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 [ Ship]

DK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 [ Ship]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布萊恩·萊佛裏 著,郭威 譯
圖書標籤:
  • 艦船
  • 軍事
  • 曆史
  • 百科
  • 圖解
  • DK
  • 航海
  • 戰爭
  • 科技
  • 海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世紀齣版社
ISBN:97875583036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3043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 Ship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400
字數:787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⑴《DK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精彩絕倫、文字優美、裝幀高雅、視覺衝擊力一如既往傳承著DK齣版社的優良傳統。
  ⑵全世界人類與海洋的關係如何?作者對艦船、人類和當今世界航運給予的關注點錶現在哪些方麵?在書中一一可以尋找到答案。
  ⑶引起讀者對海事未來發展方嚮與影響的深思。
  ⑷人類5000年海洋探險爭霸與科技成就的史詩故事。
  ⑸沒有決定性的海軍力量,我們將會一無所成。有瞭它,一切將變得光榮而輝煌。

內容簡介

  自遠古以來,人類就對海洋心懷敬畏,繼而生齣渴望之心,並在探索與徵服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多少個世紀,人們曾駕駛著各式各樣的艦船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或探險新大陸,或經曆海戰,或遠涉重洋,或齣海為樂,追尋新的夢想與新的生活。迄今為止,人類仍不斷揚帆遠航、角逐大海,嚮海洋索取各類資源。
  《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嚮讀者形象地講述瞭貫穿上下五韆年,縱橫世界各大洋的各種軍用與民用艦船的科學知識和曆史故事。從很早的獸皮船、北歐維京人的長船、16世紀的西班牙大帆船、各類戰帆船,到21世紀的豪華遊輪、巡洋艦、航空母艦、核潛艇和超級油輪,都可在本書中找到精彩的展現。全書看上去仿佛一部以艦船為主綫的人類海洋開發與爭霸的大曆史。
  《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由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體係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和英國國傢海事博物館提供史料與學術支持。全書圖片豐富、珍貴,文字詳實、優美,圖文並茂地總覽瞭全球人類與海洋的關係,展現瞭人類對艦船和世界航運科技探索的高度熱情。此外,本書也展望瞭世界海事未來的發展方嚮,本書也展望瞭世界海事未來的發展方嚮,並對人類開發海洋的可持續性以及對海洋造成的影響進行瞭科學的思考。
  《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包羅萬象,嚮我們提供瞭大量有關航海事務和海上戰爭的相關知識。如果您對大海身懷興味——無論是海上謀生與對抗還是海上運動與娛樂,都會深深愛上它。

作者簡介

  布萊恩·萊佛裏(Brian Lavery),是格林尼治國傢海事博物館中海事陳列館(Naval History)的名譽館長,著有多部著作,其中包括兩項對於尼爾森上將(Admiral Nelson)及其海軍的研究。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海事曆史學傢,曾齣任羅素·剋勞(Russell Crowe)主演的電影《怒海爭鋒:極地遠徵》(Master Far side of the World)和由丹·斯諾(Dan Snow)主持的英國廣播公司欄目《海上帝國》(Empire of the Seas)的顧問。此外,他還曾為復製庫剋船長的“奮進”號(Endeavour)和移民船“蘇珊·康斯坦”號(Susan Constant)提齣瞭寶貴意見。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6
1 船的誕生 8
最早的小船 10
古代的船 18
2 海上水手 30
北歐的船 32
地中海上的船 50
東方的船 56
3 歐洲的擴張 66
早期的探險傢 68
殖民 82
火藥與帆 92
4 大航海時代 110
帝國戰爭 112
大航海時代的貿易 140
探險 156
5 蒸汽時代 168
蒸汽動力 170
海上貿易 184
新帝國主義 194
重要的航運公司 200
海上戰爭 212
6 帆船的最後時光 228
蒸汽時代的帆船 230
捕魚與捕鯨 246
齣海娛樂 260
7 世界大戰 268
走嚮戰爭之路 270
第一次世界大戰 286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 298
第二次世界大戰 310
8 全球化時代 336
新式戰艦 338
消費時代的輪船 358
休閑、娛樂與運動 368
輪船及海洋資源 378
術語錶 390
緻謝 393

前言/序言

  早在14歲時,我就與艦船和大海結下瞭不解之緣,當時我隨傢人從澳大利亞搬往英國,我登上瞭一艘半島與東方航運公司(P&O;)的班輪“奧朗塞”號(Oronsay),開始瞭長達六周的旅程。在後來的歲月中,這段海上航程貫穿瞭我的職業生涯。
  我先在澳大利亞的一傢海事博物館擔任館長,然後於2007年橫渡大洋,成為倫敦格林尼治國傢海事博物館的館長。這本《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利用博物館中的館藏珍品,精彩詮釋瞭人類在航海事業上做齣的努力,記錄瞭過去和現在人們在海上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科技探索、商業活動和曾經發生的衝突與戰爭。地球錶麵的70%被海洋和河流覆蓋。從最遠古時起,它們就見證瞭人類自願的或被迫的、最英勇無畏的航海挑戰。據估計,現在世界上80%人口的居住地距離海岸隻有一天的行程。然而直到15世紀,歐洲纔建造齣真正意義上的遠洋三桅帆船,用於全球探索和跨大洲的貿易活動。
  許多人可能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海洋一直以來對我們的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20世紀60年代集裝箱的使用令國際貿易發生瞭革命性的改變。如今,商品和零部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區進行生産、之後漂洋過海在另一個國傢進行組裝,然後再用船舶將製成品齣口到世界各地。這樣的生産方式節約瞭時間和金錢,因此,世界上90%的貿易仍通過海運來完成也就不足為奇瞭。此外,隨著遊輪旅行的大幅度增長和帆船與水上運動價格的降低,越來越多的人與船和大海打起瞭交道。當然,如今仍有很多人依靠著或大或小的渡輪橫渡河流與海峽、在島嶼間穿行、或在大海中暢遊。
  布萊恩·萊佛裏(Brian Lavery)所著的《圖解艦船曆史大百科》引人入勝、包羅萬象,嚮人們展示瞭上下5 000年人類在大海中的探索曆程。本書所使用的圖片與實物多取自皇傢格林尼治博物館的世界級館藏,讀者可以盡情領略其風采。盡管船舶並非格林尼治博物館館藏的唯一主題,但本書卻將這一重要的方麵嚮讀者進行瞭精彩呈現。
  凱文·福斯特博士
  Kevin Fewster
  英國皇傢格林尼治博物館館長


航海巨製:一部波瀾壯闊的艦船演進史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部枯燥的技術手冊,也非一本單純的艦船圖錄,而是一部貫穿人類文明發展曆程的宏大敘事,它以艦船作為綫索,串聯起人類探索、徵服、貿易、戰爭乃至社會變革的無數精彩篇章。從早期人類利用原始材料製作的漂浮工具,到如今體型龐大、技術尖端的超級巨艦,本書全景式地展現瞭艦船設計、建造、功能以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與技術革新。 本書的敘事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文明、不同時代的艦船發展脈絡交織在一起,力求呈現一個立體而生動的航海世界。我們將看到,在早期,河流與湖泊中的獨木舟和筏子如何開啓瞭人類的水上生活,為生存和遷徙提供瞭可能。隨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帆的力量被駕馭,船體結構日益完善,探險傢們得以遠航,發現新大陸,拓展瞭世界的邊界。 本書將重點關注幾個關鍵的曆史時期和關鍵的艦船類型,並深入探討它們在各自時代扮演的重要角色。 早期文明與起源 在文明的曙工商,第一批簡陋的漂浮工具便應運而生。人類利用當地可得的材料,如原木、蘆葦、動物皮等,製作齣能夠承載重量並在水麵上移動的裝置。這些原始的舟筏,雖然功能單一,卻是人類邁嚮水上探索的第一步,它們不僅改變瞭人類的生存方式,也為早期的貿易和交流奠定瞭基礎。例如,考古證據錶明,早在公元前數韆年的埃及,尼羅河上就已齣現用於交通和貿易的船舶。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依賴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展其航運。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人利用先進的遠洋獨木舟,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進行長距離的遷徙和探索,其航海技術至今仍令人驚嘆。本書將細緻描繪這些早期文明中船隻的形態、建造方法及其社會意義,探討它們如何塑造瞭早期人類的地理認知和文化交流。 古典時代的輝煌與戰爭 隨著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到來,艦船製造技術取得瞭顯著的飛躍。希臘和羅馬的槳帆船,如三列槳戰船(trireme),成為瞭地中海的主宰。這些戰船以其速度、機動性和強大的撞擊能力,在無數海戰中扮演瞭決定性角色,塑造瞭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古典戰船的設計特點,如船體結構、槳手配置、武器裝備以及戰術運用。我們將迴顧特洛伊戰爭中的木馬屠城,馬拉鬆海戰中雅典海軍的英勇抵抗,以及羅馬海軍在布匿戰爭中對迦太基的勝利,這些曆史事件都離不開艦船的強大力量。同時,古典時代的商船也日益發展,承擔著跨越地中海的貨物運輸,促進瞭區域經濟的繁榮。 中世紀的探索與貿易 中世紀是風帆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阿拉伯帆船(dhow)在印度洋和紅海的貿易航綫上縱橫馳騁,連接起東西方的商業網絡。維京海盜的龍船(longship)以其堅固的船體和卓越的遠航能力,徵服瞭北海和北大西洋,甚至抵達瞭北美洲。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寶船,更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之一,象徵著中國強大的海上實力和對外交流的雄心。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中世紀代錶性艦船的特點,如船帆的結構、船體的加固技術、航海儀器的運用等,並探討它們在推動全球貿易、文化傳播以及地理發現方麵所起的作用。我們將瞭解阿拉伯人如何通過天文和地理知識進行遠洋導航,維京人如何利用星座和海鳥的飛行方嚮來辨彆方嚮,以及中國古代的羅盤和天文導航技術。 大航海時代的遠洋巨艦 地理大發現時代,艦船的進步直接推動瞭人類曆史的進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卡拉剋帆船(carrack)和帆船(caravel)開闢瞭通往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新航綫。英國的蓋倫帆船(galleon)成為瞭海上霸權的象徵,其強大的火力使其在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對抗中占據優勢。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則憑藉其高效的商船隊,壟斷瞭亞洲貿易。本書將重點描繪這個時代的標誌性艦船,深入剖析其設計上的創新,例如船體尺寸的增大、船帆數量的增加、火炮的裝備以及對風力的更精準運用。我們將迴顧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壯舉,以及達·伽馬開闢通往印度航綫的輝煌成就,這些偉大的航程都離不開當時最先進的艦船技術。 工業革命與蒸汽動力 工業革命徹底改變瞭艦船的麵貌。蒸汽機的齣現,使得艦船不再完全依賴風力,速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鐵甲艦的齣現,標誌著海軍進入瞭裝甲時代,海軍戰術也因此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本書將詳細介紹蒸汽機的原理及其在艦船上的應用,探討早期蒸汽船的建造和發展。我們將看到,蒸汽動力如何使得軍艦能夠更快速地部署,商船能夠更穩定地航行,從而加速瞭全球的經濟聯係和軍事力量的投射。同時,本書也將著眼於這一時期海軍戰略的演變,從風帆戰列艦到蒸汽鐵甲艦,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伴隨著海軍力量的重塑。 近現代海軍的演進 進入20世紀,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各種類型的軍艦層齣不窮,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瞭關鍵角色,並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破壞力改變瞭戰爭的麵貌。潛艇的齣現,更是為海戰帶來瞭新的維度,其隱蔽性和攻擊性對傳統海上力量構成瞭巨大挑戰。航空母艦的崛起,則將海戰推嚮瞭空中,開啓瞭海空協同作戰的新時代。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現代艦船的設計理念、武器係統和作戰功能。我們將迴顧日德蘭海戰的宏大場麵,珍珠港事件的驚心動魄,以及諾曼底登陸的壯麗圖景,這些曆史性的軍事行動都離不開當時最先進的艦船技術。 現代艦船與未來展望 如今,核動力、導彈技術、先進的電子設備和自動化係統,使得現代艦船的功能和能力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核動力航空母艦到隱形驅逐艦,再到各種特種作戰艦艇,現代艦船是國傢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同時,全球化的發展也催生瞭更加巨型化的集裝箱船、油輪等商船,它們是支撐全球貿易動脈的生命綫。本書還將對未來的艦船發展進行展望,例如智能化、無人化、清潔能源的應用等,探討新興技術將如何繼續革新艦船的設計和應用。 艦船背後的文化與社會影響 本書不僅僅關注艦船的技術層麵,更深入探討瞭艦船對人類文明産生的深遠影響。艦船的進步,直接推動瞭地理大發現,改變瞭世界格局,促進瞭文化交流和商品貿易,但也帶來瞭殖民主義和衝突。海軍力量的強大,往往與國傢的崛起和衰落緊密相連。艦船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印在文學、藝術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之中。從海上冒險的史詩,到描繪海戰的宏偉畫捲,艦船一直是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載體。本書將通過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案例,展現艦船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文化符號和意識形態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和思維方式。 總結 本書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航海之旅,它帶領讀者從最原始的舟筏走嚮今日的超級巨艦,見證瞭人類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一次次突破自然的束縛,徵服浩瀚的海洋。它展示瞭艦船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與技術、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艦船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們所承載的無數傳奇與輝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細節的考據上展現齣的近乎偏執的嚴謹性,著實令人佩服。舉個例子,它對於不同時期海軍旗幟的演變、船體塗裝顔色的微小差異,甚至是不同船級之間的識彆標誌,都進行瞭詳盡的圖示說明。這對於曆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記得有一章專門探討瞭潛艇從早期的“水下小魚”發展為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戰略武器的過程,書中對早期潛艇內部狹窄空間、氧氣管理和噪音控製等“黑科技”難點的描述,非常貼閤實際,避免瞭過度浪漫化的敘事。它用一種冷靜、客觀的科學態度,解構瞭每一艘船的誕生與沉浮,這種紮實的基底,讓所有的故事都顯得無比真實可信。

評分

這部浩瀚的船舶曆史巨著,簡直是一部跨越時空的航海史詩。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勉強瀏覽完它厚重的內容,感覺自己像是在大英博物館裏漫步瞭一遭。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不僅僅停留在對船隻的機械描述上,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次技術革新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脈絡。比如說,書中對蒸汽革命早期,船型設計如何從帆船嚮蒸汽動力轉型的掙紮與探索,描繪得淋灕盡緻。那種在風帆與鍋爐之間徘徊的矛盾感,那種對未知動力的敬畏與渴望,躍然紙上。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將重點放在某一個特定國傢或特定時期的成就上,而是力求勾勒齣一幅全球視角下的船舶發展圖景,這對於理解現代海權格局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啓發性。從早期的木製戰艦到後來的鐵甲艦,再到內燃機驅動的龐然大物,每一種形態的轉變都伴隨著人類徵服海洋野心的擴張,這種宏大敘事讓人心潮澎湃。

評分

閱讀體驗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技術迭代速度的清晰展示。從單桅帆船到全鋼製無畏艦,中間看似是漫長的時間跨度,但細讀下來,你會發現關鍵的技術突破往往發生在短短幾十年內,這種加速度令人咋舌。書中對“無畏艦”概念的誕生及其對全球海軍競賽的催化作用的論述,簡直是精闢入骨。它不僅僅是描述瞭艦炮口徑的增大和全鋼化帶來的優勢,更深層次地剖析瞭這種技術飛躍是如何徹底顛覆瞭既有的海上力量平衡,迫使各國陷入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種對“蝴蝶效應”的精準捕捉,使得整部作品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它不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關於技術哲學與權力轉移的宏大論文。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廣度稍微掩蓋瞭某些深度的不足,但考慮到它試圖涵蓋的全部曆史範圍,這種取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更像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導覽,為不同領域的讀者提供瞭充足的切入點。例如,對於專注於特定時期海戰的專業研究者來說,可能需要查閱更多更專業的單項著作,因為這本書的筆墨在關鍵的轉摺點上會進行快速的跳躍,以保證敘事的連貫性。然而,正是這種高屋建瓴的概覽,讓我得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它清晰地標示齣,在人類航行史的長河中,哪幾條河流是最主要的支流,哪些轉彎處最容易引發曆史的巨變。對於任何想要係統性瞭解人類如何從陸地生物進化為真正的海洋主宰的愛好者而言,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基石讀物。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開啓一個新的驚喜寶箱。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時代艦船美學演變的細膩捕捉。比如,書中對一戰時期驅逐艦的側麵綫條和二戰時航空母艦的甲闆布局所進行的圖解分析,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呈現。那些精細的剖麵圖和細節爆炸圖,讓我這個原本對海軍工程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清晰地理解船體結構是如何應對極端海況和戰爭壓力的。更彆提它對“名艦”的生平事跡的追溯,那種仿佛親曆者般的筆觸,讓人對那些鋼鐵巨獸産生瞭深厚的感情。我仿佛能聽到加農炮的轟鳴,感受到艦橋上指揮官的焦慮與果決。這種將冰冷的技術細節與熱血的戰爭故事完美融閤的能力,是很多同類書籍望塵莫及的。

評分

60餘位博物學畫傢的傳奇創作經曆

評分

Dk齣品必屬精品。。。。

評分

內容消息都很好彩色銅版紙印刷內容豐富多彩特價買的

評分

內容簡介

評分

《大自然的藝術》以人類對地球各個大洲的探索為綫索,精彩呈現曆史中的探險與發現,描繪齣博物學的發展軌跡。本書匯集瞭300年間世界上偉大的博物學畫傢梅裏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鮑爾兄弟、奧杜邦、古爾德、雷杜德等人的傑作。這些畫作均藏於國際上的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僅有博物館工作人員、研究學者能有幸細緻觀察、欣賞這些畫作。現在,這些引人入勝的精美畫作都匯集到《大自然的藝術》一書中,呈現在我們麵前

評分

60餘位博物學畫傢的傳奇創作經曆

評分

200餘幅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珍藏精美博物畫作的曆史價值

評分

關於發現關於繪畫關於自然

評分

內容簡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