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品正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眼科
  • 中医眼科学
  • 眼病
  • 诊断
  • 治疗
  • 方剂
  • 临床
  • 中医学专业
  • 眼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23049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95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由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 全书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共六章,包括中医眼科发展简史、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概要、眼病的护理与预防等;下篇各论共七章,包括胞睑疾病、两眦疾病、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瞳神疾病、眼外伤及其他眼病等。本书由廖品正主编。

作者简介

廖品正,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上篇 总论
1 中医眼科发展史
2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 眼与脏腑的关系
2.1.1 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2.1.2 五轮学说概要
2.2 眼与经络的关系
2.2.1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2.2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2.2.8 眼与经筋的关系
3 病因病机
3.1 病因
3.1.1 六淫
3.1.2 疠气
3.1.3 七情
3.1.4 饮食不节
3.1.5 劳倦
3.1.6 眼外伤
3.1.7 其他因素
3.2 病机
3.2.1 脏腑功能失调
3.2.2 气血功能失调
4 诊断概要
4.1 眼科诊法
4.1.1 问诊
4.1.2 眼功能检查法
4.1.3 眼前部检查法
(附]翻转眼睑法
4.1.4 内眼检查法
4.1.6 眼压检查法
4.2 眼科常用辨证法
4.2.1 辨外障与内障
4.2.2 辨翳与膜
4.2.s辨常见症
5 治疗概要
5.1 内治法
5.1.1 疏风清热法
5.1.2 泻火解毒法
5.1.3 滋阴降火法
5.1.4 祛湿法
5.1.5 止血法
5.1.6 活血化瘀法
5.1.7 疏肝理气法
5.1.8 益气养血法
5.1.9 补益肝肾法
5.1.10 软坚散结法
5.1.11 退翳明目法
5.2 外治法
5.2.1 一般外治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附)球结膜下注射法
球后注射法
5.2.2 常用手术法
5.3 眼科常用药物
5.3.1 内服药
5.3.2 外用药及其药剂配制法
5.4 眼科针灸疗法
5.4.1 眼周围穴位
5.4.2 远端穴位
5.4.3 耳部穴位
6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6.1 护理
6.2 预防
[附]眼保健操
下篇 各论
1 胞睑疾病
1.1 针眼
1.2 胞生痰核
1.3 椒疮
(附]沙眼的病因、诊断要点与分期
1.4 粟疮
1.5 险弦赤烂
1.6 风赤疮痍
1.7 胞忡如桃
1.8 胞虚如球
1.9 上胞下垂
1.10 胞轮振跳
1.11 目剳
1.12 睑内结石
2 两眦疾病
2.1 流泪症
2.2 漏睛漏睛疮
2.3 赤脉传睛
2.4 胬肉攀睛
2 白晴疾病
3.1 暴风客热
3.2 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暴翳
3.3 金疳
3.4 火疳
[附]白膜侵睛
3.5 白睛青蓝
3.6 白涩症
3.7 白睛溢血
4 黑睛疾病
4.1 聚星障
4.2 花翳白陷
4.3 凝脂翳
4.4 黄液上冲
4.5 蟹睛症
4.6 混睛障
4.7 风轮赤豆
4.8 赤膜下垂 血翳包睛
4.9 宿翳
5 瞳神疾病
5.1 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
5.2 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
5.3 圆翳内障
[附]惊震内障
胎患内障
5.4 云雾移晴
5.5 暴盲
5.6 视瞻昏渺
5.7 青盲
5.8 高风内障
6 眼外伤
6.1 异物入目
6.2 撞击伤目
6.3 真睛破损
6.4 化学性眼外伤
6.5 电光性眼炎
7 其他眼病
7.1 疳积上目
7.2 近视 远视
7.3 风牵偏视
7.4 突起睛高
7.5 目庠
附 录
1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1 眼球
1.2 眼的附属器
1.3 视路与视中枢
1.4 眼的血管与神经
方剂索引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一、 绪论:中华智慧之眼,洞悉视界奥秘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更是感知世界、认识宇宙的直接媒介。在中医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对眼疾的认识与防治,早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本书《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正是在此深厚底蕴之上,为新一代中医专业学子与临床工作者精心打造的一部权威教材。它不仅是对历代中医眼科学家智慧的传承与总结,更是对现代中医药在眼科领域发展前沿的梳理与展望。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符合现代医学认知的中医眼科理论框架,从而能够独立、有效地运用中医方法诊治眼部疾病,为守护国人光明贡献中医力量。 二、 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与经络气血,架设眼科诊疗基石 本书的首要篇幅,将带领读者深入中医眼科学的基础理论世界。我们将从整体观念出发,阐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在眼科诊疗中得到体现。“目者,肝之窍也”,“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开窍于二阴,其志在恐;肺开窍于鼻,其声在咳嗽;肝开窍于目,其志在怒”,这些经典的论述将从理论层面为读者揭示眼部与五脏六腑的密切联系。 脏腑与眼的关系: 详细剖析肝、脾、肾、肺、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如何直接或间接导致眼部病变。例如,肝血不足如何影响视力,肾精亏虚如何导致眼花,脾虚湿盛如何引发眼睑浮肿等。 经络学说与眼: 重点讲解与眼相关的经络,如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等,以及这些经络循行经过眼部,与眼部病变的关系。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辨别经络的病变症状,找到疾病的根源。 气血津液与眼: 深入探讨气、血、津液在中医眼科中的作用。气血的充盈与运行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眼部的营养供给与功能发挥。津液的生成与代谢异常,也可能导致眼部干涩、流泪等病症。 病因病机: 系统阐述中医眼科特有的病因学说,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饮食、劳逸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眼部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分析各种病因如何导致眼部气血失调、经络阻滞,最终形成具体的眼科病证。 三、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中医智慧下的“透视之眼” 本书将详细介绍中医眼科独特的诊断方法,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现代诊疗手段,展现中医诊断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望诊: “目者,心使也;视瞻,心之所发”。本书将详尽解读“望神”、“望色”、“望形”、“望睑”、“望眦”、“望瞳神”、“望眼球”、“望眼内”、“望眼外”等一系列望诊技巧。例如,通过观察眼白的颜色变化,推断体内湿热或寒凝;通过辨别眼睑的红肿、糜烂、倒睫,诊断不同的眼睑疾病。 闻诊: 虽然不如望诊直接,但闻诊中的一些特殊声音,如咳嗽、喘息等,有时也与眼部疾病的全身表现相关联,本书将予以简要介绍。 问诊: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起居、饮食、情志等信息,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我们将学习如何针对眼部不适,如视物模糊、眼痛、眼干、流泪、眼红、畏光等,进行详细的追问,并将其与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联系起来。 切诊: 虽不直接切眼,但通过切脉,特别是辨别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来辅助判断眼部疾病的寒热虚实。我们将学习切脉在眼科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病证辨证: 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四诊方法后,本书将重点讲解中医眼科的辨证论治体系。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具体的眼科症状、体征,结合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如风热犯目、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肾精亏虚等。 四、 常见眼病诊疗:古今智慧融合,呵护清晰视界 本书的重点篇幅将集中在对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我们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眼科的认识,系统介绍各种眼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与方法。 眼睑病: 包括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倒睫、眼睑内翻外翻等,我们将学习其中医名称(如“土疳”、“眼虫”等),以及相应的辨证论治。 结膜病: 如急性结膜炎(红眼病)、慢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我们将探讨其风热、风寒、肝火等中医病机,并学习相应的治疗方药。 角膜病: 包括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翳等,我们将关注其湿热、火毒等病因,并学习如何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药。 葡萄膜病: 如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等,我们将分析其肝火上炎、湿热内蕴等病机,并学习相应的治疗策略。 屈光不正与视功能异常: 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斜视、弱视等,我们将从“肝主藏血,肾主骨生髓”等理论出发,探讨其与先天禀赋、后天用眼过度等因素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调理方法。 青光眼: 重点分析其“水轮”“白睛”等相关概念,辨析风痰、肝肾不足等病机,并学习如何运用平肝降逆、益肾明目等方法。 白内障: 探讨其“晶珠”“圆翳”等相关描述,分析其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等病机,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思路。 视神经疾病: 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我们将从“目属肝”,联系“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等理论,探讨其病机,并学习相应的治疗方法。 眼底病: 如视网膜出血、黄斑变性等,我们将结合历代医家对眼底疾病的认识,探讨其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关联,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五、 治疗手段:方药、针灸、推拿,多元化疗法守护光明 本书将全面介绍中医眼科的各种治疗手段,强调辨证施治,因人因病施治的原则。 中药治疗: 详细介绍临床常用的眼科中药,如菊花、决明子、桑叶、薄荷、黄连、黄芩、生地、熟地、枸杞子、白术、茯苓等,阐述其药性、功效、归经,并结合具体病证,介绍经典与现代验方,以及中成药的应用。我们将学习如何组方配伍,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针灸疗法: 重点讲解与眼部相关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球后、瞳子髎、四白等,以及它们在治疗各种眼病中的应用。我们将学习针刺、艾灸等操作方法,以及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的原则。 推拿疗法: 介绍眼部周围的按摩手法,以及全身相关经络的推拿方法,以促进眼部气血循环,缓解眼部疲劳,辅助治疗眼疾。 其他疗法: 简要介绍耳穴压豆、穴位注射、中药熏洗等辅助疗法,以丰富临床治疗手段。 六、 预防保健与养生:未病先防,中医智慧赋能健康生活 本书将强调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读者提供眼部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养生指导。 生活起居调养: 详细讲解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眼部清洁等对眼部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调养: 介绍适宜眼部健康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应避免的辛辣刺激性食物。 情志调养: 探讨不良情绪对眼部健康的潜在影响,指导读者如何保持心态平和,舒畅情志。 眼部保健操: 介绍简单易行的眼部保健操,帮助读者缓解眼部疲劳,预防眼部疾病。 七、 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传承创新,共创中医眼科未来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展望中医眼科学的未来发展,鼓励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关注眼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临床案例分析: 通过精选的典型病例,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现代科技与中医眼科: 探讨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如何为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以及中西医结合在眼科治疗中的优势。 科学研究与创新: 鼓励读者关注中医眼科学的研究前沿,参与科研,为推动中医眼科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贡献力量。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一部集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将带领读者踏上探索中医眼科智慧的旅程,掌握精湛的医术,为守护人类的清晰视界,贡献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开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中医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便开始四处寻找相关的书籍。《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它直接点明了其专业性,而且“中医眼科学”这个领域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我非常想知道,中医是如何看待眼部疾病的,它是否会将眼部问题归结到人体的整体失调,比如肝、肾、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是否会影响到眼睛的健康?我期待书中能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些中医眼科的基础理论,比如“五轮八廓”学说,以及“肝开窍于目”等概念,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理解。我还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常见的眼科疾病,比如近视、远视、散光,以及一些炎症性的眼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又该如何通过药物、针灸等方式进行调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中医眼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我更深入学习中医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听起来就非常权威和专业,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中医眼科知识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一直认为,眼睛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健康。市面上的眼科书籍,很多都偏向于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而我更倾向于从整体和辩证的角度去理解眼部疾病。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应用到眼科疾病的诊断上的。比如,“望诊”中,通过观察眼球的色泽、形态、神光,以及眼睑、眼角的细微变化,中医究竟能得出哪些关于身体内部病变的信息?“问诊”时,又会重点询问哪些与眼部健康相关的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眼部疾病的中医辨证分说,比如“风热赤眼”、“肝虚目暗”、“肾精亏虚”等等,这些不同的证型在症状、病因、病机上有什么区别,以及对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选择。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经典的眼科方剂的详细介绍,比如它们是如何组成,药性如何,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清晰的中医眼科知识体系,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平时非常关注中医养生,尤其对眼睛的保养情有独钟。因为工作原因,每天对着电脑的时间很长,眼睛经常感到干涩、疲劳,甚至有视力模糊的现象。虽然也尝试过一些市面上的眼部保健品和方法,但总觉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日常的眼部保健方法,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合适的食物来滋养眼睛,又比如哪些按摩手法或者穴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像“眼保健操”一样,但更具中医特色的、专门针对眼部健康的练习。我一直想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现“眼袋”、“黑眼圈”,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否与眼部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书中是否会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并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掌握一套科学、系统的眼部养生之道,让我的眼睛能够长久地保持健康和明亮,告别那些恼人的眼部不适。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就让我觉得非常专业,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于眼睛这个非常精细的器官,中医又是如何看待和治疗的,一直让我感到非常神秘。《中医眼科学》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很多中医典籍中关于眼睛的记载,比如《灵枢》中的“目者,心使也”、“肝主藏血,受血而能视”,以及很多眼科名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解读这些经典理论,并将其与现代眼科知识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眼科理论体系。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中医是如何对眼部进行辨证分型的,比如“风轮”、“血轮”、“气轮”、“核轮”等,这些概念在现代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古代名医治疗眼疾的验案,以及这些验案背后蕴含的治疗智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初步建立起一个中医眼科学的知识框架,了解中医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治疗思路,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推拿师,我一直对“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理念深感认同。在我的推拿实践中,很多顾客也经常反映有眼部不适,比如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甚至是一些不明原因的视物模糊。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中医眼科学,以便更好地将我的推拿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顾客提供更全面的眼部健康解决方案。当我看到《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所吸引。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眼部穴位按摩、眼部保健操的详细讲解,以及如何通过调理身体其他部位来改善眼部症状。比如,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按摩足三里或者三阴交穴位,会对眼部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其中的经络原理和气血运行规律?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情志致病”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很感兴趣,比如长期用眼过度、精神压力过大,这些都会对眼睛产生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疏导眼部不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将中医眼科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到我的临床实践中,真正做到“内调外治”,为顾客带来更显著的疗效,让他们重拾清晰明亮的双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朴实的,封面是那种比较稳重的绿色,加上烫金的“中医眼科学”几个字,看起来就很有学术范儿,让人觉得内容肯定很扎实。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不容易损毁。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一直对眼科部分很感兴趣,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疗法,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也看过一些,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个名字就让我眼前一亮,直接点明了其专业性,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如何阐释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科理论,比如“五轮八廓”学说在现代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那些辨证施治的经典方剂,比如珍珠散、明目饮等等,它们到底是如何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而且,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罕见的眼病,以及那些在临床上大家比较头疼的疑难杂症,中医又是如何去应对的?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视物模糊”、“飞蚊症”、“干眼症”等现代人常见的眼部不适,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去分析其根本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深入探索中医眼科学的奥秘,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视力问题,甚至能够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中医眼科精髓的著作,希望这本书能满足我的期待。

评分

我是一位正在准备考取中医师执业资格的考生,眼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科目,但也是我一直以来感到比较头疼的部分。课本上的内容很多,而且感觉比较零散,不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特地找来研读。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梳理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历史的,从古代的医家,比如孙思邈、孙一奎等等,他们对眼科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理论,书中是否会有提及?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眼为心之苗”、“肝藏血而目受血而能视”等经典论述的深入解读,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贯穿于整个中医眼科学的体系之中。另外,对于各种常见眼病,比如麦粒肿、结膜炎、翼状胬肉等,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针灸、艾灸等多种疗法?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临床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我备考非常重要。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考试常考的知识点,或者一些历年考题中出现的眼科相关内容,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帮助。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中医眼科知识的书籍,尤其是关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专业性和深度,让我十分期待。我非常想了解,中医在治疗那些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眼科疾病时,是否能提供一些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或者一些反复发作的眼部炎症,中医又是如何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入手,寻找病根并进行治疗的?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经典的眼科方剂,比如它们是如何组成,以及在针对不同病证时,是如何进行加减变化的。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眼部按摩”和“眼部保健操”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简单易行,但又具有中医特色的眼部保健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参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眼科学的精髓,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的光明。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本身就是一位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眼科一直是我觉得比较难啃的一块。课本上的知识虽然严谨,但总感觉有些过于理论化,缺乏一些实践的指导和案例的支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它从最基础的眼球结构和生理功能讲起,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中医理论如何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相结合,比如“肝开窍于目”这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中是如何将其与肝脏的生理功能,以及肝脏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联系起来的。我特别期待书中对“风、热、湿、毒”等外邪侵袭眼部,以及“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内在因素导致眼病的辨证论治。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眼疾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以及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等?我一直在想,那些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比如决明子、菊花、枸杞,它们在中医眼科学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有哪些具体的配伍和用法?这本书如果能详细地解释这些,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常见老年性眼病的论述,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基于中医理论的治疗思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症处理。

评分

我是一位在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多年的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眼部疾病的患者,但往往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和疑难的眼病。《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星”。我非常看重书中关于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论述,因为在基层临床中,我们常常需要结合两种医学的优势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哪些眼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哪些情况可以作为西医治疗的辅助,以及具体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罕见病、疑难病的临床案例分析,以及这些疾病从中医角度是如何辨证论治的,是否有成功的治疗经验可以借鉴。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药物的详细介绍很感兴趣,比如各种中药在眼科疾病中的药理作用,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临床工作中的一本“宝典”,帮助我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眼部疾病问题,提高治愈率,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评分

科学知识倚耐于书本。多读书有益。晚上已预览多页,很好。不仅有益于自己的生活知识,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评分

书很新,很干净,十分满意,谢谢京东

评分

不错,京东给力,是正版,

评分

感觉此书比较规范,值得一看

评分

好书!!!!!!!!

评分

版本虽是86,但内容还不错

评分

很好很不错的商品 ,送货也好很快,满意。

评分

慢慢研究。

评分

这个看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