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宏权,副主编 著,陈甫雪,尹宏权,副 编
图书标签:
  • 制药工程
  • 过程安全
  • 环境保护
  • 化学工程
  • 药物生产
  • 安全生产
  • 绿色化学
  • 工业安全
  • 制药工艺
  • 风险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76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30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39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可作为高校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新药研发、制药生产企业负责安全与环保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是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核心课之一,本书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航教授主审,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校合编

内容简介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系统介绍了制药过程中安全与环保的术语、原理、法规标准、安全技术及制药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的主要内容有:危险化学品危害与管理、燃烧爆炸基础、制药过程防火防爆技术、制药设备安全保护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安全、三废防治、职业危害与预防以及制药企业安全环保管理实践。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可作为高校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新药研发、制药生产企业负责安全与环保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主编:陈甫雪,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有机所)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引进人才,入选北京理工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2008年至今,任化工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领域包括手性合成、含能材料合成。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个人H-因子16,总被引用720余次。
主审:宋航,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美国Illinois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1986年起一直在原成都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1-1993在英国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2000-2001在美国Illionis大学Pirkle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和手性对映体的分离研究。 1993年聘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从2001年起任四川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2004年兼任四川省制药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制药及生物工艺过程、精细化工、新型分离技术、手性物分析与制备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也从事技术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安全与环保术语1
1.1.1安全与本质安全1
1.1.2安全生产2
1.1.3危险与风险3
1.1.4事故4
1.1.5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4
1.1.6过程工业与过程安全5
1.1.7过程安全管理6
1.1.8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8
1.1.9环境影响评价10
1.1.10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
1.1.11环境、健康、安全(EHS) 10
1.1.12责任关怀11
1.2制药工业特点与事故特征11
1.2.1制药工业的特点12
1.2.2制药过程事故的特点13
1.2.3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责任14
1.2.4制药过程的清洁生产15
1.2.5制药过程EHS16
思考题17
参考文献18

第2章制药安全技术基础19
2.1危险化学品基础19
2.1.1危险化学品及分类19
2.1.2危险化学品的危害22
2.1.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22
2.1.4“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27
2.2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7
2.2.1燃烧基础27
2.2.2爆炸基础33
2.2.3洁净区域防火防爆技术38
2.2.4火灾与灭火40
2.3用电安全45
2.3.1预防人身触电45
2.3.2电气防火防爆48
2.4防雷、防静电安全技术50
2.4.1静电的类型50
2.4.2静电的危害50
2.4.3防静电措施51
2.4.4雷电的形成和分类52
2.4.5雷电的危害性52
2.4.6防雷基本措施53
2.4.7人身防雷53
2.4.8制药工业建筑与装置防雷53
2.4.9防雷装置的检查54
思考题54
参考文献54

第3章制药设备安全技术55
3.1设备安全55
3.1.1设备安全设计概述55
3.1.2强度安全设计57
3.1.3材料安全设计59
3.1.4设备本质安全设计61
3.1.5设备平面布置安全设计63
3.2设备安全保护基础65
3.2.1安全装置种类与设置65
3.2.2安全泄放装置65
3.2.3紧急停车装置68
3.2.4联锁保护装置69
3.2.5其他安全保护附件72
3.3设备失效与检测技术73
3.3.1失效及其危害73
3.3.2常见失效类型74
3.3.3设备常规检测76
3.4设备腐蚀与防护79
3.4.1概述79
3.4.2金属腐蚀的主要类型80
3.4.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81
3.4.4防腐蚀措施84
3.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85
3.5.1压力容器分类85
3.5.2压力容器设计安全要求86
3.5.3压力容器安全使用89
思考题91
参考文献92

第4章药物合成反应过程的安全与环保93
4.1药物合成反应工艺的安全分析方法93
4.1.1药物合成反应的热分析法93
4.1.2药物合成反应失控危险分析方法96
4.1.3药物合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97
4.2制药过程中氢化反应的安全与环保102
4.2.1氢化反应过程102
4.2.2氢化反应过程安全分析103
4.2.3氢化反应安全与环保技术104
4.3制药过程中氧化反应的安全与环保108
4.3.1氧化反应过程108
4.3.2氧化反应过程安全分析109
4.3.3氧化反应安全与环保技术113
4.3.4事故实例115
4.4卤化反应过程安全115
4.4.1卤化反应过程115
4.4.2卤化反应危险性分析116
4.4.3卤化反应过程安全技术117
4.4.4实例118
4.5药品洁净生产过程中的安全119
4.5.1药品GMP生产环境简介119
4.5.2洁净生产过程的安全分析120
4.5.3洁净生产过程的安全技术121
4.6工艺放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122
4.6.1工艺放大过程风险分析122
4.6.2放大过程中风险防范123
4.6.3实例124
思考题124
参考文献125

第5章制药过程“三废”防治技术126
5.1制药废水防治126
5.1.1制药废水及其处理原则126
5.1.2制药废水处理方法129
5.1.3典型制药废水处理142
5.1.4制药废水综合利用146
5.2制药废气防治147
5.2.1制药废气的来源与危害147
5.2.2制药废气防治技术149
5.2.3制药废气治理实例159
5.3制药废渣防治160
5.3.1制药废渣及其防治对策160
5.3.2制药废渣的处理技术161
5.3.3无机制药废渣处理实例165
5.3.4化学制药废渣处理实例165
5.3.5含菌生物制药废渣处理实例166
5.3.6中药制药废渣处理实例168
5.4制药企业“三废”综合治理169
5.4.1“三废”综合治理原理169
5.4.2“三废”综合治理实例170
思考题173
参考文献173

第6章职业危害及预防174
6.1中毒174
6.1.1制药过程中毒物的分类174
6.1.2制药过程毒物的危害性 176
6.2职业病182
6.2.1概述182
6.2.2职业病防治183
6.3个人防护184
6.3.1职业病防护184
6.3.2制药工业毒物防治技术185
6.3.3职业中毒诊断及现场救护187
思考题188
参考文献188

第7章制药企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189
7.1制药企业EHS相关法律法规189
7.1.1EHS法律法规的效力层级关系189
7.1.2法定标准190
7.1.3EHS管理体系190
7.2企业安全环保机构和职责190
7.2.1机构设置191
7.2.2职责191
7.3风险管理191
7.3.1风险评价方法192
7.3.2风险评价205
7.3.3风险控制207
7.3.4隐患排查与治理208
7.3.5重大危险源管理209
7.3.6变更及风险信息更新209
7.3.7供应商与承包商210
7.4EHS程序文件210
7.4.1安全管理制度的拟定要求及构成210
7.4.2安全操作规程212
7.4.3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修订原则213
7.5人员培训教育213
7.5.1管理人员培训教育213
7.5.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213
7.5.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214
7.5.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214
7.6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设施建设214
7.6.1生产设施建设214
7.6.2安全设施建设216
7.6.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18
7.6.4工艺安全管理218
7.6.5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221
7.7作业安全222
7.7.1动火作业222
7.7.2其他作业安全224
7.7.3设备检修安全管理224
7.7.4拆除和报废225
7.8危害告知225
7.8.1规范性要求225
7.8.2危害告知实例227
7.9事故与应急229
7.9.1事故报告229
7.9.2抢险与救护229
7.9.3事故调查与处理229
7.9.4应急指挥系统229
7.9.5应急救援器材229
7.9.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230
7.10检查与自评230
7.10.1检查230
7.10.2自评230
思考题232
参考文献232

精彩书摘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
  4.3.2.1原料和产品的性质
  环氧乙烷的沸点只有10.4℃,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便可能处于环氧乙烷气体环境,由于它对人的嗅觉有麻痹作用,长期接触,哪怕是长期少量接触,都会造成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环氧乙烷的蒸气密度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污染周围环境。
  原料气中杂质能使催化剂中毒,例如杂质乙炔能与Ag催化剂形成乙炔银与催化剂溶液中的Cu离子作用生成乙炔铜,乙炔铜受热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在合成环氧乙烷的过程中,乙烯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或纯氧进行氧化,除得到产物环氧乙烷外,主要副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有少量甲醛和乙醛生成。环氧乙烷常温时为无色气体,沸点10.4℃,可与水、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其蒸气易燃易爆,爆炸浓度范围为3%~100%环氧乙烷有毒,如停留于环氧乙烷蒸气的环境中10min,会引起剧烈的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心脏活动障碍等。接触液体环氧乙烷会被灼伤,尤其是浓度为40%—80%的环氧乙烷水溶液,能较快地引起严重灼伤。美国职业防护与健康局《OSHA)1984年规定工作环境的空气中环氧乙烷的8h平均允许浓度为1mL/m3,废除了以前工作环境中最大允许浓度为50mL/m。的规定。环氧乙烷液体及其溶液属于会伤害眼睛的最危险的物质之一,如果眼睛不慎接触到环氧乙烷液体或其溶液,应马上用大量水冲洗15min以上,并及时就医。
  ……

前言/序言

制药以及与制药相关的精细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药工程包含原料药的制造和精制,以及药物制剂的生产和包装等主要过程。新反应、新工艺、新技术在制药过程中得到快速的更新和应用,包括新员工的聘用,这种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安全与环保风险的加大与积累。近年来,制药企业频频出现的安全与环保事故既为制药行业敲响警钟,也对制药工程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必修课程,国内目前尚对应教材。针对制药过程的特点,我们觉得很有必要编写一本关于制药过程中安全与环保问题的专门教材。
制药是人类健康产业的基础环节,因此,制药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与健康、安全、环保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即环境、健康、安全(EHS)。从EHS的理念和本质安全的角度,在相关原理和范畴指导下,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制药过程中的共性安全基础理论与实践,如防火防爆技术、化学危险品及其管理、制药设备的安全保护、药物合成反应的安全、“三废”治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以及制药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全书共分七章,第1章,绪论;第2章,制药安全技术基础;第3章,制药设备安全技术;第4章,药物合成反应过程的安全与环保;第5章,制药过程“三废”防治技术;第6章,职业危害及预防;第7章,制药企业安全与环保管理。
本书第1章1.1节由陈甫雪编写,1.2节由庞召治编写。第2章2.1节由陈甫雪编写,2.2节由黄明、陈甫雪编写,2.3节、2.4节由尹宏权编写。第3章由罗佳编写。第4章4.1节由陈甫雪编写,4.2节、4.3节由王晗编写,4.4节由尹宏权编写,4.5节、4.6节由庞召治编写。第5章、第6章由尹宏权编写。第7章由邹祥、戢运超编写。最后,由陈甫雪统稿改编。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宋航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制药工程协作组副组长、武汉工程大学张珩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协作组副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虞心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徐菁利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建议。还得到北京理工大学张小玲教授、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周宜遂博士、中国药科大学何小荣主任、黑龙江鸡西市环境保护局马宁高级工程师等提供的帮助。
感谢童献艳部分文字录入,张蔓、吴迪、邱加申、庞福清、王晨斌绘制部分插图。
本书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的领导和编辑的指导及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仓促,本书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2月21日于北京良乡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 前言 化学工业,尤其是制药行业,在推动人类健康进步、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所用物质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对环境的深刻影响,使得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成为行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基石。一本好的参考书籍,不仅能为从业者提供宝贵的知识与指导,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安全意识与环保理念。 本书缘起与编写宗旨 制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的采购、储存,到化学反应的控制、分离纯化,再到产品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都蕴含着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措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人员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引发环境灾难。 同时,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制药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公众的监督。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生产,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制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书的编写,正是基于对制药行业安全与环保挑战的深刻认知。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旨在为制药行业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环保从业者提供一份详实的参考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 深刻理解制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详细解析各种化学品、工艺参数、设备操作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掌握有效的安全防护与应急措施: 介绍先进的安全技术、防护装备、操作规程,以及面对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方法,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认识和规避环境污染: 深入探讨制药过程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引导读者寻求更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方案。 推行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鼓励读者积极采纳绿色化学原则,从源头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合规性与管理水平: 帮助读者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制药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力求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制药过程安全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制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要素。我们将从化学品安全管理入手,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使用、运输及应急处置,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安全信息系统。随后,将重点阐述工艺安全管理(PSM)的核心原则,包括工艺危害分析(PHA)、变更管理、操作规程、设备完整性管理等,帮助读者构建一套 robust 的工艺安全保障体系。此外,还将探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火灾与爆炸预防、个体防护装备(PPE)的选择与使用等关键安全要素。 第二部分:制药过程环境影响与控制 在环境篇章,我们将全面审视制药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内容涵盖工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对于废水,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制药废水的特性,以及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并探讨如何实现废水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对于废气,将分析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粉尘、异味等,并介绍相应的收集、净化及排放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方面,将重点关注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移与处置,以及如何通过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来降低固废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部分:绿色制药技术与实践 本部分旨在引导读者拥抱绿色化学理念,探索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制药生产模式。我们将介绍绿色溶剂的选择与应用、催化技术在提高反应效率和减少副产物中的作用、生物催化与酶催化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化学转化、以及连续流反应等先进的绿色工艺技术。此外,还将讨论如何通过优化工艺路线、提高原子经济性、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部分: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与法规遵循 为了确保安全环保措施的落地与持续改进,本部分将聚焦于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我们将介绍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 45001)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环保监测、审核与持续改进机制。同时,还将梳理国内外主要的制药安全与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南,帮助企业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与事故调查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但意外仍有可能发生。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制药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与管理,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人员中毒等典型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同时,还将介绍事故调查的方法与技巧,如何通过深入的事故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结语 制药过程的安全与环保,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承载着对生命、对社会、对地球的责任。本书的出版,希望能成为制药行业从业者在追求卓越生产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绿色家园的得力助手。我们鼓励每一位读者,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将安全与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制药产业贡献力量。 致谢 (此处为感谢语,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例如感谢提供资料的单位、专家或为本书编写提供帮助的个人等。)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开《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这本书,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其中蕴含的知识密度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在制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安全与环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否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陈甫雪教授的名字,我早有耳闻,其在制药工程领域的深厚造诣早已为业界所公认,因此,带着满怀的期待,我开始了这场知识的探索之旅。 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急于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读者引入到制药安全与环保的宏大图景之中。它深刻地阐述了为何在日新月异的制药科技背后,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将安全与环保置于优先地位。从历史上那些因忽视安全而酿成的大事故,到当下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作者用详实的案例和数据,有力地证明了“预防胜于治疗”这一朴素的道理在制药工业中的极端重要性。读到此处,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对一些安全规程的敷衍态度,如今看来,那何尝不是对生命的漠视,对未来的不负责任?这本书如同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工作习惯,也更加坚定了在日后工作中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决心。

评分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书中对具体制药过程安全风险的细致剖析所深深吸引。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每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从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到复杂的化学合成、分离纯化,再到最终的制剂生产、包装,甚至是废弃物的处理,书中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述。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关于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与使用的章节,作者不仅列举了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通风、防爆、隔离等措施来规避风险,并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流程示意图,将抽象的安全措施具体化,使其易于理解和操作。这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导手册。我曾亲身经历过一次小规模的溶剂泄漏事故,当时现场的混乱和紧张气氛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我们能像书中那样,对各种溶剂的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或许那场事故就可以避免,或者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得到控制。

评分

在阅读关于制药设备安全性的章节时,我倍感振奋。书中对于反应釜、离心机、干燥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结构设计、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于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和定期检验的要求,以及防止静电和机械伤害的措施,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常常觉得,一个精密的仪器,如果操作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其潜在的危险性不亚于一个失控的化学反应。书中关于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何要这样做,以及不做的后果。例如,关于离心机操作的平衡性要求,作者不仅强调了其对设备寿命的影响,更指出不平衡的旋转可能导致的严重机械故障,甚至飞溅物伤人。这样的讲解,让枯燥的规程变得生动且富有说服力。

评分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应急响应与事故管理”这一章节的详尽论述。它仿佛是一份针对制药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的“作战指南”。从火灾、爆炸、泄漏,到人员中毒、医疗急救,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应对流程和处置原则。它强调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定期的演练,以确保在真正发生事故时,能够做到沉着应对,高效协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书中对于不同级别事故的划分,以及相应的指挥体系和信息通报机制的建议,都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曾参与过一次消防演习,虽然过程还算顺利,但与书中详述的精细化管理相比,还是存在不少差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应急响应并非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需要长期、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准备。

评分

书中关于“绿色制药”的理念,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并引发了我对制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在追求高效、高产的当下,我们是否过于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陈甫雪教授在书中提出的“从源头减少污染,优化工艺流程,采用环境友好型溶剂和催化剂,以及高效的“三废”处理技术”等一系列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大量的科研实践和理论支撑。例如,书中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在药物提取过程中,如何用二氧化碳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产品收率。这种化被动为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工艺设计的早期阶段,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想,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是赢得未来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评分

总而言之,《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力作。它不仅为制药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它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读者的安全与环保意识,提升了风险管控的能力。书中清晰的逻辑、详实的案例、精辟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本书将成为制药领域从业人员案头的必备参考书,也将为推动制药行业向着更加安全、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贡献重要的力量。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想象,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定位,也让我更加坚信,安全与环保,才是制药人肩上最沉甸甸的责任。

评分

书中对于“风险评估与管理”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是我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风险,而是系统地介绍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风险评估技术,来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制药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使得原本抽象的风险管理变得具体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我在实际工作中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我曾参与过一些风险评估工作,但总是感觉有些零散和不够系统,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完整的框架。

评分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陈甫雪)》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制药行业,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安全和环保标准,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书中关于持续改进和创新理念的阐述,让我认识到,安全与环保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概念,而是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进步的动态过程。作者鼓励读者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在废水处理方面,书中提到了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这些都代表了制药行业在环保领域的新方向。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是每一个制药从业者都应该铭记于心的。

评分

在阅读关于“合规性与法规遵从”的章节时,我深切体会到了制药行业在安全与环保方面的严格要求。书中清晰地列举了国内外与制药安全和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指导原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这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无疑是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参考。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EHS(环境、健康与安全)体系的整合论述,它强调了安全与环保管理应当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局面。这让我认识到,合规性不仅仅是应对检查的被动行为,更是企业自身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评分

这本书在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方面,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启发。从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到职业病防治措施,再到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作者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制药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的详细分类,以及针对这些物质推荐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处理某些高活性药物时,书中强调了负压隔离操作室的重要性,以及对密闭输送系统的要求,这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免受吸入性暴露的风险至关重要。此外,关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章节,也让我认识到,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测,不仅是对员工的关怀,更是早期发现和干预职业病风险的有效手段。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制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负责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