业、更高效的钢琴教育未来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并非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份开启更深入、更系统、更科学钢琴教学之旅的邀请函。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视角和一套强大的工具,帮助教师和学习者认识到钢琴教育的潜力和可能性。通过拥抱系统科学的思维,我们能够构建更加高效的学习路径,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盲点,从而培养出真正具备艺术素养和演奏实力的音乐人才。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持续学习、不断探索、数据驱动的教学理念,旨在推动钢琴教学进入一个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新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这本书,我脑海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效率”和“个性化”。作者摒弃了那些笼统的教学口号,而是试图用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指导钢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教学评估”的全新解读。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考试分数,而是引入了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习习惯的分析,甚至是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学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打标签。书中关于“学习风格”的分析,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如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并为每种类型提供了相应的教学建议。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是否过于单一,未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此外,书中关于“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的章节,也让我豁然开朗。我过去可能将乐理和演奏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理解乐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升演奏的深度和表现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乐器,特别是钢琴,就像是在建造一座精美的建筑,而《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这本书,就像是为这座建筑提供了最坚实的地基和最详尽的设计蓝图。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对于“音乐感知”和“听觉训练”的系统性讲解。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音程、和弦以及旋律的听觉识别训练方法,并将其与大脑的听觉皮层活动联系起来。我一直以为听力训练只是让学生“多听”,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听力训练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例如利用声音的对比、频谱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敏锐的音乐听觉。书中关于“节奏感”培养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节奏模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仅仅是“数拍子”,而是真正“感受”和“内化”音乐的律动。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表演焦虑”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那些在舞台上容易紧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教师看的,对于有志于提升自己音乐素养的乐迷来说,也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关于音乐教育的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书。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深入剖析了钢琴教学中长期以来被视为“经验之谈”的各个环节,并试图用科学的理论框架去解释和优化它们。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学习曲线”的章节,它不仅仅罗列了一些枯燥的数据,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音乐背景的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障碍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书中关于“肌肉记忆”和“神经可塑性”的讨论,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可能会倾向于重复性练习,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科学的练习方法,例如间歇性重复和主动回忆,能够更有效地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书中对“动机心理学”的探讨也极为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鼓励学生”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钢琴教学绝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传授,更是一门融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乃至行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钢琴教学这个看似传统的领域有了颠覆性的认识。《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这本书,并非是一味地强调科学理论的枯燥堆砌,而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造力培养”的讨论。作者不仅仅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联想记忆法”、“变奏练习法”等,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这让我意识到,创造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来培养和提升的。书中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分析了小组学习在钢琴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甚至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些更复杂的音乐项目。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钢琴教学的无限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关于技巧的传承,更是关于智慧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评分

《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这本书,以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视角,为钢琴教学描绘了一幅科学而美好的未来蓝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技术革新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的部分。作者不仅讨论了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改变钢琴教学进行了深入的预测和分析。这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此外,书中关于“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它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让音乐成为他们一生中的伴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教育哲学”的探讨,作者将科学方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强调了钢琴教学的育人功能,不仅仅是培养演奏家,更是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钢琴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更要拥有一颗热爱学生、追求卓越的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