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網絡安全理論、網絡安全協議和主流網絡安全技術有機集成在一起,既能讓讀者掌握完整、係統的網絡安全理論,又能讓讀者具備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主流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
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網絡安全理論,包括加密算法、報文摘要算法等;二是網絡安全協議,包括IPSec、TLS、HTTPS、DNS Sec、SET、S/MIME等;三是主流網絡安全技術,包括以太網安全技術、無綫局域網安全技術、互聯網安全技術、虛擬專用網絡、防火牆、入侵檢測係統、病毒防禦技術和計算機安全技術等。主流網絡安全技術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以通俗易懂、循序漸進的方式敘述網絡安全知識,並通過大量的例子來加深讀者對網絡安全知識的理解。本書內容組織嚴謹,敘述方法新穎,是一本理想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的網絡安全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的網絡安全教材,對從事網絡安全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信息和信息安全1
1.1.1信息、數據和信號1
1.1.2信息安全定義2
1.1.3信息安全發展過程2
1.1.4信息安全目標5
1.2網絡安全6
1.2.1引發網絡安全問題的原因6
1.2.2網絡安全內涵7
1.3安全模型10
1.3.1安全模型含義和作用10
1.3.2P2DR安全模型11
1.3.3信息保障技術框架13
小結17
習題18
第2章網絡攻擊/19
2.1網絡攻擊定義和分類19
2.1.1網絡攻擊定義19
2.1.2網絡攻擊分類19
2.2嗅探攻擊20
2.2.1嗅探攻擊原理和後果20
2.2.2集綫器和嗅探攻擊21
2.2.3交換機和MAC錶溢齣攻擊21
2.2.4嗅探攻擊的防禦機製22
2.3截獲攻擊22
2.3.1截獲攻擊原理和後果22
2.3.2MAC地址欺騙攻擊23
2.3.3DHCP欺騙攻擊24
2.3.4ARP欺騙攻擊26〖1〗網絡安全目錄[3]〖3〗2.3.5生成樹欺騙攻擊28
2.3.6路由項欺騙攻擊29
2.4拒絕服務攻擊31
2.4.1SYN泛洪攻擊31
2.4.2Smurf攻擊32
2.4.3DDoS35
2.5欺騙攻擊37
2.5.1源IP地址欺騙攻擊37
2.5.2釣魚網站37
2.6非法接入和登錄39
2.6.1非法接入無綫局域網39
2.6.2非法登錄41
2.7黑客入侵42
2.7.1信息收集42
2.7.2掃描43
2.7.3滲透45
2.7.4攻擊47
2.7.5黑客入侵防禦機製48
2.8病毒48
2.8.1惡意代碼定義48
2.8.2惡意代碼分類48
2.8.3病毒一般結構50
2.8.4病毒分類51
2.8.5病毒實現技術53
2.8.6病毒防禦機製55
小結55
習題56
第3章加密算法/58
3.1基本概念和分類58
3.1.1基本概念58
3.1.2加密傳輸過程60
3.1.3密碼體製分類60
3.2對稱密鑰體製60
3.2.1分組密碼體製和流密碼體製61
3.2.2分組密碼體製61
3.2.3流密碼體製73
3.2.4對稱密鑰體製的密鑰分配過程75
3.3非對稱密鑰體製78
3.3.1公開密鑰加密算法原理78
3.3.2RSA公開密鑰加密算法79
3.3.3公開密鑰加密算法密鑰分發原則80
3.4兩種密鑰體製的特點和適用範圍80
3.4.1兩種密鑰體製的特點80
3.4.2兩種密鑰體製的有機結閤80
小結81
習題81
第4章報文摘要算法/83
4.1基本概念和特點83
4.1.1完整性檢測83
4.1.2報文摘要算法特點84
4.2MD585
4.2.1添加填充位85
4.2.2分組操作85
4.2.3MD5運算過程86
4.3SHA88
4.3.1SHA��1與MD5之間的異同88
4.3.2SHA��1運算過程89
4.3.3SHA��1與MD5安全性和計算復雜性比較89
4.4HMAC90
4.4.1完整性檢測要求90
4.4.2HMAC運算思路和運算過程90
4.5報文摘要應用91
4.5.1完整性檢測91
4.5.2消息鑒彆92
4.5.3口令安全存儲93
4.5.4數字簽名93
小結99
習題100
第5章接入控製和訪問控製/101
5.1身份鑒彆101
5.1.1身份鑒彆定義和分類101
5.1.2主體身份標識信息102
5.1.3單嚮鑒彆過程102
5.1.4雙嚮鑒彆過程104
5.1.5第三方鑒彆過程105
5.2Internet接入控製過程107
5.2.1終端接入Internet需要解決的問題107
5.2.2PPP與接入控製過程109
5.3EAP和802.1X113
5.3.1引齣EAP的原因113
5.3.2EAP操作過程115
5.3.3EAP over PPP116
5.3.4802.1X操作過程117
5.4RADIUS121
5.4.1RADIUS功能121
5.4.2RADIUS消息格式、類型和封裝過程122
5.4.3RADIUS應用124
5.5Kerberos和訪問控製過程125
5.5.1訪問控製過程125
5.5.2鑒彆服務器實施統一身份鑒彆機製127
5.5.3Kerberos身份鑒彆和訪問控製過程128
小結131
習題131
第6章安全協議/133
6.1安全協議概述133
6.1.1産生安全協議的原因133
6.1.2安全協議功能134
6.1.3安全協議體係結構135
6.2IPSec135
6.2.1IPSec概述136
6.2.2AH139
6.2.3ESP141
6.2.4IKE142
6.3TLS145
6.3.1TLS引齣原因和發展過程145
6.3.2TLS協議結構146
6.3.3TLS記錄協議146
6.3.4握手協議實現身份鑒彆和安全參數協商過程147
6.3.5HTTPS151
6.4應用層安全協議152
6.4.1DNS Sec153
6.4.2SET158
6.4.3PGP169
6.4.4S/MIME171
6.5IPSec、TLS和應用層安全協議比較175
6.5.1功能差彆175
6.5.2適用環境175
小結176
習題176
第7章以太網安全技術/179
7.1以太網解決安全威脅的思路179
7.1.1以太網相關威脅和引發原因179
7.1.2以太網解決安全威脅的思路180
7.2以太網接入控製技術180
7.2.1以太網接入控製機製181
7.2.2靜態配置訪問控製列錶182
7.2.3安全端口183
7.2.4802.1X接入控製過程184
7.2.5以太網接入控製過程防禦的網絡攻擊186
7.3防欺騙攻擊機製187
7.3.1防DHCP欺騙攻擊機製和DHCP偵聽信息庫187
7.3.2防ARP欺騙攻擊機製189
7.3.3防源IP地址欺騙攻擊機製190
7.4生成樹欺騙攻擊與防禦機製190
7.4.1實施生成樹欺騙攻擊的條件190
7.4.2防生成樹欺騙攻擊機製191
7.5虛擬局域網191
7.5.1虛擬局域網降低攻擊危害191
7.5.2虛擬局域網安全應用實例192
小結194
習題194
第8章無綫局域網安全技術/196
8.1無綫局域網的開放性和安全問題196
8.1.1頻段的開放性196
8.1.2空間的開放性197
8.1.3開放帶來的安全問題和解決思路197
8.2WEP199
8.2.1WEP加密和完整性檢測過程199
8.2.2WEP幀結構200
8.2.3WEP鑒彆機製201
8.2.4基於MAC地址鑒彆機製201
8.2.5關聯的接入控製功能202
8.2.6WEP的安全缺陷203
8.3802.11i207
8.3.1802.11i增強的安全功能207
8.3.2802.11i加密和完整性檢測機製208
8.3.3802.1X鑒彆機製215
8.3.4動態密鑰分配機製221
8.4WPA2222
8.4.1WPA2企業模式223
8.4.2WPA2個人模式223
小結225
習題225
第9章互聯網安全技術/228
9.1互聯網安全技術概述228
9.1.1路由器和互聯網結構228
9.1.2互聯網安全技術範疇和功能230
9.2安全路由230
9.2.1防路由項欺騙攻擊機製231
9.2.2路由項過濾232
9.2.3單播反嚮路徑驗證232
9.2.4策略路由233
9.3流量管製234
9.3.1拒絕服務攻擊和流量管製234
9.3.2信息流分類235
9.3.3管製算法236
9.3.4流量管製抑止拒絕服務攻擊機製237
9.4NAT239
9.4.1NAT概述239
9.4.2動態PAT和靜態PAT242
9.4.3動態NAT和靜態NAT244
9.4.4NAT的弱安全性246
9.5VRRP247
9.5.1容錯網絡結構247
9.5.2VRRP工作原理248
9.5.3VRRP應用實例253
小結254
習題255
第10章虛擬專用網絡/258
10.1VPN概述258
10.1.1企業網和遠程接入258
10.1.2VPN定義和需要解決的問題260
10.1.3VPN分類262
10.2第三層隧道和IPSec264
10.2.1VPN結構265
10.2.2內部網絡之間IP分組傳輸過程267
10.2.3IPSec和安全傳輸過程269
10.3第二層隧道和IPSec272
10.3.1遠程接入過程272
10.3.2PPP幀封裝過程274
10.3.3L2TP275
10.3.4VPN接入控製過程281
10.3.5IPSec和安全傳輸過程284
10.3.6Cisco Easy VPN285
10.4SSL VPN290
10.4.1第二層隧道和IPSec的缺陷290
10.4.2SSL VPN實現原理291
小結294
習題295
第11章防火牆/297
11.1防火牆概述297
11.1.1引齣防火牆的原因297
11.1.2防火牆定義和工作機製298
11.1.3防火牆分類299
11.1.4防火牆功能301
11.1.5防火牆的局限性302
11.2分組過濾器302
11.2.1無狀態分組過濾器302
11.2.2有狀態分組過濾器306
11.3電路層代理318
11.3.1Socks和電路層代理實現原理318
11.3.2電路層代理應用環境320
11.3.3電路層代理安全功能324
11.4應用層網關324
11.4.1應用層網關概述325
11.4.2Web應用防火牆工作原理325
11.4.3Web應用防火牆應用環境328
11.5三種防火牆的特點329
11.5.1三種防火牆的安全功能329
11.5.2三種防火牆的應用環境330
11.5.3三種防火牆綜閤應用實例330
小結332
習題333
第12章入侵檢測係統/336
12.1IDS概述336
12.1.1入侵定義和手段336
12.1.2引齣IDS的原因337
12.1.3入侵檢測係統通用框架結構338
12.1.4入侵檢測係統的兩種應用方式339
12.1.5IDS分類340
12.1.6入侵檢測係統工作過程342
12.1.7入侵檢測係統的不足345
12.1.8入侵檢測係統發展趨勢346
12.1.9入侵檢測係統的評價指標346
12.2網絡入侵檢測係統347
12.2.1網絡入侵檢測係統結構347
12.2.2信息流捕獲機製348
12.2.3網絡入侵檢測機製350
12.2.4安全策略配置實例356
12.3主機入侵檢測係統359
12.3.1黑客攻擊主機係統過程360
12.3.2主機入侵檢測係統功能360
12.3.3主機入侵檢測係統工作流程360
12.3.4攔截機製361
12.3.5主機資源363
12.3.6用戶和係統狀態363
12.3.7訪問控製策略配置實例364
小結365
習題366
第13章病毒防禦技術/368
13.1病毒作用過程368
13.1.1病毒存在形式368
13.1.2病毒植入方式369
13.1.3病毒隱藏和運行369
13.1.4病毒感染和傳播371
13.1.5病毒破壞過程371
13.1.6病毒作用過程實例372
13.2基於主機防禦技術374
13.2.1基於特徵的掃描技術375
13.2.2基於綫索的掃描技術376
13.2.3基於完整性檢測的掃描技術376
13.2.4基於行為的檢測技術377
13.2.5基於模擬運行環境的檢測技術377
13.3基於網絡防禦技術378
13.3.1防火牆378
13.3.2網絡入侵檢測係統379
13.3.3防毒牆380
13.3.4數字免疫係統381
小結381
習題382
第14章計算機安全技術/383
14.1計算機安全威脅和安全技術383
14.1.1安全威脅383
14.1.2安全技術384
14.2訪問控製384
14.2.1基本術語384
14.2.2訪問控製模型385
14.2.3審計390
14.2.4Windows 7訪問控製機製391
14.3Windows 7防火牆395
14.3.1入站規則和齣站規則396
14.3.2Windows 7防火牆配置實例397
14.4Windows 7網絡管理和監測命令406
14.4.1ping407
14.4.2tracert408
14.4.3ipconfig410
14.4.4arp411
14.4.5nslookup413
14.4.6route414
14.4.7netstat416
小結419
習題419
英文縮寫詞/420
參考文獻/425
本書特色
本書有機集成網絡安全理論、網絡安全協議和主流網絡安全技術,結閤網絡安全理論討論主流網絡安全技術的實現原理,讓讀者知其所以然。
在具體網絡環境下討論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培養讀者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
配套的實驗教材《網絡安全實驗教程》與本書相得益彰,使得課堂教學和實驗形成良性互動。
前言
對於一本以真正將讀者領進網絡安全知識殿堂為教學目標的教材,一是必須提供完整、係統的網絡安全理論,這樣纔能讓讀者理解網絡安全技術的實現機製,具有進一步研究網絡安全技術的能力;二是必須深入討論當前主流網絡安全技術,同時,結閤網絡安全理論討論主流網絡安全技術的實現原理,讓讀者知其所以然。三是需要在具體網絡環境下討論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方法和過程,讓讀者具備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解決讀者學以緻用的問題。
本書的特點是將網絡安全理論、網絡安全協議和主流網絡安全技術有機集成在一起。既能讓讀者掌握完整、係統的網絡安全理論,又能讓讀者具備運用網絡安全協議和主流網絡安全技術解決實際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
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網絡安全理論,包括加密算法、報文摘要算法等;二是網絡安全協議,包括IPSec、TLS、HTTPS、DNS Sec、SET、S/MIME等;三是主流網絡安全技術,包括以太網安全技術、無綫局域網安全技術、互聯網安全技術、虛擬專用網絡、防火牆、入侵檢測係統、病毒防禦技術和計算機安全技術等。主流網絡安全技術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有配套的實驗書《網絡安全實驗教程》,實驗教材提供瞭在Cisco Packet Tracer軟件實驗平颱上運用本書提供的理論和技術設計,配置和調試各種滿足不同安全性能的安全網絡的步驟和方法,學生可以用本書提供的安全協議和安全技術指導實驗,再通過實驗來加深理解本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和實驗形成良性互動。
作為一本無論在內容組織、敘述方法還是教學目標都和傳統網絡安全教材有一定區彆的新書,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殷切希望使用本書的老師和學生批評指正。作者E�瞞ail地址為: shenxinshan@163.com。
作者
2017年5月
作為一名在IT行業工作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對網絡安全領域有著持續的關注。當我看到這本《網絡安全》時,就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緊跟時代步伐,將網絡安全領域最新的技術和發展趨勢都囊括其中。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零信任安全模型”的講解,這是一個非常前沿的安全理念,而這本書將其清晰地闡釋給瞭讀者,並且提供瞭具體的實現思路和技術棧。書中對“威脅情報”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瞭解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威脅情報,對於構建主動防禦體係至關重要。另外,對於“DevSecOps”這一概念,書中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將其融入到軟件開發的全生命周期,從而提升整體的安全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上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實操層麵的建議和方法。對於我這樣有一定技術基礎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升級手冊”,幫助我更新知識庫,掌握最新的安全技術和實踐。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網絡安全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
評分我是一個對技術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一直以來都對網絡安全這個領域充滿瞭嚮往,但苦於沒有一個係統性的學習路徑。這本《網絡安全》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從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它不像一些簡單的技術教程,而是將網絡安全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進行解讀,比如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則、安全模型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種安全技術原理的細緻講解。例如,在講解加密算法時,它不僅僅列舉瞭AES、RSA等算法的名稱,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的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對於一些我之前覺得非常晦澀的概念,比如公鑰基礎設施(PKI)和數字證書,通過書中的講解,我也能逐漸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重要性。此外,書中還探討瞭許多我從未接觸過的網絡安全領域,例如供應鏈安全、工業控製係統安全等等,這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安全攻防對抗的生動描述,通過分析真實的攻擊事件,讓我對網絡安全攻防的博弈有瞭更深刻的體會。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網絡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涉及策略、管理和法律的多維度挑戰。
評分作為一名對計算機技術充滿熱情的學生,我一直對網絡安全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網絡安全》的齣現,無疑是我學習道路上的一座裏程碑。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博學多纔的導師,引領我深入探索網絡安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書中對網絡攻擊的解析,可謂是細緻入微,從最基礎的端口掃描、漏洞利用,到更復雜的APT攻擊、僵屍網絡,書中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社會工程學”的章節,它揭示瞭人為因素在網絡安全中的重要性,讓我深刻理解瞭“人”纔是最容易被攻破的環節。書中還探討瞭許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安全領域,比如物聯網安全、移動安全、以及雲計算安全。這些內容都非常及時和前沿,讓我能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瞭解最新的安全挑戰和應對策略。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大,但由於其清晰的邏輯和詳實的講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逐步理解。它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對網絡安全領域充滿瞭期待和信心。
評分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但對網絡安全有著特殊的偏愛。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本《網絡安全》。拿到書後,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體係的完整性和深度。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速成的網絡安全入門書籍,隻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地從理論基礎講起,比如信息論在安全中的作用,密碼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係統安全機製等等。這些基礎知識對於構建一個紮實的網絡安全知識體係至關重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安全協議的講解,比如TLS/SSL協議的工作原理,以及HTTPS的安全性保障。作者通過詳細的步驟分解和圖示,將原本復雜的協議過程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能夠理解每一次握手和加密是如何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的。此外,書中對一些常見的網絡攻擊,如DDoS攻擊、APT攻擊的原理和防禦措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且能夠結閤最新的技術動態進行講解,例如雲原生環境下的安全挑戰。這本書讓我明白,網絡安全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威脅。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專業、更深入網絡安全世界的大門。
評分作為一名對網絡安全充滿熱情的大學新生,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寶藏。它不是那種讓你看瞭就頭疼的學術著作,而是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復雜的網絡安全知識娓娓道來。書的開頭部分,對我這種初學者非常友好,從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開始,一步步引導我進入網絡安全的世界。它並沒有一上來就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插圖,讓我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信任模型”的講解,作者通過生活中各種信任關係的類比,讓我瞬間明白瞭在網絡世界中,信任是如何建立、驗證以及被打破的。在講解到各種網絡攻擊時,書中不僅列舉瞭攻擊的類型,還深入剖析瞭攻擊的原理、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防範。例如,在介紹“中間人攻擊”時,書中詳細描述瞭攻擊者如何在通信雙方之間進行攔截和篡改,並且提供瞭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使用HTTPS加密通信。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貼近實際應用,很多章節都提到瞭現實世界中的安全事件,這讓我更能體會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它讓我覺得,網絡安全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
評分作為一名在安全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渴望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網絡安全知識體係的書籍,尤其是在如今技術更新迭代飛快的時代。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本《網絡安全》,它的“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規劃教材”的標簽,讓我帶著一絲審慎的好奇心去翻閱。不得不說,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在內容的編排上,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從網絡基礎架構的安全,到應用層麵的安全防護,再到新興的安全技術,如人工智能在安全領域的應用,都有著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攻防兩端平衡的關注。它不僅講解瞭各種攻擊的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多種有效的防禦策略和技術實現。例如,在講解Web安全時,書中詳細介紹瞭SQL注入、XSS、CSRF等攻擊的原理,並提供瞭相應的防護建議,如輸入驗證、輸齣編碼、CSRF Token等。對於一些我之前隻是有所耳聞的安全概念,如蜜罐技術、入侵檢測係統(IDS)和入侵防禦係統(IPS)的原理和部署,在這本書中也得到瞭係統性的介紹。這對於我梳理和鞏固現有的知識體係,以及學習新的安全理念,都有著極大的幫助。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集大成者”,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來審視網絡安全這個廣闊的領域。
評分在我收到這本《網絡安全》之前,我對網絡安全的理解還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上,比如如何設置強密碼,如何識彆釣魚郵件之類的。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係統而全麵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網絡安全知識框架。從最基礎的網絡通信原理,到復雜的加密算法,再到如今的AI安全,這本書幾乎覆蓋瞭所有我需要瞭解的網絡安全領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隱私保護”的討論,它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還深入探討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問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網絡安全不僅僅是為瞭防止攻擊,更是為瞭保護個人的隱私和閤法權益。書中關於“數據泄露”的分析,更是讓我觸目驚心,同時也讓我明白瞭加強數據安全措施的緊迫性。它用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展示瞭數據泄露帶來的嚴重後果,並提供瞭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對網絡安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更是與人文、法律、道德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網絡安全》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規劃教材”這個定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理論堆砌的教科書。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都給我帶來瞭驚喜。作者顯然對網絡安全領域有著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將其係統地、有條理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從早期的一些經典攻擊模型,到當前最前沿的零信任架構和AI在安全領域的應用,這本書幾乎涵蓋瞭網絡安全的所有重要方麵。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安全技術之間的關聯性的闡述,比如如何將加密技術、身份認證和訪問控製結閤起來,構建一個立體的防禦體係。書中對於不同攻擊場景的分析也非常到位,比如針對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挑戰,以及雲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安全問題。這些都是當今社會非常關注的熱點,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係統性的解答,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另外,書中引用瞭大量的學術文獻和行業報告,這不僅增加瞭內容的權威性,也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每次閱讀,我都能發現新的知識點,或者對之前理解不清的概念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全景圖”,讓我能夠站在高處,俯瞰整個網絡安全的世界,理解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剛剛踏入網絡安全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的新手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對網絡安全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市麵上的資料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零散不成體係。直到我翻開這本《網絡安全》,纔發現自己找到瞭“歸宿”。首先,它的結構設計就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網絡概念入手,循序漸進地講解瞭網絡安全的核心原理和技術。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各種攻擊手段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結閤大量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這讓我對潛在的威脅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安全措施。例如,在講到SQL注入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幾個代碼片段,而是詳細剖析瞭注入點産生的根源,不同類型的注入攻擊如何運作,以及相應的防禦策略,甚至還附帶瞭一些常用的檢測工具和方法。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小白”也能逐漸理清思路,不再感到茫然。而且,書中的圖文並茂,大量的示意圖和流程圖更是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經常會一邊閱讀,一邊對照圖示,這種學習方式效率非常高。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我一步步探索網絡安全的奧秘。我敢說,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準備畢業設計和未來就業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網絡安全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網絡安全》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係統性學習的需求。書的內容組織非常閤理,從基礎的網絡協議安全,到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的安全,再到更高級的攻防技術,都進行瞭深入的講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漏洞管理”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漏洞,如緩衝區溢齣、跨站腳本攻擊(XSS)、SQL注入等,以及相應的檢測、分析和修復方法。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實際操作的案例,讓我能夠通過動手實踐來加深理解。此外,書中對“安全審計”和“日誌分析”的講解也非常到位,這對於理解網絡攻擊的痕跡以及進行事後追溯至關重要。我瞭解到,很多時候,通過對日誌的細緻分析,就能夠發現潛在的安全威脅。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麵,也為我今後的職業發展指明瞭方嚮。它讓我認識到,網絡安全並非孤立的技術,而是需要綜閤運用多種知識和技能纔能應對的復雜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