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疑惑。晚年的愛因斯坦給瞭我們一個好的範本,他告訴我們,人正是因為存在著缺點而可愛並充滿生命力,而人通過理性的輔佐可以享受愉悅純真的生活。
◎愛因斯坦的文章以明晰與睿智而被人傳頌,這是其他科學傢難以與之媲美的。閱讀愛因斯坦晚年的文章,不但能讓人找到一種與其人生緊密相連的感受,而且站在愛因斯坦的肩上,人們可以繼續思考那些始終睏擾愛因斯坦的思想的東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無可爭辯的、偉大的科學傢,也是一位有良知的、具有高尚精神、深具同情心和責任感的人。在一生中,他無視過威脅,拒絕過總統職位,但從未放棄過對正義和良知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還在為全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思索。本書是一份令人感動的文獻,反映瞭愛因斯坦的哲學、政治和社會態度,書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齣版的講演、論文、書信、呼籲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構成,讓我們看到這個偉大的人深沉的精神力量,讓我們相信,曾經有這樣一個血肉之軀在地球上匆匆走過。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傢,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傢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國籍。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瞭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並且成為解釋高能物理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瞭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齣後來被驗證瞭的光綫彎麯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開創瞭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以來zui偉大的。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評選為“”。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一個孤獨的人。數學想象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齣來,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的,這種哲學達到瞭的前沿,那裏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錶現,它們高齣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價值。
——泰戈爾
中文版序
齣版者前言
信念與信仰
自畫像(1936)
決定命運的十年(1939)
道德的衰敗(1937)
留給後世的話(1938)
論自由(1940)
道德與情感(1938)
科學與宗教
Ⅰ(1939)
Ⅱ(1941)
論教育(1936)
科 學
相對論(1949)
E=mc?(1946)
什麼是相對論?(1919)
物理學與實在(1936)
1.關於科學方法的一般性思考
2.科學體係的層次結構
3.力學及把全部物理學基於其上的嘗試
4.場的概念
5.相對論
6.量子理論與物理學的基礎
7.相對論與微粒
8.綜述
理論物理學的基礎(1940)
科學的共同語言(1941)
科學定律與倫理準則(1950)
質能互等式的一個初步推導(1946)
公共事務
為什麼社會主義?(1949)
黑人問題(1946)
科學與社會(1935)
... ...
譯後記
人名索引
自畫像
對於一個人自身的存在,何者是有意義的,他自己並不知曉,並且,這一點肯定也不應該打擾其他人。一條魚能對它終生暢遊其中的水知道些什麼?
苦難也罷,甜蜜也罷,都來自外界,而堅毅卻來自內部,來自一個人自身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我都是受我的本性的驅使去做事情。為此而獲得太多的尊敬和熱愛,讓人感到羞愧。仇恨之箭也射嚮瞭我,但從未傷害我,因為它們從某種程度上屬於另一個世界,而我與之沒有多少關聯。
我孤寂地生活著,年輕時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裏卻甘之如飴。
留給後世的話
我們這個時代齣現瞭很多長於發明創造的人,他們的發明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我們的生活。我們能利用動力渡過大海,也能利用動力把人們從各種勞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齣來。我們已學會瞭如何飛行,還能藉助電波毫無睏難地把信息和新聞傳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但是,商品的生産和分配是完全沒有組織的,這導緻每個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擔心被排斥在經濟循環(economic cycle)之外,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苦於想要各種東西[卻又無力購買]。而且,生活在不同國度的人們在不定的時間裏還互相殘殺,正因如此,任何一個思考著將來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和恐懼。這種現象應歸因於這樣一個事實:普通大眾的理解力和性格成熟度遠遠低於那些為社會産生有價值東西的少數人的理解力和性格成熟度。
我相信,後代將帶著一種自豪的心情和正當的優越感來讀這些話。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部作品的影響,那便是“催化劑”。它不是一碗溫吞的雞湯,而是一劑強效的思維激發劑,能夠迅速點燃讀者內心深處對“為什麼”的追問火焰。與其他探討社會問題的書籍不同,這裏的探討從不迴避那些最令人不安的悖論,例如,進步的代價往往是人類某種本真的失落。作者展現瞭一種極為罕見的平衡感,他既不沉溺於對黃金時代的浪漫懷舊,也不盲目投奔對技術烏托邦的虛妄幻想。他對人類集體行為中那些潛藏的、非理性的驅動力的剖析,細膩到令人不寒而栗,仿佛能看穿當代社會運作的底層代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全新的“分析框架”,讓讀者能夠以一種更加堅實、更少情感依賴的方式去解構當前所麵臨的種種挑戰。它要求讀者付齣專注,但迴報是巨大的——那是一種建立在深刻理解之上的、平靜而有力的世界觀。
評分這部作品的深刻洞察力著實令人震撼,它猶如一束穿透迷霧的強光,直射入人類文明演進的復雜肌理之中。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智慧與哲思構築的宏大劇場,見證著那些超越時代局限的觀點如何如同磐石般堅定,又似清泉般滌蕩心靈。作者並非僅僅停留於對既有理論的梳理與闡釋,而是大膽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文的關懷熔於一爐,探討著諸如個體自由與群體責任的永恒張力、技術飛速發展下道德羅盤的校準問題,乃至宇宙終極意義的追問。尤其對社會結構演變中隱藏的非綫性動力學的精妙剖析,那種抽絲剝繭般的邏輯推演,展現瞭極高的思想境界。書中對於人類理性潛能的信心與對其局限性的清醒認知之間的微妙平衡,構建起一種既鼓舞人心又不失警醒的復雜情緒,讓人在閤捲之後,仍需長時間沉浸於其中,細細咀嚼那些擲地有聲的論斷。它不是那種可以匆匆翻閱的讀物,而是一場需要全神貫注、與之進行深度精神對話的旅程。
評分展捲如入迷宮,這本厚重的文集,用其獨有的節奏感和近乎詩意的理性敘事,將我牢牢吸附於字裏行間。不同於許多刻闆的學術論著,此處的文字充滿瞭生命力和一種曆經滄桑後的洞察。它不提供廉價的答案,而是提齣更具啓發性的問題,像是拋齣一係列精妙的謎題,邀請讀者親自參與到解謎的過程中去。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不確定性”的哲學化處理,如何從物理學的前沿概念中提煉齣對人類行為預測和決策製定的深刻見解。那些關於倫理睏境的論述,如同冰冷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現代社會中道德模糊地帶的結構,其鋒利之處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卻又不得不承認其切中肯綮。行文之間,時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悲憫,那是對人類智慧在浩瀚時空背景下顯得既渺小又無比珍貴的復雜情感的流露。閱讀體驗如同攀登一座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山峰,但一旦抵達頂端,所見的風景便足以讓人心胸開闊,豁然開朗。
評分這部文集猶如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每一個章節、每一段落都有其特定的音高和節奏,共同奏鳴齣對人類文明深層命運的探詢。它的敘事脈絡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呈現齣一種螺鏇上升的結構,每當作者提齣一個看似新的論點時,總能巧妙地迴溯到前文的核心母題,從而加固其論證的穩固性。書中對於“知識的邊界”與“認知的局限”的討論尤為精彩,它以一種近乎自嘲的坦誠,揭示瞭人類最引以為傲的理性工具本身的內在缺陷。我能體會到作者在麵對世界復雜性時的那種深深的敬畏,這種敬畏並非源於恐懼,而是源於對真理的無比尊重。文字中流淌齣的,是一種飽經風霜卻依然保持著孩童般好奇心的學者的聲音,他既是嚴厲的批判者,也是最熱忱的理想主義者。閤上書頁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充實的疲憊,那是大腦高效運轉後特有的滿足感,是對一場高質量思維盛宴的留戀。
評分閱讀此集,最大的感受是智識上的“脫水”與“重塑”。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園丁,毫不留情地剪去那些繁復、多餘的枝蔓,隻留下最核心的、支撐起整株思想大廈的強健主乾。語言風格冷峻而精準,幾乎每一個句子的構建都像是經過瞭多次原子級彆的打磨,絕無冗餘的辭藻堆砌,卻又在簡潔之中蘊含著無窮的張力。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未來社會形態演進的幾種可能性的推演所吸引。這些推演並非基於膚淺的預測,而是立足於對曆史循環、技術奇點與人類本性不變性的深刻理解之上。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的瑣碎和短期的政治喧囂,從一個極高的、近乎俯瞰曆史的視角來審視眼下的世界。這種由內而外的視角轉換,帶來的震撼是深遠且持久的,它使得原本看似棘手的現實問題,在宏大的時間尺度下,似乎找到瞭新的觀察入口。這是一部真正能夠提升思維層級的工具書,但其工具性隱藏在優美的結構之下。
評分價錢優惠,經典好書,愛因斯坦厲害啊
評分內容很好,翻譯的一般。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
評分很好,正版,紙質不錯,
評分買瞭一堆書,還沒開始看,應該還可以的,反正便宜,以後慢慢看吧
評分不錯,實物跟圖片基本相符
評分書不錯,紙質好,對瞭解愛因斯坦有很大幫助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