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平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学验具丰,教研相长。本书从陈氏临床典型医案、经验传承、学术特点和科研教学等方面重点反映了陈氏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的成就,可为当前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或科研的工作者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章医案集萃……1
第一节常见症状2
蛋白尿2
血尿4
水肿8
腰痛10
高血压11
乳糜尿13
第二节病理分型肾病15
IgA肾病15
膜性肾病22
微小病变病34
轻微病变病37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8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4
新月体肾炎54
IgM肾病56
第三节继发性肾病58
糖尿病肾病58
狼疮性肾炎63
尿酸性肾病6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9
高血压肾病7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77
第四节肾小球疾病8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83
急性肾小球肾炎84
慢性肾小球肾炎85
肾病综合征87
第五节肾小管间质病变94
间质性肾炎94
第六节肾功能不全97
急性肾功能衰竭97
慢性肾功能不全100
第七节其他泌尿系疾病115
急性肾盂肾炎115
慢性肾盂肾炎115
前列腺疾患117
尿路结石118
多囊肾125
第八节部分特殊类型肾病130
Alport综合征130
薄基底膜病131
IgG4相关性肾病132
Wegener肉芽肿肾损害133
产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134
淀粉样变肾病136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37
肝肾相关疾病138
干燥综合征肾损害142
激素依赖性肾病144
结节病肾损害149
牛皮癣相关肾炎150
纤维样肾小球病151
心磷脂抗体综合征151
血管炎性肾损害153
血栓性微血管病154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155
肾动脉狭窄155
肾穿刺后血肿156
附膏方医案157
第二章临证发微……163
第一节更年期常见病症治疗164
第二节治疗“蛋白尿”167
第三节降气活血法治咯血171
第四节癃闭证治探讨172
第五节慢性肾炎证治176
第六节通腑法在内科危重病例的应用178
第七节中药为主治疗各类肾炎181
第八节湿热病邪与新月体肾炎186
第九节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临床研究189
第十节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分型之关系192
第十一节提倡辨病论治,力主微观辨证197
第三章传薪实录……201
第四章临床研究……285
第一节黄芪牛蒡子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探讨及其配伍关系的研究286
第二节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296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307
第四节上海市部分儿童血尿及左肾静脉受压普查结果分析320
第五节肾平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前研究322
第六节IgA肾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329
第七节金蝉补肾汤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观察336
第八节蝉花治疗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341
第九节补肾生血颗粒剂对肾性贫血的治疗研究347
第十节斡旋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354
附录陈以平主要学术著作及研究论文363
后记366
作为一个对健康养生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肾病”这个词汇总是引起我的警觉。这本书的标题《陈以平肾病治验传薪与临床研究》,听起来既有权威性,又不乏人文关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向我介绍肾病是怎么回事,它可能有哪些症状,以及更重要的是,在陈以平教授的经验中,有哪些有效的、或者说“治验”的治疗方法。我理解“传薪”可能意味着书中会包含一些传统中医的治疗思路,而“临床研究”则表明这些方法可能经过了科学的验证。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肾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肾脏疾病,或者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如何寻求正确的治疗。它不必过于深奥,但希望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健康建议,或者让我看到,即使是面对像肾病这样严重的疾病,依然有希望通过专业的、有传承的医学智慧来战胜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尤其是“治验传薪”这个词组,它唤起了一种对中医古老智慧的敬畏和对临床实践经验的珍视。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武林秘籍,记录着一代代名医在肾病治疗领域所积累的绝世“武功”——那些经过无数次验证的、能够化解病痛的“治验”。“传薪”则传递出一种薪火相传的使命感,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更是对中医精髓的传承和发扬。我好奇的是,这种传承是如何体现在书中的?是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还是对经典医案的解读?抑或是对某个特定治疗流派的系统梳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中医的世界里,如何将古老的理论与鲜活的临床实践巧妙地融合,最终为患者带来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肾病的治疗,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医生命力的史诗,展现了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发挥的独特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对“临床研究”这部分内容格外关注。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我非常想知道,本书的作者是如何在“传薪”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临床探索的。是采用了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还是严谨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肾病类型,还是探讨通用的治疗原则?我尤其好奇,在结合了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的碰撞中,会产生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或者对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化建议?我希望它能为我们基层医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肾病患者。当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对研究结果的深入解读,解释这些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对未来肾病诊疗方向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肾病治疗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突破。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对肾病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但“治验传薪”几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中医传承的深厚底蕴,以及无数临床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想象中,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像是一部记录了老一辈医学大家如何将毕生所学,通过精湛的医术和仁心,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故事。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治验”的精彩瞬间?是某个疑难杂症在名医手中迎刃而解的豁然开朗,还是病患在接受治疗后重拾健康的喜悦与感激?“传薪”二字,也让我对作者的视角充满了期待,他/她是否会深入挖掘这些经验背后的方法论,比如辨证论治的精髓、用药的巧思,甚至是医患沟通的艺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中医的生命力,了解到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医学的智慧依然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肾病治疗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医者仁心、学术传承的史诗。我非常期待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中医治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或许能为我理解疾病,乃至人生,带来新的启示。
评分当我看到“陈以平”这个名字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在肾病领域耕耘多年的资深专家形象。这本书的副标题“肾病治验传薪与临床研究”,似乎就是这位专家数十年临床经验与学术思考的结晶。我猜想,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会围绕着陈以平教授在肾病诊疗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成功案例展开。他/她是如何看待肾病的不同分型和发展阶段的?在面对那些棘手的、屡治不愈的肾病患者时,他/她会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是否会分享一些他/她独创的方剂,或者对经典方剂的创新运用?“传薪”二字,也暗示着陈教授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深受前人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他/她所传承的医学思想,以及他/她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感悟。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与一位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肾病专家的深度对话,从中汲取宝贵的临床智慧和学术营养,对于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无疑具有巨大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