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口才的好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体现了“说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一个人才不一定会说话,但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个人才。那些善于沟通的高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几句话就能抓住对方的心,让对方愿意听乐意说,双方的交流愉快而顺畅。
作者简介
王阔,男,自由撰稿人,1978年生,热爱文学从事多年图书策划编写工作,主要以社科图书为主,策划编写多种类型图书,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与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录
第一章
说好礼节话——彬彬有礼,提升你的印象分
正确的称呼,是顺利交往的第一步 2
恰当的介绍,体现你的礼貌和素养 5
适当的寒暄,表达你的亲切和友善 7
求人办事,有礼有节有方法 9
安慰他人,把语言变成信心和力量 13
道歉重诚意也要讲技巧 16
第二章
说好曲折话——旁敲侧击,给人留下体悟的空间
不看你说的什么,只看你怎么说的 20
积极的语言暗示,才能让人听进去 22
话里藏话,巧妙传递你要表达的信息 24
非常时刻,用好绵里藏针的“隐语” 26
指东打西,避免可能出现的激烈争论 29
话不说尽,含蓄的语言更有影响力 31
第三章
说好和婉话——和风细雨,“软话”常常有奇效
谈正事之前,以“软话”营造良好气氛 36
无谓的争执,赢了辩论丢了朋友 38
“低声下气”,让矛盾消失于无形 40
循序渐进,一步步感化对方 42
理直气“和”,更容易让人接受 45
以退为进,避开争执的焦点 47
第四章
说好感情话——打动人心的秘密,在于情真意切
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自己动情 52
真情实感,是双方沟通的根本所在 54
敢说“真”话,真实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57
激情充沛,让每个字都能打动人心 59
平实而真诚的语言,远胜滔滔不绝的大道理 61
第五章
说好机警话——随机应变,化解意外难题
做人要方正,说话宜圆滑 66
说话就是要“看人下菜碟” 68
说话不说满,多给自己留点空间 71
点石成金,一样的话两样说 73
随机应变,摆脱眼下的危机 75
避开对方的语言陷阱,变被动为主动 77
第六章
说好攻心话——压服不如说服,口服不如心服
懂得心理技巧,说服其实很简单 82
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 84
营造让对方说“是”的心理氛围 87
说服是篇大文章,有理有据能服人 89
循循善诱,逐步施加影响 92
关心对方的感情和利益,说服也需要换位思考 95
第七章
说好硬气话——建立权威感,成为双方交往的主导者
成为双方交往的主导者 99
据理力争,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100
切中要害,语言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 103
针锋相对,从心理上压倒对方 105
面对冲撞侵犯,顺势反击有奇效 107
第八章
说好高效话——简洁明了,直指问题的关键点
说话简洁,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 112
初次相见,一句话打动对方 114
高效的沟通能力,帮你在职场竞争中胜出 116
善于提问,把握双方交流的走向 119
直陈观点,是赢得尊敬的捷径 121
第九章
说好赞美话——摸清对方喜好,把握分寸火候
赞美是一种可以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 126
赞美要恰到好处,切忌过分夸张 128
说好赞美话,要从对方的“闪光点”入手 131
赞美有方,绕个弯子更自然 133
以适度赞美表达对领导的敬意 136
赞美是激励下属的有效手段 138
第十章
说好批评话——忠言不逆耳,才能让人听进去
纠正别人的过错时,要记得对事不对人 144
批评规劝他人的4种基本技巧 146
运用暗示,引导他人改正错误 148
给你的批评加点“糖” 151
批评要有针对性,不能打击一大片 153
第十一章
说好幽默话——营造轻松气氛,积聚超强人气
让幽默为你的语言增光添彩 158
妙语动人,幽默帮你快速提升人气 160
把锋芒隐藏在幽默之中 162
自嘲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我保护 164
幽默诙谐的话,让你轻松摆脱窘境 167
第十二章
说好圆场话——错有错招,迅速扭转尴尬局面
错有错招,哪里有漏哪里补 172
“见风转舵”,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误 174
巧妙解围,把尴尬化为笑声 176
打好圆场,化干戈为玉帛 178
找到最佳突破口,一锤定音 181
第 十三 章
说好推拒话——有理更有礼,拒绝也不伤和气
学会说“不”,生活更美好 186
活用太极功夫,让对方知难而退 188
找个挡箭牌,推掉为难之事 191
弹性拒绝,给足人面子 194
拒绝上司不合理要求的策略 196
第十四章
说好含糊话——话不说绝,才有回旋余地
不好回答的问题,用模糊语言“救驾” 202
假装糊涂,扭转被动局面 204
“打哈哈”也是一种实用的口才艺术 206
情况不明朗,不妨“模糊表态” 208
面对两难选择,你可以把球踢回去 211
第十五章
说好甜蜜话——心到口到,爱情港湾“说”出来
第一次约会,找到话题是关键 216
拒绝与否定,也可以不那么冰冷 218
会哄女孩子,让女友的情绪“多云转晴” 221
经营婚姻也需要“花言巧语” 224
聪明的妻子,这五句话决不能说 226
争吵有“度”,和好有方 228
第十六章
说好虚谎话——特殊状况,离不开正面的谎言
事出无奈,谎言成为最佳的选择 234
善意的谎言体现做人的智慧 236
“谎言”也是一种特殊的谋略 238
无伤大雅的谎言,是人际关系中的维生素 241
“自我镀金”,增添额外的助力 243
用谎言照亮人生的灰暗阶段 246
第十七章
说好缄默话——表达是一种智慧,倾听是一种态度
真正会说话的人,往往都是一个出色的听众 250
用心倾听,理解别人话语中的深意 253
细心聆听,与对方建立良好互动 255
成功的交流要燃起对方说话的兴致 258
适时闭嘴,利用“沉默”影响对手 260
精彩书摘
确的称呼,是顺利交往的第一步
在社会交往中,两人见面,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进入交际大门的通行证。称呼也叫称谓,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相互的称谓。在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的尊敬,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称呼不能随便乱用。
有位大学生应邀到老师家吃饭,老师的爱人开门迎接,这位学生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位学生大l0岁左右。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应称呼“师母”,但这是旧称,人家因年龄关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如何称呼别人,归根结底还是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不是只自己叫着省事和顺口。称呼的基本规范是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有一位广告公司的业务员,一次宴请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房地产公司有位前台小姐叫周彤彤,也随老总一起赴宴。交换名片的时候,业务员很认真地把她的名字读了一遍,席间敬酒布菜时也都称呼她的名字。
几天后这位业务员又去拜访老总,在前台,有人先到了,正以一付公事公办的口气跟周彤彤讲话:“小姐,能不能给我通报一下你们老总,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谈。”
“对不起,今天李总吩咐不见客。”周彤彤一点儿都不给他面子。
那人失望地离开了,于是这位业务员迎上去说:“呀,改变发型了,很配合你的风格嘛。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以后就叫你‘彤彤’好了。彤彤,我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得跟李总谈,请转告一声。”他说完后热切地看着周彤彤。周彤彤这次变得非常爽快,立刻答应他向李总通报。
一般而言,先生、小姐等称呼是比较正式的,如果总是运用这样的称呼,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始终和他保持着一段距离,他自然就要和你也保持距离了。但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才用的,自然地改变称呼,便会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
当然,就一般的社交场合而言,如何改变称呼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并不是越早改变称呼就越好,也不是一上来就直接称呼对方名字就好,你应该根据双方关系的进展情况来随机应变。有时你必须让出一段时间让对方慢慢习惯,不要太过急躁,否则会显得轻浮。在改变称呼时要不留痕迹,尽显自然。
最后要注意,对于自己拿不准的称呼,可以先按照一般的礼仪称呼对方:
中国人的习惯称呼。
(1)职务称呼。对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常见的称呼。这类称呼分为三种:直接称呼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庄重场合)。例如,“张主任”“王书记”“刘会计”等;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张教授”“王研究员”“刘工程师”,当然有时可以简化,如将“刘工程师”简化为“刘工”,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庄重场合,例如“赵仲三编审”“吴少平教授”等。
(2)行业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称呼。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3)性别称呼。对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4)姓名称呼。一般的同事、同学、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以姓名相称,例如,“王天宇”“李铭”等。长辈对晚辈也可以如此称呼,但晚辈对长辈却不可这样做。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分别加上老、大、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例如,对年长于己者,可称呼“老周”“大李”;对年幼者,可称“小邢”“小刘”,这种称呼在职业人士中常见。对同性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艾民”“天天”等。对于异性一般则不宜这样做,因为若如此,那不是其家人,就是其配偶了。
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可以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对于同龄人,一些比较大众化的称呼就不必使用了,这会使对方感觉你和别人完全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般而已。所以你应该使用一些比较特别的、让别人感觉亲近的称呼,来迅速改变你们的关系。
……
前言/序言
《洞悉人心的沟通艺术:拉近距离,建立连接》 在这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穿越迷茫,建立真诚的连接。这本书,并非仅仅教授一套僵硬的交谈公式,而是深入探索人际交往的本质,揭示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的心理密码,帮助你从根本上提升与任何人建立深厚、融洽关系的技巧。 你是否曾在聚会中感到尴尬,不知道如何自然地开启话题,或者担心自己的言谈不够有趣,无法吸引他人的注意?你是否在工作中,面对不同性格的同事、领导,总觉得难以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引起误解?又或者,你渴望在生活中,拥有那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陌生人一见如故,并让他们感到被理解、被尊重的神奇能力? 《洞悉人心的沟通艺术》将带你踏上一段自我探索与技能提升的旅程。我们将从最基础也最核心的要素讲起:倾听的艺术。真正的倾听,远不止是用耳朵接收声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本书将教你如何从对方的语调、肢体语言中捕捉细微线索,如何提出恰到好处的追问,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全神贯注和真诚在意。我们将探讨如何辨别对方话语中的隐含意义,以及如何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让对方感到被真正理解和接纳,从而为建立信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如何构建吸引人的对话。这并非要求你成为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而是学会如何找到与他人共鸣的点,如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自己,以及如何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一次愉快的体验。本书将分享一系列实用技巧,例如:如何打破沉默的尴尬,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源源不断的话题,如何运用幽默感增添轻松氛围,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调整你的沟通风格。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运用提问的力量,引导对话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对方愿意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想法。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带领你理解人性的基本驱动力。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理解。了解这些普遍需求,你就能更有针对性地与人沟通。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并回应对方的“核心需求”,如何运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如何在不卑不亢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平等而尊重的关系。你将学会如何表达赞美,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的欣赏;如何给予反馈,既能指出问题,又不伤害感情;如何处理分歧,将潜在的冲突转化为增进理解的机会。 本书还将为你提供应对各种社交场景的策略。无论是初次见面、商务谈判、团队协作,还是家庭聚会,你都能找到相应的沟通指南。我们将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挑战,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你将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模糊不清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洞悉人心的沟通艺术》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连接”的书。它倡导的是一种基于真诚、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方式。通过学习书中的智慧,你将逐渐发现,与人沟通不再是一项挑战,而是一种乐趣;与任何人建立连接,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你将成为那个能轻易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人,那个能用语言的温度温暖人心的人,那个能在每一次互动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可能的人。 准备好迎接一个全新的你了吗?一个更自信、更具影响力、更能与世界和谐相处的你。翻开这本书,让你的沟通能力,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