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内容立足于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的学科交叉,覆盖部分工业电子领域。《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分为两部分:1)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涵盖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的主要主题,包括开关模型、典型和通用平均模型及降阶模型;2)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探讨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方法,涵盖线性和非线性控制方法。书中关于每个问题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给出直观的案例。书中案例研究问题源于工程实际,并给出完整的求解过程。《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应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给出了必要的仿真和注解,以便读者深刻理解控制结构运行的要点。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可作为电力电子领域硕士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的研究者和专业人士参考。
Seddik Bacha是法国格勒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的教授,并且积极地在格勒诺布尔电气工程实验室(G2Elab)的电力系统课题组开展研究。他在2001~2012年间担任课题组组长。自1990年以来,他研究和教学的领域是电力电子结构的建模和非线性控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之后,现阶段他的研究重点为电力电子控制、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网能量优化[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智能家居等]。他在格勒诺布尔约瑟夫•傅里叶大学和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教授的课程中,“电力电子结构”是本科生课程,“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和“电力电子系统控制”是电气工程研究生课程。除了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之外,Bacha教授作为合作者拥有3项专利,参加了17本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发表了200多篇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
Iulian Munteanu在1996年于罗马尼亚多瑙河下游大学取得了应用电子学士学位,在1997年于法国勒阿弗尔大学取得了仪器测量与控制硕士学位,在2006年于罗马尼亚多瑙河下游大学取得了自动化控制博士学位。从1998年到2011年,他在多瑙河下游大学电子和通信系工作。从2000年开始,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电气工程实验室,以Daniel Roye和Seddik Bacha作为导师,他进行了博士和博士后的研究,主要方向为用于可再生能源转换的电力电子系统。这期间他作为合著者编写了2本书,获得了1项专利,参加了1本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发表了7份研究报告以及40多篇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现阶段,Iulian Munteanu 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图像、语音、信号与自动化控制实验室(GIPSA-lab)的控制系统课题组工作。他的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控制。
Antoneta Iuliana Bratcu在1996年于罗马尼亚多瑙河下游大学取得了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在2001年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取得了自动化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在1995~2011年,她在多瑙河下游大学工作。2002~2005年,她分别在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和圣太田国立高等矿业学校完成了两项博士后研究。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她作为格勒诺布尔电气工程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在Seddik Bacha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工作。她作为合著者编写了3本书,获得了1项专利,发表了5份研究报告以及60多篇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现阶段她是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并且与GIPSA-lab展开合作。她的研究方向为用于能量转换系统的连续和断续优化控制。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一
原书序二
原书前言
第1章简介1
1.1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功能和目标1
1.2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仿真和控制需求分析2
1.3本书内容的涉及范围和结构3
参考文献3
第一部分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
第2章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简介5
2.1模型5
2.1.1什么是模型5
2.1.2建模的范围5
2.2模型的类型6
2.2.1开关模型8
2.2.2采样数据模型9
2.2.3平均模型10
2.2.4大信号和小信号模型10
2.2.5行为模型13
2.2.6示例14
2.3模型应用16
2.3.1各种模型之间的联系16
2.3.2建模和控制之间的联系16
2.3.3模型的其他可能用途16
2.4本章小结18
参考文献18
第3章开关模型19
3.1数学建模19
3.1.1通用数学框架19
3.1.2双线性形式21
3.2建模方法21
3.2.1基本假定:状态变量21
3.2.2通用算法22
3.2.3示例23
3.3案例研究:三相电压源型整流器29
3.4本章小结36
思考题36
参考文献41
第4章经典平均模型42
4.1本章简介42
4.2定义和基础知识43
4.2.1滑动平均43
4.2.2状态变量平均44
4.2.3开关周期平均44
4.2.4电力电子电路平均化完整过程44
4.3平均方法45
4.3.1图形法45
4.3.2解析法46
4.4平均化误差分析47
4.4.1精确采样数据模型47
4.4.2精确采样模型和精确平均模型之间的联系49
4.5小信号平均模型51
4.5.1连续小信号平均模型51
4.5.2采样数据小信号模型52
4.5.3示例52
4.6案例研究:buck-boost变换器54
4.7平均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63
思考题63
参考文献75
第5章通用平均模型77
5.1本章简介77
5.2原理78
5.2.1基础知识78
5.2.2与一阶分量模型的联系79
5.2.3与经典平均模型的联系80
5.3示例80
5.3.1状态变量实例81
5.3.2无源电路实例81
5.3.3耦合电路实例81
5.3.4开关函数83
5.4平均方法84
5.4.1解析法84
5.4.2图形法85
5.5通用平均模型和实际波形之间的联系86
5.5.1从通用平均模型中提取时变信号86
5.5.2从时变信号中提取通用平均模型87
5.6采用通用平均模型表示交流变量中有功和无功分量89
5.7案例研究92
5.7.1感应加热电流源型逆变器92
5.7.2串联谐振变换器96
5.7.3通用平均模型的局限性:示例98
5.7.4PWM变换器100
5.8本章小结110
思考题110
附录115
参考文献116
第6章降阶平均模型118
6.1本章简介118
6.2原理119
6.3通用方法120
6.3.1交流变量示例:感应加热电流源型逆变器121
6.3.2断续导通模式示例:buck-boost变换器124
6.4案例研究127
6.4.1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建模127
6.4.2DC-DCboost变换器工作在断续导通模式129
6.5本章小结134
思考题134
参考文献138
第二部分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
第7章电力电子变换器通用控制理论140
7.1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目标140
7.2电力电子变换器特殊的控制问题142
7.3不同控制方法144
7.4本章小结145
参考文献146
第8章DC-DC功率变换器线性控制方法147
8.1线性化平均模型,控制目标和相关的设计方法147
8.2直接输出控制148
8.2.1假设和算法设计148
8.2.2buck-boost变换器示例150
8.3间接输出控制:双环级联控制结构153
8.3.1假设和算法设计154
8.3.2双向DC-DC变换器示例157
8.3.3带有非最小相位行为的DC-DC变换器双环级联控制结构160
8.4通过极点配置调整系统动态的变换器控制方法164
8.4.1假设和算法设计164
8.4.2buck变换器示例167
8.5数字控制问题169
8.5.1数字控制方法设计169
8.5.2光伏应用中boostDC-DC变换器获取数字控制律示例171
8.6案例研究173
8.6.1用超前-滞后控制实现的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直接控制173
8.6.2通过极点配置实现的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直接控制177
8.7本章小结182
思考题183
参考文献188
第9章DC-AC和AC-DC功率变换器线性控制方法190
9.1背景190
9.2旋转dq坐标下控制方法191
9.2.1单相并网逆变器示例195
9.3谐振控制器199
9.3.1谐振控制的必要性199
9.3.2比例谐振控制的基础200
9.3.3设计方法204
9.3.4具体实现时的若干问题209
9.3.5复合
原书前言
现代电力电子学开启了电能处理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在过去的几十年,控制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中成为了技术创新的前沿。随着这个趋势,《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将控制系统理论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可供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研究工作的在校学生和专业人士参考。《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为读者提供了工具,可以获取多种类型开关变换器的不同模型和控制结构(直流和交流电路)。这些主题不仅涵盖线性控制技术(该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而且还涵盖了现代非线性连续或变结构控制。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来源于SeddikBacha教授1994年来为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和约瑟夫•傅里叶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和本科生开设的课程——“电力电子拓扑的建模和控制”。法国格勒诺布尔电气工程实验室在开关变换器和可再生能源转换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和案例研究。本书的编写得到法国国立高等工艺学校前校长Jean-PaulHautier教授的支持鼓励。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的编写方式与主要内容相呼应,立足于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的学科交叉,覆盖部分工业电子领域。本书编写时假设读者具备上述学科的基本知识。在书中,每个问题都有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并且给出直观的案例。案例研究问题源于实际,并给出最完整的解决途径。本书给出了必要的仿真和注解,以便读者深刻理解开关变换器控制结构闭环运行的要点。
为了便于电力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理解,本书做了许多努力,包括丰富的参考书目以提供成熟领域的综合信息、关键术语的归并、完备的案例研究以及统一的表述符号和风格。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作者IulianMunteanu博士和AntonetaIulianaBratcu博士,在罗马尼亚多瑙河下游大学EmilCeangǎ教授处的求学和共同的工作经历对于本书的论述影响重大。我们感谢EmilCeangǎ教授提供的宝贵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本书许多控制方法的教学演示颇具启发意义。感谢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LeopoldoGarcíaFranquelo教授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和对本书的认可。还要感谢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的Jean-PierreRognon教授为提高本书的质量提供的有益意见和建议。
SeddikBacha
IulianMunteanu
AntonetaIulianaBratcu
法国格勒诺布尔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将我引向了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的深邃殿堂。在书中关于变换器建模的章节,我被作者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深入到物理层面,细致地分析了能量如何在电感、电容以及开关器件之间进行传递和转换。例如,在讲解Boost变换器的数学模型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在开关管导通和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容电压如何通过电感电流的变化来维持输出的稳定。他对于模型简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得我能够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何种精度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当我翻阅到控制章节时,更是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作者对各种控制策略的介绍,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着重于如何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实现这些控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时,作者会结合实际的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来达到目标。书中大量的仿真案例和理论推导相互印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可信。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仿佛踏入了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殿堂。在阅读书中关于变换器建模的部分,我被作者扎实的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所深深吸引。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各种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而是从物理原理出发,逐步剖析了开关器件的工作特性,电感和电容的储能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能量的转换。对于像Boost变换器这样结构稍显复杂的拓扑,作者更是详细讲解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平均模型,清晰地展示了输入电压、占空比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数学联系。而当章节转向控制部分时,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对各种控制策略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控制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权衡。例如,在讲解如何设计PID控制器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时,他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PID参数整定方法,还结合了实际电路的动态特性,分析了P、I、D三个参数对系统响应速度、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化设计思路。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波形分析,为理解复杂的动态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方面,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可以用“拨云见日”来形容。长久以来,我总觉得在理解一些复杂的电力电子电路原理时,存在着一层难以言喻的迷雾,尤其是当涉及到变换器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时,更是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尤其是阅读到关于各种功率变换器稳态和动态建模的章节时,我惊喜地发现,作者以一种极其清晰、系统的方式,将这些原本看似晦涩的概念一一呈现出来。他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个数学推导背后的物理原理,比如,在讲解如何建立一个Buck变换器的平均模型时,作者会从开关周期内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变化入手,一步步推导出平均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进一步抽象为状态方程。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复杂的数学模型变得直观易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不同控制策略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详细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在实际电路中的实现难点和工程考量。例如,在讨论PID控制器的设计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整定方法,还结合了变换器的阶数、增益裕度、相角裕度等关键参数,以及实际的采样延迟、执行器非线性等因素,给出了实际的工程化建议。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设计一个稳定、高效的控制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丰富的图表和仿真结果,也为我理解抽象的概念提供了直观的帮助。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电力电子变换器世界的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其精妙之处,并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方法。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是,它在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着电力电子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在阅读书中关于变换器建模的部分,我被作者的细致入微所折服。他不仅仅是给出了各种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而是从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逐步剖析了每一个元件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能量的转换。例如,在讲解Buck变换器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在开关管导通和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容电压如何通过电感电流的变化来维持输出的稳定。他对于模型简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得我能够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何种精度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当我翻阅到控制章节时,更是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作者对各种控制策略的介绍,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着重于如何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实现这些控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时,作者会结合实际的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来达到目标。书中大量的仿真案例和理论推导相互印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可信。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带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感受,它以一种温和而强大的方式,将复杂的电力电子知识植入我的脑海。在阅读关于各种变换器数学模型推导的部分,我被作者的耐心和细致所打动。他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一步步构建模型。例如,在介绍DC-AC变换器时,作者会详细分析三角波与输入的调制信号如何产生PWM信号,以及PWM信号如何控制开关管的通断,进而影响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他不仅给出了理想模型,还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寄生效应、开关损耗等非理想因素进行了讨论,这使得建立的模型更加贴近实际。而当我深入到控制章节时,更是感觉豁然开朗。作者对各种控制方法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公式的堆砌,更是侧重于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他会详细分析不同控制方法在响应速度、鲁棒性、动态性能以及硬件实现复杂度等方面的权衡,并给出了许多实用的工程经验。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瞬态响应能力时,作者会结合实际的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优化控制器参数或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来达到目标。书中大量的图例和仿真曲线,为我理解抽象的概念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宝典。作者在书中对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他从最基本的电路原理出发,逐步构建了平均模型,并清晰地展示了输入、输出以及控制信号之间的数学关系。例如,在讲解Boost变换器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在开关管导通和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容电压如何通过电感电流的变化来维持输出的稳定。他对于模型简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得我能够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何种精度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当我翻阅到控制章节时,更是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作者对各种控制策略的介绍,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而是着重于如何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实现这些控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时,作者会结合实际的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来达到目标。书中大量的仿真案例和理论推导相互印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可信。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在我看来,《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对话。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在初探书中关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章节时,我被作者严谨的推导过程和清晰的逻辑所折服。他从基本电路方程出发,通过对开关器件状态的平均处理,巧妙地将非线性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从而能够方便地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控制设计。这种数学上的严谨性,让我对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了充分的信心。而当阅读到书中关于各种控制方法的比较分析时,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控制算法,而是深入地探讨了不同控制方法在处理电力电子变换器特有的动态特性时的优势和不足。例如,在讨论滞环控制时,他不仅清晰地解释了其工作原理,还分析了其在电流纹波控制方面的优点,以及在频率不确定性方面可能存在的挑战。同时,书中对模型预测控制的详细阐述,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高动态响应的电力电子系统,更是让我看到了前沿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书中大量的仿真案例和理论推导相互印证,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可信。对于任何希望在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或工程师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电力电子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深知一本高质量的参考书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遇到的最出色的著作之一。它的价值体现在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者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在建模部分,作者对各种主流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从最基本的DC-DC变换器,到复杂的AC-DC、DC-AC以及AC-AC变换器,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建模分析。他不仅给出了线性的平均模型,还深入探讨了如何考虑寄生参数、开关损耗等非线性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这对于需要进行高精度仿真的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控制部分,书中涵盖了从传统的PID控制,到先进的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多种控制算法。作者不仅详细讲解了这些控制算法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他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应用这些算法,包括离散化、参数整定、鲁棒性分析等关键问题。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模型降阶和鲁棒控制的设计思路,这对于应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和干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结合了大量的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这使得书中的理论内容更具说服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直接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严谨而又不失条理,语言清晰流畅,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步理解。对于任何希望在电力电子领域有所建树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都将是他们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一本真正能触及核心的技术书籍,绝非泛泛而谈。初读《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的章节,我立即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折服。例如,在介绍DC-DC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给出最终的方程,而是花费大量篇幅,从基本电路原理出发,逐步推导出每个变量的含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开关过程中发生动态变化的。他细致地分析了电感和电容的储能特性,如何通过PWM信号的调制来影响这些储能元件的充放电过程,进而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推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了模型简化的一些前提条件,比如低频近似、忽略寄生参数的影响等,并且清晰地阐述了这些简化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使得我不仅能掌握模型的构建方法,更能理解模型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如何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和调整模型。书中对各种典型变换器拓扑,如Buck、Boost、Buck-Boost以及更复杂的Cuk、SEPIC等,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都给出了详实的指导。作者在讨论控制策略时,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对PID控制、滞环控制、滑模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配以大量的仿真案例和实际应用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选择和调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不失严谨,大量的公式推导清晰明了,图示和例题的设置也恰到好处,使得学习过程既充满挑战又不至于枯燥。对于正在从事电力电子相关工作的工程师,或者有志于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引导我们一步步深入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奥秘。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电力电子技术的迷宫。尤其是在建模部分,作者对各种主流变换器拓扑的细致分析,让我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他不仅从稳态角度描述了各个器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对变换器在动态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讲解Buck-Boost变换器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在开通和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充磁和放磁过程,以及电容电压如何通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来维持输出的稳定。他通过建立小信号模型,清晰地展示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变化如何影响变换器的输出,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视角,让复杂的动态过程变得易于理解。而当我翻阅到控制章节时,更是发现作者的讲解如同艺术一般。他不仅仅是介绍各种控制算法,而是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实际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中实现这些算法,并且如何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时,作者会结合实际的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者采用自适应控制等方法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书中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详细的仿真结果,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领域的大门,让我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评分老师的书需要仔细拜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华。
评分书不错,就是有点贵
评分书很好,内容丰富,包装也很好!
评分书不错,就是有点贵
评分好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书里比较权威的了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书里比较权威的了
评分还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