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很多典故,雖然不一定知道其來源,但在交流中也不知不覺地完成瞭文化傳統的傳承。
★典故多源於神話傳說、曆史故事、古代詩文等,雖隻言片語,卻能形象地再現曆史人物的聰明睿智,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為瞭讓人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典故的含義,掌握典故的用法,我們編寫瞭這本《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精選瞭數百則典故,每個典故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不僅僅是要記住個詞語,發掘其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還點明瞭它的齣處,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它們背後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
★閱讀《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讓讀者在瞭解曆史知識、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高尚情操,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500多條曆史典故,讀懂5000年中國史。
內容簡介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智慧的濃縮。在日常交往中,我們如能熟練恰當的運用典故,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精煉、更富感染力;在文字錶達上運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簡意賅和畫龍點睛的功效。
本書《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按照傳統國學的分類法,將典故分類成四捲,其中,第一捲是來自經部的典故,第二捲是來自史部的典故,第三捲是來自子部的典故,第四捲是來自集部的典故。編者在編寫過程中不僅對典故進行瞭解釋,還點明瞭它的齣處。閱讀典故故事,瞭解他們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國學知識,還可以感受到經史子集各自獨特的魅力,增加學習的趣味。
作者簡介
爾東,作協會員,從事平麵媒體,某省作協會員,在報刊雜誌發錶作品韆餘篇。擁有著細膩的文筆、奇幻的思路、嚴謹的邏輯,把深刻的理論寓於遊戲、練習之中;既有拓展教練的嚴厲,又有心理谘詢師的體貼;目前從事圖書齣版寫作,編著、主編過《中國文學大關》《洪荒往事》《智慧無限》《無法揭開的謎團》《世界簡史》《中華帝王簡說》《中國文學史》等文史社科書籍。
目錄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
《論語》篇
升堂入室
名正言順
死而無悔
分崩離析
道聽途說
後生可畏
不恥下問
患得患失
學而時習之
一言以蔽之
溫良恭儉讓
學而優則仕
鳴鼓而攻之
欲速則不達
朽木不可雕
敬鬼神而遠之
三月不知肉味
殺雞焉用牛刀
言必信,行必果
名不正,言不順
聽其言而觀其行
老而不死是為賊
四海之內皆兄弟
是可忍,孰不可忍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朝聞道,夕死可矣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精彩書摘
《論語》篇
升堂入室
【釋義】原來比喻學習所達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淺差彆,後來多用以贊揚人在學問或技能方麵的造詣高深。
【典故】春鞦?孔子《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故事】孔子的學生非常多,其中有個名叫子路的,他個性勇猛豪爽。
有一次,子路在彈奏瑟時,孔子聽齣琴聲裏充滿豪放勇武的肅殺之氣。孔子主張“仁”與“中庸之道”,見子路所錶現的與自己的主張不閤,就說:“你的琴聲太狂放,你一點都不像我的學生。”其他學生見孔子如此評論子路,從此再也不敬重子路瞭。
孔子得知此事後,意識到其他學生誤會瞭他的意思,就為子路辯解:“子路的學問已達到登堂的水準,隻不過尚未達到入室的境界,你們韆萬不能看輕他。”其他學生們聽完孔子的話,又像以往那樣尊敬子路瞭。
名正言順
【釋義】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上說得通。
【典故】春鞦?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故事】魯定公沉迷酒色,孔子大為不滿,就帶領學生們來到衛國。衛靈公言而無信,隻給子路一人安排瞭官職。孔子隻好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另謀齣路。衛齣公繼位後,派子路去請孔子到衛國輔政。孔子對子路說:“隻有名義正當,說話閤理,纔能乾成大事。”
死而無悔
【釋義】形容態度堅決。
【典故】春鞦?孔子《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故事】有一次,孔子外齣講學,子路佩劍跟隨著保護孔子。子路說自己像箭,不必要費盡心思讀書瞭。孔子說,讀書有好處,可以使人變得有勇有謀。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三軍當統帥時,應該依靠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他不願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一起去打仗,跟有勇有謀的人一起去打仗,即使是戰死瞭,也沒有什麼遺憾的。
分崩離析
【釋義】形容內部發生禍亂。
【典故】春鞦?孔子《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故事】春鞦時,魯國大夫季康子住在費邑,他雖然隻是個卿大夫,但權勢極大,甚至超齣時任國君魯哀公。季康子為瞭擴大和鞏固權力,想並吞附近的小國顓臾。
冉有和子路當時是季康子的謀臣。他們一起去求教孔子如何對待這件事。孔子批評冉有和子路不該不阻止季康子,他們都推卸責任。
於是,孔子對他們進行瞭更深層次的批評:“治理一個國傢,不必去擔憂土地和人口有多少;應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安定瞭,國傢就會富強。這時,再施行政教來廣泛招緻遠方的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你們輔佐季康子,使遠方的百姓離心、不來歸附,百姓有異心而不和,國傢內部分裂。在自己國傢處於分崩離析的情況下,你們還想武力吞並顓臾,我看,恐怕季康子的禍患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啊!”
……
前言/序言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
每個典故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都承載著一個文化基因。因此,學習漢語,傳承文化,弘揚國學精神,離不開學習典故。而學習典故,也並不僅僅是記住個詞語,或者聽個故事,而需要發掘其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
典故之所以成為典故,是因為它本身具有較強的文化傳統傳承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很多典故,雖然不一定知道其來源,但在交流中也不知不覺地完成瞭文化傳統的傳承。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典故本身的含義,探究一下其來源,就會發現其內涵遠比自己交流使用時要豐富,當然也會發現運用典故自如的自己知識是多麼淵博。
不用質疑,任何典故都來自傳統文化,都來自傳統國學之中。它們或者來自儒傢經典,或者來自曆史典籍,或者來自諸子百傢傳世之作,或者來自各代傑齣文人的代錶作品。這些典故在流傳過程中悄然無息地展現著國學魅力,展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無論我們有沒有感知到這一點,都是如此。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高效的方式就是多多掌握典故——知道典故的意思、來源,發掘其背後隱藏的文化涵義,將學習典故提升到學習國學高度,在學習典故中感受國學魅力。
為此,我們編寫《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按照傳統國學的分類法,將典故分類成四捲,其中,di一捲是來自經部的典故,第二捲是來自史部的典故,第三捲是來自子部的典故,第四捲是來自集部的典故。廣大讀者在輕鬆學習典故時,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國學知識,還可以感受到“經、史、子、集”各自獨特的魅力。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一部融匯古今、貫通學養的文化瑰寶 在浩渺無垠的中國傳統文化長河中,典故如同璀璨的星辰,點綴著曆史的天空,傳承著先賢的智慧,塑造著民族的精神。它們是凝結瞭時代印記的文化基因,是解讀中國古人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的鑰匙。然而,典故的繁復多樣,曆代積纍,令許多對國學懷有敬意與好奇的讀者望而卻步,不知從何處著手,又如何深入理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應運而生,它並非一本枯燥的百科全書,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導覽,旨在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中華文明深邃殿堂的大門。 內容概覽:精選精煉,係統完整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並非簡單羅列典故,而是以一種係統化、條理化的方式,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典故進行瞭精心的梳理與呈現。其內容涵蓋瞭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思想文化的源流與脈絡: 書中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儒、道、釋、法、墨等主要諸子百傢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並通過與之相關的典故,勾勒齣中國古代思想發展的邏輯脈絡。例如,在闡述儒傢思想時,會選取“臥冰求鯉”、“割席分坐”、“程門立雪”等典故,展現孔孟之道對後世倫理道德的深遠影響;在介紹道傢思想時,則會引用“莊周夢蝶”、“庖丁解牛”、“刻舟求劍”等典故,揭示道傢順應自然、辯證思維的精髓。這些典故的呈現,使抽象的哲學思想變得具體可感,易於理解和消化。 曆史事件與人物風采: 中國悠久的曆史孕育瞭無數波瀾壯闊的事件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精選瞭影響深遠的重大曆史事件,如“圍魏救趙”、“三顧茅廬”、“鴻門宴”等,並對其發生的背景、過程及産生的影響進行深入解讀。同時,書中也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物畫捲,從叱吒風雲的帝王將相(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中的項羽、“臥薪嘗膽”後的勾踐),到淡泊名利的文人雅士(如“杯弓蛇影”中的樂廣、“紅袖添香夜讀書”中的李白),再到忠貞不渝的巾幗英雄(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穆桂英掛帥”),每一個人物都通過其典故,展現瞭其獨特的品格與魅力。 文學藝術的瑰寶與審美情趣: 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戲麯等是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璀璨明珠。《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收錄瞭大量與文學藝術相關的典故,例如“東施效顰”揭示瞭模仿的局限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強調瞭學習的態度。書中還包含瞭不少與詩歌創作、文學典故相關的解說,如“煮雪烹茶”的雅趣,“錦衣夜行”的謹慎,以及“杜鵑啼血”的淒美。這些典故不僅豐富瞭文學作品的內涵,也摺射齣古人高雅的審美情趣和獨特的藝術感知。 生活習俗與民間智慧: 典故也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反映瞭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和民間智慧。《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從中選取瞭諸如“愚公移山”所體現的堅韌不拔,“精衛填海”所代錶的執著精神,“朝三暮四”所揭示的靈活應變等貼近生活的典故,幫助讀者理解古人的處世哲學和行為準則。此外,書中還包含瞭許多與節日、禮儀、風俗習慣相關的典故,如“七夕銀河”、“除夕守歲”,讓讀者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厚重與溫度。 編纂特色:嚴謹求實,通俗易懂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在編纂過程中,始終堅持嚴謹求實的學術態度,力求內容的準確性與權威性。 考證精細,來源清晰: 對於每一個典故,書中都力求追溯其最早的文獻齣處,並簡要說明其形成的曆史背景。這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避免瞭以訛傳訛的謬誤。嚴謹的考證,保證瞭典故的真實性和曆史價值。 解讀深入,釋義明晰: 並非簡單地給齣典故的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哲學思想和人生哲理。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和精深的道理解釋清楚,讓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識水平的讀者都能領會其精髓。 體例科學,便於查閱: 書籍的編排體例經過精心設計,既有按主題分類的宏觀梳理,也方便讀者根據個人興趣進行選擇性閱讀。同時,周密的索引係統(如按字頭、按主題、按人物等)能夠幫助讀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極大地提高瞭查閱效率。 圖文並茂,生動形象: 為瞭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書中配以大量精美的插圖、曆史圖片和示意圖。這些圖文並茂的設計,不僅能夠幫助讀者更形象地理解典故的內容,也能在視覺上提升閱讀體驗,使之成為一本既有學術價值又不失可讀性的文化讀物。 價值意義:傳承文化,啓迪智慧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的價值,遠不止於知識的普及,更在於其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點亮文化認同: 典故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通過學習和理解這些典故,讀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重溫這些承載著民族精神的典故,有助於找迴文化根脈,穩固精神傢園。 啓迪人生智慧: 每一個典故都凝聚著古人的生活經驗、處世哲學和道德規範。它們猶如一盞盞智慧的明燈,能夠啓迪讀者在為人處世、事業發展、個人修養等方麵獲得深刻的啓示。例如,“聞過則喜”教會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麵對批評,“退一步海闊天空”則教導我們寬容與忍讓。 提升語言錶達: 典故是中華語言的精髓之一。熟練運用典故,能夠使語言更加生動、深刻、富有錶現力,提升個人的語言素養和溝通能力。在寫作、演講、交流中恰當引用典故,更能彰顯個人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深度。 促進跨文化理解: 隨著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産生濃厚興趣。《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的齣現,為他們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曆史、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麵的絕佳窗口,有助於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 《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是一部集曆史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巨著。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典故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的百科全書。它以一種溫潤而有力的方式,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相連接,引領讀者在曆史的長河中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汲取養分,從而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的過去,把握當下的價值,塑造更美好的未來。無論您是國學愛好者,還是希望深入瞭解中國文化的讀者,《中華國學典故知識大全》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精神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