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古典行·人物卷·纳兰性德词传:情在不能醒

浪漫古典行·人物卷·纳兰性德词传:情在不能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灏 著
图书标签:
  • 纳兰性德
  • 清朝诗词
  • 古典诗歌
  • 词传
  • 爱情诗
  • 文学传记
  • 情感
  • 古典文学
  • 诗词鉴赏
  • 浪漫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96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91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此书以词为主线,用华美而深情的笔调书写了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的一生。全面展现了纳兰性德其人、其词、其性、其情。这位满怀惆怅的人间客,一生挣扎在枷锁与自由、世俗与纯情、出世与入世之间,在不可名状的忧伤中走完了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之路,留给世人一个凄美惆怅的背影。


目录

不是人间富贵花

003不是人间富贵花(引)

花月莫放相思醒

011待春风

017是何人

023香车杳

027旧精灵

033空凝贮

回廊一寸相思地

043此情待共

049回廊影里

057催花未歇

064篆烟残烛

068相思相望

拟将欢笑排离索

077寂寞芳菲尽

082花间心情新

088人在木兰船

094当时结兰襟

098留取湘江雨

感卿珍重报流莺

107误春期

113感旧知

118慰多情

123对景排

129愁不胜

唱罢秋坟愁未歇

137相思绝

143是寻常

149独自凉

156未招魂

162两凄迷

赏心应比驱驰好

169笑江湖

175赏心好

180总如水

187那畔行

194几时平

握手西风泪不干

203飘零心事久

208大笑拂衣归

213德也狂生耳

218生还吴季子

224离人此夜凉

人生别易会常难

231一声吹冷

236因人热

241淄尘老

245君老燕南

250乌衣巷口

我是人间惆怅客

259我是人间惆怅客(尾声)


精彩书摘

  引子

  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大的奇迹。相同的世界里,没有完全相似的两个生命。每片树叶,每朵飘逝的流云,每一次呼啸而去的春风,都有自己的悲欢。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性格,即使在最低的温度里,也绽放着冷峻的花。那是雪之花,“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它的美艳,是绝世的冰凉和寂寞。它自天而降,以最华美而不可思议的姿态临世,当它终化为水,流进千山万壑,流进每一个沉默的凝视里,更以彻底的消散诠释了生命最大的荣光。它来世上一遭,又遽然离去,它来去都那样坦然清澈,何曾真正眷恋凡尘种种?它是花,却“不是人间富贵花”。

  不单是雪,人亦如此这般。

  每个新鲜生命来临之前,有万般可能及想象,及至降生刹那,身世、容貌、性情,已被那看不见的手任意点染,未来贫穷富贵,幸福痛苦,纵有种种翻云覆雨,都必于这自胎成之时的根基开始,无法选择,也终生不可挣脱。

  先天境遇不同,禀赋也不同。

  《红楼梦》说,“天地生人……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微末的生命可以长自华丽的土壤,壮观的风景未必不能出自深邃黯淡的深谷。只是,人之初,触目所及的第一片风景,谁能自主?平凡如你我,富贵如容若,谁都不能。

  纳兰容若,清王朝最富丽堂皇然而又最惆怅的天才诗人,于顺治11年冬天,诞生于銮仪卫云麾使纳兰明珠之家。他降生时,漫天雪花如柳絮,美而终将消散,仿佛预示了他那非同一般的人生——美丽而充满不可名状的忧伤。于雪之方生方死,依稀可见他未来短暂而华丽的生命,既拥有满族血统带来的狂野,又始终闪烁着汉族儒家文化敦厚温良的理想光辉。这位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御前侍卫,他的聪颖秀丽、痴情与执拗,他笔下灵气逼人的锦绣文章,他于骄人富贵中展现的出人意料的忧伤出世姿态,以及英年早逝、于绝美处凋零的不堪命运,使他成为满人入关以来留给后人最绝美的背影。

  然而,绝美的容若亦不能选择他的来处。不能,便有不同。

  非同一般的人生,只因非同一般的禀赋。这是交错正邪之气的禀赋,必有出人意料的灵气,也必有出人意料的纠结。凡人最肯羡慕那得不到的际遇:荣华、聪慧、非同凡响的人生。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不过是平安。只因人世间另有一种逻辑,平凡人虽没有出人意表的聪明富贵,却能拥有平淡真切的日夜,安静从容,了此一生;而那些得到天地最珍贵灵气禀赋之人,世人只知盲目艳羡,却不了解这些耀眼生命往往平生多舛,命运忐忑,万人钦羡的背后,始终要交付昂贵的代价。《红楼梦》中贾宝玉如此,清康熙年间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纳兰容若亦如此。因而,身世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入,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所有不甘命运者,一律如此彷徨不可终日,这样的彷徨,容若用一首《采桑子》说尽了此中况味。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天寒地冻,鞍前马后不足惧,惧的是唯唯诺诺、没有话语权的人生。侍卫容若无数次凝望雪花,无数次陷落在那不可一世的冰冷里。面对漫天不以人世土壤生息的别有根芽之飞雪,他写下了一生最贴切的谶语:“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他说的不是雪,而是自己。

  ……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浪漫古典行”系列中另一册图书的详细简介,聚焦于一个与纳兰性德风格迥异的文学巨匠。 --- 浩气长存,词海扬帆:苏轼的旷达与哲思 系列:《浪漫古典行·人物卷》 本册主题:《苏轼传:一蓑烟雨任平生》 卷帙之始:风流天下的北宋文宗 本书将带您走进北宋文坛巨擘苏轼(苏东坡)那跌宕起伏、光芒万丈的一生。他不仅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集诗、词、文、书、画于一身的大家,更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典范。与纳兰性德的深情内敛、一往情痴不同,苏轼的人生底色是“旷达”二字,这旷达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在经历无数次政治风波与人生低谷后,依然能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书将依据翔实的史料,梳理苏轼从眉州青神县的少年才俊,到名动京师的“唐宋八大家”后继者,再到屡遭贬谪、远赴黄州、惠州、儋州的漫长旅程。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如何以惊人的生命力,在每一次困境中汲取养分,最终成就了其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第一章:少年得意与初入庙堂——“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的早年生活充满了灵气与抱负。本书将详述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父子”同科进士的佳话,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影响了北宋中叶的文坛格局。在初入翰林院时,苏轼的诗文便锋芒毕露,以“意在笔先”的风格,力图革新当时文坛的弊病。 重点章节将描绘他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复杂关系。苏轼并非顽固守旧,他对改革有自己的见解,这种“中立而不失立场”的态度,既为他赢得了部分同僚的尊重,也为他日后遭受的政治清算埋下了伏笔。我们还将细致解读他早年作品中那种初入世的理想主义和对朝政的关切,比如他直言不讳的谏言如何让他开始接触到政治斗争的残酷。 第二章:乌台诗案与哲思的蜕变——黄州烟雨中的觉醒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次浴火重生。本书将以大量篇幅还原这场震惊朝野的文字狱,分析那些被指控“讥讽朝政”的诗句背后的真实意图。从死神边缘被拉回后,苏轼被贬谪至偏远的黄州。 在黄州,他不再是那个急于济世报国的朝廷官员,而是一位真正的文人、哲人、农夫。我们细致考察他如何在东坡开垦荒地,自号“东坡居士”的过程。正是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思想上的大跨越,将儒家的入世精神、道家的超脱洒脱和佛教的禅宗智慧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步古今的“苏式旷达”。黄州时期的词作,如《定风波》,字句之间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对自然万物的和解。 第三章:宦海浮沉与赤子之心——宦游四方的足迹与情怀 被贬谪的经历贯穿了苏轼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本书将依次展开他在杭州、颖州、惠州以及最终流放岭南海南岛的历程。每到一个地方,苏轼都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在杭州,他治理西湖,留下了“苏堤”的千古美名;在惠州,他发现了岭南的野趣与美食,将生活的艰辛转化为诗意的体验;而在最艰苦的儋州(今海南),他不仅开垦荒地,教化当地百姓,更以其乐观精神,感染了无数身边的追随者。我们重点分析苏轼在逆境中如何用诗词来安抚自己和家人,例如他写给妻子的宽慰,以及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无不体现出其“兼济天下”的赤子之心。 第四章:词风革新与不朽的文学遗产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柳永的婉约并立,共同将宋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将专题剖析苏轼的词风:他如何将诗歌的意境、议论和哲理引入词中,拓宽了词的题材与表现力。 我们将对比分析他早期的清丽之作与后期的雄浑之篇,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宇宙哲思的探讨。他的文字既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无论何种境遇,总能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方式。 结语:文学丰碑与人格典范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的精神是光辉的。他教会后人,在遭受命运的不公时,如何保持人格的独立与高贵。他用自己的作品和生活实践,回答了“何为士大夫”的终极命题。本书旨在通过全面梳理苏轼的生平、思想与艺术成就,为读者呈现一位既有天才之笔,更有伟大灵魂的文学巨匠,让苏轼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与洒脱,穿越千年,依然激励着我们前行。 本书配有精选的苏轼书画作品扫描件,并附有详细的注释与背景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的宋代文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它所承诺的“情在不能醒”的意境。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情感表达,暗示着一种深入骨髓、难以忘怀的羁绊。我渴望在书中看到,纳兰性德是如何在人生的长河中,经历那些让他“情在不能醒”的瞬间。是怎样的爱恋,怎样的失去,怎样的错过,才让他留下了那些如此动人的诗句?我对书中对他词作的解读充满好奇,是如何在短短的篇章中,蕴含着如此深沉的情感力量?书中会如何展现他作为一位贵族公子的生活,那种锦衣玉食背后的落寞,那种身份地位带来的束缚?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过对史料的细致考证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洞察,帮助我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词句,去感受他那颗敏感而又丰富的心灵。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关于情与人生、关于诗意与现实的探寻,是一次与古代文人灵魂对话的绝佳契机。

评分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时或许有些许醇厚,细细品味却能尝出万千滋味。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纳兰性德情感世界的剖析。他词中的情,究竟是寄托于谁?是那位“兰闺深几许”的无名女子?还是那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青梅竹马?亦或是那些转瞬即逝的萍水相逢?书中如何通过史料的梳理和作者的解读,来勾勒出这些情感的轮廓?是悲伤多于欣慰,是遗憾多于圆满?我对书中对纳兰性德生活细节的呈现充满了兴趣,他是否也曾有过放浪形骸的时候?是否也曾有过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壮志?我相信,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生活不可能仅仅是风花雪月,背后一定有着更深沉的思考和更复杂的情感纠葛。这本书,将是我探寻这位传奇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他词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让我看到一个立体、丰满的纳兰性德。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生平事迹,更是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上下功夫。他作为一个皇亲国戚,身处繁华却又暗流涌动的朝堂,这种身份带来的矛盾和挣扎,是否会在书中得到深刻的体现?他的词,既有婉约的柔情,又不乏豪迈的气魄,这种多样的风格,是如何在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我期待作者能够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情感细腻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纳兰性德。特别是书中关于他与身边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是家人、友人还是红颜知己,这些关系是如何影响他的心境,又如何在他的词中留下痕迹?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了解一位伟大词人生平、理解他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途径,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分

初读《情在不能醒》,我内心涌动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纳兰性德,这位清初的词坛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凄美与浪漫。而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对他生平的简单梳理,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从书名“情在不能醒”便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挥之不去的情感羁绊,这正是纳兰词中最为动人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层层剥开这位词人内心世界的,他笔下的那些“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究竟源自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波澜?是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还是壮年失意的悲凉愁苦?是挚爱早逝的锥心之痛,还是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挣扎?我对书中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那些似乎能触碰到心底最柔软之处的文字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读出纳兰性德不仅仅是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起伏的鲜活个体。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场关于情与人生、关于诗与灵魂的深度探索,是一次与古代文人心灵相通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正如纳兰词的风格。翻开扉页,我便被一种温润的笔触所吸引,仿佛能闻到纸墨的清香,感受到作者对纳兰性德这位人物的敬意与热爱。我一直在想,要怎样才能将一个如此遥远的时代的人物,如此生动地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凡的努力。我期待它能描绘出纳兰性德所处的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他所经历的家族兴衰、政治风云,这些宏大的背景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个人命运和词作的创作?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解读他那些看似直白却又意味深长的句子,是怎样一种情感的堆叠,怎样的经历,才让他在短短的人生中,留下如此多触动人心的绝唱。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词人的传记,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方式、情感世界的细致描摹,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窗口。

评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女儿需要买的书,质量不错

评分

很好,很满意的一次网购,快递小哥很给力!

评分

挺好看的一本书,我也跟着读了一遍

评分

书很好,很实用,对初中生很有帮助

评分

不错,很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