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米歇尔·杜波依斯 等 著,范东睿,叶笑春,王达 译
图书标签:
  • 并行计算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高性能计算
  • 并行处理器
  • 多核处理器
  • Cache一致性
  • 互连网络
  • 流水线技术
  • SIMD
  • MIMD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2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315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错综复杂的并行体系结构,引导读者了解并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同时鼓励读者创新并实现自己的设计。全书共9章,内容涵盖底层电子工艺、微体系结构、存储结构、互连网络、多处理器、片上多处理器以及量化评估模型等。每一章都独立且完备,既包含全面的基本概念,也涵盖一些前沿研究点。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教师可根据课程及学生的层次选取不同的主题。同时,对于工程师和研究者,本书也是不可多得的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Michel Dubois,南加州大学谢明(Ming Hsieh)电子工程系教授。
  Murali Annavaram,南加州大学谢明(Ming Hsieh)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Per Stenstrm,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

目录

出版者的话赞誉译者序前言第1章 总述11.1 什么是计算机体系结构21.2 并行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31.2.1 处理器41.2.2 存储61.2.3 互连91.3 并行体系结构101.3.1 指令级并行101.3.2 线程级并行101.3.3 向量和阵列处理器111.4 性能121.4.1 基准测试集131.4.2 Amdahl定律151.5 技术挑战191.5.1 功耗和能量191.5.2 可靠性191.5.3 连线延迟201.5.4 设计复杂度201.5.5 尺寸缩小极限和CMOS终点21习题22第2章 工艺及其影响252.1 概述252.2 电学基本定律262.2.1 欧姆定律262.2.2 电阻262.2.3 电容272.3 MOSFET晶体管和CMOS反相器272.4 工艺变更302.5 功耗和能耗312.5.1 动态功耗312.5.2 静态功耗352.5.3 功耗和能量指标372.6 可靠性382.6.1 故障和错误382.6.2 可靠性指标392.6.3 故障率和老化402.6.4 瞬时故障422.6.5 间歇性故障442.6.6 永久性故障482.6.7 工艺偏差及其对故障的影响48习题49第3章 处理器微结构513.1 概述513.2 指令集架构523.2.1 指令类型和操作码533.2.2 指令混合553.2.3 指令操作数553.2.4 异常、陷阱和中断583.2.5 存储一致性模型603.2.6 本书的核心ISA603.2.7 CISC和RISC613.3 静态调度流水线633.3.1 经典五级流水线643.3.2 指令乱序完成693.3.3 超流水和超标量CPU723.3.4 分支预测733.3.5 静态指令调度733.3.6 静态流水线的优缺点773.4 动态调度流水线783.4.1 解决数据相关:Tomasulo算法793.4.2 推测执行823.4.3 动态分支预测833.4.4 支持推测的Tomasulo算法873.4.5 动态内存歧义消除893.4.6 显式寄存器重命名913.4.7 指令发射后的寄存器读取933.4.8 推测指令调度943.4.9 打破数据流限制:值预测973.4.10 单周期多指令983.4.11 处理复杂ISA983.5 超长指令字微结构993.5.1 动态和静态技术1003.5.2 VLIW体系结构1003.5.3 循环展开1023.5.4 软件流水1033.5.5 非循环VLIW调度1083.5.6 谓词指令1093.5.7 推测内存歧义消除1103.5.8 异常1103.6 EPIC微结构1123.7 向量微结构1133.7.1 算术/逻辑向量指令1133.7.2 内存向量指令1143.7.3 向量分段开采和链接1153.7.4 条件语句1163.7.5 scatter和gather操作117习题118第4章 存储层次1364.1 概述1364.2 金字塔形存储层次1374.2.1 访存局部性1384.2.2 存储层次中的一致性1384.2.3 存储包含1394.3 cache层次1394.3.1 cache映射及组织方式1394.3.2 替换策略1424.3.3 写策略1434.3.4 cache层次的性能1444.3.5 cache失效的分类1454.3.6 非阻塞cache1454.3.7 cache预取和预加载1474.4 虚拟存储1494.4.1 引入虚存的动机1494.4.2 从操作系统视角看到的虚拟存储1494.4.3 虚地址转换1514.4.4 访存控制1514.4.5 多级页表1524.4.6 反向页表1534.4.7 旁路转换缓冲1534.4.8 带物理标识的虚地址cache1544.4.9 带虚标识的虚地址cache157习题157第5章 多处理器系统1625.1 概述1625.2 并行编程模型1635.2.1 共享内存系统1645.2.2 消息传递系统1665.3 基于消息传递的多处理器系统1675.3.1 消息传递原语1675.3.2 消息传递协议1695.3.3 消息传递协议的硬件支持1705.4 基于总线的共享内存系统1715.4.1 多处理器cache组织1725.4.2 一个简单的侦听cache协议1735.4.3 侦听cache协议的设计空间1765.4.4 协议变种1815.4.5 多阶段侦听cache协议的设计问题1845.4.6 通信事件的分类1885.4.7 TLB一致性1905.5 可扩展共享内存系统1925.5.1 目录协议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935.5.2 目录协议实现方法1935.5.3 目录协议的扩展性1975.5.4 层次化系统2005.5.5 页面迁移和复制2015.6 全cache共享内存系统2045.6.1 基本概念、硬件结构和协议2045.6.2 平坦COMA206习题207第6章 互连网络2146.1 概述2146.2 互连网络的设计空间2156.2.1 设计概念综述2156.2.2 延迟和带宽模型2176.3 交换策略2216.4 拓扑结构2236.4.1 间接网络2236.4.2 直接网络2266.5 路由技术2296.5.1 路由算法2296.5.2 死锁避免和确定性路由231

前言/序言

  前 言Parallel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在飞速发展的技术驱动下,计算机体系结构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显著增强,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更快的主频和更深的流水线。这些改进将高性能计算机带给大众,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网络创新和人类活动中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我们所处的信息革命如同18世纪的工业革命,没有人会否认这次革命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发展。   但是,这样快速的发展在未来可能无法维持下去,流水线深度已经达到可用的极限,由于功耗限制,主频也无法大幅突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片上资源的变少,可靠性、复杂性和功耗成为计算机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而不再是传统上考虑的成本、面积和性能。这些趋势促进了并行处理和并行体系结构的发展,因为这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体系结构问题的一条新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途径。人们普遍认为,我们需要利用并行处理才能使计算机领域呈现一片新的景象,而这个巨大的改变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对并行体系结构的兴趣都已从工程上的好奇转换为实在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层次的并行化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瓶颈。多处理器结构通过连接多个处理器提供了可扩展的性能表现,并已在高端系统领域称霸数十载。多处理器开发线程级并行(TLP),允许大型应用拥有很多线程,如计算机图形、科学/工程计算、数据库管理以及通信服务。随着体系结构和编译器技术的发展,微体系结构则开发指令级并行(ILP),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性能表现。内存系统结构为了跟上指令吞吐量的需求,通过允许同时访问大量数据并保证执行的正确性而获得了快速发展。互连和相关的协议也不断改进,可以有效连接成百上千个处理器以及主频为几GHz的芯片。最近,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集成了系统级并行结构的范例,如向量处理和多处理器。在片上多处理器时代,每个微处理器都有多个核或CPU,每个核可以并发执行多个线程。   并行体系结构很难设计也很难编程,我们必须理解并行体系结构带来的问题。本书针对最新的指令级并行和线程级并行技术给出了清晰易懂的讲解,此外,还将可靠性和功耗作为设计目标进行讲解。先前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教材主要将性能作为设计考虑的核心问题。然而,现在尽管性能依旧是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但是复杂性、功耗和可靠性等其他问题也成为很重要的设计因素,这本关于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新书将会讲解这些内容。   本书的基本目的是解释并行体系结构如何工作以及分析当今并行体系结构的正确设计,尤其是在技术受限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给出性能数据,并且尽力回避系统的具体细节描述。我们鼓励读者阅读发布在相关会议或期刊上的资料,详细的参考书目和历史发展回顾将会发布在网上。这会留下更多空间来讲解设计的基本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实现自己的设计。为了达到实践和创新的层次,全面了解现存的设计和实际问题以及限制因素是必需的过程。本书利用丰富的例子来解释概念,并且激发读者自己思考。此外,本书还用两章(第8章和第9章)的篇幅描述了一些工业界和学术界使用的系统和工具。   习题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每章之后的习题都采用问答题形式,有些很长很难的题目被分成了多个子问题。习题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造机会以对每章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书适合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感兴趣的计算机、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阅读,也适合计算机行业中的工程师参考。由于本书涵盖了从微处理器到多处理器的大量知识,既包括基本内容也包含一些前沿的研究点,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章节来适应不同的难度级别。学生可以学到硬件结构和组成多处理器的各个部分,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对于体系结构的影响,还有与性能、功耗、可靠性和功能正确性相关的设计问题等。本书可以用于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也可以用于接下来的高阶研究课程。本书的预修课程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组成,涵盖指令集和简单流水线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内容。例如五级流水线及其控制相关的知识,包括前递、停顿和刷新等问题,这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章节中更复杂的硬件问题。为了体现完整性,本书也包括了基本的指令集、流水线和存储等相关概念。由于现代微体系结构会影响多处理器的特征,因此了解其工作原理是必需的,此外还需要一定的编程知识。   内容纲要本书整体内容完备,同时我们也尽力保证每一章都是独立且完备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重复。本书共9章。第1章给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基本观点,概述处理器、内存、互连网络、性能问题(主要是如何评判计算机系统)以及讨论技术发展对未来体系结构的影响。   对工艺实现细节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体系结构的设计决策都受底层工艺的影响。因此在第2章中,我们对CMOS进行回顾并探讨相关问题。有VLSI设计背景的学生可以略过某些讲解。  ……
《数字逻辑设计与实践:从基础到应用》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且深入的数字逻辑设计学习体验,从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原理出发,逐步引导至复杂数字系统的构建与实现。本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既注重理论的扎实掌握,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让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掌握“怎么做”,并最终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数字逻辑基础(理论精髓) 本部分是本书的基石,将带领读者进入数字世界的奇妙旅程。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开始,如与门(AND)、或门(OR)、非门(NOT)、与非门(NAND)、或非门(NOR)、异或门(XOR)和同或门(XNOR)。我们会详细阐述这些基本门电路的真值表、逻辑符号、布尔表达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实现方式。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最基本的构建单元,读者将对数字信号的运算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引入布尔代数,这是理解和简化复杂数字逻辑电路的强大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布尔代数的基本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定理(如德摩根定律)以及化简方法。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将冗余的逻辑表达式化繁为简,从而设计出更高效、更经济的电路。卡诺图(Karnaugh Map)作为一种直观且高效的逻辑函数化简方法,也将被详细讲解。我们将演示如何绘制卡诺图,如何从中提取最小项/最大项表达式,以及如何进行圈选以获得最简和/或积形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探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仅取决于当前输入,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给定的逻辑功能需求,一步步设计出相应的组合逻辑电路,包括编码器(Encoder)、译码器(Decoder)、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数据分配器(Demultiplexer)等。每种电路的设计过程都会伴随着详细的步骤解析和实例说明,帮助读者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 第二部分:时序逻辑电路与状态机(动态世界的构建) 与组合逻辑电路不同,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与电路过去的状态有关。本部分将深入研究时序逻辑电路的核心概念。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存储单元——触发器(Flip-Flop)开始,详细讲解SR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原理、特性、电路结构以及应用。读者将理解触发器如何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完成状态的存储和翻转。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触发器构建更复杂的时序逻辑电路,如寄存器(Register)和计数器(Counter)。寄存器是用于存储一组二元信息的电路,而计数器则是能够按特定顺序进行计数的电路。我们将探讨各种类型的计数器,包括异步计数器(Ripple Counter)和同步计数器(Synchronous Counter),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状态机(State Machine)是设计和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强大模型。我们将详细讲解两种主要的状态机模型:米利型状态机(Mealy Machine)和摩尔型状态机(Moore Machine)。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需求分析,绘制状态转移图(State Transition Diagram)和状态转移表(State Transition Table),并最终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时序逻辑电路。这将是读者掌握复杂控制器设计的关键一步。 第三部分: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基础(实现原理)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物理实现,本部分将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我们将简要回顾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并重点介绍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包括NMOS和PMOS。读者将理解MOSFET作为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开关元件,是如何实现逻辑功能的。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介绍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的基本概念。读者将了解不同集成度级别的芯片,如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我们将重点关注数字逻辑芯片的类型,如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逻辑系列,并分析它们在功耗、速度、噪声容限等方面的差异与权衡。 第四部分:硬件描述语言(HDL)与FPGA实现(现代设计方法) 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中,硬件描述语言(HDL)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重点介绍Verilog HDL,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HDL,它能够以文本化的方式描述硬件电路。我们将从Verilog的基本语法开始,如模块(module)、端口(port)、信号(wire, reg)、赋值语句(assign, always)、运算符等,逐步引导读者掌握Verilog的建模能力。 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Verilog描述组合逻辑电路,例如加法器、减法器、多路选择器等。随后,我们将转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学习如何用Verilog建模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和有限状态机。本书将强调结构化建模、数据流建模和行为级建模等不同的Verilog设计风格,帮助读者理解各自的适用场景和优劣。 除了Verilog,本书还会对VHDL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对主流的HDL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开发流程。FPGA是一种高度灵活的集成电路,允许用户通过编程来配置其内部逻辑功能。我们将介绍FPGA的基本架构,包括查找表(LUT)、触发器、布线资源等。读者将学习如何将使用HDL编写的逻辑设计,通过综合(Synthesis)、布局(Place)和布线(Route)等步骤,最终下载到FPGA开发板上进行实现和验证。本书将提供详细的FPGA开发环境使用指导和实际项目案例,让读者亲身体验从设计到硬件实现的完整过程。 第五部分:高级主题与应用实例(拓展视野) 为了进一步拓宽读者的视野,本书将在最后部分探讨一些高级数字逻辑设计主题和实际应用。 我们将会简要介绍数据通路(Datapath)和控制器(Controller)的设计理念,这是构建复杂数字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的基础。读者将理解如何将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相结合,设计出能够执行特定指令序列的系统。 我们还将探讨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如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和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以及如何将其接口集成到数字系统中。 此外,本书还将穿插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例如简单的数字时钟、交通灯控制器、基本的微处理器模拟等。这些案例将帮助读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与本书特色: 扎实的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原理、布尔代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 强大的实践能力: 掌握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进行逻辑设计,并能将其实现到FPGA开发板上。 清晰的设计思路: 学会分析需求,抽象出逻辑模型,并将其转化为高效可靠的数字电路。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内容由浅入深,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入学习。 丰富的实例与练习: 大量精心设计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帮助读者巩固知识,提升技能。 现代设计工具的引入: 讲解现代数字设计流程,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工程能力。 本书适合各类对数字逻辑设计感兴趣的读者,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以及希望提升硬件设计技能的工程师和嵌入式系统开发者。通过学习本书,您将能够自信地迈入数字逻辑设计的广阔天地,并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拿到一本名为《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的书,说实话,刚开始我对它的期望并没有那么高,以为可能就是一些概念性的介绍。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从最基础的并行处理单元设计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系统级集成,比如多处理器系统中的通信机制、任务调度策略,甚至是分布式内存系统的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并行计算模式的归纳和分析,比如SIMD、MIMD、SPMD等等,它不仅解释了这些模式的原理,还提供了相应的硬件支持和软件实现上的考量。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涉及到了前沿的技术,比如异构计算、FPGA在并行计算中的应用,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未来计算的发展方向。虽然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和公式确实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理解,但一旦弄懂,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让我对“并行”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术语,而是背后一系列精巧的硬件设计和算法优化的结晶。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光看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毕竟现在计算的性能瓶颈越来越突出,并行计算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计算机系统,从硬件底层入手是最靠谱的。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不仅讲解了并行计算的原理,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从组成层面去设计和优化能够实现并行计算的架构。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一些章节的讲解已经让我茅塞顿开。比如,书中对多核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缓存一致性协议的实现机制,以及各种同步和互斥原语的细节分析,都写得非常细致,这让我对CPU内部的复杂协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通过大量图示来辅助理解,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很实用,让我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总体来说,这本书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高性能计算硬件基础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真正让你扎下心来,去啃硬骨头。

评分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我一直对底层硬件的运作方式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追求极致性能的时候,并行计算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非常务实地剖析了并行计算机的组成要素,从指令集架构的支持,到内存层次结构的设计,再到不同类型的并行互连网络,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GPU架构的介绍印象深刻,它清晰地解释了GPU如何通过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单元来加速特定类型的计算任务,这对于我理解当前深度学习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原因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对不同并行编程模型(如OpenMP、MPI)在硬件层面的支持和影响也有很好的分析,这让我知道在选择编程模型时,如何更好地与底层硬件协同工作,从而获得最佳性能。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它揭示了性能的秘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调校”我的代码,让它在并行架构上跑得更快、更有效率。

评分

名为《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让计算机跑得更快”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际的硬件构成和设计思路。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类型并行处理器的介绍,比如向量处理器、多核处理器,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书中对内存系统并行化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多通道内存、高带宽内存技术,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数据的传输速度,进而影响整体的计算效率。它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互连网络来减少通信延迟,这对于构建大规模并行系统至关重要。我之前对一些并行算法的理解比较模糊,但这本书通过结合硬件实现的视角,让这些算法的运行机理变得清晰可见。比如,它会分析某个算法在特定并行架构上可能遇到的瓶颈,并给出相应的硬件设计调整建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并行计算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软硬件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性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巨大的、精密的机械装置。我一直对计算机内部如何协同工作感到着迷,而并行计算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这本书详细地拆解了并行计算机的各个组件,从CPU的流水线如何实现指令级并行,到多核系统中缓存一致性的复杂博弈,再到网络路由器如何高效地传输数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并行架构的对比分析,比如共享内存模型和分布式内存模型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分别适合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是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做”。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并行算法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教我如何从硬件的角度去审视算法的效率,并给出了一些优化建议。虽然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基础,但每当我理解一个复杂的概念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地揭开现代高性能计算的神秘面纱。

评分

只能说是是关于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方面的书,很不错,值得好好看看

评分

送货很快,很及时!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只能说是是关于并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方面的书,很不错,值得好好看看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送货很快,很及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